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那些能坚守的决定

你有多少次面对过艰难决定并自问:我该怎么做?或者可能去问:什么才是正确决定?

我和Erin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电邮。邮件主题从感情关系问题(我该离开现在的伴侣吗?),到职业选择问题(我该辞掉工作,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吗?),再到人生安排问题(我该搬家到另一个城市吗?),内容五花八门。不过这些问题潜在的主题是相同的。人们想要做出明智决定,并挣扎于找到恰当程度的清晰感。

选择点上的挑战

我无法告诉你,自己有多少次在面对重大选择点时,都会绞尽脑汁地试图获得清晰感。我会花数小时分析某一决定的各个方面,因为自己想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然后当自己以为终于有了最佳答案,试图按照决定前进行动时,整个人却冻在原地。虽然自身逻辑说了没问题,但出于某种原因,我仍感觉那个决定不太对劲。通常我永远无法获得完美彻底的清晰感。

在这种模式上经历过多得令人尴尬的次数后,我终于退后一步,开始质疑这种模式本身。我好奇自问自答我该怎么做?这个做法,其实会不会是某种生活陷阱。

正确应该等词汇,本身暗示了在众多选项之间,存在最优或至少接近最优的解决方案。生活并非黑白分明,但我们肯定可以想象某个结果至少比其他结果稍好一点,难道不是吗?例如,若你自问我该辞掉工作吗?你便在好奇哪种选择会让自己处于更好的生活位置:是辞掉工作,还是留下来。更好是个主观判断,但若某个选项让你无家可归,另一个选项却能让你变得富有,在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就会倾向于把变富的选择结果定义为更好。

检查不同选项,设想可能的结果,比较那些结果的好坏,并做出明智有效的决定,这种做法看起来挺符合逻辑,难道不是吗?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行为模式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失望。我越想精明地使用这种模式,自己就败得越惨。我可以用这种做法制定出看起来非常漂亮的计划,能让你惊叹于它的分析深度,但你永远不会看到我在现实世界里按照那份计划落实行动。

当一份解决方案并非解决方案时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这种看起来符合逻辑的做法,却如此频繁地令我失望?是不是因为我就是个糟糕的决定落实者?我探索过这种可能性,但很快找到了另一条看待这种做法的方式,引导自己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论。

我退后一步并自问:倘若这种解决问题式的做法有某个地方是完全错的,那会是什么地方?我意识到如果这种做法有错,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认为个人生活质量取决于我所选决定的假设。换句话说,我设想自己的决定将影响未来生活体验的持续质量。

一旦有了这种领悟,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确实掉进了一个生活陷阱还是个非常阴险隐蔽的生活陷阱。

请让我慢慢解释

比方说我必须在两个选项间做出选择:A选项和B选项。我的目标是做出更优选择。但什么才是最优选择?我该如何定义正确选择?对不同选择进行比较的标准又是什么?

我的潜藏假设是,正确选择就是让我最幸福快乐的那个选项。我可以弄清每个决定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指标(金钱、健康等)有什么影响,但归根结底我做的选择就是要最大化自己的幸福快乐。

那便是陷阱所在。我假设自己在生活中取得的现实结果,就是个人幸福快乐的根源,那种推断设想便是个巨大错误。那也是这种做法为何反复令我失望的原因。如果我把幸福快乐用作评判标准,就不存在正确决定。因为一旦你的意识觉悟拓展到一定程度,便会逐渐把个人幸福快乐与外在事件分离开来。你会放松自己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依附,学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能感到幸福美好。所以和从外界环境条件中获取幸福快乐不同,你会给外界环境带去幸福快乐。

这个陷阱的另一部分,就是我假设如果做了个次优选择,与做出正确选择相比,自己便注定只能得到较低程度的幸福快乐。这是个非常剥夺人力量的信念。实际真相是,你在当下时刻永远都有力量 —— 事实上,当下也是你拥有力量的唯一时刻。所以无论你做了看起来多大的决定,实际真相是,每时每刻都是个做出决定的过程。世上真的没有什么错误道路,没有什么能完全剥夺你力量的致命决定。你永远都能再次做出选择。

从现实角度讲,这意味着你可以辞掉工作开创自己的生意事业,如果不喜欢那个决定,你可以再找份新工作,甚至可以回归你的旧工作。你可以尝试一种新饮食,然后回到旧的饮食方式上。你可以搬到一个新城市,然后再搬回原来的旧城市。你甚至可以离婚,然后再复婚,最终夫妻双方拥有更深的感情承诺。事实真相是,许多生活决定都有一个撤销还原按钮。

你现在想要经历体验什么?

