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作方式

在本文中,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写作过程,包括从开始的构思到最终的发行。如果大家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希望你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技巧。

我不会照本宣科地挪用老师教授的知识,也同样不会一味迎合大众口味。我不能保证我的见解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但是我从中受益颇多。

正如大家所见,我创作良多。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我共发行1000多篇文章还出版了一本书,共计几百万字,足以出25-30本书。

我写作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我创作可发行文章的速度为每小时1000多字,这其中包括构思和编辑时间。我可以在10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三个半小时内可以完成4000。越长的文章结构就会越复杂,所以创作时间与文章长度不成正比,比如说如果我要完成8000字的文章,需要耗费10个小时。

我的写作速度时快时慢,但是我说的那些数据就是我的一般水平,大多数时候波动在+/-25%左右。

我习惯一次性完成创作,只要我有创作的想法,不管是在洗澡还是吃东西,都会立刻去做。

不管文章篇幅多长,我大都会在一天之内写完。一旦萌生出创作的灵感,我会把它当做一场比赛一样尽快地下笔、编辑、发行。

我经常会在晨练时萌生出创作的想法(这很常见),然后在午饭之前我会尽力将它发表在我的论坛上。我创作时间集中在早饭与午饭之间,因为我觉得这足够写完一篇2000-4000字的文章。

我放弃的流程

我在学校里学到的写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1.选择写作主题

 2.确定主旨

 3.列提纲,包括主旨和论据

 4.将提纲转化为主题句

 5.将主题句融入段落

 6.编辑内容,使其统一、连贯,流畅

 7.校对并改正拼写错误

我用这种方法写了好多文章,但是几年前我就已经舍弃了这种写作流程。主要原因是速度太慢了。如果坚持依照这些流程写的话,我的写作时间会延长3-4倍。在打字机时代,纠错还很乏味,人们用这种方式还很奏效,但是在文字处理软件盛行的今天,你还会用到打字机吗?反正我是从80年代开始再也没有用过。

其次,我很讨厌这种方法。速度慢是原因之一。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每当萌生出一个不错的想法时,我都会想立即就将它记录下来。当灵感产生时,经过推敲后表达出来或许会更加完美,但是当即表达的潜在价值更高。或许我的观点并不适用于像太空任务这样严谨的领域,却对大多数日常活动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这种流程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会使得文章流于平凡,缺乏特色。我之前用这种方法写的文章就带有很强的学术特点,显得过于矫作。通常这种文章都缺乏有效性,不能很好的串联通篇情感,也就很难使得读者产生共鸣,丧失了文章原本的转介作用,金玉其外,却难以让人印象深刻。我如果在大学写作课上这样写,教授很可能会给我个“A”,因为他们总是很重视文章结构和语法。但是现实中,人们并不在乎这些表象,他们更喜欢感情丰富、引人入胜的作品。

在学习中,老师教我们要用彼特·基廷的方式写作,但是你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最好还是效仿霍华德·罗克。为表达感情而创作。寻找你喜欢的方式来写作。这可能就需要你放弃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如果你不了解我刚刚说的两个人,那你就需要多读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查一下。)

我自己特有的写作流程

我自己的写作流程是这样的:

有了灵感之后,确定我是真的很想写这篇文章。我会觉得“这个想法一定会使我写出一篇很酷的文章”或者“我保证大家会喜欢的”。

坐到电脑前边,打开编辑器,先给文章写个标题,然后不管脑子里有什么想法统统都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直到完成整篇文章。

从头至尾编辑,提高文章的结构性,流畅度和可读性。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校对和修正工作,直到整篇文章达到100%的完整。

如果是写一篇博客,用20秒的时间选择要写的类别。

如果是写一篇博客,点击“发表”,或者选择一个发表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会毫不间断地一次做完这些工作(除了吃饭、上厕所)。如果我需要休息(吃东西或是伸伸懒腰),也会选择在步骤2和3之间

我不会提前列提纲,我都是上来就开始写。在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会写些什么的情况下让我再去列个提纲实在是太困难了。我必须要先看看我脑袋里会有什么想法才能知道如何构思。

 灵感

灵感无处不在。只要你集中注意,你会发现随时都会产生有趣的想法。或许你只是没有付诸行动而已。也许你会积极地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又或许只是让它们平白流失。

我要去哪里寻找创作的灵感?

