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相交

你怎样和亲密的人建立真诚关系?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别人看到赤裸裸的的你。

我不是说让别人看到裸体的你,只是在情感灵魂方面。

和别人交谈时,谈及职业,然后让它顺其自然地过去;谈及过去和自己的其他关系时也是如此。

与人交谈,避免重复同样的话题。当谈到让彼此不舒服的话题时,你们双方就应该勇敢地对此进行探索与分享。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你们要找到会让彼此都有安全感的点,让彼此完全可以问任何问题,也能够得到真诚的答案,不管这个问题是有多尴尬或者会带来怎样的伤害。这时,你们就变得完全毫无保留的真诚相待了。

现实中,这也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有时你会想到一个太深奥或者太困难的道理,使得对方很难直接面对。有时你不会从心底认同对方,所以说出的话也不一定真实。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退一步讨论其他容易一些的问题,或者就此稍做休息。然后等你觉得自己准备妥当,再深层次探索自己。

当别人与你分享自己的事情时,你要尽量让对方觉得你是从心底接受、喜欢她的。不要质疑她的经历。就只是简单的倘开心扉,静静探索她的内心。

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可以更容易让别人觉得你是包容她的,因为你首先给了她一个接受你的机会。

不要等待,现在就行动。在你犹豫着谁应该成为下一个展示真实自我的人时,你要先开始。向生活,整个世界,你的同伴证明,你愿意承担风险,愿意相信别人。做到这一点,奇迹就会出现。

愿意承担风险会增深你们之间的感情。如果你能对别人敞开心扉,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也会这么做,渐渐的,你就能拨去虚伪和自欺的外衣,与真理并肩。和别人一起做到这点能帮助你们达到惊人的心理认同感。

这场人生转变的经历可以看到真实的别人,也让别人能了解真正的你–更能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内在美以及更多的东西。

大家很爱你。

查看原文:

Connecting From the Heart

你的思维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你的思维如何能应对自己以前从未遇过的新情况?你又是如何解决之前从未解决过的问题?这是意识思维的魔力吗,还是存在某种潜在流程—— 或算法 —— 供你的思维背后使用,来应对处理自己每天遇到的独特经历体验?假如确实存在某种处理流程,你又如何能用它来改进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电脑对解决从未见过的问题仍然很不灵活,但你的思维不会显得那么局限。无需太费劲,你就能和从未见过的人交流沟通,阅读并理解自己从未读过的内容,或在你从未去过的商场里穿行。

不过你应对新情况的能力远远超越行为层面。你可以完全在脑中解决一个问题,甚至无需采取任何直接行动。有时你会意识到处理过程,有时整个过程则是无意识完成,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人类智能都有着独立于行为而存在的纯粹认知层面。

我认为你会同意当尝试解决一个新问题时,即使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只要你对事情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解决方案便会自动浮现。当有了新的洞见,决定或观点时,行动步骤也许就显得直接了当。对某些问题而言,落实外在行动肯定依旧很难,但那常是因为我们在认知层面还有未能解决的各种次要问题。例如,你可能意识到自己感情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与当前伴侣分手,而且某种程度上那也的确是解决办法。不过在落实方案前,你还必须解决大量次要问题,比如如何以及何时告知伴侣这个决定,谁该搬出去住等等问题。

一个解决问题的练习

让我们怀着获取对人类智能关键层面的洞见认识的目标,考虑一个简单的真实世界问题。这个练习对你来说应该相当容易。

假设我告诉你,自己刚搬进一栋新房子,然后遇到了一个问题。新家办公室的光线环境太暗。我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我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请暂停片刻,思考你会如何解决此问题。当你有了怎样解决它的想法点子后,再接着往下读。我先在这儿等着…

想出来了,很好。虽然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而且偏好的解决方案看起来可能显而易见,但实际解决它的方式有很多。或许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安装更亮的灯泡或添加更多灯具。其他有效解决方案包括给办公室选择不同的房间,或把这个问题外包给懂照明的专业人士。针对每种解决方案,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比如具体买什么灯具和/或灯泡,该买多少,要放置在哪里,去哪里采购,该花多少钱等。但我们在这件事上并不对具体解决方案感兴趣,而是对你用来想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感兴趣。

请花上片刻思考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你对自己思维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看法?实际处理方式有许多可能性,但下面是更常见的一些处理模式:

立即知晓 —— 你一看到问题,答案就立马在脑子里蹦了出来。你甚至不必去思考它。

多个选择 —— 你脑中出现两个或更多可能的答案,自己从中选择了偏好的一个。

清醒分析 —— 你反复阅读我对问题的描述,试图推理出明智解决方案,也许还会考虑潜在的约束条件,比如时间,成本和可用空间等。

需要更多数据 —— 你感觉我对问题的定义不够充分,想要获取更多细节,比如房间照片,需要在办公室完成的工作类型,我对灯光环境的个人偏好,墙壁颜色等。

猜疑 —— 你猜这很可能是个陷阱问题,认为我有可能误导你得出某种观点。

漠不关心 —— 你根本不在乎回答问题,会继续往下读,或略过部分文章内容,不愿麻烦自己思考任何解决方案。

可能的处理方式还有很多种。也许你的思维甚至会采用混合途径,结合上面提到的多种处理元素。

若你对个人思维实际处理问题的方式只有部分意识觉知,也别担心。虽然你的清醒意识思维会受限于个人注意力的狭窄带宽,自己的潜意识思维却不会受太多局限。

人类智能的各个层面

无论你采用什么特定处理流程,即使完全拒绝解决那个问题,我也断言整体思维过程会涉及几个关键元素:

认知层面的预处理 —— 当阅读我对问题的文字描述时,你的思维会把从眼睛获取的原始输入信息,转化为内在的认知理解,这种认知结果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中。因为问题属于视觉方面,你甚至可能视觉化想象我办公室看起来的样子,或是想象一个灯光昏暗的房间。即使没有进行任何视觉化想象,你仍必须把这个问题“载入”自己的思维缓存。请注意你对那个问题的思维认知,和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并非同一件事。你所理解的问题只不过是个人思维构建出的一个想象结果。

关联记忆 —— 一旦你形成内在的认知理解,自己的思维就会搜寻与那个认知结果相关联的记忆内容。你也许会想起浮现的特定回忆,或有非常模糊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是视觉,听觉,肌肉反应,或直接想起改善照明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安装更亮灯泡。你还可能有这个问题简单到不值得麻烦去想的关联回忆,或觉得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大多数练习都不值得你花费时间。你并非天生就有这些知识经验。你的思维会存储过往学到的各种信息,现在则能回想起那些信息。那些知识可能清晰或模糊,但它始终停留在你的记忆层面。如果无法读取自己的记忆,你就没有可能解决,甚至是理解那个问题。你将表现得像个新生儿一般。

模式匹配 —— 随着自己关联想起浮现的各种回忆,你的思维开始找到一个或更多潜在解决方案。但它是如何做到此事的?请考虑这项能力有多不可思议。毕竟你很可能从未见过我的办公室。我的办公室是个有着独特照明环境的独特房间。这是一个全新问题,它从未以相同形式存在过。然而你仍可能轻松解决它,即便自己必须在现实世界中落实那个解决方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自己能对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把它与你存储在记忆里的普遍解决方案相匹配。你的思维能通过类比,推理出我的问题与其他有解决方案的照明问题足够相似,于是完成模式匹配。

预想结果 —— 一旦你的思维想出潜在解决方案,它便会形成假如落实解决方案后会发生什么的预想结果。这些预想结果源于对往事的关联回忆。你可能会把解决方案想象成拥有更亮照明效果的一个房间,或直接知道自己的解决方案会管用。当思维创造出的预想结果,与它对解决方案的内在认知相匹配,你便会收获那个问题现在有了解决方案的清晰感。

人类思维是如何思考的

为更好理解为何大家认为人类聪明智慧,而如今最出色人工智能仍相对愚蠢,不灵活和有严重局限,我们来直接对人类智能和现代电脑的各项能力做些比较。

电脑能对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形成自己的内在认知结果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电脑能用数字形式存储实时的感官输入信息,并以各种方式进行预处理,而且那些内在认知结果能以高度准确和可靠的形式保存下来。在某些情形下,电脑的输入能力已经超越人类;例如,机器可以处理来自红外传感器的原始数据,感知到可能烫伤或冻伤人类的外界温度。而且通过恰当的备份存储,数字记忆明显要比人类记忆更持久。

