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更换通知

因为在批量操作域名出售时全选了域名,但未对本站原有的域名改价,导致域名在交易平台按照默认交易价格被卖出。
stevepavlina.cn域名大意了,没有改价格,又为了方便选择了全选把域名上架了。

现在聪明人的个人发展中文翻译网站,聪明人人的个人成长中文网站 域名临时改为 https://1.5656t.com

我已经注册了 stevepavlina.com.cn 域名,后续根据域名备案情况,可能会再上线。

灵性式营销推广

今年1月我删除了自己的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所以发布新创作的“Amplify”(扩展增强)课程时,并未使用社交媒体与广告宣传。我确实在YouTube网站上分享了加入课程的邀请视频,但那个视频只有几百人的观看量。

我感觉自己被要把生意事业焦点转向内在的想法点子所吸引。与向外争取其他网站和社交平台上的人群关注不同,我想只专注于离自己线上中心世界最近的社区人群 —— 即我的博客读者,邮件订阅者,课程参加者,以及“清醒成长俱乐部”的会员们。

我真的不需要用社交媒体或广告宣传,来经营一份可持续的生意事业和过上好生活,而且我越是坚持服务好核心受众,自己似乎也越是享受那种经历体验。这对我的工作动力也很有好处。

我一直在Amplify课程中分享的关键主题之一,就是专注于你和自身创造性心流状态间的相互关系有多重要。要留意任何会潜在弱化或破坏这份关系的事物。

我喜欢实践自己宣扬的事情,而且每次开发出新课程后,它都会让我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把那些想法点子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去。正因如此,我总能获得些进步提升。

我想若自己像对待发布Submersion和Stature课程那样,在Facebook网站上花几千美元打广告,Amplify课程的报名人数会更高一点。广告在过去确实给我带来了收益。但这样做需要我有个Facebook账户,而自己现在不喜欢开通Facebook账户。所以我自愿舍弃那份额外收益。没有Facebook的生活完全值得。

我也发现当自己专注于和谐一致感,内在动力和积极正面的人际关系,而非把收入作为最高优先考虑时,个人收入似乎也始终表现不错。大量支持都会相对轻松地涌现出来。

此外,我还发现当自己舍弃那些不和谐一致的想法点子,个人思维会获得清空释放,接收到更多好点子。例如,当我舍弃广告收入,随后一年开始举办现场工作坊时,就在第一个工作坊上遇到了现在的妻子Rachelle。与让她进入我的生活相比,自己宁愿不要那些广告收入。虽然我的网站流量不如当初布放广告时那么高,但如今的收入反而比那时更好。另外我对目前的收入流结构感觉和谐一致和富有动力得多。自己也不想再考虑销售广告的生意模式。

不过在营销推广上,我做过一件非常古怪的事情。我做那件事是因为它只用花上几分钟,但不知怎地,它看起来似乎挺管用。我并不完全知道它为何管用,但自己不断看到这种做法能产生积极效果的证据。

无论我何时发布新课程,自己都会提出某种类型的灵性请求。在我的思维之眼中,自己会召集一群灵性向导,请他们寻找那些匹配适合我课程的人们,并推动这些人参加课程,比如通过给对方一些鼓励信号或同步性事件的方式。我会在脑中构想与那些灵性向导交谈,告诉对方自己的课程是什么,并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接着我再问他们是否认识任何会从中受益的人群,并请求这些向导指引他们的受众群体参加我的课程。自己也会让那些灵性向导自行弄清该如何做到此事。

对我而言这只是一种思维框架,无需信仰任何灵性向导,因为它只是一种行动方式。这种做法快捷简便,我猜也没什么害处。而且它看起来确实管用。我总会听到人们述说遇到有趣同步性事件和鼓励信号的故事,推动他们前来参加课程。这种结果也鼓励着我不断采取那个做法。其实我现在已把它写在自己发布新课程的待办事项清单上,这样每次发布新课程时都会记得去做。

若你知道我并非爱给灵性向导委派任务的唯一创作型专业人士,会不会感觉惊讶?我认识其他采用相似方法的人们,他们似乎也发现这样做挺有效。再次说明,它只是一种行动方式,你不必非得信仰某些灵性向导才能这样做。