有时,灵感会不经意出现,可能是在我锻炼、散步、跑步、洗澡或者吃饭的时候。当我脑海中涌现一个灵感,我会记录下来并尽我所能写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因为我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来思考个人成长,所以我的潜意识中有相当庞大的储蓄。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灵感出现。

有时一个论坛帖子、邮件、脸书消息、谈话或者其他的活动都会触发新的灵感。这些原始的想法会和我现有的知识相互融合从而会以另一种方式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不久之后我发现这些想法可以汇聚成为一篇文章。有些时候,当我回复论坛帖子或者写邮件的时候,我突然会想到也许别人读到我写的这些东西也会受益呢!所以我就会把心中所想编辑出来写成一篇文章,从而使更多人受益。

有些时候,我想写东西,脑袋里却没有灵感,我就会坐在电脑桌前,深呼吸,放松自己,闭上眼睛。然后我就会对着天空(通常只是大声说出来),“请赐予我灵感吧!”或者“告诉我我怎样写可以帮到别人”。镇定下来,静静等待。有时候会有微弱的想法,但是并不是以灵感的方式出现(比如,它们不会立即让我有表达出来的冲动),我就会把它们放到一边不再理会。让大脑重回空白。

一般两三分钟之内灵感就会出现。在有了一点想法之后,我会让它停留几分钟等待完整的灵感完全展现在脑海中,一般都会3-5分钟之后才开始创作。

如果五分钟之内没有出现任何想法,我就不会再一直等着,毕竟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接下来我就会大声说,“告诉我现在除了写作还能做什么”,然后再来一遍这个流程。最终我会找到其他要做的事情,并会立刻实行。

如果最终我还是一无所获,我会想象着上天在跟我说“现在没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所以就尽情享受美好的时光吧”。然后我就会尽情享受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几天之内我会有更好的灵感。

我不会保留文章大意,不会提前思考文章主旨,也不会向任何人寻求意见。我之前有这样做过,但是实际证明一点效果都没有。我一度列过200条文章大意,每当试图从中找到好的写作素材时,最终却是毫无所获。

如果别人的建议真的可以激发我写作的兴趣,我就会将那一天记录下来,否则是不会理会的。别人的联系对我没有价值。灵感无穷无尽,当下的那一个才值得探索。

励志能量的半衰期大约是24小时。如果我有了灵感以后能立刻(或者是最近的几个小时)记录下来,我会很积极地创作,并一直将这份激情持续到整个篇章完成。但是如果我拖延两天,那这份热情就会降低75%,更严重的是再出于实用性考虑,这个想法就已经无效了。这个时候我再写的话,就像拔牙一样痛苦了。每当这时我都会放弃这个念头,等待新的灵感。灵感总是会有的,所以不必太过纠结于错过的那些。

有时错过一个想法之后,它又会重新回来,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这个时候会好很多。

写作就好比冲浪。每个海浪都与众不同,到岸的感觉总是很有趣。每次我一到岸边,就想游回去再来一次。

我很难讲我的文章可以振奋人心,但是我从那些罗列的超意识中很少能收获什么。对于突发灵感创作出来的文章,有些人却表示他们很容易与我的主旨产生共鸣。相反,经酝酿后进行的创作却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总之,突发灵感进行的创作对于读者也有很好的激发性。

在我看来,当人们寻求帮助时,所产生的欲望是最为强烈的,这些人都在我的影响范围之内,是我尽力可以帮到的,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搜集他们内心共同的需求。人就像无线电发射器,当信号足够强时,我就可以接收到讯息。当然,有时候会通过有意识地聆听来收集这些信号。

