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自主的个人成长

如何决定何时结束一份长期感情关系

感情关系属于我们生活中最复杂的层面之一,尤其是像婚姻这样的长期感情关系。它既能将你提升到全新高度,也能把你拖入糟糕境地。

但若你身处某个中间地带,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感情关系挺不错,就像在从1到10的范围上处于7分状态,你该怎么办?你应当留下,公开承诺一生忠于这份感情关系吗?还是应当离开,寻找更佳选择,让感情生活变得甚至更好?

这就是令人矛盾的可恶状态。你对任何情形都无法确定。也许你现在有的已经够好,轻易放弃它去寻找有可能永远找不到的一份新感情,那样做简直愚蠢。或者你正严重妨碍自己寻找一份真正满足的感情关系,而那份感情能使你余生都感到幸福快乐。这种决定确实太难。

幸运的是,我们有本精彩书籍,提供了克服这种矛盾状态的明智做法。这本书名为Too Good to Leave,Too Bad to Stay(《好得不想走,坏得不愿留》),作者是Mira Kirshenbaum。我很多年前读过这本书,它完全改变了我思考长期感情关系的方式。

首先,书中说明了做出这种决定的错误方法。那就是采用衡量途径,试图权衡留下与离开的利弊得失。当然,这是每个人都在用的方法。权衡利弊看起来符合逻辑,但它并未给你做出这个决定所需的正确信息。每份感情关系都有利弊得失,你如何知道自己的感情关系是有害无益、可以容忍,或精彩美妙?坏处将告诉你离开,好处会告诉你留下。另外你还得预测未来的利弊得失,你又打算怎样预测自己感情关系的未来?谁能说你当前的问题是暂时还是永久的?

Kirshenbaum的解决方案是舍弃衡量途径,采用诊断途径。先诊断出感情关系的真实状态,而非试图把它放在天平上衡量。你将收获做出明智决定所需的信息,并准确知道自己为何做出最终决定。若你内心矛盾,那便意味着这份感情关系出了问题。所以发现这个问题的确切本质,似乎就是我们开始行动的一个明智起点。

为完成对感情关系的诊断,作者提供了一系列供你自问的36个“是/否”问题。每个问题都用数页内容做了非常透彻的解释。事实上,这个诊断过程就是整本书的主体内容。

回答每个问题就像让你的感情关系通过一个过滤器。通过某个过滤器后,你便可进入下个问题。若你通不过那个过滤器,书中推荐做法是结束那份关系。要想让最终结果是留在其中,你必须通过所有36个过滤器。即使有一个过滤器阻挡了你,推荐做法也是选择离开。

不过事情并不像它听起来的那样残酷,因为这些过滤器大部分都很容易通过。我猜在36个问题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需要人们做出太多思考。希望对于“伴侣会打你吗?”,以及“伴侣会在不带你的情况下永久出国吗?”这样的过滤器,你在通过它们时不会有太多麻烦。若非如此,你根本无需一本书来告诉自己,这份感情关系正在走下坡路。

作者通过观察在36个问题上遭遇过矛盾状态的多对伴侣,了解他们在做出留下或分手决定后的生活体验,最终给出了书中的推荐做法。作者关注这些伴侣间感情关系的长期结果。过去多年之后,做出留下或离开决定的人士,是否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对于选择留在一起的伴侣,那份感情是发展得更好,还是衰落成彼此怨恨?对于选择分手的伴侣,他们是找到了新的幸福生活,还是对离开彼此一直懊悔?

我发现这个观察概念极富价值,它就像翻看时间写成的书页来了解可能发生什么结果。书里的推荐做法是基于作者个人观察和她的专业意见,所以我并不推荐你盲目接受其建议。不过,我个人觉得作者的所有结论都很合乎情理,并未发现任何令人惊讶之处。若看到和吸毒者的感情关系几乎注定失败这种内容,我怀疑你会对此感到无比惊讶。但如果是和自己并不敬重的某位人士的一份感情关系,你又该做何选择?要是一份异地关系呢?或者和收入是你10倍的工作狂的一份感情关系?你是否想知道身处这些感情关系中的伴侣,在做出留下和分手决定后的最终结果?

Kirshenbaum解释道,当她推荐做出分手决定时,是因为大多数选择留在那种情形里的人士不会幸福快乐,而大多数决定离开的人士将更幸福快乐。所以书中采用的关键标准是长期幸福感,并且是做出留下或离开决定的那个人的长期幸福感,而非此人(前)伴侣的幸福感。

若你正面对“好得不想走,坏得不愿留”这种困境,我强烈推荐此书。你将轻松通过大部分过滤器,但很可能碰上几个阻挡自己,而且确实令你深思的问题。不过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并非只为那些不确定自己感情关系状态的人士,还包括那些拥有健康感情关系,但想让它更上层楼的人士。此书将帮你诊断出可能导致分手的感情关系薄弱点,使你能清醒主动地处理它们。

