人际沟通和意识差距

你是否注意到,当自己和另一人进行沟通,有时你们能精彩高效地交换信息,沟通后双方都变得更好,其他时候却很容易发生冲突,沟通过程只会让两人变得更固执己见?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

产生差别的原因在于,当你和对方的意识层级兼容合拍,沟通交流就会平顺畅通,毫不费力。但当双方的意识层级不兼容合拍,那种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便毫无效果。你们说的任何话都会被当做耳旁风。

意识差距

意识层级的不兼容问题,更多是程度上的差别,而非本质差别。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看成按比例增减的问题。你和沟通对象之间的意识差距越大,双方的沟通成效就越低。你们的意识差距越小,双方的沟通成效就越高。因此最终的沟通摩擦阻力,就是你和对方意识差距大小的函数结果。

你该如何衡量这种意识差距的大小,又如何知道沟通的哪一方处于更高的意识层级上?

总体而言,意识层级更高的一方,就是对自己感到更平和的那一方。经过一点练习,我们通常很容易看出哪一方在任何情形下都能身处更高的意识层级。对于意识层级从最低到最高的完整列表,请参阅《意识层级》一文。以那份列表为指导,你便能计算出自己和沟通对象之间隔了多少意识层级。

你在沟通时得到的具体回应,极大取决于你和沟通对象之间的意识差距。假如双方差距很小,你获得的回应,可以预想将主要基于沟通内容和你的沟通意愿。意识层级相似的两个人,倾向于非常高效地沟通交流。但若差距太大,那么和基于沟通内容做出回应不同,对方会更多出于意识差距本身做出回应。

看出差距

存在意识差距并非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种需要接受的现实情形。当你看出意识差距在沟通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就能更有效地倾听对方。你将能识别出对方的回复是在对你的话语提供有效反馈,还是反映出对方和你在意识层级上的差距。

鉴于StevePavlina.com网站的高流量,你也许想象我会收到许多读者反馈。你想得没错。但一般来说,那些反馈里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对我的行动产生实际影响,即使在读者提供了详细建议时也是这样。为何会如此?因为我收到的大多数反馈,主要和对方的个人反应有关,而非和我的实际作品内容相关。我仍觉得这些反馈很有价值,因为它们能帮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读者,理解对方面对的各种问题。但这些反馈通常没有可实施性。那些看起来能付诸实践的反馈建议,通常会自相矛盾。我所写的一篇文章可能同时收到赞扬和批评,而且那些赞扬和批评与文章本身关系不大,更多反映了阅读者的意识层级。另一方面,有时我也会收到几乎能让自己马上实施的反馈建议,因为我看得出那种反馈确实与自己工作相关,而非仅仅是某位阅读者的独特个人反应。

例如,假设我写了一篇针对亡后生活个人看法的文章,比如《亡后生活》这篇文章。发布此文后,我也许会收到某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发来的2000字苛责邮件(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邮件里会列出反驳文章内容的大量教条理由。不过,这种反馈邮件用在我身上完全是浪费。一旦看出信件内容的走向,我甚至不会再看整封邮件,通常也不会麻烦自己去回复,除了可能说些像你逗乐我了这样的话(说的也是事实)。我为何不把这种邮件看作自己文章的真诚有用反馈?因为原教旨主义者处在相当低的意识层级上,低到不会对我有任何帮助。在意识层级的阶梯范围内,原教旨主义者的哲学理念一般落在欲望骄傲之间,低于清醒自主的人类所拥有的平均意识层级(勇气)。它也低于我平常写作时的意识层级(自发和以上层级)。因此双方的意识差距过大,导致这种反馈邮件讨论的更多是意识差距本身,而非关于我文章的实际内容。除非是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否则这种反馈建议并无可实施性。

你现在阅读的这篇文章很可能位于理智层级。若你处在这个意识层级,或比它低一级的意识层级(接纳),也许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有用,有趣,富于洞见,甚至有可实施性。若你的意识水平低于接纳层级,很可能早已停止阅读,觉得我的写作内容令你感到头痛。而在高于理智层级时,你可能只会平淡地点头认可;也许认为我的表述内容对你已不再适用,因为你早已超越这个意识层级。

弥补差距

即使双方意识差距很大,只要渴望实现有意义的沟通交流,我们仍能弥补这种差距。为让此事发生,双方必须先处于相似的意识层级。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意识层级较高的一方,暂时把个人能量降低到另一方的层级上,然后逐渐引领对方回到中间地带。

例如,假设你感到非常平和快乐(高意识层级),而伴侣生气地出现在你面前,开始愤怒地朝你大喊大叫(低意识层级)。由于双方的意识层级差距过大,这种情形下很少会发生沟通交流。你可以选择保持平和状态,忽视伴侣的脾气爆发,但另一个选择就是先把自身能量降低到对方的意识层级上,直接吼回去,即便自己最初不得不假装感到愤怒。然后随着双方一起经历这种愤怒状态,你可以逐渐提升能量,让伴侣跟随你回归平和状态。一旦你们抵达接纳意识层级,双方都能舒服相处,真正的沟通交流便会发生 — 此时的沟通才是富有意义的信息交换,而非只是关于意识差距本身。

这种做法确实管用,但它非常耗时,而且难以预测结果。若你是意识层级较高的一方,不仅需要对意识层级较低的一方有足够影响力(这样对方才不会直接放弃沟通,离开房间),还得有处理对方最初阶段防卫心理的大量耐心。双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几乎非常必要。这种做法通过电话沟通也可能有效,但通过邮件沟通将很难发挥作用。

我把此方法过程想成共振。假如我想帮助某人提升他们的意识层级,自己首先必须和对方产生共振,这样双方才能在相同频率上振动交流。之后若我能足够渐进地改变自身振动频率,对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虽然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它也是有效人际沟通的作用方式。若你看过优秀激励演讲家的现场演讲,也许会注意到他们通常是从听众的意识层级开场 — 常见的柔和开场白会像这样:很高兴今早能和大家一起来到拉斯维加斯。不过一旦和你建立起亲切感(即:意识层级上的兼容合拍状态),他们便会引领你经历意识层级上的跌宕起伏,只要其转变过程会足够渐进地发生。一种常见情形是,演讲者将一位处于中性意识层级的听众,向上引领一级,进入自发意识层级。这便是出色的销售培训师们常做的事情。新的意识层级能否持续下去完全是另一个问题;那种提升表现通常只是暂时状态。

对意识状态的清醒觉知

你可以拓展的最佳技能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意识层级变得清醒觉知。请查看意识层级的阶梯范围,看你能否识别出自己现在的意识层级。然后在当天生活中遇见其他人时,看你能否也识别出他们的意识层级。当你与人互动时,请注意对方和你在意识层级上的差距大小,再把这种差距与双方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做比较。你们的沟通是深入富有意义,或者只是很快被忘掉的浅薄交流,还是极易发生冲突?