我不把它当作某种东西看待,而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或许有一天这种现象可以用工具测量。我觉得现代神经科学要做的就是迎头而上。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可能是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我们的大脑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具有连贯性,但是这份连贯性的本质又是什么?我难以明白这其中的工作原理,但并不影响我使用这种方法。

我想说我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善于聆听灵感的声音,每当捕捉到这种讯息,我都会立马行动。你永远都不能让机会等你做足准备。

创作的启发

当我萌生出新的创作灵感时,就像是在看一个两分钟的新剧预告片。我只能大体明白它在讲什么,并不能清清楚楚地了解故事经过和结局。一部好的预告片会驱使我看完整场电影。同样地,当我有了新想法时,我的反应就是,我完全想要写这好篇文章!

每当我写一篇文章,我只知道开始的文章扼要。我不知道主旨是什么,也不知道会如何发展。但是我知道文章的基调,就像你可以通过一个预告片判断出这部片子是戏剧、戏剧还是爱情片。

写作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优秀的电影。正如同每一部电影都风格迥异,每写一篇文章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当写一些有趣的东西时,我常会笑出声;当写与情感有关的文章,会难过哭泣,尤其是点下“发表”的瞬间。

只有当我在用传统的流程写作的时候才会感觉创作是一项工作。当我用自己的方式写作时,会让自己觉得我是在见证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在做一项繁重的工作,就像是在享受一部电影。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在看一场身临其境的3D电影。你看过电影预告片后被深深地吸引,但是并不清楚故事的经过。你走进角色本身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它立刻开始接管你的身体,控制你的言语行动,以及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你随时都可以选择停止休息一会,或者结束,因为你可以随时起身离开电影院。但是全心投入、享受整个过程会更加有趣。你知道这是一个临时的体验,如果你选择让它一直自己放映,终会结束。

这就是写作带给我的感觉。我不会拘于流程,只是会让文章内容(故事经过)慢慢流出。我觉得我就像一个浸没的观察者。

当你完全沉浸于一场电影,会觉得你就身处于电影情节之中。有一刻会使你忘记自己是谁。你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

我并不是说这个过程很被动,但是就像是看一场身临其境的电影一样。你仍然需要注意观察屏幕上发生的事情,如果过程中你走神了,也不会有一样的体验,但是会让你不觉得这是一份工作,哪怕是英国病人。

就像你读小说看电影一样,我在写作时也会有预示和闪回。当一段文字出现在屏幕上后,我会预感到下一点应该写什么。

编辑

只有在完成整篇文章之后我才能真正明白我写的是什么,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告诉你们文章大意。

编辑工作大概要花费和初始创作一样的时间。所以说如果我完成初稿用了一个小时,那么,会再用一小时的时间进行编辑工作。

下面是我在编辑时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1.从头至尾浏览文章内容,重新编排不恰当的句子和段落,增强文章整体的明确性和流畅度;

2.删减文章冗余部分,和没有力度的句子;

3.增加个人经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主旨;

4.在转折部分添加副标题(有时候在初稿时已经完成这一步);

5.移动段落和章节,使文章的逻辑结构更有意义;

6.将段落样式改为用符号列表,以增加行文流畅度;

7.修正拼写错误;

8.加入必要的幽默句子,删减不恰当的幽默成分;

9.消除与作品整体风格主题相违背的语言(友好,挑战,同情,温柔、讽刺等);

10.细化开头和结尾;

11.看一下文章标题,如果我觉得恰当就保留,否则就另换一个。

这个过程很像是电影后期处理。但是我不会在前期脚本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在初稿阶段,我可以随时返回头重新“布置场景或增加场景”。所以我的流程包括尽快完成初稿,按顺序排列场景,删除赘余部分。只有当我看到第一次删减的部分之后,才会开始明白文章的内容。看完之后,就会产生很多完善它的办法。然后用我现有的知识进行剪辑,把它修剪为我心中理想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我只会编辑一次,如果文章结构太过复杂,第一次编辑任务量太重,我会选择进行第二次编辑。在这个过程中,会改变措辞方式,使其更加紧凑,同时也会修改第一遍编辑时漏掉的打印错误。

