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艰难决定时最爱提出的问题

有时你会遭遇令自己陷入犹豫不决状态的艰难决定,比如是否要改换工作或职业,是否要结束一份感情关系,是否要搬到一个新城市,或是否要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向。你可以利用许多方法做出明智决定,但当你只有不完整的参考信息时,那些方法便都有缺陷。不过,有时获取足够清晰感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提出正确问题。一个好问题能转变你看待自身决定的视角,从而让明智道路变得显而易见。

当面对艰难决定时,以下就是我最爱提出的一些问题:

这个决定能帮我成长吗?

因为成长是我的最高个人价值观之一,自己偏爱那些预想能有学习和成长体验的决定。若在一条特定道路上,我看到只有很少或没有成长体验,自己便倾向于舍弃这条道路。

这种启发式探索思路让我更偏向拥抱新事物,而非重复自己做过的某样事情。这也是我通常不会重复举办相同工作坊的一个原因。即便构思新的工作坊会带来更多工作,我也更爱这样做。因为与重复以往工作坊相比,举办全新工作坊将迫使我更多学习和成长。

提出此问题帮我在2004年加入了Toastmasters演讲俱乐部,自己也将会员身份一直保持到2010年。我最初对加入这个团体感到有点焦虑,因为自己并不认为练习公开演讲会是种舒适体验。但我还是前往第一次团体会面,加入了演讲俱乐部,因为自己认为它将是一种成长体验,结果证明确实如此。当成长因素消退,这种体验变得过于熟悉后,我便离开了Toastmasters俱乐部,将个人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

在生活中的许多情形里,恐惧和犹豫都可能拖自己后腿,随后个人思维便会朝着为其辩护的方向徘徊游荡。“我没法做到,因为自己太忙。”“时机不正确。”“我还未处于个人最佳状态。”理由说的都没错… 但这种畏缩选择会带来成长体验吗?假如一个决定会帮我成长,我就倾向于选择它。

有时我对此问题的肯定回答会表现得非常勉强。一部分的自我并不想做出肯定回答,尤其当决定会涉及面对内心恐惧,技能欠缺,或要做大量额外工作时。但若自己勇敢向前并做出肯定回答,我便知道它将是种成长体验,至少承认这个事实,就是挺好的一步做法。

最佳自我会做此事吗?

当在2010年,自己试图决定是否该放弃个人所有博客文章的版权时,提出这个问题给了我极大清晰感。我已创作出数量庞大的知识产权作品,并100%地拥有它们的所有权。但我经常好奇若放弃这种所有权,将个人作品捐献给公共版权,将会发生什么。这种决定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飞跃,当时并没有好的办法来预测结果。

当我询问最佳自我是否会做此事,答案便清晰明了。若与保留版权相比,放弃个人作品的版权能帮到更多人,最佳自我就会扣下扳机,去做此事。

我的最佳自我勇敢、慷慨和富于创意。他能应对无偿给出如此多作品带来的后果,让整个世界自行处理此事。他也信任这种做法会管用。他知道自己始终可以创造更多作品。他不想为了自身安全感,而要依赖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对他来说,自己足以在真实自我中感受到安全。即便事情结果并不如意,他也能应对好此事。他足够强大去应对各种后果。

对于放弃版权的做法,提出这个问题消除了足够多的疑虑。我的最佳自我会这样做吗?他当然会。

这仍非一个轻松容易的决定,但至少我知道,若能做出这个决定,它将让我与最佳自我更和谐一致。若我犹豫退缩,自己便会和最佳自我脱离一致。

我想要这份回忆吗?

每个决定最后都将变成一份记忆,那些决定加起来终会成为一系列回忆。所以你想要哪种回忆?

你想要的回忆,是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现有的社交媒体习惯吗?(找到某位能诚实给出肯定回答的人士极其罕见。)

你想要的回忆,是继续干一年现有工作吗?你现有的感情关系又怎样?

你想要完成那趟旅行的回忆,还是更愿有不做那趟旅行的回忆?

