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视角

你可以用来让人生富有意义的一种有力视角,就是故事视角。

故事特别有力的地方在于它无比美妙地融合了客观和主观视角。故事有其客观一面,比如情节设置,人物角色和具体事件。它也有主观一面,即个人想法,情绪感受和内心旅程。

你如何能应用故事视角,帮自己让各种复杂情形或决定变得富有意义?

下面是一些值得提出的好问题:

  • 这件事如何能融入我的整个人生故事?
  • 我接下来想让自己的故事往何处发展?
  • 哪个决定会带来有趣的人生故事?或乏味的人生故事?

请想象你的人生是个大故事。这个故事有其特定进程。某些下步做法合乎情理是因为它们符合你的故事发展。其他行动步骤不太合乎情理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你的故事发展。

若你通过故事视角审视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就像在小说中阅读它一样,自己能观察出什么样的整体故事线?

当通过故事视角审视人生时,我可以辨认出特定的路线进程。其中有些固定模式。

我看到一种模式是自己经常因为成功、名声或金钱等诱惑而追求某条不忠于心灵的道路。如果追逐那些诱惑因素,我的人生角色便会遭受痛苦,因为结果从来不会太好。每次我都必须辨认出那种陷阱,并找到忠于心灵的道路。然后当自己遵循与内心强烈和谐一致的道路时,事情从主观和客观层面便进展得非常顺利。

另一种故事模式就是即使与社会期待相悖,也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决定… 然后看着社会慢慢转变方向去验证那个决定。

还有一种故事模式是放松自己,学会玩耍。虽然面对的是严肃认真的挑战,但仍要让挑战之旅好玩有趣。

我鼓励你也在自己的人生故事线里寻找相似的固定模式。你最值得回忆的体验有哪些?它们如何塑造了你的人生角色?你又相信人生故事如何塑造了自己?你现在扮演的是何种人生角色?

当我在试图弄清下步行动时受困停滞,经常就是因为构想的下步行动与人生故事线不和谐一致。例如,当我尝试做出并执行逻辑合理,以头脑为中心的决定时,常会在落实阶段遭遇极大阻力。一种解释可能就是那些决定与我的人生故事线并不和谐一致。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故事一直在沿着寻找和遵循忠于心灵的人生道路的角色方向演进深化。所以若我选择了一条符合逻辑但不太忠于心灵的生活道路,即感受不到太多情感共鸣,自己的故事导演就好像叫着“停!”并要求我重写。

但当我终于锁定与心灵强烈和谐一致的生活方向,感到燃起追求它的内在热情,即使那条道路的逻辑性有点弱,我的人生故事也倾向于慷慨给予各种奖赏,内心的故事导演也似乎在大喊“就是它!就是它!”

你是否有任何生活领域正受困停滞?这种结果是否可能源于你的人生故事线正在与自己抗争?

请暂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故事前往何处?然后倾听内心给出的回答。让你的思维漫游发散。想象你的内心导演正指出并大喊着事情接下来该走的方向。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什么?你的人生故事到底想前往何方?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22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the-lens-of-story/

在混乱中找寻秩序

我们可以说自己生活在一个挺混乱的世界,对清晰感的渴求就是企图在周围混乱环境中加入秩序感。

我们驯服自然建造城市。我们在大地上铺修道路。我们寻找科学法则以预测物质与能量的运行模式。

当我们在混乱中带入秩序,便会产生某种美感。一座精心建造的城市会非常美丽。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也美丽动人。

然而一旦创造出秩序后我们会做什么?感觉好像又缺了点什么,于是我们重新添加些混乱元素 —— 但会用可控形式添加。我们在家里放上绿植,给城市增加公园,生育抚养孩子。即使在创造出强烈的秩序感后,我们仍会邀请些混乱元素以求平衡。

太多秩序会导致厌烦。它会扼杀我们的创意。每天都感觉相同重复。生活变得过于可预测。

太多混乱元素也会让我们失去平衡。在混乱环境里很难感到脚踏实地,我们会觉得失去控制,甚至可能感到在无助漂流。

那清晰感在这一切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清晰感其实是种视角。它是看待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看法,一种观点,一部专注在无穷可能性的浩瀚海面上搜索岛屿的望远镜。

清晰感是加入秩序和框架后审视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清晰感让我们感到脚踏实地,帮我们在混乱中定义出一个方向,一条通道。

清晰感还是一种选择。因为它是个看法,我们可以拿起它,或把它放下。我们可以采用清晰感视角,或可以拒绝使用它。我们可以在人生之海中四处漂荡,或者可以专注于找寻下个小岛,确定好航向。

有时我们可能感觉像迷失在混乱之中,没法弄清现状。在这些情形里,对清晰感的渴望,以及找寻清晰感的意愿终能引导我们获得自己寻求的清晰感。即使还看不到任何岛屿,我们也知道某处存在岛屿,所以能积极主动地寻找它们。

这便是获得清晰感的关键。你必须知道有可能找到它。你必须决定要给混乱状态带入秩序。若你渴望清晰感,就去寻找它。不要在自己仍有精力寻找时,选择消极被动。

请知道这些清晰感岛屿就在某处。知道只要努力寻找,你就能找到它们。将你的清晰感挑战构想成自己能够解决的一个个问题。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21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finding-order-in-chaos/

该走还是该留的决定

假如你目前正忍受一种自己并不想要的情形,但又不清楚接下来要前往哪里,你该怎么办?假如你当前的工作,感情关系,或生活方式并不匹配自己,但对舍弃它又感到犹豫不决,你该怎么办?

请想象自己困在一个小岛上,但你不喜欢呆在那里。它太小了。天气也经常很糟。整个小岛闻起来就像腐烂的死鱼。假设你爬到岛上最高点四处张望,自己在所有方向能看到的只有无边海面。

这时你该怎么办?

好吧,你有两个选项。自己可以留下或是离开。

若你留下便会活着,但在余生都将毫不情愿地忍受一种自己讨厌的生活情形。你在那里永远不会非常幸福快乐。你总好奇若自己离开后找到其他更好选择会是什么结果。而且直到死在岛上,你也仍会好奇其他选择是什么结果。

若你造只木筏试图离开小岛,自己可能遇到完全不同的问题。你将如何在漂流途中幸存?你要如何找到正确方向?如果在海上迷了路该怎么办?如果死于饥饿干渴或暴晒该怎么办?如果碰上暴风雨或被鲨鱼攻击又该怎么办?没人保证你能幸存下来。这种选择可能还不如留在岛上安全。

这种思维框架与很多人处理棘手的“该走还是该留”的生活决定相似。他们把它看作要靠信仰跃进危险未知地带才能做出的选择 —— 这个未知地带充满潜在的风暴,鲨鱼,匮乏资源等风险。当然在采用这种思维框架时,他们便会留在原来的岛上。这种思维框架会让他们一直困在当前位置。

