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人生大问题

自己比较年轻时,我就决定不想在临终前,还感觉没有弄清此生的整个意义。我意识到为避免这种问题,自己必须在探索人生大问题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

什么是人生大问题?

你的大问题需要自己来探索和发现。下面是我询问的一些人生大问题:

  • 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它实际是如何运转的?

  • 这个现实世界是客观的(一个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世界,我作为有意识的实体生命栖息其中),还是主观的(像梦境一般的世界,意识是主体存在,所有感官体验都是这个更大意识存在之内的模拟结果)?

  • 我死后会发生什么?

  • 我可能将自己的生命延续多久,并且是以何种形式延续?

  • 我能信任这个宇宙吗?信任或者不信任这个宇宙又是什么意思?

  • 宇宙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有清醒意识吗?

  • 什么是亲密性?我和另一个人的亲密性可以有多深?我对某人的了解可以有多好?

  • 我到底是什么?是这副有着清醒意识的身体吗?还是这份清醒意识,而它包含一副我能让其活动的身体?

  • 我为何看起来活在当下并有清醒意识?

  • 我为何存在于此?

  • 当我存在于此时,谁是我能交往联系的最佳人士?我该如何识别出他们?

  • 我如何能融合客观与主观视角,以便做出更好的生活决定?我如何能在各种关键情形中,连贯一致地练习使用这两种视角的能力?

  • 在为自己学习和与世界分享个人所学之间,分别花费多少时间才算明智?与世界分享个人所学重要吗?当我与世界分享个人所学时,是否只是在和自己分享?

  • 人们是否会以某种方式进行能量沟通?当我获得写作灵感,写下那些几乎是自行写出的文章,为何感觉自己就像在传递从他处接收到的点子?

  • 我该如何利用此生剩余时光,尤其是在不知还剩多少的情况下?

活在人生大问题之中

自己年幼时,大人们用宗教的形式对我的一些大问题做了解答。我被要求反复记忆那些宗教理论,顺从理论便会得到奖赏,独立思考则会受到惩罚。不过,随着慢慢长大,自己对那些答案越来越不满意,我最终将它们看作荒谬可笑,而且内部缺乏和谐一致。到17岁时,我感觉个人认知已超越那些宗教解答的认知深度和诚实性。

但那时我并不真正知道该如何探索人生的大问题,所以我不仅抛弃了旧答案,还一同抛弃了那些问题,很长时间内都不再询问它们。这种状态最终也变得让我无法满意,于是当感觉做好准备时,我又绕回到这些人生大问题。

此外,我最初受人教导而提出的那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糟糕问题,比如世上有无上帝?或者我如何能克服自己的罪恶本质?这类问题的假设前提便没有脱离宗教。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自己还能问出好得多的问题。我感到非常幸运,自己逃脱了宗教思维的循环陷阱。这一步走得挺困难,因为要想逃脱,我必须先转向内心恐惧,学会直面它。我必须转向面对神秘未知问题。

我有过多轮获得早期答案并探索它们的经历。自己不能说那是个错误,因为这种做法引导我进行了许多探索,有些还很疯狂。通过沉浸在各种不同的信念系统里,我学到许多东西。这些经历表明,那些关于大问题的流行答案其实只是各种猜想,因为我们并未获得充足必要的数据信息,真实答案并不为人所知。

拥抱神秘未知问题

接下来我进入一种更耐心的阶段,可以怀着问题去生活,不试图强求获得答案。这是我感到最享受的人生阶段。与强迫给神秘未知问题找到答案不同,我喜欢怀着未能解决的神秘未知问题去生活。

当我封闭个人思维,依附于某种信念系统时,自己只会受到限制。各种同步性事件的发生会慢下来或陷入停滞。生活的流畅体验不知怎地像被抑制了一般。我感到与人断连,孤独无援。我无法再听到人生播放的音乐。

但当我重新拥抱神秘未知问题,生活便恢复了流畅体验。现实世界重新给人以奇妙感受。各种感情关系和丰富体验轻松流入我的生活。我能再次听到人生播放的音乐,而且美妙动听极了。

也许那就是我此生的意义 —— 通过生活在神秘未知问题之中,去不断探索它们。

我们为何不能允许神秘未知问题的存在,不去强迫它们得到虚假解答?你能为那个神秘空间注入活力,让自己的生活填充其中吗?即便知道那些问题在你死时仍无解答,你也能超越各种愚蠢答案的围墙,活在神秘未知问题之中吗?

假如生活就是一个永无终点的故事,将会怎样?假如那些神秘未知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答,又将怎样?你能应对处理像这样的现实世界吗?

查看原文:

Asking the Big Questions

 

我们的人生旅程

今早查看电邮时,我对几条询问拉斯维加斯或我是否安好的信息感到挺困惑。我想自己最好看看新闻,于是很快知道了发生在曼德勒海湾大酒店对面的演唱会枪击事件。

我很熟悉那块地方,几周前还去过曼德勒海湾度假村。它位于赌城大道的最南端,离我住的地方大概有20分钟车程。我在20112012年举办过四个工作坊的热带酒店,离演唱会地点只有很短的步行距离。 继续阅读我们的人生旅程

10级动力

鉴于一直以来在工作上所花的时间,你是否曾感觉应当在个人目标和工作项目上更进一步?

为了进入高效多产的状态,我们知道避开分心事物,真正深入专注于某项任务或项目非常重要。你想要进入的是Cal Newport(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畅销书作家,“学习黑客”人气博主)所说的“深入工作”状态,而且若能一口气保持这种状态至少几个小时,效果最好。若你每周能有3-5次深入工作,与做40多个小时的繁忙琐事相比,通常会取得更强有力的成果。很可能在自己生活中,你已目睹过这种工作模式。但当然,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持续进入这种心流状态,坚守其中一段时间。

你在工作上花了多少时间无关紧要。我们很容易找到那些每周心不在焉工作30-60个小时的人士,他们的努力得不到任何富有意义的成果。若你不能从已经付出努力的时间里收获强有力的成果,那么逼迫自己工作更长时间,几乎总会事与愿违。

当你每周工作太多小时,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陷入难有实质进展的繁忙琐事里。你将有那种时间一周周过去,但实际结果不断落后的沉没感。

这种情形有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专注于你的优势项目,把其他所有事情外包出去。另一种方案是通过设定目标和最后期限,强行获得更好的专注状态。而我最喜爱的做法之一,就是通过合理休息收缩内在动力的弹簧,因为这种做法有着始终如一的良好效果。

你怎么敢去休息?

我在20多岁作为一名创业者期间,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连续工作太多周,中间毫无休息。多年间我都忽视休假,把它当做毫无必要或是没有正当理由的事情。我经常感到落后于计划完成的日程安排,又何以有正当理由去花时间休假?自己在深陷债务后,这种状态更加恶化。当你深陷债务(尤其是结了婚并且负债时),我们很容易对休假感到愧疚。

你怎么敢在欠钱时还去休息?

你怎么敢在配偶指望着自己时,还去休息?

你怎么敢在落后于计划安排时,还去休息?