我认为工具是比信仰更有用的说法 —— 一种信仰只是你已粘连在自己手掌上(或眼球上)的一样生活工具。

我不会只依靠这种灵性方法做营销推广,但它的确是个实践和谐一致行动的好例子,自己这样做时不会有任何抵制心理。所以它看起来像是应当放进自己生活工具箱的更好工具,相比之下在Facebook网站上打广告,会让我做起来有些抵制感受。

有时抛弃抵制感受,转向新的流畅自然的生活领域,会带你进入非同寻常的人生方向。我喜欢这样做,因为它能为我的生活增添些刺激感和多样性,并让我的创造性工作不再感到过于乏味或容易预测。

我想很多人恐惧的是,如果自己舍弃了只是部分匹配的某个工具或机会,他们将无法找到任何能替代它的更好选择。也许那样做会伤害他们的生意事业。我却偏好更信任个人直觉,更看重自我的幸福快乐。那会让我感到自己更足智多谋,我也终会想出感觉更和谐一致的更棒点子,收获更有效的结果。

成为被人欣赏感激的创作者

若你是位创造性艺术家,那么个人作品被自己服务的人们欣赏感激有多重要?

我想说作为一名艺术家,能获得欣赏感激挺重要。这并非与需要得到他人认可相关。这与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否会以感恩态度接受你的作品相关。

若你获得欣赏感激,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为他人提供了某种有价值的事物,引发了他人共鸣并让对方关心在乎。你靠自己赢得了那份欣赏感激。我不认为这需要成为你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因,但把它融入自己艺术家人生的宏观思维心态,会是很健康的做法。当你创造和分享艺术作品时,就是在邀请人们去体验和欣赏感激自己的分享成果。所以你能允许自己被人欣赏感激吗?

如果有人并不欣赏感激我的作品,那让他们访问我的网站或参加我的课程有何意义?自己努力服务对方又有什么意义?对于并不欣赏感激你作品的人们,服务他们毫无意义。所以作为艺术家,请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确实欣赏感激自己作品的人们身上。始终一致地只把怀有欣赏感激态度的人们看作你的作品受众。

请记住你并非在为所有人创作。你只在为欣赏感激自己的人们创作。那便是你无需担心忧虑批评者的一个原因。如果批评者出现在你面前,对方毫不欣赏感激你的作品,那么显然他们迷失了方向。批评者出现在了并不属于他们的地方。所以你可以直接拒绝他们,或引导对方转而关注他们可能真会欣赏感激的某样事物。

你也许得花些时间才能校正自己获取正确受众,但你想要不断在欣赏感恩出现的地方进行投入。若你不是在建立由欣赏感激人群组成的受众,难道是在建立由不欣赏感激自己的人群组成的受众吗?那样做到底有何意义?

对我而言欣赏感激是给定条件。若我的作品不被某人欣赏感激,那此人就不属于我的读者受众。可能对方只是迷了路,需要引导到其他方向。

例如,在我脑中非常确定的是,自己新发布的课程“Amplify”(扩展增强),就是为了欣赏感激它的人们创作。这个课程致力于服务那些想变得更高效多产的创造性人士,因为这些人极有可能欣赏感激课程会给他们带来的帮助。对于那些并不欣赏感激它的人士,这个课程也不是为他们准备。

我不是只为了创作而创作。我始终在为真实的人创作,通常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人们。当我在开通个人博客五年前,写出自己第一篇公开文章时,那篇文章就是为特定受众而写。我是给自己加入的一个软件行业协会写作,那篇文章也发表在他们的新闻邮件里。我并非对着虚空写了篇文章,指望那里有某个人会读到它。我一直是在为自己感到会欣赏感激我作品的真实人群写文章。

当我2004年创建个人博客网站时,自己已经有个小的读者群体,因为我之前五年一直在用业余时间写文章。所以我开通博客是为和自己已有的读者群体分享更多作品。从那以来读者数有了极大增长,但我并非是从零个读者开始写博客。那种从毫无特定服务对象开始创作,指望某天可能有人现身成为自己读者的做法有什么意思?我想自己会发现那样做很容易失去动力。

如果你就是没有受众该怎么办?请别这么干。始终要找到受众,即使对方只有一个人。

我当年做电脑游戏开发生意时,自己写出第一款游戏前也没有作品受众,对不?错。我的首批受众已经有一帮人,包括我的女友,妹妹和几位朋友,他们在我编写游戏时,就被邀请到家里试玩测试。