但这种思维框架只是他们脑中臆想的故事。它看起来可能像个合理类比,因为它与人们有时对重大生活决定的感受匹配。但它并不匹配实际存在的风险。这类思维框架包藏了一堆限制性信念,并让它们看起来就像真正的威胁。

若你辞掉工作,自己将不太可能被鲨鱼吃掉。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离开一份不能使人满足的感情关系,或是搬家到一个新城市。没错,这些事都有风险,但那些是你可以应对的可控风险。而且在这些转变经历中,最糟的现实情形其实也没那么糟糕。对于某些专业人士,比如在离婚律师眼中,你认为的风险很可能就是他们日常处理事务的一部分。你的非凡转变不过是他人平日生活里的一项小事。

虽然破产和离婚这种事在自己当时看来像大不了的事情,我却震惊于那些处理相关文书工作的人们的普通反应。自己改变人生的经历对其他人来说还不如一杯咖啡特别。甚至自己年轻时多次被捕入狱的经历,在涉及其中的警官和法官看来,也是毫无记忆价值。我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需要占用几分钟时间的一个人。

让我们再考虑一个不同的类比方式。大家舍弃那个从岛上漂流逃生的非凡类型思维框架,用更可控一点的场景来替代它。

你还在原来的小岛上,它依然非常糟糕。但现在你去岛上最高点四处张望时,可以看到远处有其他几个小岛。若你造出一只木筏,肯定能抵达其中一些。但你只能在木筏上携带有限物品,所以必须舍弃大多数熟悉物品。你不得不放弃以前辛苦搭建的小屋,它经历了许多风暴和重建修造。若你前往新的小岛,基本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但那又怎样?人们一直在重新开始。它没什么大不了。你可以把它看成大不了的事情,但这其实只是生活的平常部分。我们都会不时有此经历。我们也会在整个人生中不断经历这种事情。重启生活常会发生。

你依然可以把旧岛上学会的各种技能带到新岛上。你建成过小屋一次,就能再建它一次。因为有了第一个小岛上积累的经验,你会更快在其他地方创建出新的生活。对于自己遇到的任何新情况,你都能调整适应。

但你可能不喜欢这趟新旅程。它令人疲惫,自己很可能遭遇暴晒。但你能合理期待至少有一个新岛会比臭烘烘的旧岛更好。你知道自己讨厌当前情形,不妨去探索寻找更好的小岛。

让你始终困于当前小岛的一个方面,就是内心对旅程中不悦体验的抵制。你可能讨厌那趟旅程会很难,但你可以臣服于疲倦体验,臣服于日光暴晒,臣服于重建生活的挑战。接受那就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

若你正面对一次极具挑战的转变经历,自己要付的代价是什么?你需要打包搬家吗?需要暂时降低生活水平吗?需要处理大量文书表格吗?若你接受必须付出的这些代价,就能掌控这次转变经历吗?

有时我们缺乏清晰感,只是因为不喜欢面对完成转变要付的代价。我们不喜欢降低生活水平,不喜欢随之而来的批评或尴尬体验,不喜欢处理文书表格,不想再次经历生活重启。但当转变经历出示了它的代价标签后,我们需要的清晰感已经摆在面前。你要么付出代价完成转变,要么就不付代价留在原地。

你不必付出任何大于原始程度的代价。如果代价包括睡在车里,请别把它想成经历要命的狂风暴雨。如果代价包括做出道歉,也别将它想成面对吃人鲨鱼。如果代价包括处理大量文书表格… 好吧,这种体验糟透了。但是… 你仍会幸存下来。;-)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20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stay-or-go-decisions/

清晰感和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的意义是什么?其意义在于最终帮你创造出特定结果,所以制定计划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制定计划的其他一些作用在于减少风险和提高效率。你创建计划是为了用更少努力和更少风险来实现目标。

一份好的计划需要做出各种预测。若你以特定顺序完成那些特定行动,将会得到某个特定结果。事实上,一份计划就是一系列的预测集合。预测的另一种说法是期待,我们也可以说你的计划取决于个人期待,尤其是那些期待的准确性。

一份计划是否有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它的预见性。若你遵从那份计划,能否实现渴望的结果?

你越能预见未来的行动和结果,一份详细计划就越有用。但若预测都不准确,制定的计划便可能不太有用,甚至起反效果。

让我们考虑一些详细计划可能不太有用的情形。在这些情形里,你的各种预测很可能并不准确。

首先是你对于现实世界的预测或期待。然后是你对自己的预测或期待。最后是你对自己和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预测或期待。为制定出一份好计划,你需要在这三个领域都有良好准确性。

计划和现实世界

在与个人计划相关的现实世界里,那种外部情形是否足够稳定,能让你针对自己的行动结果做出良好预测?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世界必须保持静止不变。你也不必对每种可能性都持有完全的确定感。但为使好计划有可能实现,你需要让现实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以便个人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维持合理稳定状态。

在我经营电脑游戏生意的头五年,自己是跟其他发行商一起合作。我的公司负责开发游戏,发行商负责发行游戏。但因为自己无法控制或足够准确地预测发行商们的行为活动,我遭遇了大量麻烦问题。那些发行商的不稳定表现导致我公司团队的开发项目被废除取消。自己在这种生意路径上最终走向破产。我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制定了最初看起来极棒的计划方案,但我针对其他生意伙伴的预测和期待却错得荒唐可笑,自己也付出了相应代价。在那段时间我制定的各种计划很大程度上毫无用处。我没法执行计划,因为它们都是基于错误期待。某种程度上遵从计划的做法其实提高了我的生意风险,因为那导致我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一种并不稳定的情形里。它就像在下跌股票上增加投资,因为你的计划以为那个股票本该上涨。

不过在那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意模式。我不再和外部发行商合作,而是转变到直接通过互联网销售游戏。这样我能制定合理计划并执行落实,因为这种生意模式拥有更可靠的预测基础。我不必再担心其他发行商的内部运行状况。转换到这种模式后,自己生意终于开始盈利,并能更容易地产生稳定现金流。我的计划之所以管用,是因为它们并非建立在对其他某家公司诚实度或稳定性的错误假设上。它们是建立在更稳定和可靠的未来期待之上,比如对于某类游戏的持续市场需求,人们购买网络下载游戏的意愿,以及越来越多注册互联网服务的玩家数量。

计划和你

接下来是你对自己的预测和期待。这可能看起来像是最容易预测的领域,因为你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控制个人行为表现。但这种预测通常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容易。

你是否制定过各种计划,只要落实行动就会获得可预测的结果,自己却没能遵照执行?你是否没能去做原本想做的事情,即便自己非常确定只要采取行动就会管用?