随着自己获得识别意识层级的能力,你和他人之间的沟通有效性也将显著提升,至少在一对一沟通的基础上会是如此。面对一群人时,实现有效沟通一直都是个更大的挑战,因为你必须先以整个群体的平均意识层级为沟通目标,然后希望能逐步提升其他人的意识层级。

一旦你明白意识层级上的差距是沟通问题的罪魁祸首,就别再浪费时间去发生冲突。若你属于意识层级高的那一方,请先把个人意识层级降低到沟通对象的层级上,然后慢慢将对方提升到更高的意识层级。若你属于意识层级低的那一方,请告知沟通对象,你的意识层级目前太低,无法实现有意义的信息交换,并请求获得对方帮助,或直接把沟通交流推迟到其他时间。例如,若我感到精疲力尽,妻子却想和我讨论她的当天生活,我便会告诉妻子,自己的意识层级现在太低,无法有效倾听她的话语。在那种情况下,妻子便知道若想和我交谈,就需要停下来,先帮我提升能量水平。她也许会给我一些休息空间,或者可能给我做做按摩,从而帮我尽快摆脱紧张状态。一旦我的意识层级得到恢复提升,自己通常就能专心倾听她的话语。

查看原文: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Awareness Gap

软弱借口

借口就是我们为应对令人讨厌的事实真相,对自己说的各种谎言。但只要我们听信了那些借口,便永远无法再越过它们前进。与着手解决潜藏的问题不同,我们只是用借口掩盖了问题的症状。实现个人成长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就是根除制造借口的行为,利用自身清醒意识和勇气,直面借口背后的真实问题。

下面是些最常见的借口,以及它们背后的真相:

我没有足够时间。

无论何时听到自己说出这种话,你在内心深处都知道它并非真相。真相是你还未让缺少时间去做的那件事足够重要。你实际在说:“那件事对我而言只是还不够重要。”我没时间去锻炼。我没时间经营一份感情关系。我没时间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事业。你当然有时间。你和其他人有的时间一样多,而其他人已经做着同样的事情。差别在于,那些人让这些事情在其生活中的优先级比你的更高。你绝非自己环境条件的受害者。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环境,那就改变它。

令人惊叹的是,那些说自己没时间的人们,不知怎地却能为看电视之类无足轻重的活动,找到大量时间。若你没时间去锻炼,肯定也没时间去看任何电视节目。这些人实际想说的是,锻炼对他们而言只是还不够重要。我们更容易把问题归咎于缺乏时间,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意志力。

我不知道怎么办。

这是最软弱的借口之一。我不知道怎么创建一个网站。我不知道怎么把文章写好。我不知道怎么找到更好工作。你有能力去学习吗?你小时候在学习爬行后停止努力,并对自己抱怨说:“我不知道怎么走路。”了吗?“我不知道怎么办”背后的真相,就是“我不愿意去学习。”换句话说,你必须承认自己在犯懒。

我没有钱。

如果你想要某样东西,“我没有钱”就绝非得不到它的借口。你永远都能去赚钱,或找到以更低成本得到那件东西的途径。“我没有钱”背后的真相,只是“我还不是非常想要它。”赚到你需要的金钱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时间不够绝非放弃行动的有效理由,不知如何赚钱也非有效理由。若你想买东西的价格超出个人承受范围,自己仍完全有能力将它作为你的最高优先考虑,去花时间学习如何赚到足够多的钱,以便得到那件东西。

别让借口主宰你的生活。若你发现自己在使用上面说到的借口之一,请立即用说出真相的方式替换那个借口。真相最初可能令人感到不适。说出“我不知道怎么办”,会比说出“我不愿意去学习”更容易。但当你承认自己缺乏意愿、动力,或自己犯懒的事实,便终于能够直面真相。而且从那个位置开始,你也有了实现成长的机会。例如,若能直面自己不愿意学习的事实,你也许就会在心里做出决定,虽然学习一项新技能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只要足够想要拥有那项技能并付诸行动,你仍可做到此事。

去责备缺少时间、信息或资源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对我们来说确实更轻松容易。但只要用了这些借口,我们就永远没法解决潜在的那些问题,因为那些外部因素不在我们的直接掌控之下。我们需要反思那些借口,看到它们背后的真相,寻找自己能够控制的内部原因。对于自己能掌控的因素,我们就能做出提升改进。

我们没法控制时间长短,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优化个人行动的方式,填充利用好有限时间。我们没法控制信息数量,但我们可以控制选择学习什么,以及自己要在学习上投入多大努力。我们没法控制金钱多少,但我们可以选择掌握更多有效的创收方式。因此通过控制自己掌控范围内的各种因素,我们就能创造出自己渴望拥有的时间、信息和资源。

别让你的软弱自我阻挡自己的成长道路。请鼓起直面真相所需的勇气,而非制造各种借口。只有当你承认真相时,才会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若你承认自己犯懒,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想办法。若你承认自己缺乏动力或技能,也可以致力于解决那些问题。但对于时间,信息,或金钱,你并无直接控制它们的力量。请不要放弃你能主动掌控的力量,令自己陷入永久性的平庸状态。驳倒你的各种借口,直面苦涩真相,开始采取必要步骤,把生活改变到你想要前往的方向。

查看原文:

Feeble Excuses

超越自我欺骗式的积极思维

人们对积极思维的一种常见批评是,它属于自我欺骗。这让我想到Stuart Smalley在Saturday Night Live(美国脱口秀《周六夜现场》)里常说的自我肯定语:“我足够棒,我足够聪明,真该死,大家都这么喜欢我!”

我刚好也认为这种批评完全合理。我不会每天说自我肯定语,或向其他人推荐这样做,因为我觉得它们只是浪费时间。太多积极思维可以导向自我欺骗。你将体验到一种虚假的成长感觉,因为你在降低个人意识认知,掩盖自身问题,而非真正面对它们。个人发展的一条总体法则是,无论你何时做了降低意识认知,而非提升它的事情,都是在犯下一个错误。 继续阅读超越自我欺骗式的积极思维

明智冒险

冒险属于生意事业和人生的组成部分,但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恰当管控风险。风险一词本身稍微有些负面含义 — 它暗指危险、紧张状态和可能存在的损失。但风险也有积极一面,其中包含大获成功的机会,以及在后期获得比前期投入更多的回报。

然而,所有风险并非等同一样。有些风险纯属愚蠢,你永远不该冒险尝试。但即使在那些情况下,通常也有些情感上的好处。我所在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就遍布这种好处。我甚至不必支付州税,因为每年来到这里的3000多万游客,会帮我支付这笔费用(内华达州不收州税)。事实上,我去年还因从未付过的税费,收到75美元的退税款,这都拜内华达州去年3亿美元的税费盈余所赐。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生活在这里,州政府便在给我付钱。赌博者们提供了整个州大概一半的税收。那些冒险者帮我们付着各种账单。我倒是很喜欢这种状态。

但冒些明智风险又怎样?此种风险显然是好处胜过坏处的选择,至少从可能性大小来看是如此。你在赌场里肯定不会发现太多这样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去冒愚蠢风险通常是坏主意,此时你预想的结果消极负面,潜在的好处非常有限。但你猜怎么着… 忽视一个明智风险同样愚蠢,此时你预想的结果积极正面,潜在的坏处却非常有限。

这是我从营销大师Jay Abraham那里学到的一个概念。我必须听过很多次后,这句话才真正沉入心底。但当整个概念确实深入心底后,我对冒险的思维方式便发生了完全彻底的转变。

最明智的风险,就是潜在坏处有限,但潜在好处几乎无限的那些风险。它们就是你该一跃而上去冒的风险。

例如,请考虑我对这个网站所做的优化工作。假设我花了一小时查看网站数据,对广告布局做了些调整。我也许因为犯下某个错误,而有收入下降的潜在风险。但如果错误挺大,我在几天内(或许几小时内)便会发现错误之处,并及时改正。我永远都能将广告布局恢复到它先前的“良好”状态,所以任何收入下降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如果错误很小,可能直到一个月后再检查网站数据时,我才会发现它。但自己仍可察觉并更正出现的问题,假如问题小得察觉不出,它对我收入的影响反正也能忽略不计。

在优化网站的工作上,我会遇到的最坏风险,无非是浪费大概一小时个人时间,损失一点钱,并学到某些新东西。

但最好结果会是什么?最好结果大得惊人。我可能收获一种能永久提升收入的新广告布局。而在那种情况下,我唯一投入的只是一小时个人时间。

过去一年进行网站优化工作带来的实际结果,就是和不做任何测试与调整工作相比,今年我将收获成千上万美元的额外收入。长远来看,我已完成工作产生的收入,将足够支付我买的房子。在过去一年,我做的优化工作总共可能有20小时。但若我从不去冒投入那20小时,而且可能暂时搞砸个人收入的风险,结果又将怎样?我觉得为一栋房子投入20小时是个挺棒的交易。如今那栋房子的价值很可能已有大概35万美元。

这就属于我得是个蠢人才不会去冒的那种风险。它的坏处有限和固定,潜在好处却完全开放。我得是什么样完全彻底的白痴,才会不愿用20小时的个人时间,去交换一栋房子?

