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心灵工作坊”回顾

因为没能参加上月“清醒心灵工作坊”的人们一直在问我有关它的事情,我将在此分享些工作坊举办结果的详细信息,这些内容既包含我的视角,也有参加者视角。

重申一下,这次工作坊(从2009开始的第11次工作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预先设定的主题,也没有事先计划的活动内容或框架。举办理念就是完全跟随众人的灵感而动。它还意在成为一次协创性活动,也就是说倘若工作坊参加者们有此方面的灵感想法,便可影响工作坊最终展现结果。

让我们先从参加者的看法开始分享…

参加者印象

工作坊结束几天后,我向参加者们发送了一封简单的调查反馈邮件,希望他们能和我分享其反馈想法。调查邮件给参加者们提供了机会,可以为工作坊的各方面表现打出评分,回答关于个人体验的一些问题,并说出自己愿意分享的其他任何事情。大家可以写明自己的名字,如果想要也可匿名提交。我还邀请他们分享一些能允许我公开名字或姓氏的反馈内容,假如他们对此并不介意的话。这些反馈常用来提升改进以后举办的工作坊,还有帮助想出举办新工作坊的点子。

对于此次工作坊,在1到5分的评价范围内,参加者的各方面评分如下:

工作坊内容 — 4.3

工作坊活动练习 — 4.2

社交体验 — 4.6

工作坊工作人员 — 4.9

转变性效果 — 4.4

整体评价 — 4.6

与上次举办的工作坊相比(2014年8月举办的“清醒生活工作坊”),2015年5月举办的“清醒心灵工作坊”在活动内容和练习方面收到的评价稍稍偏低,但它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收获了更高评分。参加者们发现此次工作坊对自己有着更好的社交体验,更大的价值和更多转变性效果。看到大家对工作人员表达的欣赏感激,也使我们无比欣慰。在帮助众人创造一种友好、积极和充满激励的环境氛围,并培养积极正面的社交体验上,Ann与Kevin完成了尤其出色的工作。他们不只在工作坊会场中如此,在每天活动结束后和大家的几小时相处时间里也是如此。

我最看重的两个评分项是参加者收获的“转变性效果”和“整体价值”。这些评价很难准确测量,因为它们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上面给出的评价只是基于工作坊期间,还有工作坊结束几周后参加者感受到的短期影响。我会从人们以后发送给我,有时是在几月或几年后发来的邮件中,更多了解到工作坊对他们的长期影响。

人们好像尤其感激这次活动更具亲密性的参加者规模。此次工作坊的人数较少 — 有大概30来人 —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让每个人得以更容易认识和了解其他参加者。活动期间存在大量机会,可以让人们主动参与并影响工作坊涉及的具体内容。

这次工作坊比以往的活动吸引了更多首次参加者。在近期举办的多个工作坊中,我们看到的首次参加者与重复参加者的比率,一般大概是50/50。而这次接近85/15,所以工作坊主体是首次参加者。我原本期望这次工作坊上可能大部分都是重复参加者,却出现了相反情况。也许这是因为没有架构,随心而动的工作坊,会比架构清晰,基于特定主题的工作坊吸引到不太相同的人群。然而总的来说,这些参加者对我的博客也不陌生。我认为典型的参加者会一直数年阅读我的作品,而且每次工作坊上都能见到这种情况。最忠实的读者就是那些会参加现场活动的人士。

下面就是些参加者分享的个人反馈,他们已经允许我在此公开分享:

工作坊上只有30人非常棒。我感觉自己能很好了解那里的每个人。假如你能继续举办人数较少的工作坊,我会更加喜欢。:)

工作坊中的社交体验对我而言是最有价值的地方。由于自己是“互助会”成员,我已经拥有一个非常积极正面和追求成长的大型社交团体,但它仍与我在你的工作坊中发现的价值不同。”清醒心灵工作坊”激励启发着我在本地寻找自己的社交圈,找到那些对其他类型的成长也下定承诺的人们。具体而言,就是寻找那些在感情关系和生活方式上做着令我大开眼界事情的人们。

