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空间

你是否想通过对工作区域做些简单改变,永久提升个人效率?若你要在办公桌前花费大量时间,就请确保工作空间能带来愉悦体验。

你的工作空间让自己有何感受?

若你此时就在办公桌前,请花上片刻清空头脑,想想自己的工作区域让你有何感受。深呼吸一口气,感受一下你体会到的微妙能量状态。这种环境让你感觉如何?

你是否感到充满压力?忧虑担心?放松平和?热情活跃?满怀动力?能量充沛?精疲力尽?幸福快乐?压抑沮丧?不堪重负?忙碌?重要?无足轻重?枯燥乏味?激动?匆忙?愤怒?富于创意?清醒兴奋?请想出几个词汇,用来描述你从工作环境中获得的感受。

我建议你离开自己的工作区域,去其他地方几分钟,然后重新回到工作区域,以便能收获新鲜印象。注意你在进入工作区域后自身感受的细微改变。你注意到了什么变化?

获取第二意见

若你难以获得对自己工作区域的客观感受,请寻求第二意见。找位工作环境的布置与你的环境很不一样的同事,邀请他/她坐到你的办公桌前。询问对方在进入和坐到你的工作区域时有何感受。若你喜欢,还可以多征求几个人的意见。和同事一起找些乐趣,轮流体会每个人的工作区域有何感受。坐进每张椅子里,想象在那里工作一天会是什么样子。你最喜欢哪个人的工作区域?又最不喜欢哪个人的工作区域?你甚至能在从1到10的评分范围内,给每个工作区域打出分数。

请注意每个工作环境让你有何感受。也请注意没有两个工作环境会完全一样。

你评分最高的那些工作区域有何不同之处?你喜欢它们的什么地方?

若你不喜欢从中获得的感受,又是因为什么地方?

如果你意识到工作区域使自己感觉十分糟糕,那没什么。改变工作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不太难。我们总有改进提升它的方法。

你真正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遵从这条简单法则:如果它让你感觉对了,它就对了。若你将这条法则用作自己改变工作环境的指导原则,就无需去找风水专家。我花了些时间研究风水理论,最终感觉这条简单法则,能涵盖自己想记住的风水理论的大概80%。

想象你的理想工作空间

请识别出你想从工作空间中获得的感受。你认为什么思维状态,会是自己平时默认的最佳选择?请挑出两三个描述个人状态的词汇。我在这样做时,选择的词汇是放松、平和,与专注。

现在请想象何种工作环境能帮你创造出自己选择的那种感受,即便在这种地方工作看起来不现实,也请先构想出那种图景。例如,若你选择感到平和,你能想象出的最平和的地方是哪里?请在思维中,为你的工作环境创造出一个理想图景。

调整个人空间

现在请把你想象出的理想空间,投射到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中。你可能无法在高山湖泊边工作,但也许能将部分愿景带入你的真实空间。直接为你能对工作空间所做的简单改变,写出一份列表。若你不确定这些改变会管用,那也没什么。请把这些改变想成各种试验。如果不喜欢它们,你永远可以撤销这些调整变化。

然后花些时间,一个一个地落实这些改变。给房间添加一张贴画,一个小喷泉,一根蜡烛,一株植物,或一些照片。完成每个改变后,留意你的感受有何变化。请记住遵从这条法则:“如果它让你感觉对了,它就对了。”假如一种变化让你产生错误或中性的感受,那就撤销它,尝试些别的做法。

我想再强调这条法则:“如果它让你感觉对了,它就对了。”请注意我并没说:“如果它看起来对了,它就对了。”你的工作环境让你感觉怎样,要比它看起来怎样更加重要。

主帅位

我从研究风水中收获的最有价值理论,就是主帅位的概念。在此位置上,你会感到来自后方(也可选择来自侧方)的支持,而且前方开阔。例如,若你的房子背后有座高山或小山,那么你家就处于主帅位上,很像一座防御度很高的城堡。对工作空间而言,主帅位的理想解读是,你在工作时能面朝工作区域的入口,而且刚好背靠一堵墙。

主帅位能创造出一种安全感。它让你在工作时更容易放松下来。当你背靠一堵墙,面朝工作空间的入口时,便能专注于前方区域,而向前的专注力有助于高效率工作。你永远不必担心有人从后方接近你。若你会部分关注背后发生的事情,就更容易分心走神,个人效率也将遭受影响。

我以前工作时会让办公桌抵靠办公室的里墙,自己后背朝向门口。那看起来像是个人办公室的一种高效布局。但在研究过风水理论后,我决定尝试一下主帅位,重新布置办公室里的家具,以便背靠里墙,自己能看见门口。甚至在做出其他布局调整前,我已注意到这种变化前后的差异。我感到更加舒服放松。自己有种后方受到支持的感觉,这让高效工作变得更轻松容易。

若你想想高管们的办公室布局,几乎不约而同地都是主帅位。里面的人在坐着时会正对房间入口。你不会在走进高管办公室时,看到他们的后背。

若你从未在房间的主帅位上工作过,请找到有这种办公室布局的其他人士,坐到他们的办公桌前。注意和背对房间入口,不得不担心有人从后方出现相比,这种主帅位给你的感觉有何不同。即便背后的门上有锁,主帅位仍是更佳选择。

若你只能对工作区域做出一项改变,这就是应当做的那种变化。一旦你尝试过主帅位几个月,就永远不想再回到原来的样子。

个人经验

几个月前,我怀着创造出放松、平和与专注感受的意念,对家中办公室做了些布局调整。这件事并不困难,我在头一周便完成了大部分改变。自己的调整预算是200美元,但最终花了不到一半。我本来不确定这些改变会带来任何差别,但此事值得一试 — 即使个人效率有了微小提升,这件事就已值得。在做出这些改变时,我的办公室布局是为了便利和高效而设计,所以自己想保留这些好处,同时改变个人对整体布局的直觉感受。

此刻我坐在办公桌前,前方面对的是房间正中,所以能看到房门。身后墙上有幅高山树林的贴画(这让主帅位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我伸手可及的位置,摆有九支香烛,其中一些放在装饰性的烛台上,旁边垒有小石块。整个房间散发出蔓越莓的香气,因为那就是正在燃烧的香烛味道。房间里有三株绿植:中等大小的一株放在档案柜上,另外有两株小的盆栽竹。盆栽竹靠近一个小喷泉,喷泉则发出水流溅落石块表面的背景音。在喷泉和竹子背后,我放了一面小镜子,从而营造出空间加倍的视觉效果。我的电脑音箱中播放着轻松音乐(此刻听的是Enya的Amarantine新专辑,那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房间里还有一些装饰物:一个毛绒小黄熊,一个龙雕塑,一个乌龟雕塑,两个石制的滴水嘴兽雕像,一个微型的禅石花园,还有一个十字弩。我让办公室也保持干净整洁,从而有助于营造放松、平和与专注的感受。