我们都会不时屈服于那种生活陷阱。有时我们会拖延耽搁,有时会犯懒懈怠,有时会出现未能预料的抵制感受并屈服于那种感受。这些情况都会发生。所以如果打算制定出有效计划,我们也需要更善于预测自己什么时候能实际遵守计划,什么时候又不能。

我已学到如果设定特定类型的目标并把它们转变成各种计划,自己通常不会执行到底。若我试图只为金钱做某事,并未感受到其他行动动力,自己通常就不会落实计划 —— 即便从逻辑上预测只用采取必要行动,就能赚大钱,我也还是如此。自己会找各种方式拖延耽搁。即使能付诸行动,我也不会尽最大努力,行动过后的感觉也不舒服。因此,我必须随着时间不断更新自己对个人行为的预测。

我还学到若个人动力根植于喜乐,好玩,感情关系,或只是某些有趣的新成长体验,就更容易预测自己将遵从计划行动。如果某种行动对自己来说就像一个好玩有趣的挑战,我很可能就会去做,自己当然也将收获那些行动成果。

所以这点自知之明会成为我制定计划和落实行动的一部分。我鼓励你也将它作为自己思考进程的一部分。若你反复观察到自己不能真正执行某些类型的计划,就请停止制定类似计划。由于那些计划建立在不可靠的预测之上,你很可能会落得糟糕结果。

计划和你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需要考虑的领域就是你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份关系有多稳固?它越稳固,你制定的计划就可能越好。

你和现实世界间的关系是什么意思?我有时将这种关系想成自己的整体感应氛围。一些人更喜欢把它想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还有人把它看作自己对现实世界持有的信念。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词汇标签。若你喜欢把它想成个人心灵感应,感应氛围,能量标签 —— 只要感觉舒服请尽情使用。若你更喜欢把它想成个人生活态度,人生信念,对整个世界的感受 —— 那也很好。

你的这种关系有多稳固?你此刻是否拥有相当持续一致的内心感应或生活态度?还是总有很多震荡变化?你是否一天积极快乐,另一天又无比沮丧?若你的生活态度总是波动起伏,制定可靠计划便很艰难。为让计划有效可行,你需要和生活,和这个世界,还有整个宇宙建立起可预测的相互关系。你需要合理稳固的感应氛围或生活态度,以便在实现计划上取得良好进展。否则若你的感应氛围或生活态度不断震荡变化,自己很可能就会质疑个人计划,质疑你本该采取的行动,甚至质疑你本应实现的计划目标。不断波动起伏的感应氛围总会带来不一致感。即使你能预测那些波动起伏何时会发生,也倾向于出现这种不一致感。

计划和稳定性

我们并非说制定计划是件坏事。只是好计划需要有好的稳定性 —— 比如你自己的稳定性,现实世界的稳定性,以及你和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如果这些领域里有任何方面缺乏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你的计划便很可能遭遇各种问题,你在尝试执行计划时也很可能不会得到非常好的结果。这并非意味着你没法获得清晰感,但它确实暗示预先制定计划可能不是你的最佳行动工具。

更糟的情况就是你没能执行一个考虑不周的计划 —— 这种计划甚至在你开始行动前很可能就注定失败 —— 然后失败的执行又产生更多不可预测性。例如,若你以非常积极的心态开始行动,但个人计划并不管用,然后你因此开始屈服于消极心态,现在你便注定走向螺旋形下滑的境地。

制定计划也有非常管用的时候,比如当你拥有高度预测性,个人期待很可能都会实现之时。假设你按照某份菜谱做晚饭。若你的厨房条件稳定可靠,预想自己会遵从菜谱行动,而且有良好的烹饪态度,结果便很可能令人满意。这是个十分简单的情形,但它说明了让一份计划得以管用的稳定性要求。

制定计划只是许多生活工具里的一种。在高度可预测的情形中,它倾向于非常管用,但在无法预测的情形里,它有可能变得毫无用处,甚至起到反作用。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19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clarity-and-planning/

追寻清晰感

寻找清晰感实际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先看看哪些做法不算是寻找。等待获得清晰感不是寻找。和人分享你缺少清晰感不是寻找。让自己分心走神不是寻找。只有寻找行动本身才是寻找。

你如何能看出某人是否在寻找清晰感?你期待对方会做什么事情?假如某人在行动,你认为什么活动可以归类为“寻找清晰感”?

你是否常会进行类似活动?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在寻找清晰感时看起来像什么样子。我会针对相关主题看书和听有声书。我会在网上调查研究。我会和更有经验的人们交谈。我会参加俱乐部聚会和相关活动。我会打电话咨询。我会发邮件请教。

我还会提出各种问题,搜集信息,招募社交支持。

我会在日记上针对相关主题写作。我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想出各种点子,列出问题清单。我会针对相关话题做冥想。我会在公园跑步或散步时大声自言自语。我会放松躺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幻想各种可能性。我常会在依然努力想出答案的同时针对相关主题写博客。

这些做法很管用。我通常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感到极端清晰。自己几乎总是知道我想要什么和要前往哪里。我很少陷入困惑或不确定状态,即便如此经常也只是短暂停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会承担创造清晰感的全部责任。我知道那些清晰感岛屿存在于某个地方,我接受自己必须努力找到它们的责任,所以我会付出那些努力。这种做法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成功有效。

不过有时我会犯错。有时我会像疯子那样冲向一个覆盖鸟屎的小岛。但这没关系。当我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就会很快开始去找另一个小岛,朝着新方向再次出发。享受每个小岛的美景和神奇只是暂时体验,但相比之下,是努力找寻下个小岛(即使自己还不知道它在哪儿),还是在海面上无聊地四处飘荡,好奇自己该做什么而脑中一片空白,我更愿选择前者。

当你渴望获得清晰感时,假如在电影屏幕上播放自己过去一周的生活内容,我们会看到什么不可否认的证据能说明你在积极寻找清晰感?若你看不到几个能证明自己在积极寻找的画面场景,那你存在的问题便显而易见,难道不是吗?解决方案同样显而易见,对不?

若你总等着清晰感来到面前,自己可能会在混乱海面上偶然撞向一个小岛。你也可能偶然买中彩票。但更可能发生的是,你会通过积极寻找清晰感而找到清晰感。我所指的积极,意思是如果在视频上观看你的行动过程,大家都会看到清晰明确,无可否认的努力证据。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18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chasing-clarity/

降低实现转变的代价

为何许多生活转变都有令人厌恶的高昂代价?我们为何不能在想要的任何时候直接实现转变?

请想象一会儿相反情形。假设那些重大转变总能轻松优雅地实现,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假设你可以在自己想要的任何时候做出重大改变。比如换工作,换城市,换感情关系。按个按钮就能完成任何转换。

假如转变只需很小成本或无需成本,人们会更频繁地做出转变就合乎情理。因为现实世界不再那么稳定,人们深入钻研各种稳定体验的机会也将更少。人和环境会变化得更剧烈,所以现实世界将处于永远的变化状态。它不会再保持静止不变。

这将剥夺我们享受更稳定现实世界好处的机会。我们不会再体验到同样多的反差对比,因为一旦事情开始变得有点令人不悦,我们便会立刻转变去做更让人愉悦的事情。我们将错过那些深入探索不悦情形的持久经历。

这种探索经历为何重要?为何现实世界不时想要我们保持受困状态?那到底有何意义?它是想虐待性地惩罚我们吗?