在工作坊上对某些话题进行探讨,也给这些话题增添了更多份量。对我来说其中并没有太多新鲜想法,但它们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那些我此前认为只是个有趣点子的事情,自己现在却开始计划采取实际行动(比如作为一个单独社会细胞,我如何能为身体的其余部分提供最大价值?)。

Kevin也是非常棒的一个人,我很感激他每天晚上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他有点像是我们的向导,不仅带领我们游览拉斯维加斯,还协助我们体会如何拥有真正精彩的社交体验。倘若没有Kevin的参与,我不认为这次工作坊对自己而言会有同样的感觉。

当然还有Sasha,能在那里见到他简直太好了,他也是另一位展现关爱与给予的绝佳榜样。

此次工作坊让我领略了生活的一种更佳方式。比起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这种生活方式更有趣、自由、善良和充满关爱。而这种体验全来自亲眼看见真正在用这种方式生活的人们。

– Bob McCullough

Steve Pavlina的工作坊堪称一流的思维模式转变培训。我感到其中呈现的想法点子从许多方面挑战着我的思维模式。

我阅读Steve的文章已有多年,好像我已经非常“了解”他一样。和他亲自见面就像去见一位认识很久的老朋友。我从工作坊获得的感受就是他真人与其博客内容所表现的完全一致,听他说出每个字就像追溯个人记忆往路。

Steve的文字内容不仅为我个人发展的早期道路打下了基础,我发现经过很多年后,自己仍不断回归其中,使用那些想法点子和思考方式,作为自我成长的参考观点,进一步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首次前来参加他的工作坊就像重新回到路程原点,我也准备好了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用一种亲身感受的方式直接体验那些文字内容,使我业已拥有的思维模式转变体验获得了更好提升。

我完全享受并非常感激这趟“Steve Pavlina体验”!

– K.N.

 

在工作坊头天早上获得一份温暖拥抱的欢迎令人感觉非常特别,我还从没在其他工作坊中体验过这种事情。Steve拥有极其独具一格的方式,能将各种话题融合在一起,同时保持令人舒服的流畅活动体验。

– Ryan Hamar 🙂

我的个人印象

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此次工作坊的结果无比美妙。那种跟随灵感,随心而动的活动方式甚至比我预想的效果更好。工作坊上显然不缺少充满灵感的话题内容,我们还在其中包括了许多练习和活动,能让人们欢快起身,以不同方式参与互动。

由于我不必提前设计整个工作坊,因此从个人工作量方面而言,这是我举办过的最容易的一个。单是此原因,我就非常习惯这种活动形式。工作坊举办前的一个星期使人感觉格外轻松。我可以只用放松自己,期待迎接这场经历体验。同种感受在工作坊举办的每一天也是如此。与以往举办工作坊时每天早上3点起床,花上数小时复习并在脑中预演当天活动内容不同,这次我可以更晚起床(睡到5点),吃顿休闲早餐,再到公园散步冥想。

我想要尝试这种活动形式的一个原因,就是查看它能否成为举办一次3日工作坊的可行方式。基于参加者的反馈和我的个人印象,显然这种充满灵感激励的活动形式完全可行。我们能够轻松举办更多这样的工作坊。

我尤其喜欢自己不必维系于任何预先计划内容的感觉。这种做法将我彻底解放,从而能把自己所有注意力和能量都投入到会场中的人群身上,还有当下时刻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不再有分神感觉,无需让自己的一部分思维总关注于事先安排或接下来计划分享的内容。我永远不必在思想上去权衡坚守预先计划内容,与打破计划随心而动两者间的取舍轻重。因此,这次工作坊给了我到目前为止举办活动以来,最棒的“思绪如水”的经历体验。

我喜欢这种工作坊的灵活性与刺激感。我每天都带着孩童般的兴奋与眼花缭乱的感觉走进会场,毫不知晓当天大家又要干些什么,并为这种不确定性高兴不已。这种感受让我的演讲变得有趣刺激得多。我热爱自发而为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演讲现在已让我觉得无比美妙自然。我感到这种体验真会让自己失去做更多预先计划的活动或演讲的兴致。

