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篇博客中提到的清醒引导个人思维以获得特定感受这种挑战,我收到了许多反馈。
首先请意识到,从训化你维持某种特定(虚假)信念,让你自认为需要某种外部肯定,才能获得特殊情绪感受上,有些人群和公司能获得巨大既定利益。市场营销者们每年会花费几十亿美元,说服你相信需要喝他们的可乐,吃他们的食品,穿他们的衣服,开他们的汽车,逛他们的商店,才能拥有幸福、拉风、时尚、流行、自信、成功等感受。当你接受这些信念,以为需要穿上特定衣服才感到时尚,或开着某型汽车才觉得拉风时,谁又能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当你明白自己拥有天赋能力,可以清醒引导个人思维,在任何时候,创造想要的任何感受时,这些人便无法从你身上致富。与此同时,由于获得了对个人情绪状态清醒控制的力量,你将变得更加自由。这是一种需要练习方可掌握的技能,但它是可以学会的技能。例如,几分钟内我就能让自己感受到想要体验的任何情绪。而对于那些我早已锚定的情绪,不用5秒钟我就能让自己处于那种状态。这并没什么独特之处 — 经验丰富的演员也能做到。倘若一位演员可以对某件完全虚假的事情仰天大笑、泪流满面,或勃然大怒,你当然也能在特定时刻学会100%的自信(并真正体验那种诚实情感)。
我最喜欢的情绪状态是感觉“勇不可挡”,这是我在Tony Robbins研讨班上锚定的一种情绪感受。锚定技巧意指通过训化作用,将一种特定情绪状态,与一个简单触发行为联系起来,就像巴甫洛夫训化他的狗把铃声与喂食联系起来一样。所以若做出特定动作,我就能在几秒内自动投入那种情绪状态。在以前参加的跆拳道训练班上,我便注意到有位学员在对打比赛中多次做出一种锚定动作来鼓舞士气。网球运动员阿加西和篮球运动员布莱恩·斯科特,也在运动生涯中使用过情绪锚定技巧。我还读到德国奥运代表团在应用情绪训化技巧方面,也取得过出色成果(美国奥运代表团在此领域就落后多了)。锚定技巧在Tony Robbins的《无限力量》一书中有详细解释,他还会在个人现场研讨班上直接带领学员练习这种技巧,另外在其名为《个人力量》的音频项目中也有涉及。我发现的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就是一旦训化形成一个锚定技巧,我甚至不必主动做出相应动作。只要想象自己做出那个动作,这种技巧便依然管用。因此周三晚上作为演讲者登台时,我就在脑中想象自己做出了充满自信的触发动作。于是在走到演讲台前,我已感到拥有100%的自信。是的,100% — 毫无紧张或自我怀疑的情绪。
广告商们一直都在你身上使用锚定技巧。这就是为何百事可乐愿付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明星2000万美元,只出现在一段30秒广告里(好吧,这事都过去好几年了)。他们想训化你在听到特定歌曲时,就将随之而生的个人情绪与其产品联系起来。这种情绪上的训化,比试图从逻辑上辩论你为何该消费糖水和化学品要好用得多。而且它绝对管用… 能为百事可乐带来几十亿美元收入。
Wayne Dyer博士提起过当他在大学学习有关自我实现的知识时,一位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假如一个完全自我实现的人,以过度休闲的打扮无意中出现在一个正式活动上,他/她会如何反应?答案是:他/她甚至不会注意这种事情。那就是处于完全情绪掌控状态的表现,没有什么外部事件能把你推入负面情绪。那种思维状态会如水般灵活平静。
问题不在于外部事件可以控制你的情绪。而在于你相信它们有此能力。请抛弃这种信念,意识到不管环境如何,你都拥有控制自己对外界活动做出反应感受的天赋能力,这便是实现情绪掌控的第一步。外部事件都是中性的。引起个人特定感受的原因在于你对事情的解读,你对它有何想法。同样一个事件(甚至像亲人逝世这样的严重事件),在不同的人那里也有不同解读。当你被教导把某些特定事件视作灾难时,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一些人那里,他们却被教导要为同样的事件庆祝。事件本身毫无意义,是你给它赋予了意义,而且那种赋予意义的行为(无论是清醒做出还是无意识获得),就是造成你产生特定感受的原因。
一旦你理解了这点,就能开始对这些赋予意义的行为进行清醒控制。当患上某种绝症,有些人会将它解读成可怕事件并陷入深度绝望。另一些人则把它解读为一次挑战并寻找战胜疾病的方法。还有一些人将其视为觉醒召唤,重新评估个人生命中的优先事项,并充分利用剩下时光,深化自己与周围人们的感情联系,去过更加充实的生活。在某些人看来是结束的事情,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是新的开始。然而这种解读不必是潜意识反应 — 它还可以是种清醒选择。无论何时,当发生你通常会说“让自己绝望”的事情时,你都能为之选择并赋予一种新的解读,使你感到充满力量,而非虚弱无力。与其为失败难过,你可以把它视作学习经历。与其哀痛损失,不如专注于深化感恩之情,珍惜已有之物。与其感觉被人拒绝,不如将其看做暂时的不匹配对象,以及重获寻找更完美对象的新机会。只是由于电视教导你要对特定事件拥有特定感受,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盲目接受那种解读。尤其是电视行业还能从你的消沉情绪中获益,以便你会一直收看节目以求改变个人情绪状态。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做出清醒选择的机会。你可以被人解雇并把它变成一次胜利,而非视为失败(Lee Lacoca(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这样做过)。你可以经历破产并走向更大财富世界(Donald Trump(美国地产大亨)这样做过)。你可以受伤到甚至毁容的程度并将其变成激励他人的优势(W. Mitchell(美国百万富翁,市长)这样做过)。你可以被女友甩掉,痛苦得自杀未遂,但仍东山再起(Billy Joel(美国歌星)这样做过)。另一方面,你也可享受出众耀眼的外部成功,却虐待自己到吸毒致死的地步(John Belushi(美国喜剧明星)这样做过)。
对于任何看起来“消极”的事件,你都能发现有人将它转变成富于力量的经历。而对于任何“积极”事件,你也能发现有人把它解读为足以毁灭自己的方式。请避开让外部事件在潜意识中控制你的那种陷阱,再利用自身清醒意识的力量,为了所有人的最大福祉,来决定你对事件的具体解读。
当拥有能对外部事件保持独立反应的态度,你就将迎来真正的自由。这便是不再依附任何外部事物的状态,你知道自己能对个人思维直接施加清醒控制,无需什么外部事物来为自己做出决定。Wayne Dyer博士将其称为“独立于他人好意”的状态。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什么,你仍能选择沉静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