这是非常强劲有力的问题,有些人在首次提出这个问题后,便立刻收获了清晰感。

对于自己过去十年做过的所有社交媒体互动和网上评论,你还记得多少?我能记住的微乎其微。它完全是种模糊记忆。我的大脑似乎很不珍视这些回忆,并未存储任何富于意义的细节。

这个问题帮我选择了许多充满愉悦的旅行体验。每年我都会旅行前往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喜爱收获源自旅行的美好回忆。

当你回顾过去一年时,自己记住了什么?你喜欢那些回忆吗?你能否创造出更美好的回忆?

当回想过去一年时,我记得在一家名为Verde Vegan in Acapulco的小餐厅吃的许多美味饭菜。我记得雨中走在伦敦的各条街道上。我记得爬上了一个火山顶,拜访了一处咖啡种植园,在哥斯达黎加的雨林里见到几条瀑布。我记得在意大利的鹅卵石步行道边啜饮浓缩咖啡,漫步在波各赛别墅公园,仰望凝视西斯廷大教堂的天花板,并在真理之口广场拍摄各种搞笑照片。我记得在迪斯尼乐园生活了30天的大量欢乐时光。我记得在加拿大温尼伯的边缘艺术节上看过的许多戏剧,还有蘸着罗望子酱的萨莫萨三角饺。我记得在去年举办的工作坊上分享的欢笑和洞见,还有之后与工作坊参加者们外出吃晚餐。我记得和女友一起做的所有这些事情。

我的大多数最美好回忆,与在办公桌前工作并不相关。它们来自于各种有趣体验。你也同样如此吗?

我在许多挑战性想法上付诸过行动 — 它们有时简直是些疯狂想法 — 但都是在自己问过是否想要那种回忆之后。去年最疯狂的决定之一,便是连续在迪士尼乐园生活了30天。对于这种体验,那段时间确实花得挺多,我肯定也能将时间用在其他地方。但自己意识到如果做了此事,我终会获得一些精彩回忆,另外还有对一个挑战性体验采取行动的总体回忆。

我很少对在生活新方向上采取行动感到后悔。自己通常会对犹豫畏缩感到后悔。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也是真实情形。我们倾向于对错过的机会后悔,而非对自己追求过的那些事情后悔,即便最终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也是如此。我们会后悔自己没有更多尝试,而非后悔自己尝试并失败过。失败可以接受。没有尝试却令人懊悔不已。

你还可去问自己更可能对哪条道路后悔,但后悔其实也算另一种类型的记忆。所以当你提出想要哪种回忆的问题时,其中已包含潜在的后悔记忆。

作为一个男人,这个决定将如何雕琢我的性格?

我分享的是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方式,所以请自由进行修改,以符合你的性别类型。你还可使用中性的替代称呼,比如“作为一个人,这个决定将如何雕琢我的性格?”

当自己处于20多岁的年纪时,这尤其是个值得提出的强大问题,我那时正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男人。自己19岁时在看守所里呆过几天,这个问题便源于当时的个人觉悟过程。我看到自己比想要成为的样子变得更加黑暗,而那份觉悟唤醒了我。我意识到,为改变自己将会成为的那种男人,必须开始做出不同的人生决定。

你所做的决定终将定义自己的品格和个性。做出决定就像凿刻出你想成为的那个雕塑形象。大多数决定只会凿出微小细节。有些决定则能定义最终作品的重要方面。我在看守所里做出的那些决定,就属于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些。

若你在2004年到2008年间访问过我的网站,便会见到大量广告内容。在高峰时期,通过在网站上放置广告,我每月能赚到1万2到1万3的被动收入。不过在2008年晚些时候,我移除了所有广告,那份收入也立刻中断。

自己做出这种选择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将它看成塑造性格的一个决定。当读者来到我的网站阅读关于个人成长的内容时,我对他们受到第三方广告的分心干扰,心中感觉并不和谐一致。我面对着一个选择,而各个选项都将以不同方式雕琢我的性格。

第一个选项就是继续在更多年月里,享受从广告轻松获取的被动收入。如果继续放置广告,我到今天很可能已额外收获百万美元。这种决定也意味着,我将在许多年里,把自己雕琢成一个为了赚钱,能接受与个人价值观不一致做法的男人。这只会让自己在未来道路上,更可能继续做出相似决定。

