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大聚首 — 扼要总结

以下是我对《教练大聚首》和《为何无女士》两篇文章中提到的音频录音项目的扼要总结。 

这个录音项目极为成功 — 甚至比我预想的都要好。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我们录制了大概9-10个小时独具一格的素材。

我们的目的并非创作那种专家风格、讲解说明类型的素材。我们也无意创造一个公正平衡、干净无害、政治正确的项目。

我们的目的是探索自己生活舒适区的边缘地带,谈论人生中还未完全确定的部分,分享会在第二天给自己留下脆弱感的事情(比如说“我昨天真的分享过那种事?”)

我们的目标是针对感情生活和个人发展之旅,进行极其深入、毫无保留和清醒自主的谈话。我们谈论了那些充满羞耻的错误和失败,醍醐灌顶的见解和启示,以及自我仍在探索的各种问题。我们的录音内容包含泪眼朦胧的故事、恍然大悟的时刻,以及哈哈大笑的片段 — 全都是自发显现,毫无预演。

我们团队创造的作品与我已见过的任何作品都不相像。我想这源于大家所设定的独特创作意图 — 当然,我们想要创造一个新产品,但更高的优先级则是为彼此创造一次成长经历,拓展大家各自的生活。我们的想法就是让大众一窥这些原初和未经过滤的内容,看我们是如何帮助和鼓励彼此成长。

这个产品的主要内容都是音频。我们也拍摄了一些视频片段,主要是为大家提供更清晰的图景,来了解我们的创作过程。但我们并不觉得看一帮家伙对着麦克风说话会是令人激动的视频。我确实感觉音频是这个产品的最好表现形式。

接下来的步骤

音频内容的录制已经完成。现在我们要着手处理发布前的具体准备事务。这首先会涉及许多编辑工作。整个团队都全心投入于将录制内容与世界分享,因此完成一步步的发布流程只是个时间问题。

请理解我们这帮朋友是因突受启发的想法而聚到一块进行创作。之前并无事先计划。我们甚至到现在还没给这个音频项目起好名字。

类型迥异的创造过程

我们创造这个音频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投身自己生活的边缘地带。鉴于项目中所分享和录制的内容,我们确实做到了如此。对我来说这次创作还涉及我生活里的另一个边缘领域 — 以协同方式创作内容。

多年来我一直以个人形式进行创作 — 包括了文章、播客、讲演、3日工作坊,等等。即便频繁在他人活动上演讲时,我仍对自己要分享的内容有完全的控制。我的演讲素材只源于我自己。

像这次一样协同创作内容对我而言是种开拓经历,是超出个人舒适区的一步。而最终的结果是,我确实很喜欢这种体验。不… 其实是非常热爱这种体验!作为团队一员共同工作,并见证大家汇集的想法与创意所产出的成果,这样的经历美妙无比。

我们只用3天时间便分享了这么多精彩纷呈、真情实感的素材 — 而且创作过程充满喜悦。对于这样的事实,我自愧不如。

在个人层面上,或许你已知道,我一直在名为《主观现实》的新音频项目上进行了许多个月的创作,并且仍在创作之中,进展缓慢但坚定。这个项目需要大量思考和对各种想法的细腻组织,以使所有想法吻合各部分内容。整个作品的结构极为紧密。我仍在完善这个项目,会在准备完毕时将其发布,不过协作产品如此之快的创造速度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个人创作与协同创作是极为不同的创作途径,我能看出其各自价值。一个仔细设计,在逻辑上连续一致的产品项目自有其市场位置,对于想看到全部观点间彼此联系,所有零散内容都有清晰总结的人们,尤为如此。要创造出框架完整,各部分内容紧密衔接的作品,个人创作就是一种好途径。但创造这种产品,需要严肃认真的思辨工作和大量时间。

我的《聪明人的个人发展》一书就是采用框架创作方式的一个好例子。我用了大约两年半时间,对书中的7条个人发展原则进行必要研究和试验,以便把它们总结出来并理解所有这些原则间如何相互作用。创造出统筹全局、普世通用的个人成长模型需要付出巨大心血。仓促完成整个过程绝无可能。最终我对创作结果感到非常满意,而且获得的反馈也告诉我这部作品已使许多人的生活转变到更佳状态。我很高兴自己能创造一部超越自己生命存在的作品。我也几乎每天都会用到书中讲述的原则,许多跟我交谈的人们也乐于采用简洁优雅的“真实-爱-力量”三角模型(这是Steve自己总结的个人发展模型。译者注)来探讨他们自身的挑战和经验教训。这种共享语言使大家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丰富和充满意义。不少人还将TLP(真实-爱-力量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译者注)三角图案纹刻在身上,从而帮自己记住每天应用这些原则。

而我们上周录制的音频项目,却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类型。它并非内容齐整,逻辑连续,预先排演,包装完美的作品,也无完全整合的创作框架。它充满尚未解答和部分解答的问题。它鲜活而原初,充满激情和启迪,旋绕澎湃能量 — 满含我们的渴望、恐惧、令人羞愧的错误,以及我们对女人的热爱。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控制它最终将如何呈现。没人能强迫大家的讨论走向特定路径。相反,团队的能量始终引领着我们。

我仍会使用自己的原始流程创作《主观现实》音频项目。这将花费不少时间,因为它是种缓慢而细致的方法,我很喜欢它所带来的结果。而且我也并不着急。我会在它真正准备妥当之时再将其发布。我已在它身上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绝不会考虑将其取消。

与此同时,我也喜爱进一步投身协同创作体验的想法。我不知道这种体验将把我带向何处,但它的确是个令人兴奋的探索方向。我与一帮朋友只用3天就能创造如此精彩的内容 — 并在创作过程中尽享喜悦 — 这种事实告诉我,自己需要去做更多这类事情。这对我而言完全感觉像“忠于内心的道路”之一。

幸运的是,这些创作途径并不相互排斥。我很享受快节奏、由灵感触发、边做边看的创作途径所带来的自发感、连系体验和美妙惊喜。但我同样欣赏在如《主观现实》这种复杂话题上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价值。因此我期待自己将继续探索这两种创作途径。

我尤其喜爱协同创作方式的地方,就是它深化了我和其他朋友的友谊。我了解到他们的更多事情,感觉自己得以更好地理解他们。我也分享了自己从未公开分享过的一些事情。若你会听到这个音频项目,可能将发现我还有令你感到惊讶的一面。我想这个作品的所有贡献者很可能都会有此感受。这种分享各人想法的创作途径与我自身成长的道路完美一致。而我的成长道路则始终围绕着真诚沟通、深入连系和亲密体验等追求。

人们给出的一个明显建议就是未来在做类似项目时将女士也包括在内。我完全赞同。我已和几位表达过这种兴趣的女士讨论了这个想法。实现它的挑战主要是个行程安排问题 — 让大家在同一时间聚在同一城市。我和其他参与创作的朋友们都同意仅通过网络是无法完成这种项目的。那种面对面产生的能量对创造这种谈话的理想氛围至关重要。

至于我们将何时发布这个新产品,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会向大家持续通报我们的进展。至少所有的创作内容都已在此,剩下的应该就没什么太难的了。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