与其去问我该怎么做?什么才是正确决定”之类的问题,请考虑去问:我现在想要经历体验什么?

生活是个永远不断展开的体验过程,而非各种正确和错误(或者说最优和次优)决定的集合。当你专注于某个决定带给自己的经历体验时,便会停止把生活看成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开始把它看成兼而有之的过程。

例如,若你考虑开创自己的生意事业,请意识到你不必承诺余生都要去创业。你可以只是为了经历体验,去经营一份生意或从事某份工作一段时间,而且在你想要的任何时候,自由转换去做其他事情。

23岁时我创办了自己的游戏开发生意。从10岁时开始,自行设计并编写一款游戏就是我的人生梦想,所以创办那份生意的确是梦想成真的经历。不过即便在那时,我也知道它并非我想在余生一直去做的事情。但它是我在当时想要经历体验的事情,那段经历体验也确实丰富了我的人生。我很高兴自己做过此事 —— 写完并发布多款自己的电脑游戏令人感到无比美妙。但在33岁时,我已准备好迎接不同的人生体验,所以自己从游戏开发领域转换到个人发展领域,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职业。这个决定没有对错之分。我只是准备好了体验经营个人发展生意的生活。虽然我可以轻松想象余生都将从事个人发展事业,自己仍对其他可能性保持开放态度。如果我未来选择了其他生活体验,自己也可能随时终止现有生意事业,做出完全不同的人生决定。

在感情关系上,我也结交过不少新朋友,而且很享受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光,但最后大家各奔东西。我仍珍视那些感情关系。但一份感情关系不必永久存在才能具备价值。一份职业、一种饮食、一处家园,等等事物,同样如此。人的生命也不会永久存在,但它对你来说仍有价值,那份价值便存在于你不断展开的生活体验之中。

更容易的决策模式

我发现当开始去问:我想经历体验哪种选择?时,自己获得对某个决定的清晰感要轻松容易得多。这种做法在生意方面对我的帮助尤其大。以前我倾向于最大化和最优化各种生意指标,但这种做法经常引导自己陷入并非真想体验的生活情形。所以即使做出这种决定后,我也会抵制它,因为自己内心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它对我而言并非正确选择。但当我开始做出会丰富自己人生体验的决定,比如那些能帮我成长的决定时,自己就能更轻松地落实它们。

例如,最近有人邀请我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家演讲者协会活动上,针对博客创作话题进行全天演讲。我以前从未对此话题做过全天演讲,所以自己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国家演讲者协会举办的活动不会提供任何报酬,我将免费去做演讲,也没有任何要售卖的产品。自己还要向一群专业演讲者进行演讲。

起初我也落入了旧的行为模式,问自己我该同意在这场活动上演讲吗?接受这个邀请会是个好主意吗?通过逻辑思考我很容易得出否定回答。具体思考细节不谈,但本质上讲,我感觉这个演讲活动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与自己在专业上的回报不相称。我也想在个人发展话题上积累演讲经验,而非博客写作。

然后我又拿出了新的决策模式,自问这是我想拥有的经历体验吗?与从对或错,好或坏,最优或次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决定不同,我把它看成自己是否想在人生中添加的经历体验。这时我便很容易得出肯定回答。参加这场活动仍要付出大量工作,但它毫无疑问会是一次成长经历。

挺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仍会用哪个选项更好来评估自己的选择,但与用外在结果进行评估不同,我会用体验价值做出评估。这看起来可能像是挺细微的转变,但根据个人经验,它是个极富力量的转变。

请考虑下面这些问题之间的差异:

  • 我该辞去自己的工作吗? -> 我会喜欢另一份工作的经历体验吗?

  • 我该开创自己的生意事业吗? -> 我会喜欢经营生意的经历体验吗?

  • 我该和现在的感情伴侣呆在一起吗? -> 我希望继续体验这份感情关系吗?

  • 我该去锻炼吗? -> 我希望体验不同水平的体力活动吗?

  • 我该去赚更多钱吗? -> 我希望体验更大财务富足状态的生活吗?

你现在正拥有什么样的经历体验?你拥有的经历体验与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谐一致吗?如果不是,你又想拥有何种经历体验?你在人生中还想经历体验其他什么事情?你现在必须做出什么决定,才能让那些经历体验变成现实?

请不要落入过于依附外在结果的生活陷阱。你的生活就是自己当下的经历体验;它并非仅仅是一连串的一次性外在结果。当你专注于吸引内心渴望的经历体验时,外在结果自会显现,因为外在结果反正也属于经历体验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Making Decisions That St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