电脑能充分利用关联记忆吗?虽然电脑的关联记忆可能不如人类丰富,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例如,我的博客网站就使用了关系数据库,能存储和检索不同信息片段间的关联性。你可以点击一个文章链接,这篇文章就会载入呈现,因为那个链接与文章内容,标题,发布日期和其他数据都已内部关联。所以电脑有能力在它们存储过的任何数据间形成关联。事实上,整个互联网都在基于这个原则运转 —— 一个超链接就是基于某些链接文本,网址和电脑数据文件的关联记忆。

电脑能形成预想结果吗?可以,但只能达到非常有限的程度,因为电脑的这种能力会受到它们模式匹配缺陷的严重束缚。虽然我们一般不认为电脑会预想未来,但它们至少能展示相关联的行为元素。例如,电脑的用户界面会准备好处理我可能输入给它的任何指令,即使每次的键盘输入,鼠标移动和按键点击都完全不同。因此,电脑的行为响应会显现出半智能状态。但电脑最缺乏的,就是适应意料外情形的能力。当电脑遇到某种超出预先编程的经历状况时,便会失灵;相比之下,人类则能学习和适应那些全新和预料之外的情形。

电脑能完成模式匹配吗?如果我们指的是通用层面的模式匹配能力,那么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这也是人类完全主宰电脑的地方。即使当今最出色的人工智能,也比不上一个小孩的通用模式识别能力。在像语音识别之类非常局限的领域里,人工神经网络很大程度上也仍难以胜任(不然此刻我就在用那种软件口述这篇文章了)。我们存储和识别各种通用模式的能力,就是人类何以能解决如此多连超级电脑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原因。很有趣的是,人类神经元激发活动需要数毫秒,而电脑不用一纳秒便可完成指令。不过我们仍能在一瞬间看出电脑连续处理数天都无法弄清的各种潜在模式。让人工智能拥有更快处理速度对这种情形也没太大改善,原因就在于人类存储和处理各种模式的独特方式。我们的模式匹配能力也是人类学习和适应能力的核心所在。电脑不擅于学习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它们缺乏实现多用途模式匹配的能力。

恒定表征

电脑以数字形式存储数据。它们可以任意预处理,压缩和转换那些数据,但所得结果仍是数字形式。数字数据准确,精密和永久不变,但也有极其死板的缺点。二进制的数位不是1就是0,不是开就是关,不是是,就是否。

另一方面,人类不用数字形式存储数据。我们的记忆并非对现实世界的完美模拟呈现。它们模糊,不具体,经常还不准确,而且比电脑内存的读取速度慢了几个数量级。在很多地方,人类记忆看起来都完全逊于数字形式的数据存储。但它的关键优势也潜藏在那些记忆的存储方式上,稍后你就明白,这种存储方式远远弥补了它的许多短处。

你的思维会以被称为恒定表征的方式存储和处理各种信息。恒定的意思就是不变。

随着你在生活中摄取各种感官体验,个人思维会把那些体验处理到内部数据库里。但与存储所有具体细节不同,你的思维会努力识别和保存那些普遍模式。它把具体的感官数据转化为抽象形态,而那些抽象形态就是人类智能的基石。

说明恒定表征的一个例子就是人。人便是一个不会有太多变化的概念。它可能很难用语言来定义,但你的思维“知道”一个人指的是什么。若我指着屋里的某样事物问你:“那是个人吗?”你瞬间就能告诉我答案。你并非生来知道此事 —— 你的思维是从应对具体人的大量体验中学会这个恒定表征。

你整个人生的知识,都是以相互关联,分层组织的恒定表征形式,存储在自己脑中。

具体到普遍再到具体

电脑被迫要用具体数据和算法进行推理,但人类天生有能力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总结,存储那些普遍模式,再把普遍模式与新遇到的具体情形进行匹配。

学习就是经历体验具体感官输入信息,注意到普遍模式,再将那些模式存储为恒定表征的过程。例如,一旦你见过大量汽车,个人思维便能识别出“汽车”的特征模式,然后把那种模式作为恒定表征存储下来。你看到,听到,感觉到和闻到的汽车越多,脑中存储的恒定表征就越丰富。

预期则是把恒定表征应用到具体情形的过程,此时思维流程从普遍模式转向了具体事物。例如,当你在路上看到自己从未见过的一辆车时,个人思维仍能将它识别出来,打上汽车标签。你不需要像首次见到汽车时采取的做法一样,去处理来自那辆汽车的复杂感官信息数据。除非它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和你的预期产生了冲突,你很可能甚至不会清醒留意到那辆车。