无论我何时尝试创造某样作品,如果脑中没有想着真实人群作为受众对象,那个创作项目便永无出头之日。这也是寻求失败极其可靠的配方。

尽管这种做法对刚起步的创造性艺术家很有诱惑力,我却鼓励你放弃在虚空中创作并指望以后再找到受众的想法。请在创造任何作品前,就找到你的起始受众。只有一名受众也完全没问题 —— 以后增长空间会极大。

我也想说作品受众比创作项目本身更重要。请服务于那些欣赏感激你作品的人们,他们能够鼓励并支持你跨越许多不同的创作项目。若你亲自服务他们,这些人还能向你发出雪崩般的真心帮助。我现在仍服务的一些人,从1999年起就一直在阅读我的作品。他们欣赏感激我,我也欣赏感激他们。大家彼此间长期保持和基于信任的感情关系,远比任何一个创作项目都更重要。

如果我想让某个创作项目获得成功,自己知道必须从一开始就是为真实人群创作。若我怀此意念开始行动,自己的创造性作品最终还会服务于当时并不认识和还未想到的人群,所以获得的欣赏感激与支持将不断增长。

有时我会在脑中只想着一个人去写文章。有时我会在脑中想着某些类型的人去写文章 —— 不过其中依然包括我认识的真实人群。在一些罕见情形里,我会把自己当作受众去写作,但一般是在私人日记中保留这种写作方式。不过我的作品受众始终包含至少一位真实的人。

艺术的定义是什么?这里有个书面定义:

艺术:人类创造性技能和想象力的表达或应用,通常是以绘画或雕塑等视觉形式呈现,产生的作品被人欣赏感激主要是因其美感或情感力量。

请注意“产生的作品被人欣赏感激”这句话,它暗示作品必须是为了有人欣赏感激而创造。

所以若你创造的作品并非为了被人欣赏感激,那你仍在创造艺术吗?不算。我不知道你创造的是什么,但它并非艺术。艺术是社交性的。艺术是为了人们的欣赏感激而被创造出来。

不过这不必成为创造艺术作品的唯一原因。你可以为了丰富多样的原因进行创作,但被人欣赏感激最好是那些原因之一。

我认为大家也可以考虑给欣赏感激赋予更宽广的定义范围。你可以创造让人感到充满挑战,烦心不安,甚至大声诅咒的艺术作品,但在某种程度上,对方可能依然欣赏感激那些经历体验。即便是你认为非常糟糕的作品,也有可能某人其实对它充满欣赏感激。所以这真的并非很难达到的标准。只要你有心以此为目标,很可能会相当轻松地满足这个标准。

但若没人欣赏感激你的作品,我就不认为你能宣称自己创造出了艺术品。而那通常源于你未能把被人欣赏感激(在个人层面上,被真实的人类个体感受到)作为自己初始创作意念的一部分。

不要认为为了被人欣赏感激去创作是徒劳无效的做法。相反请认为,不为被欣赏感激去创作才是毫无意义的可悲做法。如果没人欣赏感激你正创造的事物,那你真的就是在浪费自己时间。不过避免这种结果的一个轻松做法,就是怀着获得欣赏感激的意念想法去创作。让被人欣赏感激成为你创作意念的一部分。只要你这样做了,很可能就会收获人们的许多欣赏感激。

我希望你会欣赏感激这篇文章。我就是为你而写。;-)

搞懂无穷可能性

你可以说我们每天能相对轻松地作出各种简单决定,是因为只用在少量选项中进行选择,这让作出好决定变得更简单容易。

例如,若你家里只有这么多食物,或附近只有这么多商店和餐馆,就可能发现更容易决定每天要吃什么。你不必考虑无穷多的选项。自己会把专注力缩窄到最可行的选项上。

但对于作出更重大的人生选择又该怎么办,比如接下来应当探索什么职业道路?这就是你可能感觉自己被淹没在无穷可能性的境遇情形。此时有太多因素需要考虑。很多决定可能导向积极正面的结果,但也有很多决定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继续阅读搞懂无穷可能性

由好奇心驱动

人们经常问我,是受到什么因素驱动。虽然激励自己付诸行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我想说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就是好奇心。我热爱学习,并发现亲身直接体验的学习最有价值。

在早年间探索个人发展的阶段,我结合了读书与亲自试验的做法。我几乎总会发现直接行动试验是更好的投入方式。书籍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激发更深入的试验探索,但自己发现书上的那些好点子很少能原样应用到现实生活里。我从书中挑选的大多数点子都和现实生活不一致,常会在一段时间内把我带入歧途。我犯了过于相信其他作者的错误,给了他们太多信任度。我误把他们的自信看作其想法点子也完美无瑕的理由。

继续阅读由好奇心驱动

暗黑使者,光明使者和意识层级

暗黑使者如何能体验到更高的意识层级,比如无条件的爱与平和状态?