这个星球已有足够多完全彻底的白痴。请别再成为其中之一。与犯下各种错误相比,错过像这样的巨大机会,将给你造成大得多的损失。

下面还有一些明智冒险的例子:

  • 邀请某人外出约会(最糟坏处 = 一次性地被人尴尬拒绝,最棒好处 = 和灵魂伴侣持续一生的感情关系)

  • 请求获得加薪或晋升(最糟坏处 = 老板拒绝了你,最棒好处 = 永久性的加薪或晋升)

  • 开建一个博客(最糟坏处 = 浪费了一些个人时间,最棒好处 = 让自己人生和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好)

  • 加入一个新俱乐部(最糟坏处 = 浪费了一些个人时间并退出俱乐部,最棒好处 = 持续一生的友谊,外加其他大量好处)

  • 学门烹饪课(最早坏处 = 浪费了一点时间和金钱,最棒好处 = 永久性变成更棒的厨师)

你是不是那些在脑中过分看重最糟坏处的人士之一?比如与邀请某人约会带来的“一次性尴尬拒绝”不同,你会想到遇上跟踪狂或一次无比痛苦的离婚?倘若如此,你也许是时候关掉电视,和那些更积极乐观的人们多多相处。

我们大多数人都挺擅长避开愚蠢风险,除非你碰巧是从一间牢房里读到这篇文章。但在冒明智风险上,我们的表现额外差劲。人们所犯最愚蠢的错误,就是不作为的错误。

我对个人发展如此狂热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把这种追求看成非常明智的冒险行为。我也许会浪费许多时间阅读糟糕书籍,收听差劲音频,参加蹩脚培训班,但偶尔之时,我也能实现一次大突破,给自己留下永久性的改变影响。我消费的大多数书籍、音频和培训班,确实都是浪费时间。我可能会从中得到一次临时的短暂提升,但其影响通常很快便被遗忘。然而,少数帮我创造出永久性改变的珍品佳作,会让我对个人发展的整体追求变得完全值得。不过那些珍品佳作,对每个人而言都不相同。一个人眼中的一块煤,却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钻石。因此即使是个人亲自推荐,帮助也没那么明显。追求个人发展就像个几率游戏,但长远而言,获胜概率将对你有利。这个游戏的长期分红比例将大于100%。

明智冒险的关键在于要看得足够远。当思考个人成长时,我并非只是思考未来一年或五年的发展。我思考的范围会跨越整个人生(严肃认真地说… 有时甚至考虑死后的影响)。我会问自己:“这件事可能给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同?”在那种时间跨度下,甚至你今天做出的微小改变,都能创造出巨大的长期回报。如果决定今天什么都不做,则意味着你在自动否决任何长期回报。什么都不做并非中性状态。什么都不做会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这便是养成好习惯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短期而言,养成好习惯充满挣扎,经常还很痛苦。我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应对失望体验。我们会迎面摔倒,掸落尘土,重新把自己扔进拳击场,只是等着再次被击打倒地。而且我们一直使用让人听厌了的相同口头禅:“这次结果将会不同!” — 在20次尝试中,这个口头禅能失败19次。

当失败次数远大于成功次数时,让我免于气馁放弃的,就是不断用长远眼光思考。我经常必须忍受大量失败,才能迎来下一个重大突破。因此我只求尽可能快地经历那些失败。它就像一个传送带 — 新的成功体验就在传送带前方的某个位置,传送带移动得越快,成功体验来的也越快。

你在今天做出的一个小改变,最后能给生活带来的长期差异,简直令人惊叹。只需要更多一点自律,更多一点勇气,更多一点坚持,更多一点热情 — 长远来看,这些努力就能带来巨大收获。

请看看我昨天博客文章里的第二张图,上面有我2005年网站流量和Adsense广告收入增长的说明。图中曲线代表了我从这个网站获得的收入。请注意头四个月的增长曲线有多平直。那也是大多数人放弃的时间位置。个人成长在初期阶段经常显得平淡无奇。你确实会有收获,但它们小得让人难以看到。

请别在那段增长平直期内放弃!

那段平直期最为困难,因为你工作得很努力,但显示的成果微乎其微。可能你一直在提升社交技巧,但就是没法获得一次约会来拯救自己的人生。可能你不断致力于掌握互联网技能,但仍没法搞清如何做出自己的网站。可能你开创了一份新的生意事业,却就是没法看到任何进展。

这就是生活。请允许自己辛苦工作但收效甚微,只要你还明智坚守着一份积极的长期愿景。

到现在为止,我在这份生意事业上一直辛苦工作了15个半月,但它产生的收入仍少于自己出门找份电脑程序员的工作。自己生活里总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我的长期思维模式。若你只喜欢展望未来一月或一年的生活结果,我肯定自己做过的许多决定,看起来确实很蠢。我见过不止一人在文章里这样写我:“Steve要么是真的很聪明,要么就是真的很蠢。”而真实情形只是,我拥有非常长时间的行动视角。今年晚些时候,我保证自己要做的某些事情,从传统生意视角来看,会显得无比愚蠢,但当我考虑到那些行动种子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产出的结果时,收益前景则令人惊叹。

我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去应对负面批评太多和支持太少的处境。让我感到好笑的是,去年有位远房亲戚仍想让我出门找份常规工作,因为她感觉我那样会在短期内赚到更多钱。我基本上将她当做无知而置之不理 — 当看到她从追求短期思维策略和恐惧冒险上取得的人生结果,做出这种决定便没什么困难。

短期思维和厌恶冒险主宰着这个星球。像我这样拥抱明智风险并会提前思考几十年的人,融入此种环境并不太容易。当自己更年青时,明智冒险和长远思考对我来说还有点问题,但现在我会直接拥抱这种做法。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会从和人生目的的紧密联系中,以及我正服务于一切事物最高福祉的感受中,获得自己需要的所有支持力量。整个世界都可以反对我,但我不会因此想要放弃。那些反对力量很可能只会更激发我坚持下去。我从来不会感到气馁,因为自己相信长远来看,我的人生道路将产生某些令人惊叹的美妙结果。实现它只是时间问题。

爱要比恐惧更加强大。通过更深拥抱我最热爱的事物,自己得以克服对风险的恐惧。去冒风险的想法会带来兴奋感受,而非焦虑情绪。

请今天就找个你能去冒的明智风险。它很有可能不会成功。但要是成功了又将怎样?无论结果如何,都请庆祝此事。因为只是通过做出这种尝试,你就将收获生活勇气。

查看原文

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一年?