第二个选项就是移除广告,寻找与个人价值观更一致的赚取收入方式。这意味着要追求更和谐一致的事业道路,即便那条道路可能利润更少。它也会是更难行进的一条道路,因为维持广告收入轻松容易得多。新的道路肯定需要付出更多工作。

我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因为自己相信它会朝更积极正面的方向雕琢个人性格。短期来看它会更加艰难,但我喜欢舍弃与内心不一致的收入来源,通过更努力工作创造出和谐一致收入来源的想法理念。在做出此决定的同一年,我创作并举办了自己第一个3日工作坊。时间快进到今天,我目前已举办过16个工作坊。虽然举办工作坊不像广告那样利润丰厚,它们却通过和金钱相比,自己更看重的其他很多方式,给了我丰厚回报。例如,我就是在第一个工作坊上,遇到现在的女友Rachelle。双方感情关系中一个关键优势,便在于我们价值观的和谐一致,比如两人都是长期性的纯素主义者。我们也热爱旅行,并能一起享受生活方式冒险带来的乐趣。

若你在生活中接受了某种与内心不和谐一致的做法,就将吸引更多相同做法。若你追求和谐一致,也会吸引来更多相同事物。所以请谨慎思考每个决定将如何雕琢你的性格。

我很高兴自己在2008年做出了移除网站广告的决定。将那种不和谐一致的做法排除在个人生活之外,帮我感到与自己的读者更加亲近,而且联系更为紧密。从那之后,我已亲自见过 — 并拥抱过 — 数百位读者。广告无法让我的内心感到和谐一致,所以通过把它们排除在生活之外,我移除了一个可能弱化这种亲密关系的障碍。

我可以举出更多例子,证明这个关于性格塑造的问题,帮我做出过棘手决定。与其他做法相比,这个问题能推动我直面更多恐惧,追求全新体验,并更深投入个人成长的探索。我并非总能做对决定,但在提出这个问题后,自己会更经常地做对决定。

我能逆转或撤销这个决定吗?

上周我决定买个新的家庭办公室座椅,来替代已非常老旧的座椅。当开始在网上浏览时,我想这次也许该买个非常棒的产品,而非又买个100美元以下的便宜座椅。尤其考虑到我今年的健康目标之一,就是致力于改善个人体姿。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后,我把购买决定缩小到两个选择:Herman Miller Embody座椅和Steelcase Gesture座椅。我还从未有过起了名字的座椅。

两款座椅价格都超过1000美元。各自的设计完全不同。我没法在拉斯维加斯找到任何实体店,所以无法试用这两款座椅。网上评价很有帮助,但对于每款座椅,我都能找到非常详细深入的评价内容,会说这款要比那款好。无论一款座椅在何处获得大量四星和五星评价,我总能找到其他人同时给出一星和二星评价。这个决定似乎归结为一种个人偏好。

与沉溺于犹豫不决的状态,或是不想再买座椅不同,我直接订购了预想会最喜欢的一款 — Steelcase Gesture — 虽然自己必须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预先订购,只能希望到货后会有最好结果。知道这个决定可以逆转,对自己挺有帮助。假如我不喜欢,还可打包好后将其退回。最糟情况下,我也能把它卖掉。如果自己做了糟糕决定,我可能会浪费些时间和金钱,但长期后果微乎其微,这个决定带来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逆转。

有些决定会带来永久影响,你没法直接撤销它们。若你辞掉个人工作,或离开现有感情关系,假如以后改了主意,可能就没法返回原先状态。但对许多决定而言,本身便有撤销选择。你可以经常退回买过的物品。你可以搬回原来居住的城市。你可以买回相似物品,替代自己给出的那些。你可以回归旧的饮食习惯和常规锻炼。

如果一个决定可逆,而且/或者犯错的负面影响很小,我就倾向于选择全新体验。最起码,自己可能从中学到某些东西。

我能测试这个决定吗?

若你没法撤销一个决定,也许能用某种方式先对它进行测试。你能先试探了解一下每条道路,从而获取对不同选项的更多清晰感吗?你能在做出承诺决定前,先搜集一些真实世界的经历体验吗?