假设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请想象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器里,整个世界都以这种方式编程运转。为何编程者要采用这种编码方式?

一个强有力的原因是,我们越多经历体验生活的黑暗面,就会越欣赏感激生活的光明面。贫穷帮我们欣赏感激富足。孤独帮我们欣赏感激团聚。病痛帮我们欣赏感激健康。

有无可能当你停止欣赏感激生活里的美好事物时,就会邀请它们的反面事物出现?有无可能当你停止欣赏感激富足生活,就会吸引更贫穷的生活?或当你停止欣赏感激良好健康状态,就更有可能患病?或当你停止欣赏感激现有感情关系,就会走向分手结局?在这些情形里,经历体验生活黑暗一面的目的,也许就是重建和恢复对生活光明一面的欣赏感激。

如果这种猜想假设有任何真实成分,那么当我们还未做好转变准备时,现实世界有无可能会让转变更难完成?或许我们为完成转变必须付出的那些高昂代价,似乎存在某种理由。一方面,高昂代价有点像个障碍,导致我们必须更久经历那些不悦情形。另一方面,这些代价也不断提醒我们,实现转变完全有可能;它此刻看起来也许难以实现,但可能性依然悬挂在我们面前。

当我们发现自己困于这种情形,可以去选择接受并付出代价。但那可能需要我们追求一条漫长艰难的前进道路,导致自己感到气馁。有没有任何事情是我们可以去做,以便有效降低代价,让转变过程更轻松容易?

没错,确实有。我们可以欣赏感激那些不悦情形给我们生活增添的价值。学会欣赏感激贫穷,欣赏感激孤独,欣赏感激病痛。

我在经营自己游戏生意的头五年里,一直追求成功,但自己的各种努力并未奏效。我年复一年地陷入债务中,最终走向破产。我并不后悔负债或破产,但很后悔那时抵制个人财务状况所带来的内心压力。我后悔因为深陷债务而告诉自己不能拥有的人生体验。我后悔因为担心没钱 — 或确实没钱而未能欣赏感激的许多小事。我曾会常沿海滩跑步却没能足够留意周围的所有美丽景色 —— 而且它们都能免费享受 —— 只因为自己太关心金钱问题。

破产其实没那么糟糕。它基本上就是处理大量文件的过程。一旦你臣服于它,这个过程实际会释放压力。作为破产过程的一部分,你必须给自己的每样财物存档。在为所有财物列清单和估算其合理市场价值时,我对自己依然拥有的物品充满感恩。我仍有衣物,汽车和家具可用… 虽然只是部分可用。我在破产前并不怎么欣赏感激那些财物,之后却开始欣赏感激它们得多。

我在破产后其实感到彻底释然。我释然的是自己终于来到崩溃的这一侧,而非不断抵制和抗争崩溃。我对能有再次尝试的新机会充满感恩。我仍不得不搬到更便宜的居住地,不得不卖掉很多财物,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但经历过所有这些后,我很大程度上依然感恩。那种经历其实不会杀死我。我也并未被踢出这个星球。

花五年人生抵制现实对我来说已经够了。在那之后我决定培养与生活的全新关系,一种融入感恩、欣赏和喜乐态度的彼此关系。我学会了欣赏感激月光下的长时间漫步,欣赏感激用电脑表达个人创意的机会,欣赏感激在自己需要时有提供帮助的朋友家人,欣赏感激他人的微笑和拥抱。

我观察到从那以后十几年来,生活似乎反复在为这种态度给我奖赏。有时我感觉就像自己活在一个被编程奖励这种想法、感受和行为的现实模拟器里… 它同样会阻止我采取相反做法太长时间。

欣赏感激你正经历体验的事情,你就会被给予更多值得欣赏感激的事物。担心忧虑你正经历体验的事情,你也会被给予更多需要担心忧虑的事物。

此外,我也学会对生活里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说出感谢。自己很容易欣赏感激破产经历,是因为它唤醒我的方式和让我走上了一条更好人生道路。通过把它作为强大参照体验,我学会将相似心态带入其他生活挑战。有时这样做很难,有时自己会过于顽固。但最终我能看出抵制态度于事无补,其实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要转换回欣赏和感恩态度。

感恩心态扭转了一切。我的生意开始进展顺利,从那之后每年都收入丰厚。今年刚开始,我新发布的Stature课程已收入超过10万美元。我也欣赏感激这个结果,就像欣赏感激破产经历,以及欣赏感激月光下的漫步一样。其实发布完这篇文章后,我和妻子就打算一起出门在月下散步。我们欣赏感激能共度这段时光,享受美妙月光。

我曾多次短暂体验过贫穷生活,但自己并未把那些体验看作个人威胁。我认为它们都在提醒自己现实世界有多珍视欣赏感激心态。我已懂得自己能通过记住欣赏感激生活的每个小部分,包括欣赏感激贫穷体验本身,从而迅速扭转回归富足生活。

这也是如何降低转变代价的做法。你可以通过从现实体验中充分提取欣赏感激之情来降低代价。只要没能欣赏感激当前的现实生活,你其实就是在固化那种状态。当你开始欣赏感激自己似乎并不想要的生活情形 —— 当你能对那种生活情形提供的珍贵经验教训真心诚意地说出“感谢” —— 你就可以取得进展。之后生活便会降低转变代价,让你更容易转变到各种新鲜体验,比如流畅的富有生活体验。

若你在工作上感到厌烦,请记住欣赏感激各种小的生活乐趣。欣赏感激同事间的欢笑。欣赏感激办公室里的好咖啡。(除非办公室咖啡很难喝… 倘若如此你还可以点些好喝的外卖咖啡,转而欣赏感激那些咖啡。但请注意难喝咖啡也会帮你更欣赏感激美味咖啡!)

若你感觉当前的感情关系毫无生气,请欣赏感激其中留存的那些生活气息。欣赏感激各种美好回忆。欣赏感激短暂的动人时刻。欣赏感激双方曾有过的爱。你仍能对伴侣在自己人生中曾扮演的角色说出“感谢”吗?若你没法直接说出口,就请间接表达出来。私下在某个地方写出这句话,没有人一定要知道此事。

这种心态转变就能降低实现转变的代价。当你从各种看起来令人不悦的情形里汲取经验教训,当你能真诚感谢各种经历体验,生活便倾向于显著降低转变阻碍,让你终于能相对轻松容易地完成转变过程。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17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lowering-the-price-of-a-transition/

清晰感的不同地带

清晰感分为多个不同地带。让我们逐一考虑它们。

首先,是你对自己的清晰感 —— 与你是谁,你是什么,你拥有的技艺和能力相关。这个清晰地带可以叫做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

其次,是你对现实世界的清晰感 —— 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以及整个人生相关。你发现自己处于什么现实位置?它的本质是什么?此地存在什么可能性?它是如何运转的?它有什么法则和规矩?