最近博客界有许多关于新年决心的文章。这并非一件坏事;但大多数人在下出新年决心时,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大多数人仅仅把新年决心当做个人愿望,而非真正决心对待。他们并未对任何事情下定决心或做出承诺,你能从他们使用的语言和付诸(缺少)的行动上,感觉出缺乏承诺。你可能看到有人完成注册健身房会员那样的半步行动,但强有力的承诺行动十分少见。

其次,下决心是你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去做的事情,而非只是在新年开始时。好笑的是,人们会在12月中旬思考新年决心,然后一直等到1月1日才开始行动。若你在12月中旬构思出一个决心,请从那时就开始落实。别等到某个专门日子才让它发生。如果那个决心值得去做,那它现在便值得去做。

除了这两个常见缺点,若你真能对新年决心给出重大承诺,它们确实非常有效。对我而言,最有效的新年决心之一,就是承诺在整整一年,每天都付诸某个可衡量结果的行动 — 一天都不例外。例如,在1997年,我下定新年决心,要每天至少完成25分钟的有氧锻炼。不找任何借口。这个承诺行动最鲜活的一段记忆,就是有次自己外出很晚才回家,虽然得了感冒,整个人非常疲惫,我还是必须在凌晨3点的雨中跑步。有趣的是,几乎九年后,我依然记得那次跑步。我成功坚守了那份决心,随着一天天过去,自己也变得更难放弃这个承诺。由于那个决心清晰明确(我要么锻炼了25分钟,要么就没有),自己无法为任何缺漏行为辩解。这种承诺也很容易实现。若我能在某一天锻炼25分钟,就能在第二天也锻炼25分钟。其实我做的锻炼甚至比这更多,因为自己同时上着跆拳道课程,并未把那些锻炼也计算在承诺行动里。我很多次都可以找借口不做锻炼,但坚守承诺对我来说更为重要。

通常像每天锻炼25分钟这样毫不费脑,重复进行的活动,要比更复杂的计划带来更佳结果,尤其是在复杂做法从未得到恰当落实的情况下。请记住,你永远都能去做更多活动。你永远可以晚点再增加复杂程度。但拥有毫不费脑的默认行动,便是极佳的后备策略,从而避免自我愚弄。

比新年决心更让我喜欢的一种做法,就是开放地思考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一年生活。我在全年所有时间都会这样做,而非只是在1月1日。我会花时间拓展出对前方道路本质的清晰感。特别有用的做法,便是针对自身想法和感知写日记。

例如,当在2004年10月开始创建这个新网站时,我知道自己在当年剩余时间和2005年的主要专注内容,就是离开自己的游戏出版生意,顺利经营新的个人发展生意。这意味着我要创作大量内容,提升网站流量,拓展社交网络,并获得新的收入流。个人主要目标就是达到可持续盈利的程度。

但现在我已达到那个程度,自己的主要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我审视四周,评估了新的生活位置,能看出自己是时候花几个月,致力于个人清晰感,未来愿景和内部发展。未来几月,我将在自己身上花更多时间,而非直接忙于生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是时候去庆祝并享受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现实。这段时间就是用来静坐冥想,阅读关于灵性和哲学方面的书籍,长时间散步,享受按摩,写日记,尝试新菜谱,激发有趣交谈,清理杂物,花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玩游戏,外出享乐,度假,空想,视觉化想象,琢磨沉思等。我会用些时间,允许去年的生活结果沉淀下来,酝酿些新想法,以收获更大清晰感,并致力于个人内部发展,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走好未来的行动步骤。

虽然大多数人并未将我做的事情看成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我却不会用传统观念定义个人事业。我定义的辛苦工作,是要做挑战自我的事情,而非只是艰苦劳作。慢下脚步,花时间致力于自身内部的发展,对我来说就是真正的挑战,这也是它为何成为我现在主要专注内容的原因。我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刀砺锯,自我更新。在我看来,这属于自己人生目的非常恰当的一部分。它并非完全是休息时间 — 那将意味着彻底放下刀锯。它属于一种专注方向的转变,从致力于外部世界,转变到专注于自身内部世界。

从灵性精神层面讲,我认为这是从个人生活中释放并净化低意识能量,以便自己更容易接受更高意识能量的一段时间。它是描述个人变化的新潮方式,但同样的理念也能解读任何精神信仰系统上的转变。我只是碰巧喜欢这种新潮说法。

幸运的是,我把自己的生意设计为非常容易维持的形式。我在这段时间仍会写博客,但或许会以更加放松的节奏创作。不过只要我想,自己基本上能在未来几个月什么都不做,依然享受积极的收入流。它是非常美妙的生活位置,我也计划好好利用这种状态。我非常喜爱的事实,就是当自己和家人在周一外出游乐时,这个网站仍在积极服务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们,并产生足以支付个人开销的大量现金。

经过这个酝酿阶段后,我预想要设定一些新目标,并会比以前设定的目标更加宏大,然后怀着焕然一新的激情和能量去追求它们。但在此之前,我想更清楚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以及为何要实现那个目的。

此反省过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信任个人直觉。我的逻辑思维经常想维持相同方向,而个人直觉会发出要转弯的信号。我的逻辑思维会看着待做事项列表,想让自己更快前进,但个人直觉清楚表明是时候慢下脚步,专注于自身内部发展。若非如此,对于未来发生的事情,我便会冒着内部准备不足的风险。

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一年生活?你从直觉上感到什么是自己的正确前进方向?你对当前行进的方向感觉良好吗,还是个人直觉正发出转弯信号?

即使感觉不到这种指引,你至少可以花些时间倾听直觉在对自己说什么。针对它写些日记。你从直觉上想如何度过未来几个月?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一年生活?若你选择忽视个人直觉,那是你的选择。但请在今天就写下你的直觉指引,这样一旦日后看到自身决定的结果,你便能回顾今天的记录内容。若你没有日记,请直接在电脑上创建一份文档,用键盘打出你认为直觉在告诉自己什么,将记录内容保存下来,然后在日历上做个标记,等距今六个月后,回头重新阅读这份记录。当你以后见之明回顾记录内容时,看得出当初的直觉指引正确吗?

当这样做上几次,看出长远而言,个人直觉经常是对的之后(即使它与你的逻辑思维相矛盾),你便更有可能信任它。这种做法将在你的逻辑和直觉间架起桥梁,所以与总是给出不同信号相反,它们将开始更开放地彼此沟通。你的逻辑思维将把注意力转向理解个人直觉,并会真正拓展出对直觉的尊重态度。之后当两者再出现冲突时,你的逻辑思维甚至可能说:“好吧,我认为我们应当做X,但直觉认为应该做Y,所以你很可能该倾听直觉的想法。”

查看原文

对自己保持耐心

若你在乎个人成长的话,耐心就是值得拓展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它也是最难拓展的品质之一。

假如在识别出自己想要的一种改变后,你只用打个响指,那种改变就会立刻发生,岂不美哉?遗憾的是,无论营销者们告诉过你什么,事情很少会那么轻松容易。

我记得在20多岁早期阶段,自己常会在读过关于某个新理论的书籍后,对应用实践它狂热不已。也许那是自己读过的关于视觉化想象,经营生意,或设定目标的第一本书。接着我会想:“喔… 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答案。”显然作者已经有了实际结果… 我必须马上去做此事。然后我便会梦想获得个人发展的涅槃重生,所有问题麻烦都立刻消散不见,我一夜间就实现了真正的量子飞跃。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形下实际会发生什么,对不?你出门便遇上迎头痛击,整个人直落云霄。自己耗费了许多能量原地打转。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你可能获得小的突破,但那只是例外情形,而非常规法则。

改变为何如此艰难?

我们通常不会期待自身环境的重大改变会轻松容易。建栋新房子会挺难。创建一份新生意会挺难。造个新生儿会挺难… 除非你是男人。

当涉及实体世界的改变时,我们已经懂得需要付出耐心。我们并不期望突然就能变现出一栋房屋,一份生意,或一个孩子。

所以大家能提出的一个更好问题是:“我们为何期望个人改变会轻松容易?”