当我坐到办公桌前,打开喷泉,点燃香烛,放出轻松音乐,那种感觉通常就像要享受按摩,而非去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如此平和放松,我很难感到充满压力或不堪重负。自己很期待前往办公室,因为那是个美好的生活领地,而非只是高效的工作场所。我肯定自己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改进它,但对目前已有的结果,我感到很高兴。

在我完成最初的布局调整后,妻子坐到我的办公桌前,不禁评论说那种环境给人的感觉有多么不同。事实上,她立刻变得有点嫉妒。最后她也决定对自己的办公室做些调整改变。圣诞节前,我给了她一座喷泉和一些香烛,以便她开始行动起来。她将这些东西布置在办公桌的一角,即使那个小改变,也给她的工作区域营造出非常不同的感受。

如果你不喜欢,就请改变它

若你发现在工作上,自己也经常感到充满压力,不堪重负,无聊厌烦,缺乏动力,压抑沮丧等,或许你身处的环境正在强化这些负面状态。请把那些感受看成要做些改变的提醒信号,为自己创造更平衡舒服的工作区域。你在今天做的几个简单改变,就能给未来几年带来舒适感受。

而且不要只是阅读,琢磨,或谈论它。请直接行动起来!你将高兴自己做了那些改变。

查看原文

对自己保持耐心

若你在乎个人成长的话,耐心就是值得拓展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它也是最难拓展的品质之一。

假如在识别出自己想要的一种改变后,你只用打个响指,那种改变就会立刻发生,岂不美哉?遗憾的是,无论营销者们告诉过你什么,事情很少会那么轻松容易。

我记得在20多岁早期阶段,自己常会在读过关于某个新理论的书籍后,对应用实践它狂热不已。也许那是自己读过的关于视觉化想象,经营生意,或设定目标的第一本书。接着我会想:“喔… 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答案。”显然作者已经有了实际结果… 我必须马上去做此事。然后我便会梦想获得个人发展的涅槃重生,所有问题麻烦都立刻消散不见,我一夜间就实现了真正的量子飞跃。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形下实际会发生什么,对不?你出门便遇上迎头痛击,整个人直落云霄。自己耗费了许多能量原地打转。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你可能获得小的突破,但那只是例外情形,而非常规法则。

改变为何如此艰难?

我们通常不会期待自身环境的重大改变会轻松容易。建栋新房子会挺难。创建一份新生意会挺难。造个新生儿会挺难… 除非你是男人。

当涉及实体世界的改变时,我们已经懂得需要付出耐心。我们并不期望突然就能变现出一栋房屋,一份生意,或一个孩子。

所以大家能提出的一个更好问题是:“我们为何期望个人改变会轻松容易?”

现有麻烦的很大一部分成因,就是自助领域的营销者们给了大众可怕的成功期待。各种新的书籍、音频项目和培训班,都承诺我们只要付了现金,就能一夜成功,解决掉自己的所有问题。这种销售做法很容易得手,因为人们都爱相信那种承诺。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众人对快速获利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经常违背我们的常识。

某个产品承诺你能赢得全世界。于是你买了它,投入大量时间,最终却毫无结果。若你这样做足够多次,终会变得对个人成长的整个概念感到厌烦。难怪那么多人都觉得个人发展的整个理念都是无稽之谈。若你相信营销者们散布的所有荒唐言论,那么相比之下,你的现实结果肯定非常糟糕。

不久前我和一位非常著名的专业演讲家有过交谈,他认识行业里的许多名人。他告诉我:“那些名人里有一些活得太假了。他们的专业形象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差别,有如黑夜与白天。他们在公开场合说的是一套,私底下的生活却一团乱麻。”

不要只是因为自己买的那本书上有张笑脸图片,给了你赢得整个世界的承诺,说你的所有问题都将立刻获得解决,你便会相信这一切。

我经常告诉人们,要用月或年,而非天或周的时间跨度来思考个人成长。我认为大家都看够了这个领域里“蠢者上钩”式的营销手段。我宁愿告诉人们个人成长将非常困难和充满挑战,让他们为成功做好准备,即便这意味着我最后只能开辆不那么昂贵的汽车,也不愿承诺他们将赢得世界,看着每个人充满沮丧地选择放弃,自己却享用着保时捷跑车。以我掌握的销售和营销知识,自己可以很容易通过创作各种浅薄的自助作品,利用包含大量客户证明信的典型销售页面,来获得可观收入。但感谢各位好意,我更想保留自己的灵魂品性。另外,我也真的不想吸引成千上万蠢人来做自己的客户,即便他们拥有随时可用的信用卡。为聪明人士写作要令人满足得多,这种做法也会帮我实现成长。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个人成长需要付出巨大耐心。我并非建议你把事情想成要花很长时间。我也不想你从一开始就抱有负面期望。我只是说你不该过于依附最终结果。请自由构想自己想要什么,但对最终呈现的结果保持开放态度,然后在行动过程中灵活调整。

尽管读了几十本出色的商业书籍,我也用了五年的全职工作,才让个人第一份生意达到可持续盈利的程度。在最终变成纯素主义者之前,我看了大概六年的健康类书籍。在能成功做个早起者之前,我几乎花了15年试图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若有任何人想给我贴上一夜成功的标签,我就不得不给那人贴上笨蛋的标签。

对实现某种改变充满热情很好。但请允许自己接受发生的一切结果,即便你的付出一无所获,也请坦然接受。事实上,你大多数时候收获的结果,就是自己学到了某些事情 — 而且一般是明白了自己的做法并不管用。那种结果只意味着你需要尝试其他做法。

有时某个做法对于你所购书籍的作者很管用 — 我并未说作者对自己收获的结果撒了谎 — 但那个做法可能并不适合你,或者你选用的时机不佳。由一位60岁的商业人士写出的书,看起来可能对一位20来岁的创业者充满智慧建议,但更常见的情形是,你会发现自己缺少应用那些建议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不要放弃