你也许看出以恒定表征的形式存储信息,有它的缺点。这个缺点就是损失了精确性,因为那些恒定表征只是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的近似表达。因此,对于每种恒定形态,你都会遇上难以将具体现实事例与对应恒定形态相匹配的麻烦情形。在现实生活中,这意味着你可能遇上一个难以分类为男性或女性的人,无法辨认的手写字体,或不确定该当做喜剧片还是剧情片的电影。不过尽管有这些缺陷,用恒定表征的方式理解现实世界,有着难以置信的强大和有用效果。你此刻感知到的每个字,每个词和每个想法,事实上都正被思维归类到自己已经学会的各种恒定表征里。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你的思维既可进行有意识,也可进行无意识的学习,而且它能存储许多层次的恒定表征。例如,你可以存储雪佛兰汽车,普通汽车,摩托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恒定表征。只要符合你的预想结果,这个思维进程通常会在潜意识层面处理完成。不过,无论何时出现不符合预想结果的事情,那件事便会突破潜意识层面,夺取你的清醒注意力。

学习就是现实情形不符合预想结果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当你经历某件不知该有何预想结果的新事情,或发生的事情与预想结果冲突时,你的思维便会奋力识别和存储那些新模式。

你最清晰的记忆就是那些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思维预想结果的情形。比如意料之外发生的事情,或无法与个人思维以前学会的恒定表征相匹配的事情。当你的经历体验和预想结果匹配时,个人思维本质上就会舍弃那些事件具体、低层级的细节信息,记忆也将逐渐消退成更模糊与不明确的状态。你记忆最清楚的经历体验,也是与常规体验相冲突的那些。

我认为个人思维以远比存储常规体验详细的方式来存储预想之外的经历体验,其原因就是为了日后有机会将那些记忆处理为恒定表征。你的思维还无法弄清如何对那些体验进行归类,所以直接将其保存供日后使用。个人思维也把那些记忆用更高的分辨率进行存储。每过一段时间,当某件事触发那些记忆,你就会重新载入它们,这会给思维形成匹配模式提供额外机会。当思维终于能把某个旧记忆归类到一个新恒定表征时,你便会收获某些最大的顿悟突破体验。对于创伤体验,这种顿悟会体现为内部的治愈感受,因为你的思维终于能对那些强烈的情感经历放手。否则它便可能导向某种受害者思维。另一方面,如果思维认定对于你所经历的众多体验,最好的恒定表征就是给自己打上永久受害者的标签,那么它便可能直接存储那种恒定的受害者模式,而有助于认同受害者模式的具体记忆,也就可以被允许逐渐消退遗忘。

人类智能的本质

你到底有多聪明智慧 —— 你解决新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多强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思维存储和处理恒定表征的能力。智能基本上就是对具体经历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再将那些普遍模式应用到理解新具体情形(预期)的能力。因此你可以说变得更聪明智慧,基本上就是指增强你在广泛输入信息中得出预想结果的准确性。这并不意味着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未来发生之事将落入你的合理预想结果范围内。所以,若你无比聪明智慧,就没有什么事会真正让你感到意外或震惊。

我们不必清醒主动地学习如何学习,因为人类天生有此能力。感官输入会提供让思维开始处理的原始数据,从那之后我们将花费一生来归纳总结各种具体经历,之后又把普遍模式应用到理解具体经历上。这个进程永不终结。

从终极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所有知识追溯到自身的感官输入,以及自己从那些输入信息里归纳总结的各种普遍模式。虽然看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我们没法解决那些不能与恒定表征建立起联系的问题。即使清醒自主的推理活动,也依赖于这个思维过程。

如何变得更聪明

恒定表征就是人类智能的构建模块。

鉴于恒定表征扮演的关键角色,变得更聪明智慧的一条路线,就是让自己更多暴露在新体验面前。你通过感官吸收的体验越独特,思维创造和存储的恒定表征就越多。这种做法也会为你提供更多问题解决工具和适应新环境的更强能力。你将开始轻松解决令他人感到畏缩的各种问题。

更丰富的体验输入不仅会让你学到更多恒定表征 —— 还能让你现有的恒定表征更纯熟。经验创造专业。

我们看看里昂拉多·达芬奇,从任何标准考虑他都是个天才。他在不同领域均有建树,包括艺术,音乐,科学,解剖学,工程学,建筑学等等。虽然很多人会说如此广泛的兴趣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我倒认为那些广泛兴趣更有可能是他聪明智慧的关键贡献因素。通过把自己暴露在如此丰富的体验输入里,达芬奇的思维会创造出比大部分人多得多的恒定表征。此外,他的思维还能在这些恒定表征间形成更多联系。这会显著放大他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某一领域而学到的恒定表征,经常能在其他领域获得创造性的应用。