第三,是你对自己和这个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清晰感。你是如何与这个存在世界交往联系的?你能信任它吗?你在这里感到安全吗?你需要保护自己免遭威胁,风险或危险吗?这个现实世界的哪些部分是你能控制或影响的?哪些部分看起来在你的控制之外?

以上便是清晰感的三个重要类型:

  • 对自我的清晰感
  • 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清晰感
  • 对自我和这个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清晰感

请把此事想成一种人际关系,比如一份友谊,一份浪漫关系,或一份婚姻。我们可以说在这些情形里,都包含三种类型的清晰感。你需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伴侣是谁,以及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缺乏清晰感,都可能给这份关系带来困惑和不确定性。若你不清楚自己是谁,伴侣也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或双方都不清楚彼此的交往关系怎样,那些问题都会导致这份关系的模糊不清和不确定性。

若我们更进一步探索,就能看到这个清晰感谜题里甚至包含更多层次。首先,它包含了你对自己身份的理解,对伴侣身份的理解,以及对双方关系怎样的理解。但除此之外,它还包含你的伴侣对那些方面的理解。所以我们还可考虑伴侣对你的理解认知,对他们自己的理解认知,以及他们对双方关系怎样的理解认知。

我们甚至可以探索更深入的层次,比如你认为伴侣对你的看法如何,你对伴侣的自我认知有何想法,以及你认为伴侣对双方关系的看法如何。只要你想,我们可以不断深入考虑越来越多的层次:比如我认为伴侣在我对她的看法上的看法如何… 等等。

这便是我们寻求清晰感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在此考虑的还只是宣称对彼此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倘若在这个谜题里再加入整个实体宇宙和其中存在的所有人,另外注意所有这些实体都处于不断变动和永远无法保持静止的状态,那么潜在的困惑混乱感只会变得无穷大。

那作为人类个体,我们还有希望解决这个清晰感谜题吗?它真像看起来的那样,是个毫无希望的挑战吗?

没错,这个挑战看起来可能毫无希望。若从特定视角来审视这个挑战,我们必须承认自己不可能知晓关于自己,关于整个宇宙,以及关于我们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所有信息 —— 而且还要始终让那些信息保持100%的及时和准确。这的确是毫无可能实现的任务。我们根本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清晰感。

这种实现路径的缺陷在于,我们永远没有希望通过获取信息实现清晰感。人们在这种路径里只会迷失于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我们无法足够准确地预测未来情形将如何展开。我们会频繁感到惊讶 —— 惊讶于他人表现,惊讶于整个世界,甚至惊讶于我们自己的行为表现。连续一致感总会让我们避开这种路径。

所以让我们直接承认事实真相吧。基于获取信息来实现清晰感的路径注定失败。它对我们而言永远不会管用。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追求清晰感的努力注定失败?也不一定。它只意味着我们必须从不同路径角度来实现清晰感。我们不能只依靠搜集信息达成此事。

当你发现自己需要做更多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和搜集信息来获得对重大人生决定的清晰感时,请意识到这种做法是个无底洞。单靠信息无法回答你最重要的人生问题,但它也许能帮你研究买个好厨具。

那么替代做法是什么?我建议专注于你和自己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因为改善提升那份关系,也将改善提升你对自我和对现实世界的清晰感。挑战在于改善这份关系等同于决定更加信任现实世界。你越信任现实世界,自己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就能得到越大改善,你也就能收获越全面的清晰感。

这个信任元素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是选择更多信任,同等信任,或是更少信任,都在你的掌控之内。所以在此意义上讲,清晰感的确是需要我们做出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承诺建立和现实世界更深层次的信任感。

当你审视清晰感那一侧的世界时,这种做法便合乎情理。假设你确实有了巨大清晰感。然后会怎样?接下来人们预想你会采取和那种清晰感相一致的行动。这些行动也需要建立在信任之上。

所以我鼓励大家别把清晰感挑战看作弄清楚正确信息的挑战,而是将它看作信任挑战。你有多大意愿去信任现实世界?若你想要更大清晰感,尤其是期望自己会采取与更大清晰感和谐一致的行动,那么就请致力于解决信任问题。

开始着手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在独自一人时直接大声对现实世界说:“我想更信任你。请帮我做到此事。”这个方法对信任他人同样管用。:-)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11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zones-of-clarity/

切换人生钟摆

假如你需要维持某种旧生活情形,自己只是因为次要收益才容忍它,而且你不觉得在寻找更好生活情形的同时,能承受马上放弃旧情形并失去那些收益的做法,自己该怎么办?

例如,若你并不认为在寻找更好工作的同时,能承受马上辞掉工作并失去收入的做法,自己该怎么办?

或者你不觉得自己在寻找更佳伴侣的同时,能马上离开当前感觉一般的感情关系,又该怎么办?

若你一直困于那些矛盾情形,很可能会拖慢自己的人生步伐,但你不必因此完全使生活脱离进步轨道。

当你与某种生活情形无法保持和谐一致时,生活可能终会把你逐出那种情形,或他人最终将你踢出局,比如解雇你或跟你分手。忍受消极环境是种不稳定的生活情形。不管怎样,它最终都会走向结束。真正的问题只是何时结束。

若你更喜欢用蜗牛般的速度获取清晰感,那么忍受消极情形肯定是种实现方式。这样做常会极大拖慢你的前进速度。但若你觉得那是自己需要的经历体验,仍可采取这种做法。

若你还未准备好脱离能获得次要收益的忍受情形,但自己仍想朝拥有更大人生清晰感取得进展,那么你该自问的关键问题就是(而且要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自问):现在什么对自己更重要 —— 是自己正得到的次要收益(比如收入,陪伴等),还是提升自己与其他某个目标的和谐一致感?

若你诚实回答次要收益此刻对你来说的确最重要,自己不愿冒险失去它们,那么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可以说你已有挺好的清晰感,对吗?你很清楚那些收益对自己而言最重要。所以你对继续去做能维持那些收益的事情就会感到和谐一致。

事实上,若你对那种做法对自己来说是否正确抱有疑虑,我便鼓励你直接做出这种选择。先尝试一下,看它感觉如何。用那种思维心态生活几周。知道自己已暂时选择了那些次要收益。告诉自己那就是你此刻想要或需要的经历体验。看自己能否继续对这种决定感到舒服。

若你对这种决定感到舒服,那么自己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内部消极反应就会开始转化提升。你将从忍受做法进步到接纳和臣服,你将停止抵制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你会真正开始欣赏感激当下情形提供的有益价值。你会更感激自己现有的工资收入。你会更感激自己的感情伴侣。通过这种臣服,你的清晰感反而会得到改善加强。

另一方面,若你主动接纳次要收益的最大努力并未经受住时间考验,你仍发现自己对那个决定感到矛盾犹豫 —— 那么这就暗示在内心深处,还有其他事物比你努力捍卫的次要收益更重要。这种矛盾心理暗示你正走向某种过渡转变。

这便是做出接纳和臣服选择的另一份邀请。在此情况下,你能臣服于即将到来的转变吗?你能接受自己当前处于并不稳定的情形,无论怎样你都会很快继续前进吗?