在2009年,当我试图弄清与妻子Erin是否该继续生活在一起时,这种思维心态便特别有用。通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尝试多元爱情,我得以在不终结婚姻的情况下探索和其他女人的交往关系,从而有可能测试新的选择。那段体验提供了巨大清晰感,证明另一侧世界的生活确实更加美妙。离婚依然不是个轻松容易的决定,但通过测试,做出这个决定变得更为容易。

有些长期感情伴侣会先经历一段试验分手期,以便测试若双方分手和离婚后,各自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子。讲解这种试验安排的一本好书,名为Should I Stay or Go? : How Controlled Separation Can Save Your Marriage(《我是该走还是该留?:控制性分手如何能拯救你的婚姻》)。那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正式的做法,我和Erin并未实际遵从它行动,但在这类情形中,先做测试的总体理念肯定很有帮助。

对一个决定进行测试,能帮你倾向一种做法,这样你便不会一直困在无穷无尽的矛盾状态,不停唠叨自己该选哪个方向。

* * *

下次你再面对一个棘手决定时,请试着提出上面所给的一些问题。我想你会发现,在提升清晰感和做出更佳选择上,它们都是有用工具。当我和其他人分享其中一些问题时,他们心中排名第一的最喜爱问题,通常是想选择何种回忆的那个,所以它也许就是一个好问题,值得你首先提出。

查看原文

破损边缘

当你知道某些事情不太奏效,比如一份工作,一个创意项目,一个生意点子,或一段交往关系,这时应该怎么做?你如何将那种缺乏和谐一致的内心感受,转变成实用的成长体验,以便自己终能创造或发现更好的匹配对象?

我将分享在这些情形下自己使用的一个直截了当的做法,这个做法很多年来都效果良好,并会继续如此。我还将带你演练一个具体例子,以便你能从现实层面看出如何应用这些点子。

识别出破损边缘

第一步是审视你的问题领域并不奏效的那些部分。很有可能某些部分运转良好,而其他部分看起来与你想要的结果并不一致。请将个人注意力放在那些破损边缘。是什么地方出现破损?你如何描述那些主要问题领域?你对它们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

请从思维层面把问题置于自己之外,把它当做要解决的一个数学问题,或需要修理的破损物体。你此时要采用的态度,就是觉得作为一个人,自己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关于那个问题领域的某些事情出现破损。你将只在自己脑中私下做此事,所以若有其他人涉及问题部分,你肯定无需和对方挑起争执。即便你在内部感到沮丧、愤怒、怨恨、压力重重、担忧、焦虑等,也请允许自己将问题看成出现破损的某样外部事物。

我经常是通过针对问题领域写日记,并列出各个破损边缘的方式,来做到此事。有时我会从列出对问题领域依然喜欢的地方开始做起,之后审视破损的地方。但我一般不会麻烦去列出感觉好的地方,自己发现这种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毫无必要。若我把某个情形当做数学问题对待,自己并不需要从写出喜欢数学的地方,或是这个特定数学问题的本质开始做起。我可以直接去处理那个问题。但若你在问题上缠绕了许多负面情感,也许会发现先专注于好的方面挺有帮助,这样你便可让自己足够平静,更客观地去审视问题情形。

无论有多少破损边缘进入你的脑中,都请把它们写下来。我每次这样做时,一般会想出3-5个破损边缘。不过你只想识别出主要的那些。假如你想出了20多个破损边缘,很可能就做得有点过度。

再次强调,请一定把自己的破损边缘定义成外部问题。不要从内部视角定义它们。所以请别将问题写成,你觉得自己在感情关系上有索求感。觉得有索求感是内部问题,它只是你对外部问题做出的反应表现。那个外部原因可能是什么?也许是你的感情伴侣对你的触摸不够,或是说“我爱你”不够。也许是你的伴侣不太有趣,没法让你获得足够多的欢笑。出于完成此步做法的目的,去责备他人完全没问题。

若能做到,请详细具体。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地方让你讨厌?是你的同事们无聊乏味吗?还是你的老板没能给你足够多的赞扬?或是你的工位闻起来古怪?