通常在完成编辑工作之后,整个篇幅长度会增加20%-30%,主要是因为你又从中增加了故事、事例、例证和类推。所以,一篇2000字的文章可能会扩展到2500字。

编辑工作不会像写手稿那样有趣,但也不是说这项工作很枯燥、过程很痛苦。当我编辑文章时,我知道离发行也就不远了。我经常会盯着文件框的滚动框,它就像是一个进度条。我很享受看着那个小蓝条从上面滑到底部的过程,能够代表着每一分小小的进步,比如说完成了一半、75%,还有一点点,全部完成。

当我完成整篇文章之后,常常会兴奋地喊出“唷”或者“真棒”或“太棒了,宝贝!”

打印错误

打印错误长久以来都是我最大的问题。我出版的文章每一篇至少都会有几个打印错误,这可能是我写作流程造成的问题吧。

Max OS X 自带实时拼写检查功能,当我出现拼写错误时,它会在我按下空格键跳到下个单词的时候立刻标记出错误单词,这样我就能立刻修正。所以大家很少会发现我文章中有类似错误,但是偶尔也会出现。

由于我习惯于只编辑一次,所以在这过程中会因为更关注于流畅度和结构性这样的内容,而忽略一些打印错误。

如果我想要尽力减少出现打印错误,也会反过头来再编辑一次,但也只是为了校对错别单词。可是寻找改正打印错误的过程十分枯燥,需要更大的耐心。我觉得这种付出并不值得。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也会允许文章中出现少量打印错误。

如果我多做了那一遍校正工作,我也很难让自己仅仅做一些文字修正工作,还是会在文章内容上做一些调整让它更完美。就很容易再做一些额外的修饰工作。我用了额外的一个小时只能让文章提高5%。这让我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会迫不及待地完成发布,继续下一篇文章。一旦我看到反馈,我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写一个跟进。

拼写错误不会严重到让人混淆句子意思。就算我把“if ”错拼成“it ”,大家也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一两个错词不会打乱文章意思,混淆视听。但是一个句子出错却能够造成这种后果。

写作是一种容错的媒介。在计算机编程中,一个字符的位置可以很容易地阻止代码的运行。但是人类的大脑非常善于纠错和模式匹配。你可能是出现了一些错误,但是大家仍然能明白你的意思,

发行出一篇文章后,大家可能会指出一些拼写错误。我会更改这些错误,但是不会主动去寻找校正单词。

我觉得与其写七篇毫无错词的文章,倒不如完成十篇有一点拼写错误的文章。我使用了收益递减规律,纠正打字错误的回报实在是低到不值得我付出那份努力。

对于一本要打印出来的书籍,我会在修正错误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也能也会请其他人帮我校正。但一本书付印后,你还要等着修正完拼写错误才能出版,这其中还会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对于已经发布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我可以在一分钟内修正一个问题和更新公共版本。

标题

我在给文章写标题的时候,都会选用第一印象,我很少会思考这个问题超过10秒钟。因为我知道最后总是会修改的。

在我写完首稿,完成编辑工作之后,会再想一想标题。百分之二三十的情况下我觉得文章标题还可以就不会修改了。这适用于那些短且明显的标题。如果我要写关于态度的文章,文章标题就可能是“态度”。

思考标题的时候,我不会因为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来确定关键词。但我也会对关键词进行一些考量。我会自问:大家会对搜索这个主题的信息感兴趣吗。如果是的话,我会用到人们比较感兴趣的关键词。