若你能臣服于个人转变的不可避免性,自己也将体验到清晰感上的改善提升。这种臣服将帮你超越对停留于当前生活状态的疑虑,把人生钟摆切换到另一侧。你会对当前情形越来越不满,并越来越不愿继续忍受它。

不管是哪种结果,请切换人生钟摆。那便是克服矛盾心理的关键。若你切换到一侧后,并未获得更大清晰感,就切换到另一侧。先倾向一种做法,假如不管用,再倾向另一种做法。不断扩大你人生钟摆的振幅,直到你能彻底切换自己的振动方向。

最后你要么会爱上自己的当前情形,全然臣服于它,解除自己对停留于当前情形的巨大内心抵制。要么会发现当前情形确实无法忍受,自己终于准备好了继续前进,做出转变。

你甚至可以在继续体验次要收益的同时,不断切换人生钟摆。

若你不去切换钟摆,或自己不愿这样做,因为你感到在提升个人转变机会后,自己的次要收益会有风险,那么你就有另一层面的接纳和臣服要去应对。那就是接受你正判决自己会持续缺乏生活清晰感的事实。你在降低自己体验到更大清晰感的希望。

你有那样做的选择权利。只要选择如此,你就能让自己一直困于矛盾和困惑状态。

但若你确实想要更大清晰感,那明智做法就是接受自己无法继续忍受并不喜欢的事物的事实。此外,你也无法继续忍受矛盾犹豫的状态。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忍受和矛盾心理并不会带来清晰感;它们只会让困惑持久存在。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05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swinging-the-pendulum/

实现幸福和收获成果的思维模型

模仿榜样是个人发展领域相当常见的一个概念:找到某位正拥有你想要结果的人士,学习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然后基本复制他们的成功路径。

从客观立场来看,这种做法合情合理。假如世界本质上是客观的,这类模仿榜样的做法就该挺管用。但它对你真的管用吗?

核心原则 vs. 榜样模型

不过比模仿榜样更好的做法,就是理解各种成功结果背后的核心原则。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原则更灵活地应用到自身情形上。我听说这便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采用的做法。和基于对他人管用的方法,通过推理类比来实现成功不同,显然他更喜欢基于物理原则,从头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成功模型。

我喜欢用相似方法来应对个人发展挑战。虽然自己发现学习他人很有价值,但我在复制他人路径时并未收获太好结果,即使尝试这样做,我的创造性本能和直觉也倾向于引导自己走上完全不同的实践道路。

但我确实喜欢根据基本原则去思考,比如真相,爱和力量三原则。每个成长挑战都有它的真相一面(本质是什么),爱的一面(我想要什么),以及力量一面(我能创造什么)。对于如何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个目标,或在生活进展顺利时保持其连续一致性,这些原则发挥的作用就像基本搭建模块。

客观性模仿做法存在的问题

不过模仿榜样是个非常客观性的概念,它根植于某些客观性假设。

一种假设是对他人管用的做法很可能对你也管用。这对某些简单事情来说可能没错,比如按照某份菜谱做顿饭,但对于更大型项目,比如创建一份生意事业,便存在太多复杂性,导致人们很难知晓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最终的成功。甚至那些公司高管写作关于个人成功原则的书籍时,也常会附注警示提醒和免责声明。

对于每种被当作黄金成功原则分享的建议或法则,我们通常不难找到它们的反例。大家会发现那些成就显著的公司也存在糟糕领导体系,糟糕团队合作,缺乏清晰愿景,以及其他混乱问题。显然美国经济在2019年表现出色,但相比之下美国政府的状态简直不堪入目。假如某些政府官员针对这种经济成就的成功原则写了本书,你会想要模仿他们的方法路径吗?我更愿剪烂那本书,然后把它冲进马桶。

我已发现自己在学习研究和模仿他人成功模式上获取的结果很有随机性。有时这样做挺有帮助,但大多数时候我不得不说完全是白费功夫。

自我榜样模型

与试图模仿他人成功模式不同,通过更深入地研究自己,我一般会收获更好成果。我已花了多年弄清个人优势和劣势(真相),自己最大的欲望和兴趣(爱),以及个人最佳行动方式(力量)。

这是种不同类型的榜样模型。与效仿他人模式并试图移植到自己身上不同,我会创建出个人成功模式的思维模型。

但若用孤立方式审视自己,这种做法也存在局限。因为外部环境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我。我需做好自己那部分工作,但现实环境也有它的发言权。有时当我踏入外部世界,相信对自己有了更好理解,清楚知道为改善个人成果需要做什么时,现实只会一巴掌将我扇回老家,一切从头开始。这种事在你身上是否发生过?

这种做法是个好开端,但若你打算创建属于自己的榜样模型,也必须创建出合适的现实世界模型。另外,你还需要创建出自己和外部世界相互关系作用的模型。所以你在此至少需要三种模型。

外部世界的模型

寻找客观性榜样模型的做法,同样承认外部世界对我们最终获得的结果有发言权,但这种做法存在一个无法证明,却很可能是错误的巨大假设:即你的外部世界与他人的外部世界完全相同。如果这个假设并非真相,那该怎么办?如果我们的外部世界其实各不相同,又该怎么办?

你的现实世界和我的完全一样吗?如果不是,那么为让模仿做法有效,客观模型就需要承认这些外部世界间的差异,并提供某种适用于不同世界间的转换矩阵。但它们通常无法做到此事。

即使从纯粹客观的立场审视各人的外部世界,我们也很难把它们叫做相同世界。倘若存在一个所有人共享的客观世界,显然大家并没有统一的环境条件。只用看看富人和穷人生活环境的差别,我们便很难说人类每天都生活在相同世界。我生活的个人世界并未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困扰,但很多人都有此困扰。我生活的城市有自己的金字塔,城堡,埃菲尔铁塔,布鲁克林大桥,自由女神像,大运河,火山,海盗船,而且彼此都在步行范围内。

若你想应用客观榜样模型,通过它改善个人成果,一个建议就是从和你有非常相似环境条件的人那里学习 —— 包括身体,社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条件。

主观现实的榜样模型

我发现在模仿榜样上,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整个概念转移到主观现实的思维方式上。

假设这个世界是模拟现实,其中包括你的个人角色身份。我们仍能创建和使用各种榜样模型,但现在我们需要能用于模拟的模型信息。这些模型信息包括你是谁和你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你和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通常用起来效果很好的一套简单模型信息如下:

  • 我是个处于发展模式的清醒意识生命,正被自己在这个现实世界的经历体验所塑造,而这种经历体验只是暂时的。当我结束了这个世界的存在,很可能会继续探索其他维度空间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 这个现实世界是模拟结果,包括我的角色身份,它与虚拟世界很相似。
  • 我和这个现实世界的彼此关系是,我是受训者,现实世界是培训者。无论自己是否配合,整个模拟环境都会试图训练我。但若自己配合,训练过程会更容易,而且在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我也能更快完成训练并享受训练过程。抵制训练或不承认这个现实只会制造停滞状态,并拖慢所有进展,除非我能领会明白此事。