当然我仍感到有责任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参加者收获积极成长体验。不过随着工作坊的每天进行,这种责任感变得越加轻盈,因为工作人员和参加者们都为工作坊贡献着自己的能量和想法。随着大家的共同参与,工作坊变得越来越有协创体验。

比如,在第三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分组交流,参加者们可以自行加入四个讨论小组中的一个,每个小组会有5-12人。这个点子就是由一位参加者提议产生;我从未在以前的工作坊中做过这种活动。我以为大家只会交流15-20分钟,但当我查看每组讨论时,人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想继续进行下去,所以这场讨论活动最后进行了35分钟。大家之后告诉我,他们与那些想投入到特定讨论话题的志同道合者一起,从这段专注的分享时间中得到了大量收获。现在这种活动形式已成为我们活动工具箱里的另一件有力工具,有了再次使用的潜在可能。

能够为忙碌进行中的现场活动分配时间,而非提前为每段活动决定好时间预算,让我有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当自己提前做好所有时间预算和计划安排时,我真的只是在猜测而已。对于和我以前做过的活动相似的工作坊内容,我可以依靠其他参加者的过往经验做出判断,但事实是,每位参加者都独一无二。我的猜测通常都很合理,但有时我也感到在某些想法和活动上倾注了太多时间,在另一些上又没有给出足够时间。然而在这次工作坊上,我们可以动态调整各种话题和活动需要花费的时长。我还能在工作坊进行中观察会场里所有人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水平。若有某件事显然获得了大量关注,我们便可继续进行。而当大家兴趣消退时,我们便可转换话题或活动。大多数时候这种平衡处理都进行得轻松自然,无需特意为它思考琢磨。

我肯定更喜欢这种运行之中的平衡处理。它也与我进行写作的方式和谐一致。我写文章就是为了以足够的深度分享个人想法观点,而非为达到某个特定的文字计数。

通常当我回顾一次工作坊时,自己能看出犯下的一些明显错误。一般来说这些都是时间分配上的失误,我们在某些探索话题上花费了太多或太少时间。当所有事情都得提前计划准备时,这种错误便在所难免。我可以去灵活打破先前的计划安排,但若打破次数太多,就会带来无法顾及其他潜在重要内容的风险。在回顾这次工作坊时,我似乎看不出有任何判断方面的明显错误或过失,导致自己希望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重做某事。整个工作坊都进行得非常流畅。我们总有机会来调整各种事情,我知道大家本可在某些地方进行得更紧凑一点,但总体上所有事情都能以良好步调进行,我们讨论的话题范围也非常广泛。

举办这次工作坊前,我还想着是否会有话题跳跃过于频繁的风险。活动有时会不会太混乱?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大家自始至终创造出一种非常流畅的进程,在合理时间内,以足够深度探讨了每个话题,内容切换自然而顺畅。其中会有些离题情形,但我并未感觉有任何过分问题。一些离题言语还开启了大家想要多花时间探索的全新路径。反正谁又能真正断定什么才是核心内容,什么又是离题想法呢?在这个工作坊中,所有参加者才掌握着决定权力。

我们在工作坊上分享了大量欢笑。如此多的有趣玩笑和幽默时刻全都是自发产生。我简直为工作坊上出现的大量幽默和好玩人士眼花缭乱,尤其是在第二和第三天,当大家都熟悉起来并融洽交往后。我非常喜爱这个工作坊提供的大量娱乐价值,而这些内容完全没有事先计划。

我也十分喜欢这个工作坊的社交能量。它的氛围充满相互支持、关心、连接与喜乐 — 有时真的非常喜乐。在各种各样的活动练习中,我们看到了即兴喜剧,一只兴奋大熊,魔术杂耍,一屋子的超级英雄,协创艺术,协创戏剧,甚至有些完全毫未意料到的正面全裸。

我猜你可能对裸体场面有点好奇。在一次主仆练习活动中(我在之前一些工作坊上也用过这种练习),有位参加者对他的仆人命令道“以你尽可能感觉舒适的程度裸露”。嗯… 看来那位仆人的舒适尺度显然很大!;-)