让自己反复暴露在相同类型的体验输入前,一点都不会增加你的智慧水平。你只会满足自己思维的预想结果,而非迫使它从新体验输入形成新的普遍模式。常规体验是智慧的敌人。若你想成长得更聪明智慧,就必须不断搅动生活。迫使自己去做你恐惧的事情。让自己不断暴露在新体验,新想法和新输入信息面前,你就会变得更聪明智慧。除非你的生活方式固定不变,否则你的智慧水平就不会固定下来。

在任何领域里,都有许多目光短浅者。工作在那个领域里的人们困于自己的常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进行很有创造性的思考。在一段时间内,常规模式也许运转得挺不错,但当体验输入稍有变化(这种事终会发生),那些旧模式(即旧的恒定表征)就会变得不准确,从而增加个人判断犯错的几率。

我们可以看看互联网的扩张对整个商业世界产生了何种影响。很多人都因为脑中过时的恒定表征而错失发展机会,或没有来自其他领域足够丰富的恒定表征而无法适应快速发生的变化。所以他们要么直接回避把自己的生意融入互联网,要么会采用在网络人士看来十分愚蠢的经营方法。与此同时,那些能形成更准确和有效恒定表征的人们,便可明智利用互联网,让自己的生意事业攀上新的高峰。

请看出人们的所有思维推理过程,都是通过内部高度处理的对现实世界的恒定表征来完成,而非经由现实本身的坚硬事实。甚至我们的感官体验也是完全发生在思维内部。这些内部恒定表征越局限和不准确,我们就显得越不明智。因此,聪明智慧并非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 —— 而是学习和适应永远变化的现实世界的持续进程。

你将惊讶于某一领域的恒定表征能多么频繁地应用在另一领域。例如,我能通过看出锻炼自律很像锻炼肌肉一样来提升自律,所以我把渐进训练方法也应用在自律领域,这样做帮我变成了更自律的人。(两年前我写过关于自律的系列文章,若你感兴趣了解更多相关内容,那些文章解释了如何行动的方面 —— 我想它们至今仍是网上最受欢迎的自律话题文章。)

如何变得更蠢

你在心智层面能做的最糟事情,就是落入生活体验日复一日都本质上相同的俗套状态,很少有事情会令你感到惊讶。这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完全一样 —— 它只意味着你当前的经历体验与个人思维已形成的恒定表征足够相似,所以你的总体预想结果几乎总能得到满足,自己也未被迫学习任何新事物。看你是否落入这种生活模式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尝试列出你在过去30天里能识别多少凸显的经历体验。凸显体验就是那些在思维中十分突出的经历体验,你应该不用太费劲就能想起它们。假如过去30天就像一团模糊的常规日子,自己几乎想不起几件值得回忆的突出经历,即便你参与了许多活动,我们也能肯定地说你已困在俗套状态。这种情形也许很常见,但从心智层面讲它并不非常健康。

挺讽刺的是,你也许会在一个局限而持续一致的环境里变得非常聪明,但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将遭到严重损害。一旦发生重大变化 —— 而变化不可避免 —— 你就将体验到巨大压力,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会显得软弱。

你经历体验的新情形越多,自己适应总在变化的环境条件的能力也越强。对一个长期雇员来说,被解雇可能成为严重打击。但对一个长期创业者而言,失去一位客户是常有的事。创业者已经学会创业领域的各种恒定表征,让添加新收入流变得轻松容易,而雇员在此领域的智慧水平便低了很多。与之相似,那些每天都与新人群社交互动的人们,与总是反复和相同人群互动的人们相比,也会发展出更强大的社交智慧水平。