从逻辑上讲,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思考模式纯属无稽之谈。它们属于充满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想法,而非聪明智慧的想法。当你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更严厉地逼迫自己几乎从不管用。更严厉地逼迫自己只会浪费个人精力,导致你感觉更加落后。

当你感到精疲力尽,更严厉地逼迫自己对你真正管用过吗?当尝试这种做法时,你见过在工作结果上出现连贯持续的提升吗?或者你能承认这种做法并不管用,因此自己应当停止把它看作可行解决方案了吗?

10级动力

在从1到10的级别范围上,若你的工作动力处于10级,那将是什么状态表现?请暂停一分钟,用言语大声描述这种状态。你的行为举止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观看你以最佳动力状态工作的样子,大家能从电影屏幕上看到什么?与观看你以7级或更低动力级别工作时的样子相比,10级状态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若你看到我以10级动力工作,那种状态就是清晨5点跃身起床,开始锻炼,淋浴,快速做顿健康早餐,然后直接走到电脑前开始工作。我将很快着手处理最重要的项目,并且全天都忙于这个项目,很可能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或9点。自己中间会有些短暂的进餐休息,或在工作时饮用绿蔬果昔。当思考一些问题时,我会来回踱步并大声说出脑中想法。我会用一个小笔记本列出未来行动步骤的简短清单,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完成那些步骤。我只会在大脑感到太过模糊,无法继续高效运转时才停止工作。之后我可能在晚上散散步,反省一下当天做了什么,以及第二天想做什么。

我不会在一天之内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上。我很可能只会坚守一个工作项目,以便完成富有意义的工作量。我只用很少时间去做与核心项目没有关系的各种任务,处理电邮的时间很可能不超过10分钟。

你在10级动力下工作一天的状态又是什么样子?

你上次全天都有这种体验是什么时候?

我不会一直拥有这种体验,但每年确实有很多天都是如此。它们就是能给我带来真实进展的日子。为实现更高效的生活,我当前的策略就是每年创造出更多拥有10级动力的日子。一年中能有100天这样的日子便已无比美妙。

收缩动力弹簧

我曾经所犯的错误,就是试图用4-7级动力的状态工作数周后,还逼迫自己达到9或10级的动力状态。我无法用这种方式去工作,也不记得见过谁能成功做到此事。个人动力是种需要时间来重新充电的内在资源。当你用浪费时间的繁忙琐事挥霍它,就不会再有能量和专注力去逼迫自己抵达更高级别的效率状态。那种做法就像你在膝盖被锁住时试图跳起。你那时只能用脚踝的力量轻轻跳起。若你想跳得更高,就必须先弯下膝盖,后摆双臂。

我发现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主动暂停工作一段时间。我那时花了不少时间脱离工作,让一部分大脑真正获得休息。其实休息并非最重要的部分。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脱离工作一段时间后,自身眼界视角发生的转变。

我发现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过度追求纯粹,所以当自己花时间休息,我仍会及时处理电邮和其他基本任务,以保持个人生意正常运转,但一般完成这些事情每天只用花10-30分钟。如果自己想要,我还可以限制在每天只处理5-10分钟,但回复几封电邮挺容易,似乎并不会破坏我停止其他工作所获得的恢复效果。

恢复自己优先排序的能力

与半专注地工作200小时相比,你在一个月内深入地专注工作50小时,更有可能高效多产。这种结果并非符合所有工作类型,但对创业者和知识工作者而言,常会如此。

我写出的50篇最好文章,和其余1000篇文章相比,很可能会为我带来更强劲的收益成果,并为他人创造更大的积极影响。我在某些小时里的写作,也比其他小时更高效多产。对很多其他类型的工作而言,此事也千真万确。

当你一周又一周地持续工作,将会丧失全景视角。你失去了在高优先级深入型工作,和低优先级繁忙琐事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不同类型工作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脱离工作一段时间,能帮你退后一步,更清晰地看出这些界线。你将重获区分不同类型工作的能力,比如分清繁忙琐事和能带来实质成果的工作。

花时间休息能延展你的时间视角。当你在今天、明天、本周或下周都无需做任何富有意义的工作,便会停止思考那些日常待办事项。若你想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就必须使用更长时间的视角,将视线投射到你回归工作的日子。这种视角变化将转变你思考工作的方式,个人工作会从某种需要即时处理的事情,变成了你只能隔开一段时间去琢磨的事情。这种视角有着某些重要好处,至少能提升你优先排序的能力。

如何停止工作

显然,度假是停止工作的一种方式,但它并非唯一方式。尽管明白合理休息的重要性,以及休息所发挥的高效作用,我有时仍发现很难允许自己去度假。当我参与长期性的工作项目时,这种情况尤为真实。允许自己毫无愧疚感地去度假,是我仍致力于克服的个人缺点。我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我知道通过更多休假,仍可继续提升自身效率。至少我能接受这个事实:去工作更多小时,并不会让我变得更高效多产。

为了避开对度假抱有的负面关联想法,我常把休假看作某种个人成长探索。我可以利用休假时间深入探究某项爱好。我可以旅行并探索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我可以进行某项有趣试验,或完成30天尝试

7月下旬,我参加了温尼伯边缘艺术节,看了几乎40场戏剧,并为女友Rachelle演出的新戏剧提供帮助。本周末我来到萨斯卡通(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参加另一个边缘艺术节。这是我第一次拜访萨斯喀彻温省,它也是我目前为止到过的第六个加拿大省份。昨晚看过一位演出者的戏剧后,我还花了些时间和他一起闲逛聊天。

我可以将这段时间看成度假,但它也是我对独立戏剧的深入探究。在某种意义上,看戏剧并非真正的工作,但我确实需要从核心工作上腾出时间,比如自己的清醒成长俱乐部项目,不过这种度假对我而言依然高效多产。我从看表演,以及与各种表演者的交谈中,收获了大量创意想法,特别是公开演讲和戏剧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最重要的是,当进行这类旅行时,我的动力状态就像一根被收缩的弹簧。到旅行结束前,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回归工作,并在回到家时,忍不住要完成大量高优先级工作。此时在个人项目上深入工作难以置信地轻松容易,在重新开始注意到动力下降前,我通常能持续数周的高效状态。

保持高效状态,实际上就是收缩动力弹簧,然后将其释放的反复过程。要想以10级动力工作更多天数,我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让个人注意力脱离工作。

我现在写作此文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无法抵制写作的欲望。从7月中旬脱离平常的工作模式以来,我便感到逐渐积聚的内在压力。自己对写作的强烈欲望,也是释放那些压力的一种方式。在回到家中做些深入工作之前,我仍有六天的休假时间。长时间脱离工作其实感觉挺难,尤其是自己还有清醒成长俱乐部这样的大项目要去处理。不过,这当然是非常美好的生活状态。它意味着最终回归工作时,我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享受10级水平的动力状态。

关键是要尽可能避免无用功。长远而言,在深入工作和脱离工作之间交替生活,通常会有更高效多产的结果。请避免那些做着繁忙琐事的无穷日子,它们没法为你带来任何实质进展。请辛勤工作,直到你创造强劲成果的能力开始减弱,然后停止工作,直到你重新感觉有了辛勤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在这些工作与休息的交替生活之间感到舒适自如,我必须进行大量试验,我建议你也采取相同做法。请从承认自己当前工作产出的成果水平开始。若你并未处于9-10级的动力水平,为何还要把时间浪费在繁忙琐事上?请离开工作场地,脱离工作一段时间,直到你的动力弹簧充分收缩。然后当你准备好以10级动力工作时,再回归工作。