对于这次工作坊,我一直抱着让它全程充满激励灵感的愿望。我允许自己依靠过往经验,以及现场想出的点子完成工作坊,但不会去预先计划或决定任何活动内容。任何在工作坊进行期间想到的点子或建议,我都可以记录使用。所以若在午餐时想到一个点子,我便可快速写在随身笔记本上,提醒自己当天晚点在活动中考虑使用。我发现这种做法很有帮助,自己同时感觉没有必须使用这些点子的义务。通过把这些看起来富于灵感的点子记录下来,我便无需浪费思维精力试图记住它们。当三四个点子接连出现在自己脑中时,这种做法就极其有用。但我每天写下的内容从不会多过几句话,只是记下些零碎文字,帮自己回忆在无法立刻将其实施时想出的那些点子和建议。

我还可预想出一种稍微修正过的混合型做法,从而获得更好一点的使用效果。那就是在工作坊上准备一份参考列表,其中包括存在使用可能的好活动和练习,即我在之前工作坊中采用过的有效练习方法。这样做能帮我更专注于现场状况,因为自己不必在工作坊进行时还在脑中记着这些想法点子。我到时可以只用扫描一下列表,挑出看起来时机合适的相关活动。这样做也不会妨碍我实施那些临时想出的灵感点子或协创练习方法。

这次工作坊的一个古怪之处,至少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它没有事先写好的计划安排,我必须靠个人记忆来回想大家在工作坊上到底有过什么活动内容。工作坊结束后,我会在日记中写下相关经历,以便保存发生之事的记录。而对于以前的所有工作坊,我可以直接复习事先计划的材料和日程安排,刷新回顾个人记忆内容。但这些计划工具在这次工作坊上都不存在。

鉴于此次工作坊极富试验性的形式,与以前工作坊相比,我很可能做了更少的推广工作。我只想在会场中拥有足够数量的人士,以便获得还算满意的结果,并能至少覆盖举办工作坊的各种开销。这并非因为我对工作坊的最终结果有所担忧;我对它的成功举办很有信心。只是我想吸引到那些真诚喜欢这次工作坊的举办理念,并能从中看出美好潜力的人士,而非需要花费大量力气劝说人们前来注册参加。对此种活动形式心存疑虑的人们不会想注册参加像这样的工作坊。回头看去,我感到它是自己当初的一个正确决定。最终结果表明这种形式的工作坊获得了极大成功,部分原因就在于只有那些真心愿意投入到这种体验中的人们,才会前来注册参加。面对一屋子都想让这场工作坊取得成功的人士,我们就真会使它大获成功。

变化形式

我很高兴地意识到,我们可以更多次举办这种自由风格的工作坊,而且每次都将是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的体验。

它的另一个好处是,人们只要愿意,可以一次又一次参加这个“相同”的工作坊,而每次又会是与往不同的活动体验。我现在还不想夸大这种工作坊的潜力,因为到目前我也只完成了一次这种风格的工作坊,所以真不知道各次之间会有多大相似度。我猜那可能取决于它们之间相隔了多长时间。两次举办时间间隔越久,它们进化改变的结果很可能就越不同。

我以往工作坊都只举办一次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热爱成长和刺激,而反复举办同样的工作坊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成长价值。我确定对于那些错过像2011年的“主观现实工作坊”,或2014年的“清醒生活工作坊”这类一次性活动的人士,假如自己未来重新举办它们,也能为那些人带来好处。但每次想去这样做时,我便感到这种点子缺乏激励灵感。我发现每次都去不断创造新鲜体验会更充满刺激。我多年前便已学到,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全然投入,必须确保对工作许下的承诺不会像是套在脖子上的沉重负担。我想确保每年所做工作仍能让自己感到新鲜有趣,乐于参与。我认为这样做对每个人都有更好结果。我们都能看出,那些多年一直重复咀嚼相同材料的演讲者或老师是什么样子,他们对再去分享这些内容已经没有了喜悦和激情。我很爱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帮到如此多的人们,但我不愿用某种方式把它锁定固化下来,使自己脱离与个人成长道路的和谐一致感。我想和大家一起,一年接一年不断地学习、成长和探索。