人们原本对意识层级的描述带有光明使者的偏好。对暗黑使者而言,无条件的爱这种意识层级会朝内指向为对自我的爱。那种状态就像傲慢自大的高度浓缩形式。它也许不会向外表达为自以为是的态度,但在内心深处,此人会拥抱自己是地球上最重要之人的想法观点,并做出相应行为。尊崇这种视角其实会导向本质上与谦卑完全相反的平和状态。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把暗黑使者走的道路看作邪恶之路,我却不喜欢用善恶之类的词汇描述各人所走的道路。这些道路其实只是同一硬币的不同两面。暗黑使者对无条件的爱的体验,是通过将自己视为神明,选择要服务于自我的人生。光明使者则学会看到他人身上的神性,选择要服务于更伟大福祉的人生。

从终极意义上讲,两条道路殊途同归。它们所处的意识层级越低,看起来的差别越明显。随着意识层级升高,两者的分界线将越来越模糊,光明使者和暗黑使者的行为表现也越来越相似。这是因为一旦抵达足够高的意识层级,服务自我和服务他人将变成同一件事。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芸芸众生就像一个超大身体的所有独立细胞。暗黑使者的人生道路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对个体细胞最有利的事情上。光明使者的人生道路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对整个身体最有利的事情上。作为个体细胞,随着你变得更清醒觉知(即更加聪明智慧),终会看出两条道路殊途同归。健康身体无法脱离健康细胞而存在,反之亦然。

在较低意识层级上,两条道路看起来各不相同,是因为个体细胞还未理解什么做法对自己或整个身体才真正最好。所以它会做出很多愚蠢决定,犯下各种错误。暗黑使者细胞会和其他细胞竞争,从别处夺取资源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并认为这是获得领先的聪明之举。但其他细胞会因此受损,整个身体也将受损。最终为保证整个身体的健康状态,暗黑使者细胞将遭到强烈反击。它会为伤害身体受到惩罚。这便是我称作暗黑使者综合征的问题。当暗黑使者的意识觉悟还不够高,看不出自身福祉与所有人福祉不可分割地相连时,就会发生这种问题。

与之相似,新手型的光明使者细胞会决定为了整个身体的福祉,高贵地牺牲它自己的福祉。整个身体最初可能因此受益,但若光明使者细胞说服太多其他细胞也采取相同做法,我们将看到过多细胞做出愚蠢牺牲,导致整个身体开始受损。请想象你的心脏为拯救大脑牺牲了自己。这便是我称作光明使者综合征的问题。当光明使者的意识觉悟还不够高,看不出所有人的福祉与自身福祉不可分割地相连时,就会发生这种问题。

如果身体里的单个细胞非常明智,它是光明使者或暗黑使者便无关紧要。因为它能看出自己的福祉和整个身体的福祉属于同一福祉。它有智慧做出能同时增进自己和整个身体长期福利的各种决定。这个细胞还会成为其他细胞的榜样,如果其他细胞跟随它的领导,整个身体也将茁壮强盛。

然而作为人类个体,我们并不十分明智。我们缺少富有远见的思维清晰感和意识觉悟,以使自己在所有情形里做出最优决定。我们做出决定所依据的知识认知始终不够完美。

通过选定一条道路,排他性地专注于它,我们不仅在决策上会获得巨大清晰感,还将获得充沛行动动力。让我们考虑暗黑使者的道路。当你将生命投入到对个人利益最好的事情上时,许多原本令自己感到困惑的决定都会变得清晰透彻。原来只是应该做的事情会变成必须去做。你将接入全新水平的动力和雄心壮志,它们以前却受到抑制。你是否在遵从对自己最好的饮食习惯?你是否在用对自己最好的方式进行锻炼?你是否在从事对自己最好的职业?你是否赚到足够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暗黑使者会尽最大努力来优化所有这些决定 —— 不找任何蹩脚借口。

