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

你是平常人吗?

我肯定不属于平常人。自己生来就是金发,蓝眼,和色盲。因此我不仅看起来与众不同 — 我见到的世界也和“平常”人不同。雪上加霜的是,我还是左撇子… 自己简直就像隐形基因的集中营。随着时间过去,当开始注意到自身其他与众不同之处,并做出属于自己的各种人生选择后,我离平常状态只变得越来越远。

最终我意识到,“平常”只是自己脑中的一个概念。事实上,我的“平常状态”与其他人的平常状态并不相同。我的“平常状态”甚至已十分独特。所谓的平常,其实只是一种自我限制的做法,一个从最开始便根植于恐惧的概念。

请意识到,你不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人。这个星球上没人和你完全一样,即便你有双胞胎亲人也是如此。人们之间的差别甚至远大于此。你个人经历体验的集合,使你变得独一无二。

然而大多数人是如何对待这种独特性的?他们试图忘掉它。他们依附于各种群体,以为自己需要和其他人显得一样。他们力争显得平常,要与其他人的状态相似。

这就是纯粹的愚蠢荒唐,因为除了作为一种想象出的概念,平常状态并不存在。你曾经遇过100%平常的人吗?你是一个平常人吗?你身上是否有任何独特之处,能把你从群体中区分出来?

扔掉愚蠢标签

“平常”并非你值得追求的一个标签。它毫无价值。或许你担心若自己太与众不同,就会被大众排斥。事实的确如此。你会被其他受恐惧驱使的寻求平常的人们所排斥,但他们的接纳认可反正也没有价值。从光明一面看,当他们把你踢出群体后,另一个永远追求成长的高觉悟社群,将张开怀抱欢迎你。此外,以后回头逗弄那些寻求平常状态的人们,还有很多乐趣呢。

但你并不应该去追求“反常”或“与众不同”的标签。在此情形下,你是出于寻找独特感的自负欲望,以表现出平常状态的反面为目标。而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并不存在于从平常到与众不同的线性范围之内。让自己和他人作比较对你没有任何帮助。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和自己作比较。

了解你的更高自我

我发现要变成自己本该成为的那个人,最佳做法是先去认识那个自我。你也能做到此事,它甚至没那么困难。你可以通过个人想象做到它。请查阅《我最喜爱的冥想练习》,以了解更多细节内容。基本上来说,你将直接视觉化想象自己走进一个房间,遇见未来的自我,并和他/她进行交谈。这是一种非常启迪人心的体验。

当在20多岁早期进行这种冥想,并在想象中遇见未来的自我时,我首先注意到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完全没有恐惧。对于我看起来心存的所有恐惧,他还觉得好笑,甚至会因此戏弄我。若我有某个问题或担忧之事,他会推荐一种非常大胆直接的解决方案,但实施那种方案通常需要巨大勇气。他近乎残酷地诚实和直接,从不耍花招或有任何操控行为。我永远知道他的明确立场。他也总会将我提升到更高的做人标准。

我可以看到,他的勇气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内在平和感。但自己并不明白要如何抵达那种状态水平。我用了很多年,才发现他的勇气源泉是什么。他的勇气来自一种看待现实的特殊方式 — 那种方式让感到害怕毫无意义。他并未去克服恐惧或直面恐惧。他只是没有体验到任何恐惧之处。他将恐惧看成一种幻觉,所以感到害怕毫无意义。在描述那种状态上,无所畏惧可能是比勇气更好的用词选择。

但他并非一位完美的成功榜样 — 事实上,他经历的失败比我现在经历的更多。他也有自己要应对的问题,但他会通过直接行动去处理那些问题。他永远不会犹豫或担心最终结果。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关于行动、结果、体验、学习和成长。恐惧并不属于生活方程式的一部分。

看待这种冥想的一个方式,就是我的潜意识创造出了想象中的那个男人,来作为它感觉我可以成为的形象投射 — 一个理想版本的自我。但可能某种程度上,这个人其实本来就存在。然而,这种自我模型的产生原理,并不像它在促进我成长上发挥的作用那般重要。