一个破损边缘,就是在自己身上不奏效的一种模式。那种模式也许是非常狭窄和具体的某样事物,也可能是极其宽泛和笼统的某样事物。所以请在那种模式以狭窄状态实际出现时,做出狭窄具体的定义。但如果它是相当笼统的某样事物,比如你老板整体性的负面态度,保持笼统定义也没问题。

向宇宙发出抱怨

接下来的一步完全是可选做法,但若你对主观现实感兴趣(即认为这个现实世界是梦境或模拟环境的视角),你也许会想采用这种做法。

请想象你身处一个梦境世界,自己可以创造出想要的任何东西,而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梦境世界给予你的东西。现在请直接向整个宇宙发出抱怨。

这个梦境世界有何不足?你认为它能做得更好吗?请告诉它在哪里搞砸了事情。真正把这些话大声说出。

“你给了我一个性情冷淡,情感受损的感情伴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给我的雇主,竟然期待我在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位里对保险工作充满动力。你是严肃认真的吗?”

“我的同事在进入办公室后不断散发出烟臭味。这太让人恶心了 — 他闻起来就像只烟灰缸。我们能舍弃这种家伙吗?”

你会在自己对宇宙发出的抱怨里包含什么内容?那些破损边缘又是什么?

将破损边缘变成真实欲望

能识别出问题领域很好,但你当然不想困于那个阶段。包括整个宇宙在内,没人喜欢持续不停的抱怨者。因此下步行动就是用这些破损边缘,来定义你的真实欲望。

这一步通常挺容易。你只用审视每个破损边缘,写下当它修好后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不再有那些破损边缘,你又将获得什么体验?那就是你的欲望所在。

现在你便有了一份表达自己想要事物的列表,而非沉溺于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你可以开始致力于具体的转变行动,既能做些小的调整来修理破损边缘,也能对当前情形放手,开创某些新的事物。现在你已知道该着眼于什么行动方向。

示范演练 — 打造社群

我想如果能为大家示范演练一个具体例子,这件事将更容易理解。

当12多年前开始写博客时,我的重大欲望之一,就是打造一个强大且联系紧密的社群,人们在其中可以相互鼓励和支持。社交支持是强大的成长加速器,我预想帮人们创建更好的社交支持氛围,会是自己事业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的确如此。

我也知道自己的许多读者,在实现个人目标上只有很少社交支持。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我的作品(通常还有其他网上资源)便是他们进行个人成长探索的主要社交支持。许多人并没有和其他追求成长人士所建立的强大社交关系,自己无法向他人寻求帮助、建议、监督和鼓励。

对我来说,拥有追求成长的朋友很正常。我沉浸在一个广阔的社交圈里,其中的人们会付诸大量行动并分享个人成果。那对我而言十分平常。但我必须不断提醒自己,对许多读者而言,这种社交支持氛围绝非平常体验。而这就是非常拖累他们的某种因素,通常导致他们在致力于实现延展目标和去冒风险上过于犹豫不决。

帮那些追求成长的读者享受强大的社交支持,一直都是我的优先考虑目标。多年来我在此领域付诸了大量行动,确实帮人们得到一些原本无法获得的社交支持,但每次尝试都遭遇过一些明显的破损边缘问题。然而,在自己应当追求何种解决方案上,每次尝试也给了我更多清晰感。

让我们看看为帮读者彼此建立联系,我以前做过的一些尝试。

博客评论

自己是2004年开始写博客,由于评论功能属于WordPress博客网站的一部分,我从最开始便默认启用了评论功能,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博文下方发布评论。在博客上线头一年,评论功能运行的效果还不错,但在帮助读者彼此建立联系上,评论功能并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下面是一些我体验到的破损边缘:

  • 除非针对彼此的评论进行评论,否则读者们无法相互建立联系(太有限制性)
  • 垃圾评论(那时还没有好用的自动过滤器)
  • 煽动捣乱者(有些人会诱导其他评论者去做毫无意义的争论,浪费大家时间)
  • 数量过多的低质量评论(太多空洞言语,而非深入讨论)
  • 人们无法发起针对不同话题的个人评论(仅限于针对我的文章做出评论)