请允许自己玩耍、探索和试验。深入体验另一种生活模式。离开住处几周时间。吸收些新鲜的感官输入,这样你的大脑才不会月复一月地以相同模式运转。请看出低优先级繁忙琐事的徒劳无用,以主动的休息状态替代它。这种做法将收缩你的动力弹簧,让你用充满能量、激情和专注力的状态回归深入工作。请把宝贵的时间和能量,投入到能创造富有意义成果的动力状态上。

查看原文:

Level 10 Motivation

拯救珊瑚

你是否知道,只是过去一年,澳洲大堡礁的珊瑚就死去了29%

请想象一片德国面积大小的森林,其中的树木在一年内便几乎死去三分之一。那本质上就是澳大利亚附近的海洋水域所发生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一直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

珊瑚对全球变暖非常敏感,当其周围水温上升超过特定温度后,就会开始死去。预计全世界大部分珊瑚将在未来30年内消亡。由于众多鱼类的生存都依赖珊瑚礁,这最终意味着地球生命之树上一个巨大分支的坍塌。而且毫无疑问,我们人类要为此负责。

就在今天,上映了一部名为《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的纪录片,十分有力地揭示了这个问题。这部纪录片是由几年前拍摄《逐冰之旅》(Chasing Ice)的相同团队制作完成。若你一部都没看过,我强烈推荐看完这两部纪录片。观看影片内容可能引发情感反应 — 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流泪 — 但最终我认为你将深受激励启发,而非感到虚弱无力。

下方视频就是《追逐珊瑚》的预告片


作为全球变暖问题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你个人能做的最有用事情是什么?若你还未如此,就请转变到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方式上。别再吃肉食,让自己吃得更清淡和干净。

除非你经营着一家火电厂,能选择在一夜间将其关闭,或者你能制作像上面提到的纪录片,用于提升众人的意识觉悟,否则在你能够改变的事情中,没有其他事情会像修正自身饮食那般,对环境改善有着同样大的影响力。鉴于消费动物类食品制造出的所有消极环境影响,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便包括在其中,作为单个人,选择自己每天吃什么,就是你能应用的最大杠杆力量。与你能做出的其他所有改变总和相比,主动选择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会带来大得多的积极影响。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17/07/finding-nemo-home/

无通知30天挑战:连续30天免受通知打扰

你是否曾感觉自己就像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花了太多时间去处理别人给你安排的日程事务?

去年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叫《模拟世界的复仇:真实之物以及它们为何重要》(The Revenge of Analog: Real Things and Why They Matter》。这本书谈论了各种模拟技术的复苏,比如曾被人视作过时的黑胶唱片和相机胶卷。许多人发现把所有事物数字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模拟解决方案仍有些美妙的优势。其中一个优势,就是模拟解决方案能给予人们对使用体验的更大掌控感。

一本印刷书不会用各种通知消息打扰你,给你介绍可能喜欢的某本新书。当你试着拍张照片时,一部模拟相机不会收条短信让你分心走神。若你在索引卡上,而非在电脑上查看个人目标,便不会在审视目标时看到股票更新信息。

软件正在打扰你的生活吗?

由于自己在1981年就有个人第一台电脑,并在同年开始学习编程,我对技术生活感到非常舒适自在。我从1989年便一直在使用电邮和互联网,目前至少懂得十几种编程语言,自己还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有网上收入。我拥有最新的苹果手机,苹果手表,以及其他众多科技设备。我沉浸在技术世界里已有几十年时间。

不过我也注意到了一个古怪的趋势。

当自己较年轻时,我总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使用软件。自己并未感觉要被迫在其他时间查看那些软件。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软件并不包含沟通或通知功能。它们只会静静待在硬盘或软盘上,直到你想运行使用。

当你用完一台电脑后,便会关掉电源,只在想要使用时,才会重启电脑。否则你就是在浪费电力,或者可能要冒永久性烧坏显示器的风险。

那时还没有多任务处理的做法,至少不是在人类行为的层面上。你一次只用运行一个程序。当你想换用不同程序做某件事时,必须先退出上一个程序。有时若你必须从软盘运行程序,还得花上不止一分钟才能载入程序。

如今我们常感觉自己就像在被软件运行操控。那是因为大量现代软件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上瘾。每个软件都在竞争我们稀缺的注意力。软件用奖赏机制不断驯化着我们,例如间歇性的正面强化措施,或明目张胆地用各种令人分心的通知消息,召唤我们回归其中。

为了通知真正紧急的事情,我们和软件之间存在这种关系也许确有道理,但什么事情才算真正紧急呢?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早已降低认定紧急事情的标准。如今甚至一条来自朋友的琐碎信息,都能产生即时的查看通知,现在像是“在忙啥?这样的随意信息,都变成了需要我们即时关注的紧急事情。

这种对低质量紧急消息的上瘾行为,它背后的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我们无法再高效地集中注意力,去做那些深入型的工作,让自己单次连续数小时只做一件事情。我们忙忙碌碌地原地打转,毁了自己创造出严肃成果的能力。

拿回控制权

你很可能是以非常零碎的方式丢弃了对个人时间的掌控权,直到自己滑落出很远才注意到此事。现在这种已经滑落很远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挺正常。你的各种数字设备整天,而且每天都叮叮作响,闪烁着各种通知信息,你认为这种状态正常吗?

在一个合乎情理的世界中,大多数日子里你都不应收到任何数字通知消息,因为大多数日子并不会发生任何真正紧急和重要的事情。你正过着一些没有任何通知消息的日子吗?若非如此,就请关掉任何每天给你发送分心消息的事物。在人类其他任何世纪里,让自己接收如此多的分心消息,看起来都显得荒唐可笑。

过度接触数字技术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些数字设备将开始给你设定各种日程安排。你很可能会遭受失去掌控的生活状态。你对追着处理各种琐事感到压力重重。那种状态还将拖累个人自尊。它也肯定会拖累你完成任何有价值事情的能力,这种结果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拖累你的自尊意识。

无通知30天挑战:连续30天免受通知打扰

下面就是我向你发起的一项挑战:

请检查你的全部数字设备,关闭所有自动通知、提醒、标记,以及其他数字打扰方式。确保你的设备不会由于通知提醒而乱响、闪烁、震动,或试图用任何方式获取你的关注。

这项行动包括关闭电邮和文字信息的自动通知功能。除非有意查看,你就应该看不出是否收到了电邮或短信。

社交网站的通知信息呢?别想了。它们毫无重要之处。有任何明智人士会把它们视为有价值的打扰信息吗?