你的挑战

再次强调,常规体验是智慧的敌人。每天完成相同的早晨惯例,工作在相同地点,做着相同类型的工作,与相同人群互动,吃着相同食物,看着相同电视节目,以及拥有相同的预期行为模式,事实上都会让你越来越不聪明智慧。常规体验对获得稳定性和安全感十分重要,但它应当只为解决每天的新颖挑战提供外部保护壳。迫使自己吸收新的体验输入,经历那些你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理想情况下,你应该每天至少去做一件新鲜非常规的事情。比如看本新书,听首新歌,散步到一个新地点,认识一个新人,在一个新餐馆用餐,玩个新游戏,装个新软件等 —— 请做些能为个人思维提供新鲜有趣体验输入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开始清醒主动地识别在你做的所有事情上,自己的思维会如何使用恒定表征。留意你给他人,物体和活动指定的标签,比如老板,水龙头和文书工作等。注意你给那些表征还关联了什么标签。尤其关注那些表征对个人身份认知的影响。你会如何给自己打标签?请开始质疑其中的一些表征名称。它们准确吗?其中是否有任何恒定表征在阻碍自己进步?你能否清醒自主地改进完善那些恒定表征?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07.06.20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7/06/how-your-mind-really-works/

为最优享受制定目标计划

假设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些目标,现在你想制定一份实现它们的基本计划。你该如何做到此事?

显然,计划你的行动步骤有许多方式,但总体而言,制定一份你估算会消耗最少时间和资源的计划,看起来是明智之举。在其他条件都等同的情况下,若计划A要花三个月,计划B要花六个月,你便会选择计划A。这只是常识,对不?你本质上在寻找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短路径。

若你的估算并不准确,那没什么 —— 关键在于理解大多数人会认为较短路径比较长路径更加明智。此事在经营生意上尤其真实。人们认为一条能直接达成目标的路径,要比迂回路径更为明智。时间就是金钱,延迟皆有成本。

 

最短路径的谬见

尽管这种逻辑看起来明智,我碰巧并不赞同(想不到吧!)虽然我认为这种最优路径对机器而言毫无问题,对人类来说则是次优选择。

为什么?

问题出在落实计划期间。你在行动阶段实际会经历什么?你会像台机器那样实施计划吗,秩序井然地一件接一件地完成任务?或者会有与此完全不同的状况发生?

就自己而言,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机器那样工作,也从没见过任何生意能按计划的那样发展。计划常会在实施阶段半途而废。有些人说这是因为人类不擅长落实行动,但事情真是如此吗?或是计划从一开始便存在缺陷,因为它没能准确体现人类本性?

我在纸面上制定过一些漂亮的逐步计划。但自己的落实行动经常不如人意。我在开始阶段做得还可以,也许能坚持一两天,然后便前进得跌跌撞撞。有时我会受到分心打扰,另一些时候则感到懒惰懈怠,毫无完成计划的动力。即使非常想要收获结果,我经常会有就是不想完成下步行动的时刻。有时我能找到破除内心抵制的方法,其他时候则会重新调整计划,或转而去做其他看起来更有趣的事情(常会重复这种循环状态)。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种行为模式?

计划 vs. 落实

起初我以为只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律能力。这种做法确实有帮助,但它只是鼓励我去设定更大目标,自己最终仍会在更大规模上遭遇相同问题。无法实现想要的结果后,我开始考虑问题也许出在上游位置。可能我的落实行动表现糟糕,是因为自己的计划从一开始便有缺陷。

得出这种结论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制定计划应当是我的关键心理优势之一。根据MBTI性格测试,我的性格属于ENTJ,即“陆军元帅”(出色的战术和战略思考者)。而且从《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我强烈推荐此书)中的测试表明,我的头号优势就是战略思维。因此我最后怀疑的事情,才是自己制定的计划有缺陷。但通过迫使自己更擅长落实计划,我并未收获想要的结果,所以我猜在打磨制定计划的技能上,自己没什么好损失的。

我买来花哨的项目管理软件,研究过各种计划制定方法,学习如何把事情细化为明智最优的可行步骤。但让我懊恼的是,这些投资并未带来想要的回报。我的计划看起来比以往更加出色,但自己在落实计划上依然毫无改善。

当然,有些人是更好的行动者,而另一些人是更好的思考者,和亲自落实计划相比,我肯定更享受创造计划。但我周围目前没有愿意执行计划的团队,有些工作项目也没法轻松委派给他人,尤其是在个人发展的领域范围内。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我肯定有能力付诸大量行动 —— 自己只是需要一种方式,能更频繁地创造出那些环境条件。

为最优享受制定目标计划

我将这个问题搁置了一段时间,有天写日记时,我突然想到一种不同做法。与试图计划出实现目标最高效的路径不同,若我尝试计划出最令自己享受的路径,将会发生什么?