这次举办的工作坊正中我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核心渴求。它对参加者而言充满乐趣、社交体验和转变效果,对我来说又富于精彩无比的刺激感。假如自己重复举办,我仍能从中发现新奇鲜活的体验,因为它会像是举办一次全新活动一般。我们将拥有巨大灵活性,可以不断尝试新事物,而且每位参加者都能给它带进些不同体验。

后续步骤

基于“清醒心灵工作坊”的美好成果,我一直在琢磨接下来在此领域还能做些什么。

一种选择是举办些主题工作坊,但会包含“清醒心灵工作坊”这样充满灵感,随心而动的活动形式。参加者们可以专注探讨在我博客读者中广受欢迎的话题,比如感情关系、生活方式设计、富有心态,以及创业精神。这种工作坊很可能将更易售票,因为人们到时至少会对活动主题有所了解。从个人角度上讲,我更喜欢完全没有主题的活动,这样大家就有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去探讨每位参加者面对的生活挑战。但我认为没有主题的工作坊在销售上可能更为困难。

因为人们倾向于从社交体验和后续的社交关系中收获大量价值,我另有一种想法就是举办一次超级社交工作坊,其主旨就是为了让其他参加者们彼此交往联系。有了Ann和Kevin的帮助,我确定我们可以在每天晚上,或工作坊结束后,加入些有组织(依然是可选选项)的社交活动。

我有时还会收到的一种建议,就是举办一次高端工作坊。其想法是组织起那些已在生活某一领域跨过一定门槛的人们,例如享受着可持续并由人生目的驱动的生活方式,拥有幸福积极的社交和感情生活,经营着成功生意等,专为这些人士举办一些活动。这类活动的一个好处,就是参加者可能会获得更优秀的社交机会(即有更多生活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更少新手)。

例如,请想象一个给那些至少已成为纯素主义者一年的人们举办的工作坊。大家可以深入交流身为纯素主义者的社交挑战,探索大多数人从未体验过的微妙纯素生活方式,共同分享各种纯素食物等。或者请想象只为已在探索开放关系的人们举办的工作坊。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这种生活方式的微妙之处,同时不必担心被拥有单一感情思维的人们所打扰。我可以看出这类活动的吸引人之处。不过棘手的地方在于弄清我们要设定何种活动标准。每位建议这种想法的人士在自己脑中都有不同的门槛标准,而这些标准都反映着他们的个人兴趣。

在工作坊活动上采取跟随灵感的做法,为我们释放了举办更多工作坊的潜力。假如我不必独自事先计划好所有活动内容,同时大家能充分利用会场中每个人的集体智慧,那将给整个工作坊带来显著好处。

我在2009年计划举办个人首次“清醒成长工作坊”时,用了自己整整一个月时间,而且那次工作坊内容是基于我已经写出的书籍作品。随着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我逐渐能将举办新工作坊的计划时间缩短到两周… 然后是一周… 接着是3-4天。现在已缩短到为零。我在“清醒心灵工作坊”的活动内容和组织结构上,真的连一分钟提前计划都没有。想想达到这一步,我才只付出25年致力于个人成长的不懈努力(其中包括11年努力提升个人演讲技巧的工作),不禁令人感叹。;-)

我还没有承诺举办任何新活动 — 自己目前没有其他任何计划或安排 — 但若/当有充满灵感和激励的想法出现时,举办新活动当然不是问题。

这是我举办的第11次工作坊,也是到目前为止举办的所有工作坊中,自己新的最爱。举办这些活动给我的生活,还有参加者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乐趣、喜悦、成长和幸福关系。我感到刚举办的这次工作坊尤其是个巨大的向前飞跃。基于现场出现的灵感之流,而非提前计划的各种细节安排,它竟然生发出如此多新的可能性。我也热爱它在更宽广的意义上,与我喜欢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所保持的绝美和谐一致感。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