虽然个人发展通常要用挺长时间才能缓慢实现,但它最终确实管用。实现个人发展只是经常要花很多时间。有太多交叉因素必须同时发生改变:包括限制性信念,各种习惯,想法,行为,感情关系,环境强化等。即使你知道如何去做,改变其中任何因素都是个严肃挑战,但要让一种改变坚持下来,围绕它的所有因素最终也都必须发生改变。

倘若一种改变要花五年或十年时间,那没什么。时间反正都会流逝。所以你最好确保自己在五年后,会比现在身处更好,而非更糟的生活位置。如果某种性格品质值得拥有,那么离现在十年之后,它仍值得拥有。

关于个人成长的好消息是,你收获的结果可以累积。在一个领域实现的改变通常能支持其他领域的改变。一种好的饮食习惯能给你的整个生活带来更多能量。自律能给你的整个生活带来持续良好的表现。强大的感情关系能给你的整个生活带来更多支持。甚至不同领域的各种小改变,也能协同发挥作用,帮你实现更大改变。我发现随着时间过去,自己成长的能力也在加速提升。我注意到自己能更频繁地做出各种首次改变,主要是因为我终于有了让那些改变坚持下来所需的其他性格品质。因此若你坚持追求个人成长,它确实会变得更轻松容易。

即使你在个人成长上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可能在回顾一年前的状态时会想:“我今年并没有前进得太远。”这种结果没什么。它并非意味着你失败了。对大多数改变而言,一年的时长显得太短。请回顾五年或十年前的自己。注意到任何不同了吗?除非你是木头脑袋,那些变化会显而易见得多。你能对什么做法管用,什么又不管用,拥有更好理解。

一个普遍的经验法则是,人们会过高估计自己在一年内能取得的成绩,但过低估计他们在五年内能获得的成就。我发现这个法则相当准确。

Tony Robbins宣称自己读了超过700本关于个人发展的书籍 — 那还是多年之前,我想现在他可能读过上千本。Brian Tracy最近宣称自己读了6000本书。Mark Victor Hansen和Jack Canfield也宣称各自读了数千本书籍。这种事情在个人发展领域并不少见。但我严重怀疑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位能够告诉你,有某本书会在一夜间立刻解决你的所有问题。

我估计自己现在读了大概700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本月到目前为止已读完六本。没有一本书显得格外出色。偶尔我确实会推荐特定书籍,但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吸收新信息的持续习惯。请让它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最终你将吸收到足够多的想法点子,使自己在某刻灵光乍现,你还会发现完成某些改变也显得更轻松容易。

请对自己保持耐心。个人成长属于你生命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你要在待做事项列表上划掉的某项任务。若你失败跌倒,不要过度自责。直接站起身来再试一次。似乎你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可做。

查看原文

50-30-20法则

最近我一直在管理个人时间方面,尝试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方法。它与“框时工作”的做法相似,只是与把特定数量时间分配给特定活动项目不同,我将个人总的工作时间,划分成三个不同的活动等级。

下面是具体做法… 

首先,我会基于自己对各种活动项目产生回报所期望的时长,定义出三个不同等级。

任务等级

A级任务预期将在5年,甚至更长时间跨度内产生显著收益。这种任务可以包括开创一份新生意,写本书,改变饮食习惯,添加一份新的被动收入流等。A级任务完全能在更短时间跨度内开始产生收益,但我期望的是这种任务在距今5年后,仍能产生持续影响。这必须是种真诚实际的期望,而非只是一厢情愿。

B级任务预期将在2年,或更短时间跨度内产生收益。这种等级的任务可能包括写出新的系列文章或博客内容,售出一个广告套餐,或通过训练跑完一个马拉松。虽然其长期收益还可能持续很多年,但我对B级任务的总体期望,就是这种收益在头两年内的某个时刻将完全实现,之后便没有太多额外回报。我们可以把这些任务想成一次性项目。你一次性完成它们,获得收益,接着去做其他项目。

C级任务预期只会在90天或更短时间跨度内带来不同结果。超出这段时间后,我很有可能甚至记不起这个任务,或看不到它带来的收益证据。这个等级的任务包括各种常规事务,比如回复邮件,支付账单,回电话和归档文件等。如果完不成这些任务,未来可能造成问题麻烦,但做好这些任务,很可能也带不来显著的长期回报。

以上三种定义间肯定有些模糊地带,但我并不介意,因为自己可以对那些模糊边缘进行灵活处理。

时间分配上的50-30-20法则

50-30-20法则要求我在A级任务上花掉个人工作时间的50%,在B级任务上花掉个人工作时间的30%,在C级任务上花掉个人工作时间的20%。例如,若我每天工作8小时,那便意味着自己有4小时用在A级任务上,2小时24分钟用在B级任务上,1小时36分钟用在C级任务上。

针对C级任务的时间限制属于上限。这意味着我用在C级任务上的时间,不能超出个人工作总时间的20%;假如时间不够,我就要把剩下的C级任务留到第二天处理。A级任务的时间限制属于下限,它意味着我必须至少把个人工作时间的50%用在A级任务上。若我在A级任务上用时超过50%,或在C级任务上用时不足20%,B级任务的用时则可做出相应调整。

我到现在只应用了几天这项法则,已能看出它有很多潜力。它与其他任务分配法挺相似,比如史蒂芬·柯维的四象限分配法,但这项法则实际指定了要对每种类型的活动项目投入多少时间。尽管它能按照每周时长进行分配,我发现若有可能,最佳做法是对每天的时间都进行分配。但如果我有一天做了过多C级任务,也可能在第二天几乎不做C级任务,以维持每周工作时长的恰当平衡。

最初对于在C级任务上只花这么少时间,我发现感到很不适,尤其当自己忍不住想将其完成,并把它们从任务列表上清除之时。但相对于它们的价值,我能看到自己在C级任务上花了太多时间,同时牺牲了用在高优先性A级任务上的时间。当看到一项任务在本周或本月之后,就几乎不再有任何实际影响,我便明白相对而言,这项任务等于浪费时间。我没有时间去完成待做事项列表上的每项任务,所以必须牺牲许多挺好的任务,以便能在那些最好的任务上,投入足够时间。只是去做每天临时出现的各种事情,便是难以置信的次优选择 — 我知道此种结论,因为自己尝试这样做过。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因为今年网站流量的增长,我最近一直收到大量电邮,它们已超出我能亲自回复的数量。不过,几乎所有电邮都会落入C级事项。回复电邮通常挺紧急,但很少接近A级任务的重要性。若我对收到的所有电邮都给出恰当回复,那将消耗自己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无论我在回复电邮上干得很棒或很糟,对于自己5年后的最终状态都不会造成太大不同。除非因为运气或机会,在电邮上花更多时间并不会帮我完成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所以我从这一领域偷取了时间,把它重新分配到A级和B级任务上,因为那些任务实际上很可能产生显著的长期影响。