我的最初反应是:呃,这不会管用。那种做法要消耗太长时间和太多资源。最令人享受的路径很可能慢得可怕。但随着自己更深入地思考,我必须承认当前路径反正也比原本计划的样子更耗时间,或许一条看起来更长的路径,其实会比高效路径用时更少。

这种最令人享受的路径开始显露出一些有趣的可能性。若我要计划一条通向目标的很长且资源丰富的行动路线,它不太会是条枯燥缓慢的路径。所以我猜最令人享受的路径不可能是太次的选择。

我很好奇和其他更高效的计划相比,这种计划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为打造一份令人彻底享受的计划,我思考了一些自己想要做出的改变:

1. 选择有趣项目。与只是着眼最终结果不同,我更偏好能享受落实过程的工作项目。

2. 增加多样性。把重复性工作切分成许多小段任务。在不同地点工作。做实地考察旅行。

3. 提高平衡性。混合搭配独处时间和社交时间。平衡身体工作和思维工作。

4. 创建愉悦工作环境让工作空间感到轻松自在,自己享受把时间花在那里。

5. 与人协作。找到让朋友参与其中的方式。组建策划团队。

6.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明摆着的解决方案过于枯燥乏味时,偏爱使用创造性的稀奇古怪方法。

7. 享受大量休闲时间。通过避免过度工作来保持高昂动力。合理休假。享受实现小小里程碑后的奖赏。

8. 避免不悦体验。如果某步行动无法令人享受地完成,就努力寻找将它委派、外包,或彻底消除的方法。

9. 使用意念变现目标实现法专注于自身意念,以获取来自吸引力法则的协助。

10. 灵活设计。允许每天做出不同选择,不苛求完成任务的顺序。

当我开始理解与高效计划相比,令人享受的计划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后,我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工作方式。它与《有求必应》(Ask and It Is Given)一书中情感指引系统Emotional Guidance System)的概念和谐一致。你脑中仍有着具体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的专注点在于享受行动过程,而非迅速抵达目的地。与计划出尽可能高效实现目标的步骤不同,你现在计划的路线要让自己获得最大享受。

严格来讲,我是从2004年开始运用这种思维范式,那年我离开了电脑游戏开发行业,开始创建个人发展网站。这个决定立即让我可以开始选择自己更享受的工作项目。虽然我也喜欢经营游戏生意,但这份个人发展生意要让我享受得多。用过那么长时间以高效为基础的计划模式后,对它放手的确是项真正的挑战。不过我正逐步做到此事,因为我发现以享受为基础的计划模式,在享受与高效两方面,都给自己带来更佳结果。至少对我而言,最令人享受的计划路径,就是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

请考虑测试一下这种计划模式,看你会从中获得什么结果。你的整个人生都会在当下时刻度过,所以确保自己在此时此刻能身处喜悦状态,非常合情合理。显然,通过计划将人生花在令自己感到枯燥、痛苦、乏味或毫无意义的任务上,你不会达成那种喜悦状态。切换到以享受为基础的计划范式,则能让你每天的现实生活充满创意、喜悦和满足感受。归根结底,所有这些当下时刻累积成为你的整个人生。若你享受当下时刻,也将享受自己的整个人生。

查看原文: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6/07/goal-planning-for-optimal-enjoyment/

创造灵感

若你做着创意工作,我肯定你经历过这种困境:你应在自己毫无灵感时工作吗,还是该等待灵感到来后再工作?

我面对过这种情形许多次,无论是设计一款新电脑游戏,还是写作一篇原创博客文章。有时灵感会在最不适宜的时刻袭来,比如我凌晨3点躺在床上时。但若自己足够聪明,能好好利用当下灵感,我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大量高效工作。那种体验经常令人感觉时间永驻,卓越非凡,就像自己接入了某种更高层次的创意力量。但其他时候我则会坐在电脑前,感到空虚无聊,心烦意乱,或毫无灵感。如果试图强迫自己行动,我仍能完成一些工作,但产出的解决方案和想法,几乎难以像灵感状态下的工作那样优雅或精彩。大家听着是否熟悉? 继续阅读创造灵感

日记是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

个人发展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就是坚持写个人日记。

我从1996年开始就一直写纸质日记,两年前又转换到使用日记软件,软件方式更加迅速便捷。我所用的日记程序是The Journal(日记),售价为39.95美元,包含45天全功能免费试用期。但老实说,我认为与自己从中获得的价值相比,这个价格太过便宜。 继续阅读日记是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