与之相似,光明使者会始终自问:“我如何能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这种提问也会带来巨大清晰感,那些应该去做的事情将变成必须去做。你当然必须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你当然必须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支持性的感情关系。你当然必须挑选一份能让自己提供强大服务的职业。退缩放弃绝非你的选项。光明使者也不会找任何蹩脚借口。

有趣的地方就是两条道路最终通向同一终点。例如,当我们像暗黑使者那样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去行动时,终会明白自己对整个身体的健康也必须负责。假如整个身体死亡,我们将随之消亡,这种结果并不利于服务自己的需求。当我们像光明使者那样从服务他人的激情出发去行动时,终会看出个人福祉在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假如我们不能作为个体繁荣兴盛,对其他人也没有太多益处。

但关键是你必须懂得,若不挑定一条道路并真正把全部生命投入其中,自己极有可能无法实现个人的幸福快乐。你将永远无法接入最深层的动力,总会好奇是否还有其他人生结果。你的生活将充满各种借口,而非行动和成果。“干嘛要劳烦自己?”或“我没那种精力。”会成为你的口头禅… 若你真想活得像个倒霉懒虫,那是你的选择。但请确定它是你清醒做出的选择,而非被训化强加给你。

暗黑使者和光明使者的道路并非适合所有人。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样,只有不到1%的人会是光明使者或暗黑使者;大多数人两者都不是,因为他们还未决定极化。极化是条个人成长的加速通道。在暗黑使者的道路上,你会对什么事情对自己真正最好获得深入得多的理解认识,并付诸行动优化个人生活,让它变得越来越好。在光明使者的道路上,你会扩宽个人视角,思考整个星球的福祉,学习优化自己向世界提供的服务。但大多数人从未认识理解这个根本性的决定,最终过着未能接入自己最深层激情和动力的生活。

那些还未极化的人们可能想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但这样做只会让他们陷入分心受扰状态,他们的生活也将反映出这种状态。他们选择的职业无法令自己感到满足,对整个星球也没有太多益处。他们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双眼背后并无炽热火焰。他们甚至不知自己为何存在于此,所以行动显得浑浑噩噩,就像脑袋刚被撞了一下的卡通角色那样。

光明使者或暗黑使者是拥有强烈决心的个体。他们知道自己为何存在于此,并让生活围绕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要么完全彻底地服务自己,要么完全彻底地服务他人。他们能克服会吓倒非极化之人的障碍。这些极化人士充满活力与激情。

我的“聪明人的个人发展”网站,真正瞄准的服务对象就是那1%的极化人士。它并非“为笨蛋傻瓜”创建的网站。我的工作不是教会地球上每个人如何系鞋带,早餐吃什么,或怎么写简历。我的角色是帮助本该属于那1%的人们,理解极化生活是什么样子,并接受成为“聪明人”的责任。一个真正明智觉悟的个人,会比一千个无脑懒虫做出远为巨大的贡献,所以我感到自己的最大影响力,就是在未来帮助和鼓励那些拥有巨大贡献潜力的人们。我认为这也是自己发挥最大作用的方式。虽然我可能偏向光明使者的极化道路,但也想鼓励那些选择追求暗黑使者道路的人们,因为只要他们不断在意识觉悟上成长进步,我们所有人终将从中获益。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07.03.23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7/03/darkworkers-lightworkers-and-levels-of-consciousness/

通过行动获取清晰感

清晰感和付诸行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只通过投入大量行动,就获得更好的清晰感吗?

简短回答是的确如此。事实上,这经常是制定推进计划的优选途径,至少对于收获更多清晰感是这样。

直接行动能帮你获取清晰感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当你付诸行动时,可以在脑中标定清楚可能性空间的更多地图区域。行动通常涉及探索。你付诸的行动越多,探索的区域也越多。甚至在行动最终不管用时,你仍对可能性空间做着地图区域标定。针对自己在此空间该走的道路,这种做法能轻松帮你获取清晰感。

假设你人生第一次前往迪士尼乐园,自己并不了解整个乐园的空间布局。至少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你不可能非常高效地花时间游玩,因为自己对这个可能性空间没有一张好用地图。你不知道规划游玩路线的最高效方式,也不知道为避免排长队等候,该在什么时间玩哪些项目。你最终要花更多时间在排队等候上,没法像其他游玩经验更丰富的人一样体验许多项目和景点。