我目前的A级任务之一,就是为2006年设定新目标。基于自己选择哪些目标,这个任务很可能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今天我将在这项任务上至少花两个小时。

写篇像这样的博客文章属于我的B级任务。我很肯定网站访客们在90天后仍会阅读这篇博客,但自己没法提前预测这篇文章是否在五年后仍有显著影响。只有写作和拓展网站内容(A级任务)这样的长期行动策略,才会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产生不同结果。我的时间视角越长远,任何单篇博客文章的重要性就变得越小。

处理今天收到的邮件便是我当日的C级任务之一。我很可能在电邮上总共不会花超过15分钟的时间。这意味着自己只有足够时间去回复十之一二的电邮(不算垃圾邮件)。我仍能看完邮件并给出想法和建议,但自己的写作时间最好花在创作成千上万人都能看到的文章上,而非只有一人可以收到的单独电邮上。

为重要任务牺牲紧急任务

有时牺牲那些C级任务会很困难。我从1989年以来便一直使用电子邮件,今年的确是自己必须如此无情地分诊处理个人电邮,以便腾出时间完成更高优先级任务的第一年。遵从这种做法并不轻松容易,但我喜欢这个系统能帮自己专注于具有重大长期潜力的任务,而非那些只会被遗忘的任务。通过把C级任务每天限制在特定的时间量,我为完成A级任务创造出了许多时间。

若你发现经过多年辛苦努力后,自己仍未获得进展,或许就是因为个人太多时间都专注于各种短期的C级任务,比如回复电邮,参加会议,填写表格等。可能你没法在这些低价值活动上花费更少时间,以便将时间重新投入到最重要的那些活动上。这些小任务将挤占花在更重要任务上的时间;C级任务的时间紧迫性将保证你难以从中脱身。

50-30-20的比例分配只是随意安排,但我感觉这种做法很正确。它给了我足够时间去搞定真正紧急的事务,同时仍能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自己预想未来将创造真正不同结果的项目上。你也许还想基于个人工作和目标的本质属性,调整这些比例分配。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始终清醒意识到自身时间的投入花费方式。

重新平衡你的时间分配组合

若你熟悉股票投资,请把这种时间安排模式,想成应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投资组合。你的A级任务,就是自己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其中可能出现许多短期波动,但长远而言,你期望它们会带来比其他类型投资更好的回报。它们便是你的积极成长型股票。C级任务属于你的安全保障性投资,就像银行储蓄账户一样。B级任务则落在中间范围。若你有段时间没去关注自己的投资组合,回头重新平衡一下你的分配比例,也许就是个好主意。

之所以要在A级任务上投入时间,就是把长期机会进行变现。那些巨鲸般的项目也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积极变化。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开创自己的生意事业,结婚,和变成纯素主义者。在这类任务上付出太多时间挺困难。理想情况下,我们想要尽自己所能,在这些事情上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

要在C级任务上投入时间的原因是为了防范各种问题。C级任务能让你避开麻烦。你应该只在这些任务上花费最少时间… 能满足防止出现严重问题的需要便可。这些任务包括按时付清账单,缴纳税款,完成合理的通信交流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干得够好相比,这种任务干得很好也不会带来真正收益 — 你最好能将节省出来的时间重新分配到A级和B级任务上。

B级任务的重要性通常位于A级和C级任务之间。它们能帮你避开生活麻烦,但也能帮你获得稍许人生进展。它们有着中等风险,也能提供中等回报。它们常能帮你减少对C级任务的需要,并为A级任务解放出更多时间。组织整理和优化改进之类的工作通常属于B级任务。B级任务能协助你利用好更重大的A级任务机会。对你来说,阅读这篇博客文章很可能属于B级任务。你也许能不时从阅读中找到一个好点子,以便帮自己位于会做更多A级任务和更少C级任务的生活位置。

在工作时间的活动之外,我还有一份私人任务列表。这份列表包括了各种家庭和家中活动。我还没有依照50-30-20法则,尝试对那些任务进行优先排序。但若这项法则对个人生意很起作用,我可能也会对私人生活尝试这种做法。

若你想尝试这套系统一周时间,可以通过在待做事项列表上的每个任务后标注A、B或C的方式,对列表进行级别划分。然后拿来一张纸,画出三竖栏或三个方框,跟踪记录你在A,B和C级任务上各花了多少时间。请估计你期望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不算休息时间),然后计算出为每个级别任务分配的时间限制。若你想采用不同于50-30-20的分配比例,请随意。在工作日中,请用计时器为每项活动计时,然后在A,B和C级任务的竖栏里分别记下单个任务的用时。到当天结束时,把各个用时相加,计算出不同级别任务的用时比例,看自己做得怎样。在头一两天,你也许想只是测量现有的时间分配比例,不做任何改变。你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想要更正的不平衡状态。例如,若你看到个人实际分配比例是10-10-80,便知道自己只是在原地打转,并未在事业上取得太多进展。于是你可能想去审视那些C级任务,看哪些能被减少,延后,或清除,以便为A级和B级任务解放出更多时间。甚至只是测量行为本身,就将提升你对个人时间去向的意识觉悟。你在A级任务上花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

若你发现自己对C级任务感到不堪重负,请尽可能多地从中偷取时间,将其转投到B级任务上。并利用B级任务所花的时间,变得更组织有序和高效多产,以便自己不会再被紧迫任务驱使。之后你可以将省出的一些时间,投入到A级任务上。随着时间过去,改变自己的分配比例完全没问题。若你现有比例是10-10-80,也许就无法直接跳跃到50-30-20的分配比例。你可能需要先尝试5-40-55,然后做到20-50-30,最终才能驯服那些C级任务。

长远而言,能够成就或击败我们的是那些A级任务。如果不做它们,我们本质上就是在白白浪费自身潜能。谁想投入大量生命,只是去回复电邮和支付账单?我们需要防止琐碎任务占据自己的生命,这样才有时间应对那些能为自己… 并为这个世界,带来真正改变的伟大挑战。

查看原文

成为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

你是平常人吗?