现有麻烦的很大一部分成因,就是自助领域的营销者们给了大众可怕的成功期待。各种新的书籍、音频项目和培训班,都承诺我们只要付了现金,就能一夜成功,解决掉自己的所有问题。这种销售做法很容易得手,因为人们都爱相信那种承诺。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众人对快速获利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经常违背我们的常识。

某个产品承诺你能赢得全世界。于是你买了它,投入大量时间,最终却毫无结果。若你这样做足够多次,终会变得对个人成长的整个概念感到厌烦。难怪那么多人都觉得个人发展的整个理念都是无稽之谈。若你相信营销者们散布的所有荒唐言论,那么相比之下,你的现实结果肯定非常糟糕。

不久前我和一位非常著名的专业演讲家有过交谈,他认识行业里的许多名人。他告诉我:“那些名人里有一些活得太假了。他们的专业形象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差别,有如黑夜与白天。他们在公开场合说的是一套,私底下的生活却一团乱麻。”

不要只是因为自己买的那本书上有张笑脸图片,给了你赢得整个世界的承诺,说你的所有问题都将立刻获得解决,你便会相信这一切。

我经常告诉人们,要用月或年,而非天或周的时间跨度来思考个人成长。我认为大家都看够了这个领域里“蠢者上钩”式的营销手段。我宁愿告诉人们个人成长将非常困难和充满挑战,让他们为成功做好准备,即便这意味着我最后只能开辆不那么昂贵的汽车,也不愿承诺他们将赢得世界,看着每个人充满沮丧地选择放弃,自己却享用着保时捷跑车。以我掌握的销售和营销知识,自己可以很容易通过创作各种浅薄的自助作品,利用包含大量客户证明信的典型销售页面,来获得可观收入。但感谢各位好意,我更想保留自己的灵魂品性。另外,我也真的不想吸引成千上万蠢人来做自己的客户,即便他们拥有随时可用的信用卡。为聪明人士写作要令人满足得多,这种做法也会帮我实现成长。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个人成长需要付出巨大耐心。我并非建议你把事情想成要花很长时间。我也不想你从一开始就抱有负面期望。我只是说你不该过于依附最终结果。请自由构想自己想要什么,但对最终呈现的结果保持开放态度,然后在行动过程中灵活调整。

尽管读了几十本出色的商业书籍,我也用了五年的全职工作,才让个人第一份生意达到可持续盈利的程度。在最终变成纯素主义者之前,我看了大概六年的健康类书籍。在能成功做个早起者之前,我几乎花了15年试图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若有任何人想给我贴上一夜成功的标签,我就不得不给那人贴上笨蛋的标签。

对实现某种改变充满热情很好。但请允许自己接受发生的一切结果,即便你的付出一无所获,也请坦然接受。事实上,你大多数时候收获的结果,就是自己学到了某些事情 — 而且一般是明白了自己的做法并不管用。那种结果只意味着你需要尝试其他做法。

有时某个做法对于你所购书籍的作者很管用 — 我并未说作者对自己收获的结果撒了谎 — 但那个做法可能并不适合你,或者你选用的时机不佳。由一位60岁的商业人士写出的书,看起来可能对一位20来岁的创业者充满智慧建议,但更常见的情形是,你会发现自己缺少应用那些建议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不要放弃

虽然个人发展通常要用挺长时间才能缓慢实现,但它最终确实管用。实现个人发展只是经常要花很多时间。有太多交叉因素必须同时发生改变:包括限制性信念,各种习惯,想法,行为,感情关系,环境强化等。即使你知道如何去做,改变其中任何因素都是个严肃挑战,但要让一种改变坚持下来,围绕它的所有因素最终也都必须发生改变。

倘若一种改变要花五年或十年时间,那没什么。时间反正都会流逝。所以你最好确保自己在五年后,会比现在身处更好,而非更糟的生活位置。如果某种性格品质值得拥有,那么离现在十年之后,它仍值得拥有。

关于个人成长的好消息是,你收获的结果可以累积。在一个领域实现的改变通常能支持其他领域的改变。一种好的饮食习惯能给你的整个生活带来更多能量。自律能给你的整个生活带来持续良好的表现。强大的感情关系能给你的整个生活带来更多支持。甚至不同领域的各种小改变,也能协同发挥作用,帮你实现更大改变。我发现随着时间过去,自己成长的能力也在加速提升。我注意到自己能更频繁地做出各种首次改变,主要是因为我终于有了让那些改变坚持下来所需的其他性格品质。因此若你坚持追求个人成长,它确实会变得更轻松容易。

即使你在个人成长上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可能在回顾一年前的状态时会想:“我今年并没有前进得太远。”这种结果没什么。它并非意味着你失败了。对大多数改变而言,一年的时长显得太短。请回顾五年或十年前的自己。注意到任何不同了吗?除非你是木头脑袋,那些变化会显而易见得多。你能对什么做法管用,什么又不管用,拥有更好理解。

一个普遍的经验法则是,人们会过高估计自己在一年内能取得的成绩,但过低估计他们在五年内能获得的成就。我发现这个法则相当准确。

Tony Robbins宣称自己读了超过700本关于个人发展的书籍 — 那还是多年之前,我想现在他可能读过上千本。Brian Tracy最近宣称自己读了6000本书。Mark Victor Hansen和Jack Canfield也宣称各自读了数千本书籍。这种事情在个人发展领域并不少见。但我严重怀疑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位能够告诉你,有某本书会在一夜间立刻解决你的所有问题。

我估计自己现在读了大概700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本月到目前为止已读完六本。没有一本书显得格外出色。偶尔我确实会推荐特定书籍,但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吸收新信息的持续习惯。请让它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最终你将吸收到足够多的想法点子,使自己在某刻灵光乍现,你还会发现完成某些改变也显得更轻松容易。

请对自己保持耐心。个人成长属于你生命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你要在待做事项列表上划掉的某项任务。若你失败跌倒,不要过度自责。直接站起身来再试一次。似乎你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可做。

查看原文

50-30-20法则

最近我一直在管理个人时间方面,尝试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方法。它与“框时工作”的做法相似,只是与把特定数量时间分配给特定活动项目不同,我将个人总的工作时间,划分成三个不同的活动等级。

下面是具体做法… 

首先,我会基于自己对各种活动项目产生回报所期望的时长,定义出三个不同等级。

任务等级

A级任务预期将在5年,甚至更长时间跨度内产生显著收益。这种任务可以包括开创一份新生意,写本书,改变饮食习惯,添加一份新的被动收入流等。A级任务完全能在更短时间跨度内开始产生收益,但我期望的是这种任务在距今5年后,仍能产生持续影响。这必须是种真诚实际的期望,而非只是一厢情愿。

B级任务预期将在2年,或更短时间跨度内产生收益。这种等级的任务可能包括写出新的系列文章或博客内容,售出一个广告套餐,或通过训练跑完一个马拉松。虽然其长期收益还可能持续很多年,但我对B级任务的总体期望,就是这种收益在头两年内的某个时刻将完全实现,之后便没有太多额外回报。我们可以把这些任务想成一次性项目。你一次性完成它们,获得收益,接着去做其他项目。

C级任务预期只会在90天或更短时间跨度内带来不同结果。超出这段时间后,我很有可能甚至记不起这个任务,或看不到它带来的收益证据。这个等级的任务包括各种常规事务,比如回复邮件,支付账单,回电话和归档文件等。如果完不成这些任务,未来可能造成问题麻烦,但做好这些任务,很可能也带不来显著的长期回报。

以上三种定义间肯定有些模糊地带,但我并不介意,因为自己可以对那些模糊边缘进行灵活处理。

时间分配上的50-30-20法则

50-30-20法则要求我在A级任务上花掉个人工作时间的50%,在B级任务上花掉个人工作时间的30%,在C级任务上花掉个人工作时间的20%。例如,若我每天工作8小时,那便意味着自己有4小时用在A级任务上,2小时24分钟用在B级任务上,1小时36分钟用在C级任务上。