以下就是书中的一些诊断观点,你也许会发现挺有价值(它们都是我的个人总结,并非作者的原始文字):

1. 假如上帝或某种神圣存在告诉你离开现有感情关系完全可以,你是否会因终能离开而感到无比解脱?若个人宗教信仰就是让双方仍在一起的唯一原因,那么你的感情关系早已死亡。请丢弃那种自我折磨的信仰观念,选择幸福生活。身体上生活在一起,但心灵上早已分开,反正也欺骗不了任何神圣存在,同样不太可能欺骗你们身边的其他人。请离开那种伪善生活,放手而去。

2. 你在这份感情关系中可以不太困难地满足自身需求吗?若你要花太大努力才能满足自身需求,那么这份感情关系对你的伤害就多于好处。

3. 你真诚喜欢自己的伴侣吗,伴侣看起来也真诚喜欢你吗?若双方并未相互喜欢,你们便不属于彼此。

4. 你在伴侣身上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性魅力吗?假如双方没有性火花存在,就没有呆在一起的意义。

5. 伴侣有没有展示出任何让你很难留在这份关系里的行为,你是否发现伴侣不愿或无法做出改变?事实结果远比个人意愿重要。若伴侣表现出你无法忍受的某种行为,对方就必须做出永久性改变,否则你便需要离开。例如:“请在30天内永久戒烟,不然我们的关系就结束。”努力容忍无法容忍的行为,只会腐蚀你的自尊。你将看出自己在以往,要比现在更强大自信。

6. 当你看向伴侣双眼时,能看到自己的存在吗?这是个隐喻… 若你从伴侣那里感受不到强大的兼容合拍性,你最好去选择其他人士。

7. 你和伴侣彼此都将对方当做独立个体尊重看待吗?没有彼此尊重 = 是时候离开。

8. 在自己非常在乎的某种事情上,伴侣能为你提供重要资源吗?若伴侣对提升你的生活毫无帮助,你在离开后又不会有任何重要损失,那么就请离开。独自生活你也将毫无损失,而且找到能为自己提供渴望资源的对象,你还将得到巨大收获。

9. 你的感情关系有彼此宽恕的能力吗?若你们无法宽容对方的违规行为,怨愤便会逐渐取代爱意。此时请选择离开。

10. 你和伴侣能一起享受乐趣吗?一份没有乐趣的感情关系已经死亡。请选择离开。

11. 你和伴侣有着眼未来的共同目标和梦想吗?若你们没有计划未来的共同生活,某些地方肯定严重出错。请及时脱身。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想说明,一份感情关系应当提升你的生活,而非把它消耗殆尽。至少,你在感情关系里要比在它之外更幸福快乐。Kirshenbaum指出,即使分手会导致混乱的离婚问题,以及复杂的抚养安排,在许多情形下,选择分手仍能导向长期的幸福感受。而留在一份早已心死的感情关系里,几乎肯定会阻止幸福体验。

对于自己认为还可挽回的那些情形,这些诊断观点却推荐选择离开,也许会令你感到过于严苛。然而,一份感情关系要求双方都做出努力和承诺。一个人无法独自承受整份感情关系。即便你可能奇迹般地拯救了它(比如扭转了一份虐待性感情关系),这种尝试经常注定失败,甚至就算成功,它也要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你终将感觉根本不值得付出那些努力。你本可在一份新感情关系里(或选择独自生活)幸福快乐得多,而非投入如此多时间精力,试图挽救一份正把你拖下水的感情关系。将自己献给某位更乐于接受你所提供的资源,并对此真诚欣赏感激的人士,会是美好得多的结果。若你在感情关系里所做的更多是挣扎抵制,而非分享爱意,自己最好对它放手,选择拥抱一份不太费力就能相互支持的感情关系。

你会发现对于更宽广的人类交往关系,这些诊断问题也有启迪作用,比如你和自己老板与同事的交往关系。或许你可以忽略性魅力那个问题… 但在彼此尊重、共享乐趣、分享目标、容忍行为、满足个人需求等方面,这些问题都能完美应用到与职业相关的交往关系上。例如,当你试图和老板讨论公司未来时,对方却选择回避,我想说对你们其中一人来说,那就是非常糟糕的信号。

请别把是否该离开现有感情关系,与如何能找到一份新感情关系相混淆。若该结束现有感情关系显而易见,就请及时结束它。一旦重新独自一人,你就可以(重新)拓展吸引新伴侣所需的各种技能。当依然身处一份感情关系中时,你将不太可能正确评估自己收获一份新感情关系的机会。举例而言,当你仍处在一份感情关系中,自己身边的所有人便会认为你不可追求。因此直到你脱离那份感情关系,才能清晰看出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一份恰当的诊断报告,也可以说服你相信现有感情关系确实好得让人不想走。那种情形也许将持续一生,或可能在某个时刻改变。你无法控制所有变数。但至少你有了一种方法,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要在当下坚守这份关系,或是否该做出结束它的生活计划。

对于任何感情关系,请至少选择要实现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快乐。

查看原文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