我肯定不属于平常人。自己生来就是金发,蓝眼,和色盲。因此我不仅看起来与众不同 — 我见到的世界也和“平常”人不同。雪上加霜的是,我还是左撇子… 自己简直就像隐形基因的集中营。随着时间过去,当开始注意到自身其他与众不同之处,并做出属于自己的各种人生选择后,我离平常状态只变得越来越远。

最终我意识到,“平常”只是自己脑中的一个概念。事实上,我的“平常状态”与其他人的平常状态并不相同。我的“平常状态”甚至已十分独特。所谓的平常,其实只是一种自我限制的做法,一个从最开始便根植于恐惧的概念。

请意识到,你不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人。这个星球上没人和你完全一样,即便你有双胞胎亲人也是如此。人们之间的差别甚至远大于此。你个人经历体验的集合,使你变得独一无二。

然而大多数人是如何对待这种独特性的?他们试图忘掉它。他们依附于各种群体,以为自己需要和其他人显得一样。他们力争显得平常,要与其他人的状态相似。

这就是纯粹的愚蠢荒唐,因为除了作为一种想象出的概念,平常状态并不存在。你曾经遇过100%平常的人吗?你是一个平常人吗?你身上是否有任何独特之处,能把你从群体中区分出来?

扔掉愚蠢标签

“平常”并非你值得追求的一个标签。它毫无价值。或许你担心若自己太与众不同,就会被大众排斥。事实的确如此。你会被其他受恐惧驱使的寻求平常的人们所排斥,但他们的接纳认可反正也没有价值。从光明一面看,当他们把你踢出群体后,另一个永远追求成长的高觉悟社群,将张开怀抱欢迎你。此外,以后回头逗弄那些寻求平常状态的人们,还有很多乐趣呢。

但你并不应该去追求“反常”或“与众不同”的标签。在此情形下,你是出于寻找独特感的自负欲望,以表现出平常状态的反面为目标。而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并不存在于从平常到与众不同的线性范围之内。让自己和他人作比较对你没有任何帮助。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和自己作比较。

了解你的更高自我

我发现要变成自己本该成为的那个人,最佳做法是先去认识那个自我。你也能做到此事,它甚至没那么困难。你可以通过个人想象做到它。请查阅《我最喜爱的冥想练习》,以了解更多细节内容。基本上来说,你将直接视觉化想象自己走进一个房间,遇见未来的自我,并和他/她进行交谈。这是一种非常启迪人心的体验。

当在20多岁早期进行这种冥想,并在想象中遇见未来的自我时,我首先注意到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完全没有恐惧。对于我看起来心存的所有恐惧,他还觉得好笑,甚至会因此戏弄我。若我有某个问题或担忧之事,他会推荐一种非常大胆直接的解决方案,但实施那种方案通常需要巨大勇气。他近乎残酷地诚实和直接,从不耍花招或有任何操控行为。我永远知道他的明确立场。他也总会将我提升到更高的做人标准。

我可以看到,他的勇气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内在平和感。但自己并不明白要如何抵达那种状态水平。我用了很多年,才发现他的勇气源泉是什么。他的勇气来自一种看待现实的特殊方式 — 那种方式让感到害怕毫无意义。他并未去克服恐惧或直面恐惧。他只是没有体验到任何恐惧之处。他将恐惧看成一种幻觉,所以感到害怕毫无意义。在描述那种状态上,无所畏惧可能是比勇气更好的用词选择。

但他并非一位完美的成功榜样 — 事实上,他经历的失败比我现在经历的更多。他也有自己要应对的问题,但他会通过直接行动去处理那些问题。他永远不会犹豫或担心最终结果。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关于行动、结果、体验、学习和成长。恐惧并不属于生活方程式的一部分。

看待这种冥想的一个方式,就是我的潜意识创造出了想象中的那个男人,来作为它感觉我可以成为的形象投射 — 一个理想版本的自我。但可能某种程度上,这个人其实本来就存在。然而,这种自我模型的产生原理,并不像它在促进我成长上发挥的作用那般重要。

变成你的更高自我

当你遇见更高自我并想了解他/她时,便有了实现个人成长的理想自我模型。这就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的一种方式。你无需担心像“平常”之类的标签,因为那种标签都是基于让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展现在你面前的愿景,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一个你能真正实现的更高自我。

随着年复一年地继续进行这种冥想,我收获了一条通向个人成长的强大道路。通过将现有自我与未来自我进行比较,我总能看出自己需要走出的下一步是什么样子。那个未来自我变成了我想前往的理想愿景。他就是我打算变成的那个人。

那个未来自我也有自己全部成长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他已解决了那些问题。我从来没有不知该做什么的问题。真正的挑战总是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

最终这个愿景变得非常强大,以至于我在个人冥想场景之外,甚至都能感受到更高自我的存在。他已成为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无论何时想要,我都可以融入其中,就像读取一份鲜活记忆。有些人会把想象出的这个人,定义为自己的精神向导。我确实常有这种感觉。

多年之后,我感觉那个更高自我与当下自我发生了融合… 到了两者变得难以区分的程度。我真正变成了自己最初在20多岁时展望的那个人。不过抵达这种状态,用了我不止十年。现在我有了另一个更高自我的投射形象,那个形象更具拓展性,而且正在这段难以置信的人生之旅上,指引着我走好接下来的几步。先前的更高自我帮自己摆脱了恐惧,正在形成的全新更高自我,似乎要来帮我学会拓展更大的同情心,尤其想将它作为平衡勇气品质的举措。

回到原地

挺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追求自己的独特性,你很可能会感到更为平常。你将能从内在的力量出发,而非恐惧出发,和人们交往联系。你将完全拥有自己,并知道自己是谁,以及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来自他人的评判,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无法使你偏离正轨。

与他人的强大联系已存在于你体内。你和更高自我的联系,就是你和他人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直存在,只是需要我们去留意观察。这种联系跟基于自负和依附感的三维世界交往联系非常不同。在这种全新层次上,你是在和他人的更高自我,建立交往联系。而这种交往通常有着唤醒对方的作用效果。此外用这种方式与人交往要有趣得多。它就是人们本该交往联系的方式。你将直接绕过人们的内心恐惧和外在标签,大家都像自由灵魂一般,进行沟通交谈。

高意识觉悟的人们能非常自然地进行这种交往。各种标签和头衔都无关紧要。两个高意识觉悟的人们,能在首次见面后几分钟内,便开始讨论诸如使命、人生目的和意义之类的事情。其中一人是否穿着西装,另一人是否穿着破旧的牛仔和T恤,不会给交谈造成任何不同。他们甚至很少注意到穿着问题。沟通交流高度专注于内容本身,因为这类人就像在直接与彼此的灵魂进行交谈。