请注意这些破损边缘都跟我自己特定的愿景和价值观相关。即使面对相同类型的问题,你的破损边缘也可能和他人的并不相同。

见面会

我想是在2006年左右,自己开始组织见面会活动,大多是在旅行时。我已在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纽约城、多伦多、温尼伯、埃德蒙顿、伦敦、巴黎、柏林、阿姆斯特丹、圣何塞(哥斯达黎加),可能还有其他几个城市,组织过见面会。一场见面会通常持续大概两小时,它能把有着共同交流兴趣的本地人士聚在一起。这些人一般都很有互动积极性,大家在一起会分享大量拥抱。

下面是我针对见面会所发现的破损边缘:

  • 时间太短,规模太小,建立不起社群
  • 只是一次性活动,没有持久性
  • 活动过后没有真正的跟进交往,除非主动付出努力,人们将很难保持联系
  • 在规模较大的见面会上,大家没有足够时间和每个人交谈
  • 提前通知的时间一般都很短(经常不到48小时)
  • 无法预测有多少人会出现

Twitter微博

接着我尝试了社交媒体。让我们从Twitter微博开始说起。我多年都有个非常活跃的Twitter账户,粉丝数量超过3万。下面是些我能记起的破损边缘:

  • 字数限制(Twitter每条微博有140字的字数限制)对肤浅交往没问题,但不适合深入交往
  • 社群成员彼此间很难发现对方和进行互动
  • 最活跃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网络上瘾者,他们通常并非最爱追求成长的人士
  • 闲聊太多,并非行动者们的良好聚集地(没有相互监督)
  • 整个社区属于Twitter,将社群成员转移到其他地方并不容易(位置锁定)

尽管有时存在系统过载问题,我仍喜欢Twitter的高度扩展性,它是个充满生气活力的地方。但交流内容的肤浅,使它在作为打造社群的工具上并无太大意义。我在2014年7月删除了自己的Twitter账户,从那之后便没再登录。后来有人冒用我的名字注册了一个新账户,并放上我的名字和照片,开始在假装是我的同时胡说八道。人们向Twitter举报了这件事,虽然这种做法违反了Twitter的服务条款,更别提假冒一个活人是非法行为,Twitter却无动于衷。因此这个问题成了另一个破损边缘。我真的很高兴生活中不再有Twitter,自己对以前在它上面投入了那么多时间还感觉有点蠢,但它至少是个学习体验。

Facebook社交网站

在Facebook上,我的个人账户已超出5000人的最大朋友数限额,随后我创建了一个粉丝页面,又得到成千上万人的关注。大家在那里有个积极活跃的社群,但这种社交网站也有些与Twitter相似的破损边缘:

  • 最活跃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网络上瘾者,他们通常并非最爱追求成长的人士
  • 闲聊太多,并非行动者们的良好聚集地(没有相互监督)
  • 用户界面的设计看起来就像为了让人分心和上瘾
  • 无法禁止捣乱和垃圾言论,因为人们可以关注一个粉丝页面,发表垃圾言论,然后取消关注,而这种行为根本没法阻止(至少在我使用Facebook服务的时候)
  • 整个社区属于Facebook(位置锁定)
  • 强迫你额外拥有一个收件箱,以便接收私人信息,而且没法将其关闭

我多年前就已删除Facebook账户,后来只是为了和朋友们保持联系,又尝试过一个限制功能更多的私人账户。结果我再次碰上同样的问题,并在2014年7月删除了那个账户(与舍弃Twitter的时间相同)。

在2016年10月,我决定创建一个新的Facebook账户,只是用它加入一些私人的创业群体。其中一个社群,我要花每月1000美元,才能拥有成员资格。我在那个账户上一个朋友都没有,自己设定了最严格的隐私设置(这样即便人们试图发送朋友添加请求,也没法做到此事),而且我只在私人群体里发布信息。这种做法的效果挺不错,我已经在那些群体里和某些人建立了很好的交往关系。拥有朋友数为零的Facebook账户感觉很不一样;这样做其实解决了我以前在社交网站上遇到的许多问题。我能和一些非常热爱追求成长的人们,参与某些高价值的私人讨论。其缺点在于,这些社群在专注领域上非常狭窄,所以我只能用它支持个人目标的一小部分。不过,这种做法向我展示了一种与自己想要创建的社群十分接近的可行模型。