有了这些模型信息(我承认为让文章保持简洁,我过于简化了模型信息),自己应用榜样模型的做法也非常不同。

我应用这些模型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注意自己的现实环境会奖励什么,以及不奖励(或惩罚)什么。奖励可以是某种外部结果,但我倾向于更重视自己的能量特征和情绪反应。自己同样会考虑缺少奖励或惩罚的情形。

我喜欢这种方法途径的地方在于,它和我在人生中有过的许多经历体验融合得很好。

客观世界的基准法则并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我们设想物理法则在今天会像一年前一样管用。但在模拟世界里,各种法则都可能发生变化,有时还会突然变化。所以昨天对你管用的方法也许今天就不再管用。

你是否曾尝试从过往成就体验中提取自己的成功方法,但在重新应用那个方法后,结果要么无效,要么极其糟糕?这种事在我身上便发生过许多次。过去对我管用的方法对今天的我毫不管用。我认为那是由于现实世界有时改变了法则,很可能是为确保我能持续进步。它不允许我停止成长,维持现状太久,它也不会让我一直困于重复的生活循环。起初我发现此事极其令人沮丧,但现在我感觉合情合理,自己其实很感激这种状态。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允许我永远保持停滞的世界里,感觉挺好。

我的模拟世界似乎有十分明智的算法,会逐渐让现实情形衰退,直到自己明白是时候改变方法途径。若我顽固抵制改变,模拟世界终会开始打破以往管用的生活方面,将我震出个人舒适区。我已懂得通过清醒走在成长道路上,选择配合而非过多抵制,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为期60天的“沉浸体验”课程,就有很多这方面的更深入练习和实践。

当我尝试应用客观榜样模型时,它以前起过一点作用,但在探索新事物时管用时间挺短,效果也有限,后来便不再管用。现实世界似乎允许我在进行新探索的早期阶段学习他人经验,但不会让我在那种状态停留太久。这种方法途径早晚会失效,通常还是很快失效。

幸福快乐

如今我会用极具协创性的方式处理和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我会大声和现实世界交谈,提出各种要求,并在感觉应当积极行动时拓展自我。当我处于这种流畅自然的思维心态,实际效果非常好。自己内心感到幸福快乐,而且很享受那些令人愉悦的行动结果。

拖延我前进步伐的一件事,就是误解了幸福快乐对于自己,还有对模拟现实,到底意味着什么。过去我曾以为幸福快乐就是平和,满足或宁静的生活状态。但若试图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主要生活模式,我的现实世界常会惩罚这种行为。也许你在那种生活状态里会收获更好结果,但它对我并不管用。

所以若我试图用冥想方式应对生活,那种做法将受到惩罚,我最终会感觉更糟 —— 整个人显得无聊厌烦,没精打采,焦躁不安,好像自己正落于人后。外部压力也随之而来。现实世界似乎把我对宁静状态的追求看作逃避放弃,就像我在试图回避训练。它最后总会给我这种回复:我不能让你这么做,Steve。

当试图追求那种幸福快乐时,我并不会得到幸福快乐,也不会得到自己喜欢的外部结果。

这引导我询问自己的现实世界到底奖赏什么行为,以及当我与生活的训练一面合作时,它到底会如何奖励我。

刺激感

我必须承认宁静生活对自己来说有点无聊乏味。短暂身处那种状态还好,但我不想一直去过那种生活。

所以我琢磨自己应该尝试创造的幸福生活,或许是更让人兴奋的模式。可能我需要的是高刺激感的生活版本。

这确实比试图生活在宁静状态对我更管用,当体会到创意项目、旅行冒险和新社交体验的刺激感时,我也确实很幸福快乐。我可以在这种模式下生活更久,但现实也不会让我一直停留在那种状态。最终它会让我放慢速度并踩下刹车。

我原以为高刺激感就是人生,宇宙和一切事情的答案,那种想法有时看起来很正确。但长远而言那并非可持续的做法。现实世界不会让我在每个清醒时刻都生活在那种状态。反正自己也不确定一直想要那种生活。我同样喜欢丰富多样的生活状态。

但至少这是我想出的人生拼图的关键一块。通过把幸福快乐定义成刺激感,兴奋感,乐趣,探险,风险等人生体验,现实世界的奖赏要比追求宁静生活高出一个数量级。

2016年我和Rachelle花了30天时间体验迪斯尼乐园生活,结果好玩极了。多年前我很想尝试为期10天的Vipassana冥想静修课程,但现在已经没了兴趣,尤其是听Rachelle聊过关于那个课程的平淡体验后。我肯定这种课程对某些人来说很棒,但我相信假如亲自尝试,我的现实世界不会奖赏那种行为。不过现实法则以后也可能发生变化,我们未来再看。

平衡

明白自己需要刺激感的确是解答人生拼图的重要一步。之后我需要做的就是倾听现实世界,留意自己何时处于流畅美妙的奖赏状态,何时又没有。我在什么时候内部感觉很好,外部结果也很美妙?那就是现实世界最棒的奖赏组合。

对我来说,处于高刺激感的生活状态,大概会给自己创造70%的幸福感。其他平衡这种状态的生活模式有:放松,休息,感情,关系,亲密行为,独处,以及平和与宁静体验。

这种平衡如同构思你尝试创作的一首歌曲。你想让多种乐器一同和谐演奏,有时关键就是从正确乐器开始演奏,然后其他乐器便会自然归位。对我来说,刺激感就是自己人生乐章的关键部分,但其他部分也很重要。

就像我在昨天文章里提到的,要让自己与现实世界的舞步保持一致非常难以捉摸。我经常忽视那些同步信号(或试图顽固地否认它们),但自己正越来越擅长和现实舞步协调一致。我只是需要不断练习,而拥有正确的思维模型会提供极大帮助。糟糕的思维模型有可能让你数十年都停滞不前。

你和你的现实世界模拟器

我的现实世界模拟器当前似乎正奖赏某种平衡状态,但不要假设你的模拟器也有相同作用方式。你的模拟器可能有着不同作用法则,或者你在世间要经历与我不同类型的训练(或毫无训练)。

训练思维心态对我有着奇妙效果,因为它让我始终处于成长状态,它不会让我安于现状,但也允许我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 以及进行人际交往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时间。我无法每天全部处于高刺激感的生活模式,但可以每天有大段时间这样做。写作对我来说就是种很有刺激感和幸福快乐的活动体验,所以每天写作让自己感觉很棒。

若你试图用客观方式模仿我的做法,我想你很可能会收效甚微。相反,请更多关注你和自己现实世界模拟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在这里分享的内容就像李小龙说的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投资在你的核心方面》一文对此做过解释。不要把手指误以为是你要望向的月亮。月亮代表的是你和自己现实世界之间美好的协同创造关系,强化这种关系是你要真正追求的目标。当你处于强大健康的关系状态,生活便会令人享受得多。

我的首要建议是关注生活何时给了你奖赏感受,何时又没有。你会把什么作为模拟现实世界对自己的奖赏?你的内部感受如何,自己想看到什么外部结果?