变成你的更高自我

当你遇见更高自我并想了解他/她时,便有了实现个人成长的理想自我模型。这就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的一种方式。你无需担心像“平常”之类的标签,因为那种标签都是基于让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展现在你面前的愿景,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一个你能真正实现的更高自我。

随着年复一年地继续进行这种冥想,我收获了一条通向个人成长的强大道路。通过将现有自我与未来自我进行比较,我总能看出自己需要走出的下一步是什么样子。那个未来自我变成了我想前往的理想愿景。他就是我打算变成的那个人。

那个未来自我也有自己全部成长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他已解决了那些问题。我从来没有不知该做什么的问题。真正的挑战总是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

最终这个愿景变得非常强大,以至于我在个人冥想场景之外,甚至都能感受到更高自我的存在。他已成为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无论何时想要,我都可以融入其中,就像读取一份鲜活记忆。有些人会把想象出的这个人,定义为自己的精神向导。我确实常有这种感觉。

多年之后,我感觉那个更高自我与当下自我发生了融合… 到了两者变得难以区分的程度。我真正变成了自己最初在20多岁时展望的那个人。不过抵达这种状态,用了我不止十年。现在我有了另一个更高自我的投射形象,那个形象更具拓展性,而且正在这段难以置信的人生之旅上,指引着我走好接下来的几步。先前的更高自我帮自己摆脱了恐惧,正在形成的全新更高自我,似乎要来帮我学会拓展更大的同情心,尤其想将它作为平衡勇气品质的举措。

回到原地

挺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追求自己的独特性,你很可能会感到更为平常。你将能从内在的力量出发,而非恐惧出发,和人们交往联系。你将完全拥有自己,并知道自己是谁,以及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来自他人的评判,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无法使你偏离正轨。

与他人的强大联系已存在于你体内。你和更高自我的联系,就是你和他人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直存在,只是需要我们去留意观察。这种联系跟基于自负和依附感的三维世界交往联系非常不同。在这种全新层次上,你是在和他人的更高自我,建立交往联系。而这种交往通常有着唤醒对方的作用效果。此外用这种方式与人交往要有趣得多。它就是人们本该交往联系的方式。你将直接绕过人们的内心恐惧和外在标签,大家都像自由灵魂一般,进行沟通交谈。

高意识觉悟的人们能非常自然地进行这种交往。各种标签和头衔都无关紧要。两个高意识觉悟的人们,能在首次见面后几分钟内,便开始讨论诸如使命、人生目的和意义之类的事情。其中一人是否穿着西装,另一人是否穿着破旧的牛仔和T恤,不会给交谈造成任何不同。他们甚至很少注意到穿着问题。沟通交流高度专注于内容本身,因为这类人就像在直接与彼此的灵魂进行交谈。

另一方面,当两个低意识觉悟的人们相遇,发生的沟通交流便浅薄而怯懦。每个人都在试探对方,而非以真实自我去沟通交流。他们甚至无法触及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认同的是自负的自我形象。自负式的沟通交流充满竞争和恐惧。人们彼此玩着愚蠢的花招,徒劳无益地努力保护自己免于经历潜在的被拒体验。

清醒主动的感情关系

我还记得1994年认识Erin后不久,我们有一天在电话上聊着天,我直接对她说:“Erin,我非常喜欢你,如果你也喜欢的话,我想让咱俩成为男女朋友。”她给了我肯定回复,如今我们在一起几乎已有12年。

这种事看起来也许没什么大不了,但考虑到这段交谈发生在我们第一次真正约会之前。我和Erin只相互认识了几周时间,当时还只是普通朋友。事实上,我俩刚认识时,自己还在和另一个女孩约会。所以说出那种话相当大胆,但它的确让事情取得了很快进展,因为几个月后,我们便住到一起。我们本可彼此玩着交往游戏,先去约会很长时间。但直接看清我俩是否拥有共同感受,则是更加轻松和快速的交往方式。这种做法会管用,就是因为我和Erin都是无需相互玩弄交往游戏的那种人。