我和Rachelle在2016年做了个试验,连续30天每天在迪士尼乐园游玩。我俩在那里花了大量时间,自然而然现在脑中有张乐园详细布局的思维地图。无论何时想去迪士尼,我都能在脑中构想自己游走其中的场景。你可以随便说出两个游乐项目的名字,我就能描绘连接这两处地点的高效路线,如同在电影银幕上看着沿途所有景观一样。那只是因为自己连续一月,每天花过12-16个小时在乐园里大量行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现在我能用比以往轻松得多的状态,在乐园空间里导航游览。

我也可以先做一堆网上调查研究,写很多自己打算做什么的书面计划。但我不认为那些做法,会像直接投身其中,日复一日地行动一样,给自己同样多的清晰感。我通过大量行动与体验收获的思维地图,要比经由学习他人知识获取的思维地图,有用和准确得多。

我在进入公开演讲领域时经历过相似事情。我读过许多演讲书籍,参加了各种演讲工作坊,还跟不少专业演讲者沟通交流过。这些做法都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帮助。但没有一样能和直接起身上台,进行大量演讲所收获的进步相比。

我的朋友Darren LaCroix,赢得过2001年公开演讲世界冠军,他喜欢说擅长演讲有三个步骤:上台演讲,上台演讲,和上台演讲。他就是通过直接行动收获相应技能,有位导师也曾鼓励他永远不要拒绝上台演讲。Darren被教导要抓住一切演讲机会,即使必须开车数小时去参加几分钟的演讲活动,他也会付诸行动。这才叫献身专注!

当Darren开始打造喜剧表演和公开演讲技能时,用他自己话来说,行动堪称凶残。不到十年后,他已是演讲世界冠军。这是个很棒的成功故事,但也是个获取清晰感的故事。Darren能创建出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精细思维模型,就是通过大量公开演讲,通过表演即兴喜剧,通过全世界旅行来争取更多上台演讲机会。Darren也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中,对完成个人目标,项目与行动更为专注的人士之一。他的清晰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亲身直接体验。

若你试图最少化个人实际行动,认为自己只是在努力变得更有效率,那种做法可以理解。这样做最初看起来似乎很有逻辑性。但它通常是个错误,因为若你一直抵制采取行动,也就无法为可能性空间标定清楚地图。

人们抵制行动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对探索阶段抱有限制性信念。他们认为这个阶段充满风险,不想经历失败。他们不想浪费时间去做没法立竿见影的事情。再次强调,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想法。

但若你过度关注得到立竿见影的结果,就肯定会挣扎于清晰感,因为你难以对周围可能性空间拓展出足够深入的理解认知。你无法对自己所在领地有清楚了解。

在其名为《痛呀》的冠军演讲中,Darren曾故意摔倒在讲台上,以表明失败体验的价值,还有它属于学习进程一部分的事实。它也属于标定未知领域地图过程的一部分。

倘若你最初没法对未知空间做地图标定探索,比如自己一生只能玩一次迪士尼乐园,那么让这次游玩收获大量价值的最佳做法是什么?你可以全靠自己应付游览,但或许最佳做法,就是请游玩经验丰富的人士带你游览,做你的全程导游。若能得到已有思维地图的人士协助,你的游玩体验很可能至少多收获50%的价值。

无论你何时为专业服务付费,都是在做相似的事情。你给经验丰富的医生,律师,会计等专业人士付费,就是为了获取他们在相应领域的思维地图。请意识到当你这样做时,通常就是在为获取清晰感付费,你购买清晰感的方式,就是用付费取得成熟思维地图来实现。这也暗示了通过直接行动获取的丰富经验,同样可以成为你建立清晰感的有效途径。

在某些未知领域空间,你可以同时采取这两种做法。当我学习公开演讲时,就是通过大量演讲,用行动去标定那个可能性空间的地图。自己也会从像Darren一样有更多经验的导师身上学习。这便是学习新技能和获取清晰感的一条快速路径。

但在这两种选择之间,我仍认为最佳赌注是偏爱用直接行动的方式去学习。自己花时间标定清楚未知空间的地图。随着你为自己所处空间建立起更强大的思维模型,自然就会体验到清晰感的不断增长。