若你有意设定了闹钟来提醒自己,比如是为清晨早起或参加某个约会,这样做并无问题。你自主设置了这个提醒,它有其正当目的。

你也许会遇到一些灰色地带。请针对个人情形自由做出最佳决定。你应当关闭接到电话的通知吗?如果有人为了真正的紧急事务或生意原因,需要通过电话联系你,保留接收通知便没有问题;请尽管这样去做。但若关闭接收通知能使你免受毫无必要的打扰,而且很可能没有不利之处,那就将它关闭。

若你已经开始30天挑战,却漏关了某个通知方式,请直接在它出现时顺手关闭,然后继续完成这项挑战。

大家难道不会因为联系不到我而紧张吗?如果你全天都看不到一条文字消息,结果会怎样?哦天哪,那太可怕了!若你认为这种事情真有风险(几乎不会),就请提前让所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告诉他们你正进行无通知30天挑战。邀请对方也加入你。如果真有紧急事务,告诉他们请直接给你打电话。或者告诉对方不要期待你会迅速回复。若你提前安排好外界对你的期待,自己便会安然无事。如果有人对这种安排有意见,也许你就该找些新朋友,他们会尊重你想变得更高效多产的欲望。假如各种软件已经驯化了你的朋友们,让他们预想可以随时打扰你,现在就是你拿回这个控制权,改变那种期待的时机。

你依然能和朋友们交往联系。只是不要基于用通知打扰对方的方式去交往。请使用你的手机。一次只和一个人交谈。彼此进行真正的对话交流。交谈之后便挂掉电话,结束双方通话。请消灭那种用一条又一条短信无限延长双方交谈的坏习惯。若你不再需要通电话,很可能也无需继续使用短消息。

这项挑战会让你更加意识到,自己被琐碎事务分心打扰的程度有多深。在30天挑战结束时,你将拥有全新生活视角,看出以往那些通知消息是多么荒唐和有害。你还可能注意到自尊和压力水平上的改善。自己也能有选择地做出决定,哪些打扰通知足够重要,真正值得你重新启用。

在完成这个挑战期间,更深入地专注于个人目标和工作项目也是明智之举。仅仅知晓自己不会受到分心打扰,便有助于实现更大的效率提升。你也许还会享受不被干扰地工作所带来的美好结果。

现在就请拿起某个数字设备,开始关闭一些通知功能吧。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受到打扰的高昂代价,请阅读《请勿打扰》一文。

查看原文:

 

重复吃同样食物是愚蠢行为

你是否有一遍又一遍吃着同样食物的生活倾向?

你是否意识到,摄入类别广泛的水果、蔬菜、坚果和种子食物,会对你的总体健康、思维功能和免疫能力,有好得多的影响?重复吃着种类有限的同样食物,加大了你错过某些微量营养元素的几率,包括许多还未被人们识别或研究过的营养元素。营养类型有限的饮食还会增加你对疾病的易感性。

人类野外寻食的祖先会到处大量活动,在自己去过的任何地方吃着营养类型不同的野外食物。然而,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饮食类型的丰富性却大大降低。如今各家商店的货架上摆放着几乎同样的食物:小麦、糖、玉米、大豆等。

甚至水果和蔬菜都已经过数千年杂交,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食物。很多看起来不同的食物,其实是相同祖先的杂交产物。西蓝花、羽衣甘蓝、球茎甘蓝、花菜、球芽甘蓝,以及卷心菜,就是人类用相同植物创造出的不同杂交品种。人类通过杂交方式强化食物的某些特性,经常使它们变得更大、更甜、更耐寒,以及更易种植培育。

你上次吃过有种子的野生香蕉是什么时候?你甚至知道野生香蕉看起来像什么样子吗?如果不知道,请网上搜索野生香蕉看看。

升级你的营养食谱

几周前,由于同是健康、治愈、幸福大会上的演讲者,我在拉斯维加斯见到了约翰·富尔曼(Joel Fuhrman)博士。你也许听说过他的知名书籍《食为本》(Eat to Live)。他演讲的是被自己称为营养型饮食的话题,这种饮食所含的营养物数量和质量,与它提供的热量有着高比值。

人们对营养密度的概念十分熟悉,大多数了解营养知识的人们不用思考便知道,若你所吃食物的每份热量含有更多营养物,比如水果、蔬菜、坚果和种子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运转能力也会更好。不过,若你的日常饮食充斥低品质食物,比如加工处理过的精细食物,大脑和其他身体器官也将遭受影响,你会体验到思维和情感上的退步表现。

正如对个人成长充满热情的许多人士发现的那样,去吃以植物为基础的高营养饮食,会带来思维和情感健康上的强大好处,比如思维清晰感和专注度的提升,更强的思维耐力,更好的记忆力,更高的动力水平和雄心壮志,以及更佳情绪状态。

每月至少会有几个人给我发来电邮,谈论自己持续面对的各种挑战,包括拖延、长期性消极情绪、缺乏专注、没有雄心,以及其他思维方面的问题。他们常以为肯定存在某种心理解决方案或思维窍门,能帮到自己。但若他们不能首先照顾好生理层面的大脑健康,思维层面的解决方案将无法带来任何成果。当我询问他们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时,得到的回复几乎总是很少吃水果、蔬菜、坚果和种子类食物,而且缺少或根本不锻炼。若你不能恰当地照顾好自己的大脑,又如何能期待个人思维有良好表现?难道你想通过喝更多咖啡来补偿饮食锻炼上的不足吗?

在我的清醒成长俱乐部里,有几位成员目前正做着健康和健身方面的深入试验,以探索这类改变对他们的整体福祉有何影响。他们在俱乐部论坛上一直记录着进展日志,分享自己的试验结果,获取反馈,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改进。看到这种试验活动让人欣喜。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中经历的许多挑战,都可以追溯到身体层面的不足或过分表现,它们会打破思维层面的平衡状态。当我们有健康大脑作为牢固基础时,个人思维和情感生活也能变得丰富宽阔得多。

当你没能为大脑提供健康饮食,就更有可能遭受拖延、懒惰、愤世嫉俗、思维迷雾,以及其他自我折磨的心态问题。尽管如此,全力以赴提升自身营养摄入和锻炼习惯,能带来一波波富于力量的成果,反过来为你提供不断增进健康状态的心态和动力。

我最近读了《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这本书,它是由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考特·亚当斯所写。他也强调了用饮食和锻炼保持高能量水平的重要性,因为它们能为付诸行动和获得成就提供必要燃料。若你一直没能享受高能量状态的生活,尤其是在思维表现方面,请审视自己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因为它们很可能正拖你后腿。

若你认为要想在思维上更加聪明,情绪上更幸福快乐,自己必须吃得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这样想就对了。你想和自己社交圈里的普通人一样,还是愿意变得更聪明和更幸福快乐?若你采取后一种做法,也将很快吸引到一个更加聪明和快乐的社交圈,这种结果又会强化和支持你的积极进展。

在不同时间跨度上的营养多样性

我从富尔曼博士的演讲中获得的一个启发,就是意识到在不同时间跨度上,实现营养多样性的重要性。

虽然在典型一天里,我很可能要吃8-10种不同的水果和蔬菜,还有些绿叶菜、坚果和种子类食物,但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我却倾向于一遍遍吃着许多相同食物。

例如,我常用下面这些相同的原料制作蔬果奶昔:

  • 香蕉

  • 菠菜、混合绿叶菜,以及/或者芹菜

  • 橙子或细皮小柑橘

  • 蓝莓、草莓,或樱桃

  • /冰块

偶尔我还可能混入菠萝、玛咖、奇异籽、角豆荚粉、梅斯基特粉、火麻仁等其他一些食物。但自己很少考虑使用15种以上的原料。

我还能在奶昔里加入多少种其他食物?也许几百种吧… 但并非全加在同一份奶昔里。

对于其他餐食,我也倾向于反复吃着相同食物。近来我几乎每天都吃的大份沙拉,就是由下面这些原料做成:

  • 萝蔓莴苣

  • 芝麻菜

  • 西红柿

  • 黄瓜

  • 牛油果

  • 西红柿干

  • 橄榄片(有时添加)

  • 菜苗或豆芽

  • 橄榄油

  • 香醋

我很喜欢这款沙拉!但大多数时候,它当然也是由相同原料组合,一遍又一遍地做成。

对于熟食的蔬菜,我经常爱吃的选择也挺有限:比如西葫芦、黄南瓜、大白菜、辣椒、洋葱、羽衣甘蓝、菠菜、球芽甘蓝等。我一般会用蒸蔬菜的做法,拌着鹰嘴豆酱吃。

在一天或一周的时间跨度内,这些食物看起来可能丰富多样,但在更长时间跨度内,它们的种类看起来便没那么丰富。

最近我一直在应用富尔曼博士的建议,让自己吃的食物更丰富多样。我发现做到此事的最容易方式,就是在买食物时采取行动。如果我买了不同种类的食物,便很有可能吃完它们。

或许实现更丰富饮食的最简单做法,就是留意你数月(或更长时间)都未吃过的食物,然后直接买些回来。我最近便买了些很久都没有吃过的桃子和杏。

你可以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去买自己最喜欢食物的不同版本,而非一周又一周购买相同版本的食物。你是否每次都会买相同类型的西红柿?下次何不从市场试着买个不同类型的西红柿?或者从不同市场或商家那里购买。这样新买的西红柿便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因为它们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不相同。

你是否知道,仅仅牛油果就有数百种类型?而且有七种可以在加州买到。你又尝试过多少种?我最近买了些Reed牛油果,它们比我平常买的类型要大上2-3倍,并且十分美味!

你还可以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在常吃的餐食中换用不同原料。今早我就在蔬果奶昔里放了些甜菜,而非只放经常吃的菠菜。

富尔曼博士强调了让调味品和酱料的原料成分更丰富多样的重要性。若你喜欢基于腰果做的沙拉酱,就不要每次只用腰果做原料。不妨采用腰果与葵花籽的组合,腰果与核桃仁的组合,或腰果与大麻籽的组合。即使你做出的是相似酱料,这种做法却能让你的营养摄入更丰富多样。

请拓展自我,尝试那些在你看来似乎很奇异的新食物。若你尝试遍了最喜欢商店里的有限选择,还可以拓展到各种民族风味商店、农民集市,或其他网上购物商店。

你甚至可以尝试一种特殊挑战,去商店只买那些你平常不会考虑的水果、蔬菜、坚果和种子食物。然后看自己有多大创意,用这些食物做出饭菜。

去年我尝试了从没吃过的印加果种子。本月自己首次尝试了些霹雳坚果。我还储存了更丰富多样的坚果和种子类食物,目前手上有的包括:

  • 杏仁

  • 核桃仁

  • 腰果

  • 山核桃仁

  • 巴西坚果

  • 开心果

  • 霹雳坚果

  • 松子仁

  • 花生酱

  • 大麻籽

  • 奇异籽

  • 南瓜籽

  • 葵花籽

  • 芝麻

上面还缺什么?我还能添加什么?哦对了澳洲坚果!

其中大多数食物都是我从本地购买,但当食物很难在本地找到,或自己想大批购买时,我通常会从亚马逊网站订购,比如产自西班牙的原生有机杏仁。我宁愿避开加州出产的巴氏杀菌(已无生命的)杏仁我甚至不明白他们为何仍给这种杏仁打上原生标签。真正的原生杏仁应该能够发芽。

你可能听说了亚马逊要收购全食有机超市(Whole Foods)的新闻,谁又知道这会对未来人们饮食营养的多样性带来什么影响?或许亚马逊可以帮助全食有机超市降低食物价格,这样人们就不必总觉得掏光薪水才买得起他家的食物。

至少,我认为人们会拥有更多生活选择的大趋势仍将继续。也许未来某天,我就能从100多种不同类型的牛油果里做出选择,一两个小时内便有架无人机把订购食物空投到自家后院。假如我们也能让无人机帮着搜寻些野外食物,岂不更妙?

你该如何改善饮食?

你能看到自己有升级营养多样性的任何空间吗?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个人饮食?请采取以下这些步骤。

这里有几个简单建议:

1. 下次购买食物时,请至少去买你很久都未吃过的一样水果,一样蔬菜,一样绿叶菜,一样坚果,以及一样种子类食物。

2. 冒个风险,下次购物时至少买一样你从未吃过的食物就是那种五彩缤纷,看起来挺古怪,你甚至都不确定该怎么吃的食物。你肯定能用互联网找出它的吃法,对不?万一你要是喜欢上它了呢?

3. 在自己熟悉的饭菜中替换某种不同的原料。尝试一下杏仁酱,而非花生酱。在沙拉里使用不同类型的生菜。去吃不同样的西红柿。轮流尝试各种绿叶菜。

4. 试着在民族食品店或农民集市里购物。买些你从未吃过的食物,或至少买些不同农场出产的相似食物。

你的饮食越丰富多样,你为自己身体、思维和情绪状态打造的基础也越强大。若再结合经常锻炼,希望你就不必再给我发送任何电邮,抱怨自己面临的专注度、注意力、动力和抑郁沮丧等生活挑战。相反,你还可以分享对自己管用的做法,激励他人也去升级他们的大脑/思维状态。

若你的日常饮食确实糟糕,与做出各种微小改善不同,来次彻底大修也许会更有帮助。从恶劣饮食状态开始改变的有利之处是,如果严肃认真地清理个人健康习惯,你可能只用几天就会看到思维清晰感和情绪幸福感上的巨大收获。不利之处则是你可能需要经历某些强烈的排毒反应,才能实现这种结果,因为身体此时终于有机会清除你多年来放任饮食所积累的垃圾成分。

我知道,走出个人舒适区,去尝试某种新食物,会令人感到害怕,尤其是当你知道消费自己熟悉的喜爱食物时,有着何种安稳感受。请勇敢起来!很快你就会爱上经过全新升级的能量、专注度和幸福状态。

查看原文:

Eating the Same Foods Repeatedly Is Stupid

完成你的30天尝试

当想要创建一种新习惯,或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时,很多人发现完成30天尝试极具挑战,比如坚持纯素饮食或清晨5点起床。人们常会在尝试几天后选择放弃,缺少在这些决心承诺上坚持到底的自律能力(或是看起来如此)。当然,早早放弃也让人们无法享受到完成30天尝试带来的好处。

请让我分享些自己在30天尝试变得极具挑战时,用来坚持下去的建议技巧。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在开始尝试前,先采纳一种富于力量的思维心态。 继续阅读完成你的30天尝试

个人发展和主观现实

主观现实的思维方式和个人发展有什么关系?