针对C级任务的时间限制属于上限。这意味着我用在C级任务上的时间,不能超出个人工作总时间的20%;假如时间不够,我就要把剩下的C级任务留到第二天处理。A级任务的时间限制属于下限,它意味着我必须至少把个人工作时间的50%用在A级任务上。若我在A级任务上用时超过50%,或在C级任务上用时不足20%,B级任务的用时则可做出相应调整。

我到现在只应用了几天这项法则,已能看出它有很多潜力。它与其他任务分配法挺相似,比如史蒂芬·柯维的四象限分配法,但这项法则实际指定了要对每种类型的活动项目投入多少时间。尽管它能按照每周时长进行分配,我发现若有可能,最佳做法是对每天的时间都进行分配。但如果我有一天做了过多C级任务,也可能在第二天几乎不做C级任务,以维持每周工作时长的恰当平衡。

最初对于在C级任务上只花这么少时间,我发现感到很不适,尤其当自己忍不住想将其完成,并把它们从任务列表上清除之时。但相对于它们的价值,我能看到自己在C级任务上花了太多时间,同时牺牲了用在高优先性A级任务上的时间。当看到一项任务在本周或本月之后,就几乎不再有任何实际影响,我便明白相对而言,这项任务等于浪费时间。我没有时间去完成待做事项列表上的每项任务,所以必须牺牲许多挺好的任务,以便能在那些最好的任务上,投入足够时间。只是去做每天临时出现的各种事情,便是难以置信的次优选择 — 我知道此种结论,因为自己尝试这样做过。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因为今年网站流量的增长,我最近一直收到大量电邮,它们已超出我能亲自回复的数量。不过,几乎所有电邮都会落入C级事项。回复电邮通常挺紧急,但很少接近A级任务的重要性。若我对收到的所有电邮都给出恰当回复,那将消耗自己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无论我在回复电邮上干得很棒或很糟,对于自己5年后的最终状态都不会造成太大不同。除非因为运气或机会,在电邮上花更多时间并不会帮我完成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所以我从这一领域偷取了时间,把它重新分配到A级和B级任务上,因为那些任务实际上很可能产生显著的长期影响。

我目前的A级任务之一,就是为2006年设定新目标。基于自己选择哪些目标,这个任务很可能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今天我将在这项任务上至少花两个小时。

写篇像这样的博客文章属于我的B级任务。我很肯定网站访客们在90天后仍会阅读这篇博客,但自己没法提前预测这篇文章是否在五年后仍有显著影响。只有写作和拓展网站内容(A级任务)这样的长期行动策略,才会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产生不同结果。我的时间视角越长远,任何单篇博客文章的重要性就变得越小。

处理今天收到的邮件便是我当日的C级任务之一。我很可能在电邮上总共不会花超过15分钟的时间。这意味着自己只有足够时间去回复十之一二的电邮(不算垃圾邮件)。我仍能看完邮件并给出想法和建议,但自己的写作时间最好花在创作成千上万人都能看到的文章上,而非只有一人可以收到的单独电邮上。

为重要任务牺牲紧急任务

有时牺牲那些C级任务会很困难。我从1989年以来便一直使用电子邮件,今年的确是自己必须如此无情地分诊处理个人电邮,以便腾出时间完成更高优先级任务的第一年。遵从这种做法并不轻松容易,但我喜欢这个系统能帮自己专注于具有重大长期潜力的任务,而非那些只会被遗忘的任务。通过把C级任务每天限制在特定的时间量,我为完成A级任务创造出了许多时间。

若你发现经过多年辛苦努力后,自己仍未获得进展,或许就是因为个人太多时间都专注于各种短期的C级任务,比如回复电邮,参加会议,填写表格等。可能你没法在这些低价值活动上花费更少时间,以便将时间重新投入到最重要的那些活动上。这些小任务将挤占花在更重要任务上的时间;C级任务的时间紧迫性将保证你难以从中脱身。

50-30-20的比例分配只是随意安排,但我感觉这种做法很正确。它给了我足够时间去搞定真正紧急的事务,同时仍能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自己预想未来将创造真正不同结果的项目上。你也许还想基于个人工作和目标的本质属性,调整这些比例分配。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始终清醒意识到自身时间的投入花费方式。

重新平衡你的时间分配组合

若你熟悉股票投资,请把这种时间安排模式,想成应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投资组合。你的A级任务,就是自己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其中可能出现许多短期波动,但长远而言,你期望它们会带来比其他类型投资更好的回报。它们便是你的积极成长型股票。C级任务属于你的安全保障性投资,就像银行储蓄账户一样。B级任务则落在中间范围。若你有段时间没去关注自己的投资组合,回头重新平衡一下你的分配比例,也许就是个好主意。

之所以要在A级任务上投入时间,就是把长期机会进行变现。那些巨鲸般的项目也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积极变化。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开创自己的生意事业,结婚,和变成纯素主义者。在这类任务上付出太多时间挺困难。理想情况下,我们想要尽自己所能,在这些事情上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

要在C级任务上投入时间的原因是为了防范各种问题。C级任务能让你避开麻烦。你应该只在这些任务上花费最少时间… 能满足防止出现严重问题的需要便可。这些任务包括按时付清账单,缴纳税款,完成合理的通信交流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干得够好相比,这种任务干得很好也不会带来真正收益 — 你最好能将节省出来的时间重新分配到A级和B级任务上。

B级任务的重要性通常位于A级和C级任务之间。它们能帮你避开生活麻烦,但也能帮你获得稍许人生进展。它们有着中等风险,也能提供中等回报。它们常能帮你减少对C级任务的需要,并为A级任务解放出更多时间。组织整理和优化改进之类的工作通常属于B级任务。B级任务能协助你利用好更重大的A级任务机会。对你来说,阅读这篇博客文章很可能属于B级任务。你也许能不时从阅读中找到一个好点子,以便帮自己位于会做更多A级任务和更少C级任务的生活位置。

在工作时间的活动之外,我还有一份私人任务列表。这份列表包括了各种家庭和家中活动。我还没有依照50-30-20法则,尝试对那些任务进行优先排序。但若这项法则对个人生意很起作用,我可能也会对私人生活尝试这种做法。

若你想尝试这套系统一周时间,可以通过在待做事项列表上的每个任务后标注A、B或C的方式,对列表进行级别划分。然后拿来一张纸,画出三竖栏或三个方框,跟踪记录你在A,B和C级任务上各花了多少时间。请估计你期望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不算休息时间),然后计算出为每个级别任务分配的时间限制。若你想采用不同于50-30-20的分配比例,请随意。在工作日中,请用计时器为每项活动计时,然后在A,B和C级任务的竖栏里分别记下单个任务的用时。到当天结束时,把各个用时相加,计算出不同级别任务的用时比例,看自己做得怎样。在头一两天,你也许想只是测量现有的时间分配比例,不做任何改变。你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想要更正的不平衡状态。例如,若你看到个人实际分配比例是10-10-80,便知道自己只是在原地打转,并未在事业上取得太多进展。于是你可能想去审视那些C级任务,看哪些能被减少,延后,或清除,以便为A级和B级任务解放出更多时间。甚至只是测量行为本身,就将提升你对个人时间去向的意识觉悟。你在A级任务上花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

若你发现自己对C级任务感到不堪重负,请尽可能多地从中偷取时间,将其转投到B级任务上。并利用B级任务所花的时间,变得更组织有序和高效多产,以便自己不会再被紧迫任务驱使。之后你可以将省出的一些时间,投入到A级任务上。随着时间过去,改变自己的分配比例完全没问题。若你现有比例是10-10-80,也许就无法直接跳跃到50-30-20的分配比例。你可能需要先尝试5-40-55,然后做到20-50-30,最终才能驯服那些C级任务。

长远而言,能够成就或击败我们的是那些A级任务。如果不做它们,我们本质上就是在白白浪费自身潜能。谁想投入大量生命,只是去回复电邮和支付账单?我们需要防止琐碎任务占据自己的生命,这样才有时间应对那些能为自己… 并为这个世界,带来真正改变的伟大挑战。

查看原文

成为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

你是平常人吗?