另一方面,当两个低意识觉悟的人们相遇,发生的沟通交流便浅薄而怯懦。每个人都在试探对方,而非以真实自我去沟通交流。他们甚至无法触及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认同的是自负的自我形象。自负式的沟通交流充满竞争和恐惧。人们彼此玩着愚蠢的花招,徒劳无益地努力保护自己免于经历潜在的被拒体验。

清醒主动的感情关系

我还记得1994年认识Erin后不久,我们有一天在电话上聊着天,我直接对她说:“Erin,我非常喜欢你,如果你也喜欢的话,我想让咱俩成为男女朋友。”她给了我肯定回复,如今我们在一起几乎已有12年。

这种事看起来也许没什么大不了,但考虑到这段交谈发生在我们第一次真正约会之前。我和Erin只相互认识了几周时间,当时还只是普通朋友。事实上,我俩刚认识时,自己还在和另一个女孩约会。所以说出那种话相当大胆,但它的确让事情取得了很快进展,因为几个月后,我们便住到一起。我们本可彼此玩着交往游戏,先去约会很长时间。但直接看清我俩是否拥有共同感受,则是更加轻松和快速的交往方式。这种做法会管用,就是因为我和Erin都是无需相互玩弄交往游戏的那种人。

对于人们有兴趣和某人开始一份感情关系时,施展的各种可笑诡计,我经常感到惊叹不已。恐惧导致人们错过各种交往机会,让事情过度复杂到荒唐可笑的程度。请想象如果移除了恐惧,我们的感情关系会变得多轻松简单。若你喜欢某人,请直接告诉他们,问对方是否有相同感受。完成此事有多简单?只用几分钟,你就能决定该如何继续行动。当你的行动超越恐惧,自身判断的准确性也将获得提升。这样你甚至都不用问出那种问题,除了在明知会得到肯定答复之时。若你得到否定回答,它只意味着你误读了对方,但那真没什么大不了。被人拒绝将松绑个人能量,把它解放出来,反而有利于你去吸引别的交往对象。

意识觉悟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容易

随着你清醒主动地奋力变成本该成为的那个人,人生也将变得轻松容易许多。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就是生活还是一样困难,但你应对处理它的能力在不断增长,达到让生活看起来更轻松容易的程度。你变得更加强壮,所以感到负重变得更轻。

你对更高自我怀有什么愿景?若你想变成这个人,请花些时间在自己的想象中去认识了解他/她。请允许这个愿景激励启迪和指引你。视觉化想象你一直想成为的那类人,然后坚守那份愿景,直至你变成它的现实真身。

查看原文

清醒梦 — 研究一棵枫叶树

昨晚在一次20分钟的午夜小睡期间,我做了一个清醒梦。这是自64天前开始多相睡眠以来,我经历的第四个清醒梦。它是从一个常规梦境开始,接着在某个时刻,我意识到自己正抱着一个滴水嘴兽的雕像,这让我看起来很奇怪。

我问自己:“我干嘛要抱着滴水嘴兽的雕像四处活动?这太不寻常了… 甚至对我来说也是如此。而且相对于它的体积,这个雕像也太轻了。嗯… 有没有可能我其实在做梦?不会吧。所有事物看起来都如此真实。瞧瞧那些树木和建筑。此外,我不久前才和甘地在他的帐篷里聊了会儿天,他看起来也足够真实。但这个滴水嘴兽的雕像又是怎么回事?我平常不会把这种东西搬来搬去。也许我该问问那个滴水嘴兽。他似乎不会说英语。我很好奇是否有办法能用滴水嘴兽的语言去询问他。这种情形肯定有某种古怪之处。我能绝对肯定这不是一个梦境吗?等等… 我记得告诉过自己,假如问出这种问题,那么我肯定就是在做梦。所以此刻绝对是个梦境。”

就在那一刻,我在梦里变得清醒起来。此时我已在梦中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感觉自己在醒来前,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我设定的睡眠闹钟只有25分钟 — 若能看到自己梦境倒计时结束的场景,那就太妙了。因为当时梦中世界是在夜晚,周围挺暗,我便施展了“要有光”的意念力量,接着太阳升了起来。然后我又决定尝试跑得像闪电侠一样快,那种体验挺有趣。最终我跃入空中,做了些梦中飞行。出于某种原因,我见到一棵树看起来不同寻常地真实,于是落到它面前想更近审视。

我识别出这是一棵枫叶树,并花了几分钟研究它,想看自己能否找到任何缺陷纰漏,能把这棵梦中之树与真实世界里的树区分开来。我浮身飞过树枝,研究树叶的纹理构造,结果它们看起来就像正常树叶一样,而非像是由电脑生成的虚假纹理。我检查了不少树叶,注意到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生动真实。它看起来像一棵树,摸起来像一棵树,闻起来也像一棵树。我能识别出的唯一差别,就是梦中之树带有一种能量,使它比真实世界里的树稍微感觉更加鲜活。那个场景看起来比现实情形更加真实。当自己研究那棵树时,我自言自语道:“这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看起来难以置信地真实。但这种树恐怕在现实中甚至都不存在。”所以即便我看着一棵只是存在于个人想象中的树,自己却从中看不到任何证据,能表明它不像现实清醒世界里的一棵树那样真实可靠。

现在我正坐在家中办公室,完全清醒地盯着窗外后院里的树木,自己不禁好奇那些树是否也是真的。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整个现实世界并非只是在自身意识中展开播放的体验场景呢?我真的没法知道此事。我无法逃脱自己的意识存在(我能吗?),所以自己面前的任何客观现实证据,与我梦中世界里呈现的同类证据,并无任何不同。我甚至在梦里有稳定持久的生活地点,随着多年间不断拜访梦中世界,那些场景环境似乎还会随着时间进化改变,如同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一样。

部分由于这个难解之谜,我将自己的清醒现实世界也看成和梦境相似,认为所有事情都发生在我的意识之内。在那些现实体验里,我并非不同的人物角色(即:有着实体身躯) — 我就是正经历那些思维体验的意识生命。一旦我开始用这种方式去思考,便注意到自身梦境也开始变得生动鲜活许多。此事刚好和我转换到多相睡眠同时发生。我的梦境现在如此真实和复杂,以至于很难将它们与清醒的现实世界区分开来。我必须通过某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才能被触发醒悟过来,比如注意到我正抱着一个滴水嘴兽的雕像。