你的个人发展道路会跟你的想法和信念保持一致。因此,若在当下时刻选择自己能持有的最富力量的信念,你也将享有并体验到最大的成长。若你预想自己能快速、平和地成长,并享受成长过程,那种状态便会成为你的生活体验。若你预想这个网站将帮你成长,那么它就将如此。 继续阅读个人发展和主观现实

没有常规工作的25年

从我结束为他人做的最后一份常规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25年。对于没有常规工作的生活道路是什么样子,我想自己可以分享些反思见解。

选择上的自由

没有常规工作的最基本好处,正是你所期望的。那就是有了选择如何花费个人时间,以及想要创造何种生活的更多自由。这的确是种强大有力的好处,但我们需要花上多年,才能完全实现享受它。

当你没被栓系在一份常规工作上时,显然就要为自己的事情负完全责任,而且需要自行做出各种重大决定。这种水平的自由度能让人不时感到难以招架,觉得自己在头六个月便会创造出一种精彩老练的生活,完全不切实际。你仍将受限于个人能力,无法从思维和实体层面创造出自己渴望的现实世界。

在这条生活道路上,你的短处缺点会导致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局限,所以它几乎注定是条非常值得追求的成长之路。

这也是条自我信任之路。我唯一有过常规工作的那次经历,就是由于没能真正信任自己,才成为了一名雇员。我那时感觉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遵从他人命令带来的稳定生活效果。几个月过后,我意识到自己可以,而且应当信任自己能引领个人生活,而非聘用一位老板来管理自己的部分生活。我肯定会犯些错误,但将从那些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之后发生的事情也确实如此。

实现个人目标

我喜欢自己能实现丰富多样的个人目标,假如自己始终有份常规工作,便很难做成此事。我创作并发行过多款电脑游戏。我写过一本书并看到它以很多语言出版。我作为一家非营利协会的主席提供过服务。我建立过两份成功生意。我旅行游览过自己一直想去的许多地方,比如巴黎、伦敦、柏林、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更多城市。我建立过两个成功的论坛社群。我受过武术训练,跑完过一次马拉松。我自行设计并讲授过16个三日工作坊。我结交过一些不同寻常和非常有趣的朋友。

我本来也可以在过去25年都干着常规工作,但那样很可能就无法实现如此丰富多样的个人目标。我将打造一份职业,而非收获一种生活。与收藏了如此多美妙记忆不同,在回顾个人过往时,我将看到平凡得多的时间历程。我肯定自己仍能取得许多成就,但那些成就会显得缺少多样性,而且更有被迫感。

与必须致力于实现某个雇佣目标不同,我热爱将全部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我不必把个人目标挤进工作后的时间里去完成。我甚至不必把它们挤进我的工作时间。如果一个目标对我来说足够重要,我可以将手头工作放在一边,全力以赴地去追求那个目标。

我今年的大目标就是创建并发布“清醒成长俱乐部”,我现在一直忙于这个长期项目已有数月。它肯定是个挑战,但我很喜爱和其他对成长充满热情的人们共同创造这个项目。倘若还有份常规工作在吸取个人时间和精力,我将无法看出自己如何能应对像这样的重大项目。

个人工作会与自身技能保持步伐一致也很美妙,因为我可以自行决定要设置哪些目标。我不必因为工作太容易而感到无聊乏味,或因为工作太难而感到压力重重。我可以通过明智选择目标,让自己处于个人动力的甜美地带。这让我能获得爆发式的高昂动力,使自己一天兴奋工作12小时以上都充满乐趣,之后我还可以延长自己休息,玩耍和社交的时间。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你握紧方向舵,成为自己人生之船船长的那种感觉。

表达自我

这条生活道路的关键好处之一,就是与始终有份常规工作相比,我能更和谐一致地表达个人价值观。我越深入地追求这条道路,越能理解我的生活完全属于我的责任,自己不必像其他人那样活着。我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因为没有某家公司要来命令我如何管理个人时间,或处理个人事务。我并非他人机器里的一个零件。

此种生活当然要负起更多责任。我无法在犯错时,转身责怪自己的老板或公司。我有了更多自由去尝试,去冒险,以及去失败,所以自己对生活结果要负的责任更加明显。我不能直接抱怨过分的官僚行为或公司政治,以使自己摆脱责任。我永远都要对自己生活的最终结果负责。

许多干着常规工作的人们,都不得不处理他们和雇主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你可能在乎帮助顾客解决他们的问题,但你的雇主也许只想让你完成更多销售。或者你可能珍视良好健康习惯的价值,而你的公司却推销着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的饮食文化。而且雇主们常有模糊不清,不断变化的混乱价值观,所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和那些价值观保持一致。

价值观冲突属于生活的一部分,但没有常规工作时,我便从日常生活中清除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因此能更和谐一致地表达自身价值观。我可以在不对个人想法进行审查的情况下,写作自己渴望探讨的任何话题。当我在工作过程中吃午餐时,吃得都是纯素食物。因为不想让读者被杂乱元素分心打扰,我没有在自己网站上放置第三方广告。我可以想休假多长时间就休多长时间,没有老板会对我发出抱怨。

若你拥有很好的自我激励能力,这种生活方式便挺有效。若你需要某人拍着自己后背赞赏你取得的每个成就,比如从老板那里获得一次积极评价,你也许就会想念人们正式认可自己成功的感觉。在没有常规工作的情况下,为保持生活正轨,你的工作动力必须更加发自内在。你需要满足于实现个人目标并表达个人价值观所获得的自然奖赏,因为有时候,你便是在乎或注意到这种奖赏的唯一之人。

财务自由

我用了数年时间,和一次破产经历,才实现了自己想要的富有生活水平。许多创业者在事业初期都深陷挣扎,因为他们要学的东西不少,可能犯下的错误又如此之多。但若你聪明,灵活,又愿意从那些经验更丰富的人身上学习,最终就能在无需一份常规工作的情况下,享受财务上的富有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在创造你所渴望的生活方式上,金钱已不再是个严重的限制因素。

当金钱无比丰富时,显然时间就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因此,拥有更多财务自由,其实能激励你提升时间管理并克服拖延问题。你将很快意识到金钱本身并无力量。大叠钞票只是堆放在那里,默认状态下不会做成任何事情。若你想要明智花钱,还得用些时间才能学会。

正如许多创建出被动收入流的朋友们已经发现的,实现财务富足并不会自动创造出精彩生活。事实远非如此!你仍然必须投入时间、精力和智性,才能想清要用自己的时间做些什么。即使你只想四处旅行,也得付出努力,想清接下来要前往哪里。弄清每天应该干些什么需要花费努力。而且若不谨慎,放任自己在个人成长上偷懒懈怠,你还可能跌落到抑郁沮丧的境地。

拥有更多金钱并不会消除你的各种问题。它只会给你一个不同级别的问题去应对。富有之后面对的挑战,并不比富有之前面对的挑战更轻松容易。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更容易在富有后落入萎靡境地,因为此时你没有太多财务压力,去迫使自己采取行动。即使在缺少财务压力的情况下,你也必须学会如何激励自己积极行动。对某些人而言,这的确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我知道 — 拥有这种问题令人嫉妒,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当金钱不再是限制因素后,想清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就是个真正的挑战。