我可能不会准确把握关键词,但是我尽力会做出合理明智的选择。

我会很快确定好我所选择的关键词,很多情况下,我发表一篇文章以后,十分钟之内就会因为它们的标题而名列Google 搜索榜前十。

不管我写什么文章,Google 似乎都会给予我极高的信任,所以在人们还没有点开我的文章阅读的时候,它就已经出现在搜索栏里了。几周之后,它会在搜索栏占据更稳定的排名位置。长期的地位主要基于经典的搜索引擎 SEO 因素,比如文章内容,反链的数目,以及对这些关键词的竞争力有多大。但是,Google 似乎特别钟情于我,总是会让我长居榜位,每一篇新文章都会最快的速度曝光。如果这些文章获得了许多反向链接,可能会很快代替原有的关键词。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就好像 Google 的计算程序说,“斯蒂夫,你原来就写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并且大多数都流传甚广,所以你每写一篇文章,我们都会尽力根据你以前的表现确定你应处的位置。如果最后证明你的文章确实值得那个位置,比如说索引到许多反向链接或者其他我们可以追踪到反响,那你就可以一直保持那个位置,甚至升到更高。否则的话我们只能降低你的作品排名。祝你愉快!”

我不使用黑帽SEO技巧,也不参与疯狂的计划。我从来没有使用那些“我们可以帮你提升到排名第一”的SEO服务。在我看来,SEO领域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骗局,主要是源于贪婪。你不需要它。像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有工程师团队寻找如何列出最相关、质量最优的搜索引擎,同时过滤掉那些不该存在的东西。他们并不完美,但一直在改进。和他们一起工作,不与他们反着来,你就会获得时间上的主动权。

我不会为了调高关键词的频率而回过头去修改文章内容或子标题的。我只是想要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我做我自己的工作,不管搜索引擎会如何。

我说过我的文章能在Google搜索榜上排名比较向前的原因是我的文章值得这样的位置。Google似乎一直都能把我的文章放在一个相当不错的位置,当然客观来讲,我觉得我的文章值得被这样对待。总之,我很少为此感到惊讶。

我知道,如果我想跻身前十,那我就得写一篇值得一看的文章,但那部分并不完全取决于我。写作是我的事,别人来决定排名。

我不关心其他作家在做什么。我不做市场调研,也不去看关于某个话题的文章。我只是简单地写下我想写的东西。

我为人们写作,并不是为搜索引擎创作。当我选择一个关键词很丰富的标题时,我不简单为了搜索引擎排序。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更容易地找到我写的东西。我知道很多人通过搜索找到我的文章,如果我选用做作,模糊的,无关紧要的,或误导的标题大家就很难找到我的文章。当我写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时,我希望人们能够找到它,阅读它,从中受益。明确直接的标题是必须的。

如果我觉得在某个特定主题上可能不会有很大的搜索量,那么我就不会为关键词而烦恼。我只是给这个作品一个我自认为会使读者受益的标题。

我把这篇文章命名为“我是如何创作的”。这不是一个关键词很丰富的标题。我觉得有很多人在搜索这个特定的话题,所以我不关心搜索排名。可能有很多人在寻找关于“如何写”或“如何写文章”的信息,但这不是我真正要写的。

这篇文章是为想要了解我所使用的具体写作过程的人写的。我给了这篇文章一个清晰而明显的标题,如果这个题目让他们感兴趣,就能抓住他们的眼球,如果他们不关心这个话题,他们可以跳过这个话题。

鉴于我写文章、命标题的方式,使得每次谷歌改变算法或其他的技术发生变化时,我都不必改变策略。我不用担心我的方法会过时。

我的社交策略和我的搜索引擎策略是一样的。我的目标是给我的文章提供有意义的标题,以促进价值的传递。无论人们是明确地搜索这些话题,还是与他们的 Facebook 好友或 Twitter 粉丝分享一个链接,都无关紧要。我相信需要它的人总会看到。如果他们没有通过搜索找到,也会有人与他们分享。

工具

大多时候,我会通过我的网页浏览器直接把我的文章写进 WordPress。过去我尝试过外部编辑器,但我更喜欢直接使用浏览器。我觉得这对我很有帮助,因为我是在曾经发表过数百篇文章的网页上进行创作。这就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压力,能够促使作品完成并发行。就像之前发表过的文章会对新文章说,“嘿,新来的,来吧!”