对于人们有兴趣和某人开始一份感情关系时,施展的各种可笑诡计,我经常感到惊叹不已。恐惧导致人们错过各种交往机会,让事情过度复杂到荒唐可笑的程度。请想象如果移除了恐惧,我们的感情关系会变得多轻松简单。若你喜欢某人,请直接告诉他们,问对方是否有相同感受。完成此事有多简单?只用几分钟,你就能决定该如何继续行动。当你的行动超越恐惧,自身判断的准确性也将获得提升。这样你甚至都不用问出那种问题,除了在明知会得到肯定答复之时。若你得到否定回答,它只意味着你误读了对方,但那真没什么大不了。被人拒绝将松绑个人能量,把它解放出来,反而有利于你去吸引别的交往对象。

意识觉悟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容易

随着你清醒主动地奋力变成本该成为的那个人,人生也将变得轻松容易许多。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就是生活还是一样困难,但你应对处理它的能力在不断增长,达到让生活看起来更轻松容易的程度。你变得更加强壮,所以感到负重变得更轻。

你对更高自我怀有什么愿景?若你想变成这个人,请花些时间在自己的想象中去认识了解他/她。请允许这个愿景激励启迪和指引你。视觉化想象你一直想成为的那类人,然后坚守那份愿景,直至你变成它的现实真身。

查看原文

清醒梦 — 研究一棵枫叶树

昨晚在一次20分钟的午夜小睡期间,我做了一个清醒梦。这是自64天前开始多相睡眠以来,我经历的第四个清醒梦。它是从一个常规梦境开始,接着在某个时刻,我意识到自己正抱着一个滴水嘴兽的雕像,这让我看起来很奇怪。

我问自己:“我干嘛要抱着滴水嘴兽的雕像四处活动?这太不寻常了… 甚至对我来说也是如此。而且相对于它的体积,这个雕像也太轻了。嗯… 有没有可能我其实在做梦?不会吧。所有事物看起来都如此真实。瞧瞧那些树木和建筑。此外,我不久前才和甘地在他的帐篷里聊了会儿天,他看起来也足够真实。但这个滴水嘴兽的雕像又是怎么回事?我平常不会把这种东西搬来搬去。也许我该问问那个滴水嘴兽。他似乎不会说英语。我很好奇是否有办法能用滴水嘴兽的语言去询问他。这种情形肯定有某种古怪之处。我能绝对肯定这不是一个梦境吗?等等… 我记得告诉过自己,假如问出这种问题,那么我肯定就是在做梦。所以此刻绝对是个梦境。”

就在那一刻,我在梦里变得清醒起来。此时我已在梦中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感觉自己在醒来前,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我设定的睡眠闹钟只有25分钟 — 若能看到自己梦境倒计时结束的场景,那就太妙了。因为当时梦中世界是在夜晚,周围挺暗,我便施展了“要有光”的意念力量,接着太阳升了起来。然后我又决定尝试跑得像闪电侠一样快,那种体验挺有趣。最终我跃入空中,做了些梦中飞行。出于某种原因,我见到一棵树看起来不同寻常地真实,于是落到它面前想更近审视。

我识别出这是一棵枫叶树,并花了几分钟研究它,想看自己能否找到任何缺陷纰漏,能把这棵梦中之树与真实世界里的树区分开来。我浮身飞过树枝,研究树叶的纹理构造,结果它们看起来就像正常树叶一样,而非像是由电脑生成的虚假纹理。我检查了不少树叶,注意到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生动真实。它看起来像一棵树,摸起来像一棵树,闻起来也像一棵树。我能识别出的唯一差别,就是梦中之树带有一种能量,使它比真实世界里的树稍微感觉更加鲜活。那个场景看起来比现实情形更加真实。当自己研究那棵树时,我自言自语道:“这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看起来难以置信地真实。但这种树恐怕在现实中甚至都不存在。”所以即便我看着一棵只是存在于个人想象中的树,自己却从中看不到任何证据,能表明它不像现实清醒世界里的一棵树那样真实可靠。