交流论坛

从2006年到2011年,这个博客网站上有过交流论坛。由于我会从自己博客引入流量,那个论坛迅速变得热闹起来。大家一般每天能看到500到1000条新发言,最终发布的信息条数超过百万,注册成员也超过5万。我们做了许多正确事情,才让论坛顺利运行了数年。下面则是论坛存在的一些破损边缘:

  • 管理论坛社区要付出大量工作(至少需要十几位管理员)
  • 一些论坛成员产生权利感,把网站变成了他们在网上私人闲聚的场所
  • 起初论坛成员还有些挺好的积极行动,最后大多渐渐沦为无意义的讨论(监督责任感很低)
  • 频繁受到垃圾发言者的攻击,其中包括一些受雇去损害个人成长论坛的家伙
  • 由于论坛软件的脆弱性,会受到黑客攻击
  • 增大了服务器的加载负担,需要更昂贵的硬件支持

工作坊

从2009年到现在,我一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三日工作坊(到目前为止已举办16次)。这些工作坊非常有利于打造社群,因为在这些活动上见面的人们,经常紧密团结在一起,并在活动结束后多年保持联系。不过下面是工作坊存在的一些破损边缘:

  • 人们不得不旅行前来,所以那些无法参加工作坊的人们,便被留在社群层面之外
  • 工作坊的举办频次并不高
  • 活动举办时间相对而言较短(只有几天)
  • 工作坊结束后没法保留正式的社群组织(尽管有些非正式的保留形式,比如WhatsApp交流群)。

我知道人们参加工作坊的原因不止是社群层面,所以我在此只陈述社群层面的问题。对许多人来说,社群体验就是他们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

其他想法点子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要做法,我多年来还考虑过其他不少想法点子,其中有很多都在想法阶段被我排除。它们倾向于出现和以上做法相同的破损边缘。

理解破损边缘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破损边缘结合到一份列表中。我还将简化这些问题,以便大家能看出我们要应对处理的具体对象:

  • 面对捣乱行为的脆弱性(垃圾言论,煽动言论,黑客行为)
  • 低质量的互动交流(交流过程太短,内容太肤浅)
  • 低可用性(在时间或空间上都太有局限)
  • 不灵活性(仅限于针对博客内容发表评论)
  • 低可达性(需要旅行前往,只在特定日期才有活动)
  • 只有很少或没有监督责任(大家互不相干)
  • 没有持久性或长期留存度
  • 无法预测(不知道多少人会现身)
  • 难以使社群成员彼此互动
  • 太多互动都发生在网络上瘾者之间,而非付诸行动者之间
  • 其他人拥有整个社群(位置锁定)
  • 糟糕或令人分心的用户界面,被迫面对各种杂乱画面(针对网上社区)
  • 存在维护或管理成本(要花费时间,金钱)
  • 社群会有失去专注主题并变得越来越没用处的风险
  • 太多闲聊,社群成员落实的成长行动不够

创建出这种列表,可以让人对什么地方不奏效获得大量清晰感。但重要的是别止步于此。

发现真实欲望

每个破损边缘都指向一种更深的内心欲望。所以这些真实欲望都是什么?

让我们从欲望层面,而非抱怨层面,重新整理这份列表。基本上列出每个问题的相反结果,便可完成此事:

  • 对捣乱行为(垃圾言论,煽动言论,黑客行为等)免疫,或至少没那么脆弱
  • 高质量的互动交流(要长而深… 那可是“她”说的)
  • 高度的可用性(能满足那些想要每天互动的人士)
  • 灵活性(支持范围宽广的个人成长挑战)
  • 高可达性(无需旅行前往,任何地方都能触达)
  • 高度的监督责任(社群成员会彼此关照)
  • 高持久性和长期的留存度
  • 容易让社群成员彼此互动
  • 偏爱并奖励实际行动者,而非网络上瘾者
  • 避免位置锁定(保持让整个社群从一个网络服务转移到另一个网络服务的可能性)
  • 干净,不杂乱的用户界面(针对网上社群)
  • 容易管理和维护
  • 是个能为自身成员保持长期价值的专注社群
  • 社群成员有许多实现目标的行动,而非进行太多闲聊