自己梦里的实体物质看起来如此坚固真实。大概唯一的区别就是梦中事物拥有不同的能量感受… 好像它正以不同的频率在振动。我感觉梦中物质会发散出与实体世界并不相同的辐射能量。或许梦境就是一个和实体世界的物理法则有点不同的另类现实世界。

我应该提及的一件事是,在准备进行那次午夜小睡前,自己其实发出了做个清醒梦的意愿。我已经有段时间没这样做了,但在多相睡眠期间第一次看到这种做法仍然管用,感觉挺不错。我想自己会更经常地尝试做此事,因为清醒梦是探索另类现实世界的一种极其让人兴奋的方式。在梦境世界里保持完全清醒的状态,同时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体正在睡眠之中,的确是种非常精彩的体验。

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清醒梦的知识,并想自行尝试,我推荐你阅读Stephen LaBerge博士的两本书:《清醒做梦》和《探索清醒梦的世界》。它们是我读过的关于清醒梦的最好书籍… 也是在11年前帮我开始了解清醒梦的书籍。清醒做梦完全是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查看原文

灵性 vs. 智性

灵性和智性间存在固有冲突吗?它们彼此之间永远不和吗?我们必须要么拥抱灵性,要么拥抱理性,永远无法同时拥有两者吗?

几年前我会对这些问题做出肯定答复。但如今我看出这种冲突不过是一个幻觉。事实上,我认为归根结底,智性和灵性遵循着同一条道路。我这样说的意思,并非企图用宗教信条对你的头脑进行编程改造,之后尝试通过操控事实的方式说服你相信此事。我的意思是,通过拥抱智性,将其发挥到极致,你终将抵达灵性境地。你也许不会把自己标榜成那种状态,但会发现最终产生的结果,与自己周围最开明的那些人士相似。 继续阅读灵性 vs. 智性

多相睡眠更新日志 — 第60天

今天是我开始多相睡眠试验以来的第60天。自己很难理解只过去了60天 — 这段时间感觉更像接近120天。

在过去几周,我每天都会收到关于这个试验的各种电邮。其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我在之前第1-30天的多相睡眠日志里已经做了回答,所以若你真想了解相关细节,那些日志文章就是开始阅读的好地方。其余大部分问题,都是关于我从未尝试过的各种体验选项,我并不在乎思考那些问题,因为它们离我的亲身体验太远。我的试验经历已包含足够多的惊讶体验,假如冒险超出现有体验范围,我很可能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为回答这些猜测性问题,我只能说:“你的猜测和我的相差无几。若你真想知道那些冒险体验会发生什么,就必须自冒风险,投身尝试。”我的多相睡眠日志应当只作为一种体验性指导,而非一份具体做法手册。

我承诺要在多相睡眠第60天时发布一篇更新日志,所以此文就是。

是的,我仍做着多相睡眠试验。没错,我还依然活着。至于我的心智正常程度,有些人争论说,我在开始这个试验很早前已将它丢失,所以此事就留给你来决定吧。

在过去30天里,我对多相睡眠已感到舒适自在了许多。尽管身体在适应多相睡眠的第一周表现非常艰难,但心理适应呈现出一种极为不同的挑战。我用了数周时间,才真正对多相睡眠整件事感到“正常”。

家人已经相当适应我跟他们并不一致的睡眠习惯。妻子还会取笑我在白天进行的小睡:“瞧呀… 史蒂夫宝宝又需要小睡一下啦。”而我现在给妻子起的昵称是“熊妈”,因为她每晚都必须冬眠。我发现与把家人想成昼出夜眠的异类吸血鬼相比,将他们想成一群熊会没那么阴森恐怖。不过妻子昨晚告诉我,她挺喜欢我整夜醒着,因为想到有人守卫着整个熊窝,让她感觉更加安全。 继续阅读多相睡眠更新日志 — 第60天

克服限制性的财务信念

有什么限制性的财务信念正在拖累你,导致你无法实现本该得到的所有财富和富有状态?

人们因为“赚取百万美元试验”给我发来了大量电子邮件,其中包含的故事,讲述了参加者们如何发现并突破各种限制自我的财务信念。甚至那些还未变现出任何金钱的人们,也告诉我只是专注于吸引更大财富和富有状态(以所有人的最高福祉为目的)的简单行为,已经让内在的抵制心理浮出表面。之后大家便可对这些抵制心理进行清醒主动的处理。一些人也告诉我,克服这些潜藏障碍,甚至比收获金钱本身更加重要。

每个人似乎都会面对不同的障碍。对某些人而言,障碍在于自己拥有过多现金的观念 — 多过自己生存所需的金钱 — 那会导致不适感。对另一些人而言,障碍则是变得富有的整个想法,以及他们在富人身上关联的各种负面评价(贪婪、自私、邪恶、腐败等)。还有些人告诉我,遇到的障碍在于自尊问题,感觉自己配不上拥有额外金钱,因此忽视了各种财务机会。 继续阅读克服限制性的财务信念

停止争论,开始测试

人们为避免犯个简单错误而花费的时间精力简直令人吃惊。我认为原因在于人们受到太多训化影响,导致相信犯错是件糟糕事情,于是反应过度,试图避免去犯所有错误 — 以至于到了毫不明智的程度。

世上有许多值得去冒的合理风险,它们失败带来的负面后果可以忽略不计,但若事情可行,潜在的好处却十分可观。即便结果很可能证明你是错的,那也是一头扎入冒险犯错,会是好主意的时刻。

例如,许多博客作者都面对过是否要在博客上放置广告的决定。有些博客作者写了很多文字,不断探讨和争论此事,试图决定这样做对自己来说是不是个好主意。写这些文字全是浪费之举。利用像Adsense那样的广告服务,我们很容易便可放上一些广告,几分钟之内开始测试。之后你就能看到将出现何种反馈和收入结果,并把所有事实数据摆在面前,以做出信息完备的决定。当进行测试和得到事实数据如此容易时,各种胡乱猜测,问卷调查和争论便毫无意义。如果广告服务不像你计划的那样管用,几分钟内你就能将其移除。请直接尝试一周,看看会发生什么。之后你便知道该怎样去做。

例如,通过在这个网站上放置Adsense广告,我知道了几件事情:1)每天有数百人点击广告内容,2)广告给我带来了可观收入,3)在过去9个月里,那份收入平均每月有50%的增长,4)只有很小比例的人对广告有抱怨(也许每周有一人抱怨),5)网站流量仍在迅速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增长了40倍),6)显示的广告看起来与网页内容会相关。我还知道了广告在CTR(点击率),CPM(每千次展示成本),周末与工作日,和其他数据方面的表现结果。