现在我正坐在家中办公室,完全清醒地盯着窗外后院里的树木,自己不禁好奇那些树是否也是真的。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整个现实世界并非只是在自身意识中展开播放的体验场景呢?我真的没法知道此事。我无法逃脱自己的意识存在(我能吗?),所以自己面前的任何客观现实证据,与我梦中世界里呈现的同类证据,并无任何不同。我甚至在梦里有稳定持久的生活地点,随着多年间不断拜访梦中世界,那些场景环境似乎还会随着时间进化改变,如同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一样。

部分由于这个难解之谜,我将自己的清醒现实世界也看成和梦境相似,认为所有事情都发生在我的意识之内。在那些现实体验里,我并非不同的人物角色(即:有着实体身躯) — 我就是正经历那些思维体验的意识生命。一旦我开始用这种方式去思考,便注意到自身梦境也开始变得生动鲜活许多。此事刚好和我转换到多相睡眠同时发生。我的梦境现在如此真实和复杂,以至于很难将它们与清醒的现实世界区分开来。我必须通过某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才能被触发醒悟过来,比如注意到我正抱着一个滴水嘴兽的雕像。

自己梦里的实体物质看起来如此坚固真实。大概唯一的区别就是梦中事物拥有不同的能量感受… 好像它正以不同的频率在振动。我感觉梦中物质会发散出与实体世界并不相同的辐射能量。或许梦境就是一个和实体世界的物理法则有点不同的另类现实世界。

我应该提及的一件事是,在准备进行那次午夜小睡前,自己其实发出了做个清醒梦的意愿。我已经有段时间没这样做了,但在多相睡眠期间第一次看到这种做法仍然管用,感觉挺不错。我想自己会更经常地尝试做此事,因为清醒梦是探索另类现实世界的一种极其让人兴奋的方式。在梦境世界里保持完全清醒的状态,同时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体正在睡眠之中,的确是种非常精彩的体验。

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清醒梦的知识,并想自行尝试,我推荐你阅读Stephen LaBerge博士的两本书:《清醒做梦》和《探索清醒梦的世界》。它们是我读过的关于清醒梦的最好书籍… 也是在11年前帮我开始了解清醒梦的书籍。清醒做梦完全是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查看原文

灵性 vs. 智性

灵性和智性间存在固有冲突吗?它们彼此之间永远不和吗?我们必须要么拥抱灵性,要么拥抱理性,永远无法同时拥有两者吗?

几年前我会对这些问题做出肯定答复。但如今我看出这种冲突不过是一个幻觉。事实上,我认为归根结底,智性和灵性遵循着同一条道路。我这样说的意思,并非企图用宗教信条对你的头脑进行编程改造,之后尝试通过操控事实的方式说服你相信此事。我的意思是,通过拥抱智性,将其发挥到极致,你终将抵达灵性境地。你也许不会把自己标榜成那种状态,但会发现最终产生的结果,与自己周围最开明的那些人士相似。 继续阅读灵性 vs. 智性

多相睡眠更新日志 — 第60天

今天是我开始多相睡眠试验以来的第60天。自己很难理解只过去了60天 — 这段时间感觉更像接近120天。

在过去几周,我每天都会收到关于这个试验的各种电邮。其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我在之前第1-30天的多相睡眠日志里已经做了回答,所以若你真想了解相关细节,那些日志文章就是开始阅读的好地方。其余大部分问题,都是关于我从未尝试过的各种体验选项,我并不在乎思考那些问题,因为它们离我的亲身体验太远。我的试验经历已包含足够多的惊讶体验,假如冒险超出现有体验范围,我很可能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为回答这些猜测性问题,我只能说:“你的猜测和我的相差无几。若你真想知道那些冒险体验会发生什么,就必须自冒风险,投身尝试。”我的多相睡眠日志应当只作为一种体验性指导,而非一份具体做法手册。