我肯定不属于平常人。自己生来就是金发,蓝眼,和色盲。因此我不仅看起来与众不同 — 我见到的世界也和“平常”人不同。雪上加霜的是,我还是左撇子… 自己简直就像隐形基因的集中营。随着时间过去,当开始注意到自身其他与众不同之处,并做出属于自己的各种人生选择后,我离平常状态只变得越来越远。

最终我意识到,“平常”只是自己脑中的一个概念。事实上,我的“平常状态”与其他人的平常状态并不相同。我的“平常状态”甚至已十分独特。所谓的平常,其实只是一种自我限制的做法,一个从最开始便根植于恐惧的概念。

请意识到,你不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人。这个星球上没人和你完全一样,即便你有双胞胎亲人也是如此。人们之间的差别甚至远大于此。你个人经历体验的集合,使你变得独一无二。

然而大多数人是如何对待这种独特性的?他们试图忘掉它。他们依附于各种群体,以为自己需要和其他人显得一样。他们力争显得平常,要与其他人的状态相似。

这就是纯粹的愚蠢荒唐,因为除了作为一种想象出的概念,平常状态并不存在。你曾经遇过100%平常的人吗?你是一个平常人吗?你身上是否有任何独特之处,能把你从群体中区分出来?

扔掉愚蠢标签

“平常”并非你值得追求的一个标签。它毫无价值。或许你担心若自己太与众不同,就会被大众排斥。事实的确如此。你会被其他受恐惧驱使的寻求平常的人们所排斥,但他们的接纳认可反正也没有价值。从光明一面看,当他们把你踢出群体后,另一个永远追求成长的高觉悟社群,将张开怀抱欢迎你。此外,以后回头逗弄那些寻求平常状态的人们,还有很多乐趣呢。

但你并不应该去追求“反常”或“与众不同”的标签。在此情形下,你是出于寻找独特感的自负欲望,以表现出平常状态的反面为目标。而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并不存在于从平常到与众不同的线性范围之内。让自己和他人作比较对你没有任何帮助。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和自己作比较。

了解你的更高自我

我发现要变成自己本该成为的那个人,最佳做法是先去认识那个自我。你也能做到此事,它甚至没那么困难。你可以通过个人想象做到它。请查阅《我最喜爱的冥想练习》,以了解更多细节内容。基本上来说,你将直接视觉化想象自己走进一个房间,遇见未来的自我,并和他/她进行交谈。这是一种非常启迪人心的体验。

当在20多岁早期进行这种冥想,并在想象中遇见未来的自我时,我首先注意到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完全没有恐惧。对于我看起来心存的所有恐惧,他还觉得好笑,甚至会因此戏弄我。若我有某个问题或担忧之事,他会推荐一种非常大胆直接的解决方案,但实施那种方案通常需要巨大勇气。他近乎残酷地诚实和直接,从不耍花招或有任何操控行为。我永远知道他的明确立场。他也总会将我提升到更高的做人标准。

我可以看到,他的勇气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内在平和感。但自己并不明白要如何抵达那种状态水平。我用了很多年,才发现他的勇气源泉是什么。他的勇气来自一种看待现实的特殊方式 — 那种方式让感到害怕毫无意义。他并未去克服恐惧或直面恐惧。他只是没有体验到任何恐惧之处。他将恐惧看成一种幻觉,所以感到害怕毫无意义。在描述那种状态上,无所畏惧可能是比勇气更好的用词选择。

但他并非一位完美的成功榜样 — 事实上,他经历的失败比我现在经历的更多。他也有自己要应对的问题,但他会通过直接行动去处理那些问题。他永远不会犹豫或担心最终结果。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关于行动、结果、体验、学习和成长。恐惧并不属于生活方程式的一部分。

看待这种冥想的一个方式,就是我的潜意识创造出了想象中的那个男人,来作为它感觉我可以成为的形象投射 — 一个理想版本的自我。但可能某种程度上,这个人其实本来就存在。然而,这种自我模型的产生原理,并不像它在促进我成长上发挥的作用那般重要。

变成你的更高自我

当你遇见更高自我并想了解他/她时,便有了实现个人成长的理想自我模型。这就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的一种方式。你无需担心像“平常”之类的标签,因为那种标签都是基于让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展现在你面前的愿景,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一个你能真正实现的更高自我。

随着年复一年地继续进行这种冥想,我收获了一条通向个人成长的强大道路。通过将现有自我与未来自我进行比较,我总能看出自己需要走出的下一步是什么样子。那个未来自我变成了我想前往的理想愿景。他就是我打算变成的那个人。

那个未来自我也有自己全部成长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他已解决了那些问题。我从来没有不知该做什么的问题。真正的挑战总是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

最终这个愿景变得非常强大,以至于我在个人冥想场景之外,甚至都能感受到更高自我的存在。他已成为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无论何时想要,我都可以融入其中,就像读取一份鲜活记忆。有些人会把想象出的这个人,定义为自己的精神向导。我确实常有这种感觉。

多年之后,我感觉那个更高自我与当下自我发生了融合… 到了两者变得难以区分的程度。我真正变成了自己最初在20多岁时展望的那个人。不过抵达这种状态,用了我不止十年。现在我有了另一个更高自我的投射形象,那个形象更具拓展性,而且正在这段难以置信的人生之旅上,指引着我走好接下来的几步。先前的更高自我帮自己摆脱了恐惧,正在形成的全新更高自我,似乎要来帮我学会拓展更大的同情心,尤其想将它作为平衡勇气品质的举措。

回到原地

挺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追求自己的独特性,你很可能会感到更为平常。你将能从内在的力量出发,而非恐惧出发,和人们交往联系。你将完全拥有自己,并知道自己是谁,以及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来自他人的评判,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无法使你偏离正轨。

与他人的强大联系已存在于你体内。你和更高自我的联系,就是你和他人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直存在,只是需要我们去留意观察。这种联系跟基于自负和依附感的三维世界交往联系非常不同。在这种全新层次上,你是在和他人的更高自我,建立交往联系。而这种交往通常有着唤醒对方的作用效果。此外用这种方式与人交往要有趣得多。它就是人们本该交往联系的方式。你将直接绕过人们的内心恐惧和外在标签,大家都像自由灵魂一般,进行沟通交谈。

高意识觉悟的人们能非常自然地进行这种交往。各种标签和头衔都无关紧要。两个高意识觉悟的人们,能在首次见面后几分钟内,便开始讨论诸如使命、人生目的和意义之类的事情。其中一人是否穿着西装,另一人是否穿着破旧的牛仔和T恤,不会给交谈造成任何不同。他们甚至很少注意到穿着问题。沟通交流高度专注于内容本身,因为这类人就像在直接与彼此的灵魂进行交谈。

另一方面,当两个低意识觉悟的人们相遇,发生的沟通交流便浅薄而怯懦。每个人都在试探对方,而非以真实自我去沟通交流。他们甚至无法触及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认同的是自负的自我形象。自负式的沟通交流充满竞争和恐惧。人们彼此玩着愚蠢的花招,徒劳无益地努力保护自己免于经历潜在的被拒体验。

清醒主动的感情关系

我还记得1994年认识Erin后不久,我们有一天在电话上聊着天,我直接对她说:“Erin,我非常喜欢你,如果你也喜欢的话,我想让咱俩成为男女朋友。”她给了我肯定回复,如今我们在一起几乎已有12年。