我从生活中学到,金钱对自己而言是个无比糟糕的激励因素。即使在破产时,我对那些为赚更多钱而采取的行动步骤,也没法感到兴奋不已。无论何时尝试去赚更多钱,我都会遭遇失败、抵制,和挫折。我实现富有的道路,就是不管自己能有多少钱,都专注于创造一种充满人生目的和令人身心满足的生活。那种思维心态就是我的富有之路。

回顾过去,这种思维心态确实合乎情理,因为金钱属于一种社交工具 — 它其实是社交债务的一种形式 — 试图让人们变得在你那里负债并不怎么激励人心。专注于社交层面而非工具层面会带来很大不同,因为那时你将思考去做些对自己人类同伴富于意义的事情。社交层面的追求会让你采取行动,而那些行动又会导向社交交换,金钱因此也能最终流向你。金钱是通过其他人流向你。若你过多专注于金钱层面,人际层面的因素也许就会阻碍你收获金钱。

我认为很多人在永久化自己的财务问题,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应对处理那些更加宏大和神圣的挑战,比如在自己死亡之钟不断倒数的同时,如何投资我们的宝贵日子。和面对“我该在人生下个十年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相比,应对处理财务贫穷之类的挑战可能会痛苦更少。有时与操心你的感情关系,人生目的,或自己的整个存在相比,去操心要付的各种账单会更轻松容易。

找到最佳生活节奏

为能感到脚踏实地,并有合理的高效表现,我需要某种生活架构。在某些方面,没有常规工作的生活会更容易,但在另一些方面,它会显得更难。我并未承袭常规工作的固有结构,但能定义出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使其有可能更好匹配我的个性和目标。我还可以将工作和私人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我的私人世界和生意世界可以变成同一个世界。

我今天就是从平时的早晨常规开始启动。自己清晨5点起床,出门跑步时听些音频;做些拉伸运动;坐在公园里反省沉思生活,整个宇宙,以及一切事物;早餐吃的是燕麦粥和新鲜蓝莓;接着开始当天的工作。我喜爱从有氧运动开启一天生活,因为它能立刻提振情绪,强化我的自律意识,并平衡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这样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天,我便能感到思维敏锐。

当有份常规工作时,我对优化自己每天的早晨常规并不怎么在意。我的高效表现与工作结果之间存在断连问题。作为一名雇员,我有时还为自己每天完成了很少实际工作感到骄傲。我不喜欢自己的老板,尤其是因为他的坏脾气和使用恐惧策略管理雇员。所以没有高效表现,或许就是我惩罚他这种糟糕为人的方式。

当自己没有常规工作时,缺乏高效表现就不合理,因为那样我明显在浪费自己的宝贵生命。因此我对保持思维敏锐,并从每日生活中榨出大量有益收获充满动力。若我不能保持个人高标准,就会遭受苦果,而且除了自己,我还没人可以责备。

如果我偷懒懈怠,无论何时想要振作,我都可以重新振作起来。我不必等到下班后,或周末过后再采取行动。无论何时体验到珍贵的意识觉悟提升状态,我都可以去设定新目标,或转换到不同的生活节奏。假如想尝试一种新习惯,一旦做好准备,我就能开始行动。我不必围绕自己雇主的日程安排展开工作。

若我感到毫无动力或精疲力尽,也能从第二天就开始休假(或在某些情形下,当天便开始休假)。只要我想,自己能一直休假。我已不止一次地连续休息超过30天。完整休息一个月能让人获得彻底恢复,自己回归工作后通常会充满干劲地开始行动。

我是在受到激励启发时去写作,而非按照某个雇主命令的日程安排去写作。我不会模糊不清地对自己说:“我今天必须在博客里写些东西。”吸引我开始敲击键盘的,就是自己被某个想法点子所打动。我曾经最长一连七周没有写博客,那种状态也毫无问题。为遵守日程安排而在写作上粗制滥造并不适合我(也不适合我的读者)。我更愿只在受到激励启发,有要沟通的实质内容时才去写作。

如今已不再是工业时代。对创意工作者而言,朝九晚五的日程安排并不适合他们把握最好的创作机会。我感到很幸运,没有任何人强加给自己这样的日程安排。探索找到自己最好的生活节奏,让我在过去多年间,能为一亿读者创作出两百万字的内容。

我的最佳工作节奏很可能会受到一位雇主的惩罚。我喜欢在深受激励时一连工作12个多小时,有时还能一连这样工作数周。之后我需要时间消失几周,去旅行,探索,切换到不同的生活模式 — 有时提前通知这种变化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在那段休整时间里,我的潜意识继续在幕后工作,琢磨着各种问题,频繁为我提供新鲜想法点子,帮我想出新的个人目标。最终我无法再按捺自身的创意能量,渴望回顾工作模式,再来一轮这样的生活循环。自己在最佳状态下,属于爆发工作者,而非按部就班者。但雇主们会尊重这样的工作模式吗?若你发现一位这样的雇主,也许那就是份你确实应当考虑的常规工作。

社交自由

假如有份常规工作,我很可能每天要和同样的人们社交,从而导向停滞的社交生活。我喜欢拥有能选择自己每天交往对象的自由,而非遵从由雇主安排的社交命令。若有人与我不和,我就不必去应对处理他们。我可以让生活中充满自己真正喜欢的朋友,大家是通过自主选择相互交往,而非受迫于外界环境。

在你每天交往的人群里,有多少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我拥有的大多数社交关系,都是与自己真诚喜欢的人们所建立。如果不喜欢他们,我就不会和对方交往。

自我雇佣可能导向大量独处时间,尤其当你拥有一份互联网生意时。若你参加一个互联网营销会议,很可能会发现整个房间80-90%的人都是内向者。演讲者们也同样如此。基于对方兴奋沸腾的网络视频,你以为那些创作者肯定是外向者,其实在和他们亲自见面后,你将发现对方十分安静和害羞。他们可以在制作视频时看起来非常外向,但面对面的交往属于非常不同的情形。

许多内向者对这种生活毫不介意,他们更喜欢活在茧壳里,从数字设备背后进行自己的大部分社交互动。倘若这是你的社交风格,也许会非常喜欢没有常规工作的生活。如今你几乎能用这种方式过完自己的整个人生。或者你也许更喜欢有份最小化人际交往的常规工作。

但我不想走上那条生活路线,因为自己觉得这种生活没那么追求成长。所以在开始写博客的同一年,我还加入了Toastmasters国际演讲俱乐部,以拓展个人公开演讲技能。我这样做部分是为了在个人生活和生意事业间,创造出更好的社交平衡状态。我很高兴自己那样做了,因为它给了我既能作为内向者,也能作为外向者去生活的自由,而不必被迫只选择一种生活。有时我喜欢离开电脑,通过演讲、工作坊、见面会和旅行的方式与人们面对面互动。另一些时候我则对社交感到有点难以招架,渴望几周独自工作的时间,或想单独与女友享受生活。

可以公平地说,管理自己的社交生活,就是我从开始写博客以来最大的挑战。达成合理的平衡状态,确实需要自己做些清醒主动的思考,而正确决定并非总能清晰明了。我经历了多轮社交扩张和收缩的过程,才嗅出一条生活道路,使自己在感到社交富足的同时,不会觉得不堪重负。创建“清醒成长俱乐部”就是这些扩张阶段之一。

我挺容易结交新朋友,所以很高兴不必将就去过在社交上受阻的生活。我喜欢拥有众多令人兴奋,追求成长的朋友。我也喜欢能有自由,去创造一种适合自己的社交生活。假如有份常规工作,会阻碍自己周全管理这部分生活的能力,难以想象我将在社交上感到多压抑。

我认为自己最享受这条社交道路的地方,就是能遇见其他追求成长的人们,他们喜欢在整个世界过度偏离的时候反其道而行。这些人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巨大的丰富性。他们给我了希望,让我觉得若大家一起努力,也许某天能让其余的世界不再偏离得如此严重。我们难道偏离得还不够吗?