当我获得一个演讲机会时,仍会听到脑后回荡着Darren“上台演讲,上台演讲,上台演讲”的口头禅,那个声音大多数时候都会推动自己答应接受更多演讲。我知道更多演讲机会将更深入地完善自己的思维地图。这也是我上周在巴拿马接受邀请,担当了一场活动主持人的原因之一。我反正要参加那场活动,但做主持人是自己平常不会担当的角色,而这意味着我将从中学到些新东西。那次体验非常棒,以一种固守熟悉体验无法实现的方式,提升了我对公开演讲的清晰感。

当你在自己标定清楚地图的空间内设定目标时,就能更高效地在其中穿梭移动,因为你熟悉了解那个领地。你知道如何从A点到B点,就像你在迪士尼乐园玩了一个月后,从一个景区走到另一个景区那样清楚。

但若你顽固拒绝对所在空间的地图做标定探索,那好吧,我只能祝你好运常在。我认为当这样做时,你总会遭受较低层次清晰感与更多困惑感的折磨。

归根结底,我们会得出一些非常简单的经验建议:去探索你周围的世界,探索你所在的领域,探索未知的可能性空间。若你不知该探索什么,就请挑选任何事情去探索,因为和不去探索相比,任何探索行动都将改进提升你的思维模型。另外请甘愿接受自己会时不时迎面失败;那也属于这个探索过程的一部分。

退却并质疑真相

人们经常要我帮他们做出各种决定。有时那些情形属于清醒权衡利弊会比较稳健的做法。但大多数时候当对方摆出各种选项后,此人想怎么做已相当清晰明了。他们已经做了决定。这些人真正询问的是如何能让自己与已经做出的决定保持和谐一致。

当有人问我是否该辞掉工作,他们通常已经做出要辞职的决定,即使自己仍会每天现身上班。

当有人问我是否该离开现有感情伴侣,他们通常已经分离,即使双方仍生活在一起。

事情真的总是这样吗?并非总是如此,但也十分普遍。

你如何分辨自己是否已经做出决定,只是在阻碍自己坚持落实到底?有种分辨方法是去问自己:如果能打个响指就完成转变,你会感到如释重负吗?

那时你偏好的选项是否就变得相对清晰了?倘若如此,那便暗示你已经做出决定,自己只是在努力和那个决定达成妥协。

当人们还未弄清如何去做,比如怎样实现转变时,他们常会把面对的挑战想成自己该做什么,比如该做什么决定。

当某条已有道路的力量层面看起来令人畏惧时,我们常会退却并质疑它的真实层面。我们对自己说仍在尝试做出决定。去说“我还不确定”要比去说“我感觉自己还不够强大做成此事”更容易。但说“我还不确定”会让自己陷入停滞状态,其他做法则能帮我们取得进展。

退却去质疑真相是被社会所接受的暂停做法。我们能为犹豫不决想出无穷的辩解理由。我们可以宣称需要更多调查,更多建议,或更多分析。但当我们在面对力量挑战时退却并质疑真相,自己就是在踩刹车而非努力前进。

如果某个挑战让我们感到畏惧,自己也知道退却并质疑真相可以推迟面对挑战,我们就表现得像困于无穷循环进程的电脑一样。我该停留还是前进?我该辞职还是坚守?我们将矛盾心理用作拖延策略。矛盾心理会保护我们远离前方可怕的力量挑战。

对于让自己当前力量水平感觉太大的强劲挑战,我们如何能发起进攻?

我们应该探查那个挑战,弄清自己到底需要多大的力量。如果我们需要更多力量和技能,就致力于获取它们。如果那个挑战大到难以独自承担,我们就谋取他人帮助。如果挑战还是太大,我们就接受它是个大挑战的事实,并致力于强大到足以面对它。

我们不该做的就是退却并质疑真相,假装自己还未做出决定。即使感觉还未强大到足以面对挑战,我们也要承认自己已经做出决定,并致力于召唤出面对挑战的勇气。我们要勇敢向前。

当你面对一个力量挑战时,请提防退却并质疑真相的生活陷阱。学会对自己说:“我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但现在还缺少做成此事的力量。尽管做出这个决定很难,我也接受做了这个决定的事实,现在我将致力于变得足够强大,从而让个人行动与事实真相保持一致。”

当你的人生中出现某个强大挑战时,请尊重这个挑战。不要退却到质疑真相的地步。主动去说:“这是个强大挑战,但现在我感觉自己还不够强大到足以应对处理它。”然后你可以致力于变得更加强大。但若你退却到质疑事实真相,就无法创建个人力量;自己只会陷入停滞状态。

回避强大挑战只会带来困惑。面对并接受强大挑战则会带来清晰感,即使自己还不知到底该如何应对那个挑战。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26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retreating-to-truth/

源于抵制感受的清晰感

我们为何要麻烦自己追求清晰感?为何要专注于各种目标和前进方向?这难道不是一种依附心理吗?我们为何不能对生活采取一种更灵活开放的态度?为何不能让一些事情都顺其自然?