我承诺要在多相睡眠第60天时发布一篇更新日志,所以此文就是。

是的,我仍做着多相睡眠试验。没错,我还依然活着。至于我的心智正常程度,有些人争论说,我在开始这个试验很早前已将它丢失,所以此事就留给你来决定吧。

在过去30天里,我对多相睡眠已感到舒适自在了许多。尽管身体在适应多相睡眠的第一周表现非常艰难,但心理适应呈现出一种极为不同的挑战。我用了数周时间,才真正对多相睡眠整件事感到“正常”。

家人已经相当适应我跟他们并不一致的睡眠习惯。妻子还会取笑我在白天进行的小睡:“瞧呀… 史蒂夫宝宝又需要小睡一下啦。”而我现在给妻子起的昵称是“熊妈”,因为她每晚都必须冬眠。我发现与把家人想成昼出夜眠的异类吸血鬼相比,将他们想成一群熊会没那么阴森恐怖。不过妻子昨晚告诉我,她挺喜欢我整夜醒着,因为想到有人守卫着整个熊窝,让她感觉更加安全。 继续阅读多相睡眠更新日志 — 第60天

克服限制性的财务信念

有什么限制性的财务信念正在拖累你,导致你无法实现本该得到的所有财富和富有状态?

人们因为“赚取百万美元试验”给我发来了大量电子邮件,其中包含的故事,讲述了参加者们如何发现并突破各种限制自我的财务信念。甚至那些还未变现出任何金钱的人们,也告诉我只是专注于吸引更大财富和富有状态(以所有人的最高福祉为目的)的简单行为,已经让内在的抵制心理浮出表面。之后大家便可对这些抵制心理进行清醒主动的处理。一些人也告诉我,克服这些潜藏障碍,甚至比收获金钱本身更加重要。

每个人似乎都会面对不同的障碍。对某些人而言,障碍在于自己拥有过多现金的观念 — 多过自己生存所需的金钱 — 那会导致不适感。对另一些人而言,障碍则是变得富有的整个想法,以及他们在富人身上关联的各种负面评价(贪婪、自私、邪恶、腐败等)。还有些人告诉我,遇到的障碍在于自尊问题,感觉自己配不上拥有额外金钱,因此忽视了各种财务机会。 继续阅读克服限制性的财务信念

停止争论,开始测试

人们为避免犯个简单错误而花费的时间精力简直令人吃惊。我认为原因在于人们受到太多训化影响,导致相信犯错是件糟糕事情,于是反应过度,试图避免去犯所有错误 — 以至于到了毫不明智的程度。

世上有许多值得去冒的合理风险,它们失败带来的负面后果可以忽略不计,但若事情可行,潜在的好处却十分可观。即便结果很可能证明你是错的,那也是一头扎入冒险犯错,会是好主意的时刻。

例如,许多博客作者都面对过是否要在博客上放置广告的决定。有些博客作者写了很多文字,不断探讨和争论此事,试图决定这样做对自己来说是不是个好主意。写这些文字全是浪费之举。利用像Adsense那样的广告服务,我们很容易便可放上一些广告,几分钟之内开始测试。之后你就能看到将出现何种反馈和收入结果,并把所有事实数据摆在面前,以做出信息完备的决定。当进行测试和得到事实数据如此容易时,各种胡乱猜测,问卷调查和争论便毫无意义。如果广告服务不像你计划的那样管用,几分钟内你就能将其移除。请直接尝试一周,看看会发生什么。之后你便知道该怎样去做。

例如,通过在这个网站上放置Adsense广告,我知道了几件事情:1)每天有数百人点击广告内容,2)广告给我带来了可观收入,3)在过去9个月里,那份收入平均每月有50%的增长,4)只有很小比例的人对广告有抱怨(也许每周有一人抱怨),5)网站流量仍在迅速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增长了40倍),6)显示的广告看起来与网页内容会相关。我还知道了广告在CTR(点击率),CPM(每千次展示成本),周末与工作日,和其他数据方面的表现结果。

考虑到所有这些事实,继续在网站上显示广告,对我来说就是想都不用想的决定,当然,除非有人愿主动为我付清房贷。

另一方面,我为放置广告也冒了点风险,这个试验有可能失败,我得把广告全部关闭。那就是不利一面。而有利一面是,免费住房,免费日用品,免费全家医疗保险,未来也许还有更多好处。嗯… 这真是很难做出的决定哪。;-)

