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一场争论

这是《应对难处亲人》那篇博客的跟进文章。先前那篇博客为此文设定了背景环境,若你还未读过,请一定先读完它。不然你很可能无法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环境。若你期待此文是关于如何驳倒你的同事,就是想错了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先阅读原先那篇文章

当有人不断把你拖入争论之中,自己似乎永远没法取胜,你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形?

在一般的争论情形中,人们都会试图证明自己正确,对方错误。当然,我们都知道结局是什么 — 无论谁的争辩看起来最有说服力,各人只会更顽固坚守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无法在对方心怀抵制的情形下赢得争论。你只会强化对方的决心意志。最好情况下,双方不过是以顽固姿态收场,很少能实际达成任何沟通成果。 继续阅读如何赢得一场争论

你的价值是什么?

上周四在自己参加的一个Toastmasters俱乐部里,我把《媒介 vs. 信息》这篇文章的主题变成了一场20分钟的演讲。在演讲开始前,我请每位听众制作一张假名片,上面列出他们的名字和当前从事的职业。然后在演讲结束时,我请他们再制作一张名片。当然,因为人们对自身职业有了不同思考方式,名片上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继续阅读你的价值是什么?

媒介 vs. 信息

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想帮你从一个全新视角思考生活。为便于更清晰理解,我们将主要专注于讨论个人职业。但读完此文后,你应该也能把文中理念应用到生活其他领域。

请考虑一下CD或DVD碟片那样的实体录音媒介。它们本身只是空白载体。“信息”则是包含在媒介内的数据内容,无论它是音乐、电影、软件,或其他某种信息。信息能为我们提供价值 — 录音媒介则无关紧要。你也许会为一张音乐CD支付20美元,或为一张软件CD支付300美元。但除了其中包含的信息不同,这些实体CD在本质上完全一样。价格差异并非源于媒介的不同,而在于所含信息的不同。 继续阅读媒介 vs. 信息

我最喜爱的冥想练习

下面有种简单却强大的冥想练习,你也许会非常喜欢。

我并非从其他任何人那里学到这种特殊的冥想方式 — 它是由我自行构思而出,到现在实践了大概10年时间。

首先,我会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进入一种平和状态。接着我在脑中想象出一个特殊房间,里面有两把面对面摆放的椅子。我坐在一把椅子上,而在对面椅子上,我会视觉化想象出距今五年之后的Steve。他将显示为我正奋力变成的理想“自我”。他看起来身体健康,勇敢强大,自信有力,充满激情和热情。我俩将进行5-10分钟交谈,我会问他问题,他也很愿意给出回答。他通常是以几乎怀旧和同情的感觉看着我,因为他知道我现在的处境,还有我当前正应对的各种挑战。而他早已成功克服那些挑战。 继续阅读我最喜爱的冥想练习

你需要强援

假如可以从头来过,你绝不会清醒选择现在受困其中的这种生活,自己当前又能对它实际做点什么?

黑洞

我说的“受困”,意思是真的深困其中。你干着稳定工作,拥有家庭生活,付着房屋贷款。但即使在外人看来,你的境况挺不错,自己却对它没有快乐感受。这种生活并未使你感到满足,你知道自己该做些其他事情。但与此同时,你明白贸然行动并无成功保证,那种感觉就像个人唯一出路便是毁掉已有生活,从头再造另一种生活。而这并非你愿意去做的选择。 继续阅读你需要强援

80%的新雇员在工作头5年失败

你是否听说过一个数据:“80%的新创生意会在五年内失败”?当人们试图阻拦朋友或同事开创一份新生意时(当然是出于最大好意),这似乎就是他们最爱引用的一个数据。

那么有人能告诉我,雇员在工作头五年内失败的比例吗?

若你找到一份工作并在4年半后被解雇,是否就属于失败者中的一员?假如你主动放弃呢?为更好工作离职呢?退休呢?转岗呢?获得晋升呢? 继续阅读80%的新雇员在工作头5年失败

隧道尽头的明光

如果发现自己今天失业,你还会想要现在所做的工作吗?你会渴望申请这份工作吗?

这份职业从整体上看又怎样?若你从未在当前行业工作过,现在还会清醒选择它吗?

许多人都是在从未做过清醒选择的情况下,进入了现在的工作行业。例如,我在人生早期便进入电脑编程领域。10岁时,我就上过BASIC编程课,自己还很喜欢。从那开始,我逐渐进展到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双学位。我父亲是位航空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数学教授,所以走上这条学业道路当然毫无家庭阻力。我甚至从未严肃考虑过其他任何专业。或许我命中注定就是要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师。 继续阅读隧道尽头的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