若你质疑清晰感,目标或自主选择方向的价值,我便鼓励你尝试相反做法一段时间,看那种生活结果如何。放松融入当下生活。不必操心设定目标。不必操心选择前进方向。只用放松生活,让这个宇宙去处理各种细节。

这是种完全有效的生活模式。有些人花了大量时间以这种方式生活,而且很多人似乎过得还不错。

体验这种生活模式的关键就是学会臣服。你能臣服于生活带来的一切吗?你能允许所有事情呈现它们的本来样子吗?如果你能臣服,就会体验到源于臣服的清晰感。请把它叫做自我满足。你将感到所有事情的本来样子毫无问题,也不会强烈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你会十分满足。

当你对臣服于眼前一切的感觉并不好时,又会发生什么?若你对当下生活情形的某些方面感到有些抵制,结果将会怎样?若你感到有点不满,或非常不满,结果又会怎样?若你更愿身处其他某个地方,拥有其他某种人生体验,结果将会怎样?假如当下体验感觉并不够好,结果又会怎样?

假设你花了很多时间自娱自乐。比如看电影,和朋友网上聊天,玩游戏。在一段时间里你可能觉得挺好,但最终你开始对不断重复同样的生活感到有些抵制。你可能开始对那些生活习惯感到厌烦,眼前的生活情形开始失去乐趣,你可能感觉是时候转变到其他某种生活模式,即使自己并不确定新生活模式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这便是我们内心升起对清晰感的渴望之时。当下生活体验让人感觉并不和谐一致,你感到是时候转向其他某种结果。当现有生活让人感觉完全和谐一致的时候,你会有表现为自我满足的清晰感,所以自己不再渴望其他任何结果。

人们对清晰感的渴望源于抵制心理。正是你对当下现实生活的不满才让个人欲望清晰起来 —— 包括对新生活方向,新生活结果,新生活模式的清晰感。

你能看到自己对清晰感的渴望与个人对当下生活情形的某些抵制感受间的相互联系吗?你能看到抵制感受如何刺激自己对新的生活方向、前进目标或生活模式渴望更清晰的了解吗?更普遍地说,你能看到各种生活目标也源于自己的抵制感受吗?

请考虑这句俗话:需求是发明之母。需求激发创意。抵制感受激发清晰感。

我想建议大家采取一种有趣的转变做法。请停止抵制自己的抵制感受。注意到抵制感受正推动你脱离当下生活情形,激励你挑选一条不同的生活道路。抵制感受就是那粒种子 —— 那个需求 —— 激励自己朝着新方向采取行动。

抵制自己的抵制感受很常见 —— 我们试图淹没自己对当下现实生活的不适,不满或失望感受。但抵制自己的抵制感受,其实会让你受困停滞,因为你并未让自己的不满感受像能推动自己朝新方向前进的弹簧那样充分挤压。当各种抵制感受出现时,请充分体会它们。让自己去感受悲伤,感受愤怒,感受沮丧,让那个情感弹簧充分挤压弯曲。

信任你的抵制感受有它强大的存在目的。信任它们会指导自己找到新的生活道路。信任它们有其必要 —— 它们就是需求本身 —— 起着发明之母的作用。

若你停止抵制自己的抵制感受,常会更快收获清晰感。请别再用各种分心事物淹没它。让自己尽情体会你正出现的感受。和那种感受对话,针对它写日记,深入探究它,让它挤压弯曲。邀请那些抵制感受给自己带来全新层次的清晰感。

为更快获得进展,请看自己能否真正欣赏感激那些抵制感受。欣赏感激失望,不适与悲伤感受。留心注意那些感受,感谢它们帮你指出了更好的生活方向。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23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clarity-from-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