查看原文

规则在坚定之士面前绝非障碍

7岁的Steve(作者本人)

Steve:我要赢得今年的单词拼写竞赛。

妈妈:嗯,好啊。你去年离得奖都挺远。我看你没什么机会。

Steve在小学二年级的拼写竞赛上获得第一名,并赢得双份的单月零花钱,而妈妈很高兴和他打赌输掉这笔钱。

21岁的Steve

Steve来到计算机系主任的办公室。

Steve:我想在本学期修完31个学分,这样便能在3个学期内毕业。我需要请您在这份表格上签字来批准此事。

计算机系主任:[大笑起来] 好啊,太有创意了!以前还没人让我批准这种事呢。

Steve:不,我是认真的。我必须修完那么多学分。否则自己就要花两年才能毕业,而我不想在学校呆那么长时间。

计算机系主任:大学就该上四年,虽然很多人花的时间甚至更长。你不会真的期望我批准一个新生去修那么多学分吧,是不?

Steve:您能批准我去修多少学分?

计算机系主任:[在深思后摇了摇头] 我最多愿意批准你修完25个学分,但那已超出我以前批准的最多学分了。从来没人要求我这样做过。

Steve:好吧,请您在这里签字。

Steve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简称CSUN),用一学期修完25学分,还在校外修了6个学分。严格来讲这有悖规则,因为额外学分卡上本该包括校外修完的那些学分。Steve小心处理了此事,确保没有机构会在他离校后追究这个问题。

第二学期开始时,在回到计算机系主任的办公室前,Steve将之前修完的6个校外学分转回CSUN。

Steve:我想在本学期修完39学分。自己需要您在这份表格上签字来批准此事。

计算机系主任:[喷出了口中的咖啡] 你不就是上学期要求我批准这件事的同一个家伙吗?[转身打电话叫来办公室助理] 嘿,Karen — 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个家伙就在我办公室!

Steve:这里有份我上学期的成绩单,说明我修完了25学分,而且在所有课程上成绩优秀。我还在LACC学院额外修了6个学分。这里还有份成绩单,说明我在校外的两门课上也表现优异。

计算机系主任:喔。[摸了摸下巴] 嗯…

Karen:[挠了挠脑袋,疑惑地看着系主任]

Steve:现在我希望您能批准我在本学期修完39学分,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我更希望全在校内修完这些学分。我理解在上学期,您还没有相信我能做到此事的理由。现在您有理由相信了吧。

计算机系主任:嗯… 好吧… 可以…

Steve:[指向表格] 请在这个框里签字。

计算机系主任:[签完了表格] 我猜… 要祝你… 好运啰…

Karen:再见。

Steve在CSUN又修完39学分,并在随后一个学期回到计算机系主任的办公室。

计算机系主任:嗨,Steve。

Steve:我希望这个学期能修完40学分。我得请您在这份表格上签字来批准此事。这是我上学期修完39学分的成绩单。

计算机系主任:[签完表格] 祝你好运,不过我觉得你不会再需要它了。

Steve在上完3个学期后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还被教职工和系主任选为计算机系顶尖学生,获得了特别年度奖。

23岁的Steve

Steve:我打算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事业。

家人:哦,好啊。你难道不能做个正常人吗?

Steve的家人给他寄来就业申请表。Steve把那些申请表都扔进垃圾筒,开始创办Dexterity Software(敏捷软件公司),并持续经营了11年。

26岁的Steve

Steve:我决定变成纯素主义者。

朋友:哦,好啊。你难道不能做个正常人吗?

Steve变成了纯素主义者。从此之后,不会再有动物因为他的生活而遭受伤害。

32岁的Steve

Steve:我们决定搬到拉斯维加斯。

夫妻双方的家人:那是个坏主意。拉斯维加斯充斥着无业游民、毒品上瘾者和妓女。

Steve:那和洛杉矶有什么不同?