考虑到所有这些事实,继续在网站上显示广告,对我来说就是想都不用想的决定,当然,除非有人愿主动为我付清房贷。

另一方面,我为放置广告也冒了点风险,这个试验有可能失败,我得把广告全部关闭。那就是不利一面。而有利一面是,免费住房,免费日用品,免费全家医疗保险,未来也许还有更多好处。嗯… 这真是很难做出的决定哪。;-)

查看原文

规则在坚定之士面前绝非障碍

7岁的Steve(作者本人)

Steve:我要赢得今年的单词拼写竞赛。

妈妈:嗯,好啊。你去年离得奖都挺远。我看你没什么机会。

Steve在小学二年级的拼写竞赛上获得第一名,并赢得双份的单月零花钱,而妈妈很高兴和他打赌输掉这笔钱。

21岁的Steve

Steve来到计算机系主任的办公室。

Steve:我想在本学期修完31个学分,这样便能在3个学期内毕业。我需要请您在这份表格上签字来批准此事。

计算机系主任:[大笑起来] 好啊,太有创意了!以前还没人让我批准这种事呢。

Steve:不,我是认真的。我必须修完那么多学分。否则自己就要花两年才能毕业,而我不想在学校呆那么长时间。

计算机系主任:大学就该上四年,虽然很多人花的时间甚至更长。你不会真的期望我批准一个新生去修那么多学分吧,是不?

Steve:您能批准我去修多少学分?

计算机系主任:[在深思后摇了摇头] 我最多愿意批准你修完25个学分,但那已超出我以前批准的最多学分了。从来没人要求我这样做过。

Steve:好吧,请您在这里签字。

Steve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简称CSUN),用一学期修完25学分,还在校外修了6个学分。严格来讲这有悖规则,因为额外学分卡上本该包括校外修完的那些学分。Steve小心处理了此事,确保没有机构会在他离校后追究这个问题。

第二学期开始时,在回到计算机系主任的办公室前,Steve将之前修完的6个校外学分转回CSUN。

Steve:我想在本学期修完39学分。自己需要您在这份表格上签字来批准此事。

计算机系主任:[喷出了口中的咖啡] 你不就是上学期要求我批准这件事的同一个家伙吗?[转身打电话叫来办公室助理] 嘿,Karen — 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个家伙就在我办公室!

Steve:这里有份我上学期的成绩单,说明我修完了25学分,而且在所有课程上成绩优秀。我还在LACC学院额外修了6个学分。这里还有份成绩单,说明我在校外的两门课上也表现优异。

计算机系主任:喔。[摸了摸下巴] 嗯…

Karen:[挠了挠脑袋,疑惑地看着系主任]

Steve:现在我希望您能批准我在本学期修完39学分,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我更希望全在校内修完这些学分。我理解在上学期,您还没有相信我能做到此事的理由。现在您有理由相信了吧。

计算机系主任:嗯… 好吧… 可以…

Steve:[指向表格] 请在这个框里签字。

计算机系主任:[签完了表格] 我猜… 要祝你… 好运啰…

Karen:再见。

Steve在CSUN又修完39学分,并在随后一个学期回到计算机系主任的办公室。

计算机系主任:嗨,Steve。

Steve:我希望这个学期能修完40学分。我得请您在这份表格上签字来批准此事。这是我上学期修完39学分的成绩单。

计算机系主任:[签完表格] 祝你好运,不过我觉得你不会再需要它了。

Steve在上完3个学期后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还被教职工和系主任选为计算机系顶尖学生,获得了特别年度奖。

23岁的Steve

Steve:我打算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事业。

家人:哦,好啊。你难道不能做个正常人吗?

Steve的家人给他寄来就业申请表。Steve把那些申请表都扔进垃圾筒,开始创办Dexterity Software(敏捷软件公司),并持续经营了11年。

26岁的Steve

Steve:我决定变成纯素主义者。

朋友:哦,好啊。你难道不能做个正常人吗?

Steve变成了纯素主义者。从此之后,不会再有动物因为他的生活而遭受伤害。

32岁的Steve

Steve:我们决定搬到拉斯维加斯。

夫妻双方的家人:那是个坏主意。拉斯维加斯充斥着无业游民、毒品上瘾者和妓女。

Steve:那和洛杉矶有什么不同?

Steve和妻子在拉斯维加斯买了栋4居室的大房子,价格只相当于洛杉矶的一个树桩。同年,施瓦辛格成为加州州长。

33岁的Steve

Steve:我决定开创自己的个人发展生意事业。

朋友们:哦,好啊。你想变成托尼·罗宾斯(美国激励演讲大师)或其他某种演讲者吗?

Steve:也许是其他某种吧。

朋友们:你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

Steve:我这样做也不是第一次了。

Steve上线了StevePavlina.com网站,写了大概300篇原创文章。网站流量增长到每月50万访问者。Steve开始赚到足够多的钱来靠此谋生。

34岁的Steve

Steve:我决定尝试多相睡眠,看自己能否适应这种睡眠方式。

批评者:你到底为何想做那种事情?

Steve:每周额外多出30-40小时的清醒时间感觉挺不错,但我主要想看自己能否做到此事。除非亲自尝试,我没法真正知道能否做到。

批评者:你会失败的。那绝无可能。

Steve:好吧。

Steve成功适应了多相睡眠。今天已是进行多相睡眠的第56天。Steve开始把单相睡眠者看成喜欢冬眠的狗熊们。

Steve:我还决定变成百万富翁。

狗熊:你没法做到此事。

Steve:为何不能?

狗熊:它不合规则。

Steve:棒极了… 那样的话竞争就会更少。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以上内容读起来就像安·兰德的小说,是不?

Steve实际听出的话语是

Steve:我已决定要做X。

懦弱的狮子:哎呀。我挺害怕那种事。

Steve:请闪到一边。我会成功做到。

懦弱的狮子:啊?什么?哦,好吧。

懦弱的狮子回到家中,琢磨着只过一天不像懦弱狮子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子。通过打开电视去帮自己消除这种扰乱社会的想法和感受,懦弱的狮子得以顺从接受以往的社会训化。当电视里各种友好的人物角色,普遍同意像Steve这样的人属于不健全、反社会和邪恶分子,而懦弱的狮子们其实完全正常、普通和易被社会接纳后,懦弱的狮子就开始重新感觉“正常”了(如同小说《1984》里的情节那样)。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