我在浏览器中使用谷歌 Chrome ( Mac 版)。我喜欢 Chrome,因为它是我使用过的速度最快、响应速度最快的浏览器。我知道有些人因为插件喜欢火狐,但我不能忍受,因为它运行速度太慢。它应该被称为“火塞”。如果 Chrome 能在不牺牲运行速度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功能那就更好了。

我不使用任何特殊的工具,比如思维导图软件。我想这只会让我的创作速度变慢。

过去我曾尝试过听写软件,有时我也会查看最新版本,但我从未发现它的实用性。错误率太高了,而文字界面又笨拙又单调,没有编辑的价值。我还发现,当我想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时,听自己说话会让人分心。这就像电影里的对话一样。

有时我在写作时会听音乐,大多是新时代,音量很低。然而,如果有音乐播放,它通常会让我的速度放慢 10%。安静的环境下创作速度最快。如果我在编辑时听音乐,通常会有更多的拼写错误。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时不时地听音乐。

写书

我不会用这种方式写书,为了写《聪明人的个人发展》这本书,我用了另外一种流程,基本上是我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的混合。

首先,我为这本书做了大量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思考。这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一旦确定了核心思想,我就为这本书创建了一个高级的章节大纲。然后,我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了头脑风暴,并找出了这些章节的子部分是什么。

为了编写每个子部分,我使用了一个类似于当前写作流程的过程,当然其中除去了灵感这一步,因为我已经把主题都写好了。然而,写每一段都要比在当下抓住灵感时的想法要困难得多,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花了几天时间才能写出之前一天内就能完成的内容。

实际的写作和编辑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但我同时有其他的项目在进行,所以这不是一项全职工作。假期也有重叠,所以有一些休息时间。

完成写作和编辑之后,出版社会进行编辑。他们工作十分全面,甚至一章开头引用的一个归因错误都能发现。我想我只会花一两天时间来做这些额外的编辑。

这个过程是有效的。这本书完成了,我个人十分满意。其他人似乎都认同,因为它在亚马逊上有80多条评论,平均可得4.5星(5星制)。然而,我不会用同样的过程来写另一本书。

我不喜欢这个流程,就像我写文章的过程一样。我发现它也太慢了。它迫使我在完全理解我所写的东西之前,试图组织我的想法。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的训练才能完成。如果我没有与一位受人尊敬的出版商签订合同,那么看到我首稿的时间会更长。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本书是高度结构化的。组织也很紧凑。它绝对不是一本松松散散的书。人们告诉我,他们几乎每一页都能获得新的见解。

这本书也是非常独特的。这些想法以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本书的方式组织并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收到的关于这本书的主要批评是,它有点过于追求心理教导,远没有我的文章能鼓舞人心。我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我可以在其中添加更多的幽默,在不影响内容的情况下增加风格元素。

如果我要写另一本书,我会换一种写作方式。这就意味着,一旦我有了写书的灵感,我就会尽可能的把我的日程安排得更清楚一些,并尽快写出第一稿。我不担心章节的结构。我只是写、写、写,直到我觉得有了所有的核心内容。这可能要花上几天到几周的时间,这取决于我要花多少时间去做。我希望在没有其他任务的情况下我每天可以写 5000-10000 字。然后我会把所有的材料都写完,完成一个完整的编辑,把内容分成章和节,和我在编辑文章时一样。这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我可能会对它进行至少2-3次或以上的编辑润色,以增加故事曲折性并改正错误。最后,我还会请其他人来帮助校对。然后把它交给出版商,或自行出版。

。。。

我的写作流程经多年完善现在已经相当稳定。很多时候,我都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从灵感产生到最终发行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快速地表达自己,并迅速地向他人传递价值。这种方法很有效。

希望文中的一些观点可以帮助您建立您独特的写作方式。写作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所以最终你应该用最适合你的方式。保持试验。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10/12/how-i-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