Steve和妻子在拉斯维加斯买了栋4居室的大房子,价格只相当于洛杉矶的一个树桩。同年,施瓦辛格成为加州州长。

33岁的Steve

Steve:我决定开创自己的个人发展生意事业。

朋友们:哦,好啊。你想变成托尼·罗宾斯(美国激励演讲大师)或其他某种演讲者吗?

Steve:也许是其他某种吧。

朋友们:你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

Steve:我这样做也不是第一次了。

Steve上线了StevePavlina.com网站,写了大概300篇原创文章。网站流量增长到每月50万访问者。Steve开始赚到足够多的钱来靠此谋生。

34岁的Steve

Steve:我决定尝试多相睡眠,看自己能否适应这种睡眠方式。

批评者:你到底为何想做那种事情?

Steve:每周额外多出30-40小时的清醒时间感觉挺不错,但我主要想看自己能否做到此事。除非亲自尝试,我没法真正知道能否做到。

批评者:你会失败的。那绝无可能。

Steve:好吧。

Steve成功适应了多相睡眠。今天已是进行多相睡眠的第56天。Steve开始把单相睡眠者看成喜欢冬眠的狗熊们。

Steve:我还决定变成百万富翁。

狗熊:你没法做到此事。

Steve:为何不能?

狗熊:它不合规则。

Steve:棒极了… 那样的话竞争就会更少。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以上内容读起来就像安·兰德的小说,是不?

Steve实际听出的话语是

Steve:我已决定要做X。

懦弱的狮子:哎呀。我挺害怕那种事。

Steve:请闪到一边。我会成功做到。

懦弱的狮子:啊?什么?哦,好吧。

懦弱的狮子回到家中,琢磨着只过一天不像懦弱狮子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子。通过打开电视去帮自己消除这种扰乱社会的想法和感受,懦弱的狮子得以顺从接受以往的社会训化。当电视里各种友好的人物角色,普遍同意像Steve这样的人属于不健全、反社会和邪恶分子,而懦弱的狮子们其实完全正常、普通和易被社会接纳后,懦弱的狮子就开始重新感觉“正常”了(如同小说《1984》里的情节那样)。

查看原文

幽默技巧

幽默技巧能被拓展出来吗?是的,毫无疑问。

我从孩童时期就有强烈的幽默感。有时我还会因为在课堂上做出风趣评论,引发哄堂大笑,导致惹上麻烦。事实上,如今我在群体环境里仍会这样做。但自己始终以为,幽默理所当然是种天生技能,直到去年之前,我都从未想过清醒主动地拓展它。

加入Toastmasters演讲俱乐部前,我在生活中从未做过幽默演讲。如果要针对商业生意、软件开发,或市场营销做演讲,自己觉得掺入幽默要么毫无必要,要么并不恰当。我在这件事上肯定错了。在演讲中包含幽默元素,能提升听众的默契感,减少紧张氛围,让听众保持敏锐和专注状态,提高演讲内容的影响力和留存度,让演讲给人留下更深回忆。即便演讲话题显得严肃,幽默也能使一场好演讲变成极佳演讲。我知道一些人甚至说,在悼词中加入幽默会是个好点子。 继续阅读幽默技巧

妻子不让我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事业

我听过这句话很多次:我想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事业,但妻子不让我这么做,因为她觉得太有风险

这句话还有使用“女友”或“未婚妻”的变体形式,但到目前为止,我想不起有一个例子是某位女士告诉我,她的丈夫/男友不让她开创一份生意事业,更别提男男关系和女女关系,或涉及宠物关系的例子。其他情形当然也可能存在,但我将只解答最常见的一种,以免迷失在名称代词的沼泽之中。 继续阅读妻子不让我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事业

那是你能做的最好事情吗?

在时间管理领域,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挺好是最好的敌人。”近来我一直在直面这句话的现实挑战。

每天我都能收到大量电子邮件,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阅读线索和推荐内容 — 值得查看的博客和网上文章,值得阅读的书籍,值得体验的新网上服务,… 更别说邮件里的大量反馈和提问。 继续阅读那是你能做的最好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