这种事看起来也许没什么大不了,但考虑到这段交谈发生在我们第一次真正约会之前。我和Erin只相互认识了几周时间,当时还只是普通朋友。事实上,我俩刚认识时,自己还在和另一个女孩约会。所以说出那种话相当大胆,但它的确让事情取得了很快进展,因为几个月后,我们便住到一起。我们本可彼此玩着交往游戏,先去约会很长时间。但直接看清我俩是否拥有共同感受,则是更加轻松和快速的交往方式。这种做法会管用,就是因为我和Erin都是无需相互玩弄交往游戏的那种人。

对于人们有兴趣和某人开始一份感情关系时,施展的各种可笑诡计,我经常感到惊叹不已。恐惧导致人们错过各种交往机会,让事情过度复杂到荒唐可笑的程度。请想象如果移除了恐惧,我们的感情关系会变得多轻松简单。若你喜欢某人,请直接告诉他们,问对方是否有相同感受。完成此事有多简单?只用几分钟,你就能决定该如何继续行动。当你的行动超越恐惧,自身判断的准确性也将获得提升。这样你甚至都不用问出那种问题,除了在明知会得到肯定答复之时。若你得到否定回答,它只意味着你误读了对方,但那真没什么大不了。被人拒绝将松绑个人能量,把它解放出来,反而有利于你去吸引别的交往对象。

意识觉悟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容易

随着你清醒主动地奋力变成本该成为的那个人,人生也将变得轻松容易许多。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就是生活还是一样困难,但你应对处理它的能力在不断增长,达到让生活看起来更轻松容易的程度。你变得更加强壮,所以感到负重变得更轻。

你对更高自我怀有什么愿景?若你想变成这个人,请花些时间在自己的想象中去认识了解他/她。请允许这个愿景激励启迪和指引你。视觉化想象你一直想成为的那类人,然后坚守那份愿景,直至你变成它的现实真身。

查看原文

清醒梦 — 研究一棵枫叶树

昨晚在一次20分钟的午夜小睡期间,我做了一个清醒梦。这是自64天前开始多相睡眠以来,我经历的第四个清醒梦。它是从一个常规梦境开始,接着在某个时刻,我意识到自己正抱着一个滴水嘴兽的雕像,这让我看起来很奇怪。

我问自己:“我干嘛要抱着滴水嘴兽的雕像四处活动?这太不寻常了… 甚至对我来说也是如此。而且相对于它的体积,这个雕像也太轻了。嗯… 有没有可能我其实在做梦?不会吧。所有事物看起来都如此真实。瞧瞧那些树木和建筑。此外,我不久前才和甘地在他的帐篷里聊了会儿天,他看起来也足够真实。但这个滴水嘴兽的雕像又是怎么回事?我平常不会把这种东西搬来搬去。也许我该问问那个滴水嘴兽。他似乎不会说英语。我很好奇是否有办法能用滴水嘴兽的语言去询问他。这种情形肯定有某种古怪之处。我能绝对肯定这不是一个梦境吗?等等… 我记得告诉过自己,假如问出这种问题,那么我肯定就是在做梦。所以此刻绝对是个梦境。”

就在那一刻,我在梦里变得清醒起来。此时我已在梦中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感觉自己在醒来前,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我设定的睡眠闹钟只有25分钟 — 若能看到自己梦境倒计时结束的场景,那就太妙了。因为当时梦中世界是在夜晚,周围挺暗,我便施展了“要有光”的意念力量,接着太阳升了起来。然后我又决定尝试跑得像闪电侠一样快,那种体验挺有趣。最终我跃入空中,做了些梦中飞行。出于某种原因,我见到一棵树看起来不同寻常地真实,于是落到它面前想更近审视。

我识别出这是一棵枫叶树,并花了几分钟研究它,想看自己能否找到任何缺陷纰漏,能把这棵梦中之树与真实世界里的树区分开来。我浮身飞过树枝,研究树叶的纹理构造,结果它们看起来就像正常树叶一样,而非像是由电脑生成的虚假纹理。我检查了不少树叶,注意到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生动真实。它看起来像一棵树,摸起来像一棵树,闻起来也像一棵树。我能识别出的唯一差别,就是梦中之树带有一种能量,使它比真实世界里的树稍微感觉更加鲜活。那个场景看起来比现实情形更加真实。当自己研究那棵树时,我自言自语道:“这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看起来难以置信地真实。但这种树恐怕在现实中甚至都不存在。”所以即便我看着一棵只是存在于个人想象中的树,自己却从中看不到任何证据,能表明它不像现实清醒世界里的一棵树那样真实可靠。

现在我正坐在家中办公室,完全清醒地盯着窗外后院里的树木,自己不禁好奇那些树是否也是真的。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整个现实世界并非只是在自身意识中展开播放的体验场景呢?我真的没法知道此事。我无法逃脱自己的意识存在(我能吗?),所以自己面前的任何客观现实证据,与我梦中世界里呈现的同类证据,并无任何不同。我甚至在梦里有稳定持久的生活地点,随着多年间不断拜访梦中世界,那些场景环境似乎还会随着时间进化改变,如同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一样。

部分由于这个难解之谜,我将自己的清醒现实世界也看成和梦境相似,认为所有事情都发生在我的意识之内。在那些现实体验里,我并非不同的人物角色(即:有着实体身躯) — 我就是正经历那些思维体验的意识生命。一旦我开始用这种方式去思考,便注意到自身梦境也开始变得生动鲜活许多。此事刚好和我转换到多相睡眠同时发生。我的梦境现在如此真实和复杂,以至于很难将它们与清醒的现实世界区分开来。我必须通过某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才能被触发醒悟过来,比如注意到我正抱着一个滴水嘴兽的雕像。

自己梦里的实体物质看起来如此坚固真实。大概唯一的区别就是梦中事物拥有不同的能量感受… 好像它正以不同的频率在振动。我感觉梦中物质会发散出与实体世界并不相同的辐射能量。或许梦境就是一个和实体世界的物理法则有点不同的另类现实世界。

我应该提及的一件事是,在准备进行那次午夜小睡前,自己其实发出了做个清醒梦的意愿。我已经有段时间没这样做了,但在多相睡眠期间第一次看到这种做法仍然管用,感觉挺不错。我想自己会更经常地尝试做此事,因为清醒梦是探索另类现实世界的一种极其让人兴奋的方式。在梦境世界里保持完全清醒的状态,同时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体正在睡眠之中,的确是种非常精彩的体验。

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清醒梦的知识,并想自行尝试,我推荐你阅读Stephen LaBerge博士的两本书:《清醒做梦》和《探索清醒梦的世界》。它们是我读过的关于清醒梦的最好书籍… 也是在11年前帮我开始了解清醒梦的书籍。清醒做梦完全是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查看原文

克服限制性的财务信念

有什么限制性的财务信念正在拖累你,导致你无法实现本该得到的所有财富和富有状态?

人们因为“赚取百万美元试验”给我发来了大量电子邮件,其中包含的故事,讲述了参加者们如何发现并突破各种限制自我的财务信念。甚至那些还未变现出任何金钱的人们,也告诉我只是专注于吸引更大财富和富有状态(以所有人的最高福祉为目的)的简单行为,已经让内在的抵制心理浮出表面。之后大家便可对这些抵制心理进行清醒主动的处理。一些人也告诉我,克服这些潜藏障碍,甚至比收获金钱本身更加重要。

每个人似乎都会面对不同的障碍。对某些人而言,障碍在于自己拥有过多现金的观念 — 多过自己生存所需的金钱 — 那会导致不适感。对另一些人而言,障碍则是变得富有的整个想法,以及他们在富人身上关联的各种负面评价(贪婪、自私、邪恶、腐败等)。还有些人告诉我,遇到的障碍在于自尊问题,感觉自己配不上拥有额外金钱,因此忽视了各种财务机会。 继续阅读克服限制性的财务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