通过审视自己遇到的破损边缘,并考虑与之相反的真实欲望,我们便能创建出一份实用的检查表,以用来评估实现理想结果的其他可能性。这种做法能帮助缩小搜索范围,这样我们就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更佳解决方案。

看到宏大图景

当你为自己生活的某一领域创建出这样一份列表,请仔细回顾所有条目,以获得对宏大图景的更好理解。看清各部分欲望需要如何拼凑在一起。若你现在就想要一种可行解决方案,请对它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拥有更好感知。

这个社群的愿景其实挺简单。我想促成(并归属于)一个强大的个人成长社群,与单靠自己相比,其中的成员会互相帮助,去付诸更多实现目标的行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正确态度,以有用和现实的做法,帮助正确人士彼此建立联系。在成员数量上,这个社群要比小型策划团体更大,但与我过去体验的那些较大社群相比,又会更小一些,并且更以行动为导向。

我那份欲望列表上的许多条目,都暗示一个私人的付费社群会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任何人都能加入的开放社群,很可能会遭遇监督责任低的麻烦,导致诸如垃圾言论,煽动言论,以及吸引来更多上瘾者,而非行动者的问题。开放社群在某些事情上很有优势,但总体而言,不论是作为建立者,还是社群一员,我对它产生的长期结果一直有着半失望的感觉。若你想吸引大量人士,拥有一个免费社群会很好。但若你想和一群更加专注与投入的人士共同努力,开放社群就不是太好选择,除非加入社群需要其他资格,比如需要参与某个开源项目的编程技巧。

多年以来,我付费加入过一些与个人成长或创业相关的私人社群,入群费用从每月5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标明价格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社群体验,尤其是在和乐于行动的人们建立联系时。一般来说,入群费用越高,社群成员就越专注投入和热爱行动。能交些新朋友挺不错,但如果我为参与某个社群付了一大笔钱,自己也想在个人生活或生意事业上,看到来自这个社群的一些积极成果。

我的欲望列表也暗示,一个网上社群,是比亲自见面的社群更好的解决方案。理想情况下,只要社群成员选择如此,他们就能在网上某个地方每天互动。一个私人论坛或私人的Facebook群组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只是那样并不足够。

整个社群应当更专注于行动,而非只是讨论问题。这个社群的存在目的,将是帮助其成员积极致力于个人成长转变,而非只是做些热闹空洞的闲聊。它需要有明确节拍,能让社群成员与行动导向保持一致,使之不会沦为另一个社交闲聚的场所。实现此事的一个方式,就是提供定期的团体培训或网络授课,这样整个社群能不断和鼓励行动的想法点子保持同步。

我在2017年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更强劲的尝试行动,打造这种强大社群。合适的人选已等候在外,你可能就是其中一员。我们只是需要将各个部分拼在一起,这次让它变得更加可行。

我现在已致力于这个想法数周时间,并会在未来几周分享更深入的更新信息。我很难预测这个社群何时发布,因为其中很多地方都涉及调查研究不同的可能实施方案(这需要花时间),但若你订阅了我的新闻邮件,就会在社群打造完毕时最先得知信息。这次我尤其想致力于可靠监督和行动层面。所以它肯定会是付费的私人社群。它也将在线运行,全年24小时可用。其中还将包括大量直接指导,以帮助社群成员向着个人目标取得更快进展。

我还想防止出现过度设计的问题,所以像我以前尝试过的解决方案一样,自己并不期望这个社群会完美无缺。此次尝试的最重要优先考虑之一,便是灵活性。那意味着不过于依赖任何服务提供商或配套软件。自己希望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即使我们会随着时间不断让此社群发生进化,它也可以保持不受外界因素损害的状态。

从破损到修理

识别出破损边缘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困于破损阶段。请像解决一个数学或科学问题那样,解决你的个人成长问题。当人们陷入受困状态太长时间,便倾向于内化各种问题,将那些问题带入自己无法再轻松解决的层面。但检查审视某个情形的破损边缘,会帮你从客观角度看待问题。之后你便可采取行动,去修理破损部位,继续向前行进。此外,这些修理工作干得越多,你就会越擅长修理破损边缘。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