探索

探索个人成长是我的激情所在,假如自己被一份常规工作束缚,限制了能去做的事情,我便很难全然探索这种激情。

如果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我还能完成多相睡眠饮水断食,或一连游玩迪士尼30天的生活试验吗?答案让人存疑。也许我可以在休假期间完成短期试验,但没法让这类探索成为自己平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并不想在休假时间里,让自己应对不睡觉,不吃食物,以及无休止循环的迪士尼音乐等问题。

(顺便提一下,我终于把大多数迪士尼音乐清出脑子,但目前又困在《爱乐之城》的上瘾式歌曲里。无论那些歌曲何时从脑中消退,女友Rachelle都会重新开始哼唱起来。)

我会因为写作关于开放感情关系主仆游戏之类的文章,而在干着常规工作时被炒鱿鱼吗?有可能。结果取决于我的雇主,但谁又想要戴着社交面具去取悦自己的老板呢?直接做我自己会更轻松容易。我不想每次上班时,都要假装成为其他某个人。

我认为很多人都躲藏在常规工作背后,将它作为不去探索自身真实欲望的方便借口。探索行为涉及冒险和直面恐惧。我们很容易便可安于一份常规工作,并对自己说因为没有时间、自由或金钱,我们才无法识别,辨清和追求那些更为有趣的目标。只是弄清一个人的自身欲望都能耗费大量努力,更别提腾出时间去实际探索它们。

当没有常规工作时,我也能一直忙于生意事业,但要假装自己无法掌控个人探索追求,会变得更难。如果我不去探索自己确实想要探索的事情,就必须面对并处理内在的抵制心理。我没法直接找个外部借口,便期望自己能轻易相信它。

因此与有份常规工作的生活相比,我完成的探索要多上许多。我不必在工作日程的间隙,去安排自己的探索活动。我还能将它们融入个人工作之中,工作、生活和玩耍之间无需存在明显分隔。

地点自由

一份常规工作能把你束缚在单一地点,但没有这种工作时,你可以在自己想要的任何时间,前往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如果喜欢,你甚至可以生活在旅途中。

我曾幻想过完全做名流浪者,但我喜欢有个能回归其中的稳定家园,自己有时还会在一连旅行太长时间后感到精疲力尽。我在家中办公室会更加高效,有时生活试验在家里去做时也轻松容易得多。对我来说最管用的做法,就是让自己在家中和在路上的时间摆动切换。我已经挺擅长在感觉是时候离开办公桌时,出门开始自发旅行。

我挺喜欢的是,旅行并非只是个梦想,而是我在想要的任何时候都能去做的某件事情。前往其他城市和国家极大丰富了我的生活,我也看得出旅行会在未来几十年成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个人技能的宽度和深度

作为一名雇员,我也许用有限技能便可应付工作,但在没有常规工作的情况下,要想生存和实现繁荣,我就必须拓展出丰富多样的个人技能。

正如我在《里宽,里深》那篇文章里所分享的,拥有宽广的技能储备,并不意味着技能上的浅薄状态。你其实能从彼此强化的互补技能中,收获更好的技能深度。

在没有常规工作的生活道路上,我已拓展出编程、写作、经商、公开演讲、谈判、培训、活动管理、销售、市场营销、创建收入流、打造社群、网站开发、产品开发、人际交往,等等更多技能。与自己本科毕业后学到的所有东西相比,我的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位看起来就像婴儿学步阶段。只是为跟上世界变化的快速节奏,我经常感觉自己每过一两年就得继续学到相当于一个新本科学位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在经营网上生意时。我总觉得自己似乎在某个重要领域已经落后,而这种感觉迫使我要迅速吸收和应用各种新的想法点子。

拥有决定自己教育路径的自由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每周我都在吞吃大量信息,自己学得越多,也就越多暴露在个人理解力的裸露边缘。

最近我一直很享受参加他人提供的培训项目。自己目前加入了两个付费社群,很可能还会加入更多。这种学习方式的财务花销更贵,但从时间角度考虑反而更便宜,因为与只是阅读书籍相比,我能从专家和教练那里更快学习。我热爱阅读,一般每周能看完两本书,但大多数时候,那并非我能取得实质进展的做法。

我想假如自己是名雇员,将很容易落入感到太过舒适的生活陷阱,安于现有技能,不会每月都推动自己拓展并深化个人技能。我觉得自己会花过多时间,用相同方式反复做着现有工作,而非质疑自己的工作方式,并为迎接将来的世界,继续寻求打造相关技能。

拥有如此多经济实用的技能,让我很难失败,因为自己总能根据需要,转换使用不同技能。我可以写文章或出书。我可以去做公开演讲。我可以进行互联网营销。我知道如何创建网站,提升流量,打造网上社群。我能编写软件,插件,或视频游戏。我能完成基本的音频和视频编辑。我能提供咨询或培训服务。等等等等。我不必担心事业领域发生转变后个人技能会过时淘汰。事实上,我热爱变化的发生,因为自己甚至能在大多数人明白发生了什么之前,便捕捉到全新机会… 比如我在WordPress博客软件诞生的同一年,就在2004年进入了博客写作领域。

拓展出丰富多样的技能也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快的学习者,所以我能迅速在新技能上获得竞争力,并开始高效使用它们。我学习的技能越多,似乎就能越快学会各种新技能。

这种要不断学习的持续压力会让某些人感到精疲力尽。我见过一些朋友因为担心落于人后,而在生活中反复经历不堪重负的时期。我有时也会屈服于那种感受,但总体而言,我热爱推动自己不断学习、学习和学习的刺激感。我喜欢回顾过去的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盘点自己学到的东西。本月我便学到关于创建会员网站的大量知识,因为自己一直在高强度地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Chris Lema与The Membership Guys等网上资源的帮助下。

感恩

当回顾25年没有常规工作的岁月时,我体会到的主要情感就是感恩、感激和解脱。这并非一条平顺道路,自己在路上也遇过一些坎坷,但我真的很高兴自己决定了追求没有常规工作的生活方式。那个决定迫使我用如此多的方式实现成长,假如选择了雇员路线,我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有这些精彩体验。

当思考我在这条道路上未来25年的旅程时,自己感到快乐、兴奋和乐观。就算只是保持当前的生活方式,我想自己也会在这条道路上感到十分满足。但我肯定未来还将有许多变化,即便它们会不时把我抛离平衡状态,我也对最终驾驭它们充满期待。

查看原文:

25 Years Without a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