如果你感觉生活奖赏并未流向自己,或许模拟世界就是在告诉你需要调整自己的做法。请大声和你的现实世界对话,问它想要你做什么。求它给出指引。让它提供各种暗示和线索。当强烈的积极感受推动你朝着新方向行动时,请留心关注。对我而言,当自己的想法转入正确方向时,常会出现兴奋,紧张和冒险感。

你认为自己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它也在训练你吗?你对它的运转模型有何不同看法?请信任自己的最佳思考结果。

信任

我的现实世界尤其喜欢挑战自己,要比以往更信任它,它对自我信任也会给出奖赏。所以我喜欢提出的一些好问题有:

  • 若我更加信任自己,会去做什么事情?
  • 若我更信任自己的现实世界,会去做什么事情?
  • 我能信任现实世界会给自己需要的事物吗?
  • 若我不断拓展自己,我能信任现实世界会支持自己吗?

你和自己现实世界的关系和我的可能不同,但我想所有长期性的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基础上。

因为我致力于治愈信任伤痛和深化对现实世界的信任已有很多年,自己明白信任在所有关系中有多重要,包括我和自己服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我喜欢和那些信任我,信任自己,也信任现实世界的人们一起共事。当人们高度信任时,大家可以共同走得更远。我们可以坦诚沟通,多年间相互支持,那种体验无比美妙。我很感恩自己的现实世界在我处于低信任模式时并未放弃我,还不断邀请我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高度信任感的人。高度信任的关系会给人极大满足,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专业层面。信任感将打开通向真实,深入和持久友谊的大门。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03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mental-models-for-happiness-and-results/

对人际关系的信任

请想象和你并不信任的伴侣身处一份感情关系。你能对这份关系抱有良好的清晰感吗?

若你不信任自己的伴侣,就无法信任对方在感情关系中会做出让双方都受益的事情。这将使你更难对这份关系进行投入。你会感觉倾向于有所保留。你感到需要保护自己免受欺骗,背叛,苛责等交往风险。

但奇怪的事实是,若你确定知道自己没法信任伴侣,仍可体验到强大的清晰感。你不会麻烦自己和对方投入一份基于信任的感情关系。相反你将专注于自我保护。若你知道伴侣会撒谎,欺骗,有虐待行为,自己就会逐渐对这些行为产生预期并容忍它们,并仍对双方关系和自己的立场位置有合理的清晰感。你将变得足够聪明,学会掌控和操纵自己的伴侣,而非信任对方。世上的确存在这样的关系,它们还常能维持相当稳定的状态很多年,所以我们的清晰感模型肯定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信任度低的感情关系依然可以是容易预测的关系,因此能有相当高的清晰感。例如,假设你为了附带收益而进入与某人的感情关系,比如为过上富有生活方式,便可坦然向自己承认此事(即使你会对他人隐藏这种意图)。再假设你的伴侣经常吸毒。若你诚实面对自我,认可自己进入这种感情关系的理由,愿意而且能够应对那种生活带来的高潮低谷,因为非常想要那些附带收益,你其实就能臣服于现实情形的真相,从而对自己在那份关系里的人生道路有十分清晰的感受。

你不会自我欺骗,认为自己有份童话般的浪漫关系。你可能会在他人面前演场好戏,但心知肚明并接受个人现状的事实真相。你不会天真到被自己伴侣的频繁撒谎所愚弄。对于那些你觉得知道真相很重要但怀疑伴侣撒谎的生活领域,你宁愿进行独立调查,也不会接受伴侣的解释。你将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免受潜在虐待,换句话说会把这种现实作为做生意的代价接受下来。在某种程度上,你其实也信任自己的伴侣 —— 信任对方会有吸毒者或恶棍般的行为表现。你相信的就是自己无法信任对方。

只要你与个人情形的现实真相保持一致,不假装它是其他某种结果,自己就仍会对双方的共同道路和未来前景有相当的清晰感。对个人感情关系抱以冷嘲热讽的视角其实有助于保持你的清晰感。

另一方面,若你确实信任伴侣,又会是什么结果?这也能导向强大的清晰感。你将基于信任对伴侣的预期行为做出完全不同的预测。你能期待伴侣会对自己保持诚实。你能期待对方在感情关系上会坚持某种程度的忠诚。你能期待自己会得到公正对待。伴侣的过往行为模式会给你形成这些期待的良好理由。

在上面说到的任何一种类型的感情关系里,你都能体会到心理上的某种安全感 —— 不过这种安全感只在你没有自我欺骗的情况下才有效。在低信任度的感情关系里,你需要拓展出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在高信任度的感情关系里,你是通过爱与关怀的感受,来实现心理上的安全感。

在这些极端情形中我们都能拥有良好清晰感,但位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又该怎么办?

只要寻求让个人期待与现实真相保持一致,你仍能在没有身处极端情形的状态下获得相当好的清晰感。当你试图在高度信任的感情关系中掺杂太多猜疑,或在低信任度的感情关系中加入不现实的诚实期待,才会让自身清晰感变得模糊起来。那种做法只会污染个人清晰感,因为你的期待脱离了与现实真相的一致性。

请预想到人们会有人的行为表现,这意味着他们有时表现得像英雄,有时又会表现得像恶棍。在遍布人群的世界里,你将遭遇某些欺诈,作弊,残忍和包含其他人性弱点的行为表现是合理期待。人类做出这些行为表现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设想你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毫无这种问题不太可能符合现实真相。人生并非总有彩虹和独角兽,也非全是僵尸和海盗。

在这种期待之内,我们会生发出深层次的宽恕感,并非只针对他人,也会针对自己。当你能接受他人有时会做出混乱行为表现,这种态度将有助于你坦然接纳自己。

我是作为已走过满是恶棍和英雄的不同世界里的过来人与你分享这些话,我还会告诉你恶棍有他们的英雄时刻,英雄也有他们的恶棍时刻。我们所有人,在核心部分,都充满了人性的混乱状态。而这也是生活的美妙与神奇之处。

否认这种混乱状态的存在,就是在减弱个人清晰感。对于你已频繁见证和体验,而且能合理期待会是未来生活一部分的这种事实,否认它的存在毫无道理。但若你能接受那种混乱状态,甚至学会喜欢它并与它一起玩耍,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层面,你便能漫步于人类世界,同时保持强大的自我专注感和心理安全感。即便现实世界不时让你陷入困境,你也能始终如此。你可能无法预料到每天发生的事情,并经常遇见各种让自己惊讶的情形,但你能预知只要主动拥抱和接受那种混乱状态,自己便身处一趟有趣的人生之旅。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20.01.01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20/01/trust-in-human-relation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