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我还记得几年前,当人们对设计生活方式的兴趣风起时,很多人逃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变成数字生活流浪者,广泛地四处旅行,探索开放感情关系,拥抱野外冒险体验,不断拓展生活方式上的边界局限。

一些人在那些探索体验上蓬勃发展,另一些人则很快精疲力尽。许多人似乎在探索这条道路的初期收获了巨大价值,但很快开始感到自己缺失了某样东西。

人们分享的探索结果五花八门,但很少有人后悔做过这件事情。他们通常对自己有了更多了解,那条道路最终也为他们指出了不同的前进方向。经过一段时间后,摄取生活方式上的更多冒险体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很多人仍保持着这种爱好,但它已不再是这些人最重要的生活方面。

许多人走入了不同的生活方向。一些人想要更深入地探索精神灵性。另一些人则想在感情关系上获得深入体验。还有些人想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我想说的是,这些人身上的一种共同模式,就是想让生活更有深度。提升生活方式的体验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好玩有趣,但若它成为你的主要专注内容,那种生活便倾向于让人感到浅薄和重复。即使摄取大量新鲜体验看起来可能令人兴奋,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就像把浏览社交媒体应用在了现实世界里。你将出现消费过度的倾向。与用各种电子设备消费网络信息不同,你直接进入现实世界,消费各种亲身体验。无论是哪种方式,只要在消费方面玩得过度,生活在一段时间后就可能让人感到十分肤浅,你接着便会渴望活得更有深度。你甚至可能开始对曾经渴望的生活方式感到畏惧,因为自己已明白那些体验无法让你获得内在满足。

很多人设计生活方式的做法通常是增加宽度,而非追求深度。增添新体验。认识新人群。旅行到新地点。如此反复。

这种做法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宽度也很好。但若你只追求宽度,自己就很可能渴望拥有更多深度 —— 包括在生活体验,感情关系和工作事业上。

当然,为在生活上拥有更多深度,你并不需要先走设计生活方式的路线。或许你已从直觉上看出,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不足以解决生活深度的问题。

什么事情能给你带来生活体验上的深度感?

请像位投资者那样思考。拥有深度需要时间和耐心。它要求我们做出连贯一致和清晰明确的决定。拥有深度的性格品质和对投资适用的许多性格品质相一致。

若你想拥有更多生活深度,请想想自己愿意在哪些地方进行投入。你愿意在哪里扎根生长?愿意在生活哪些领域进行长期性的投资?

下面就是人们能体验到生活深度的一些领域:

  • 和朋友,家人,伴侣,团队伙伴,邻居等,投入一份长期性的,追求成长的感情关系
  • 对一条长期性的职业道路,一份生意事业,或一种创造途径,进行投入
  • 将个人技能打造出高水平,并经常应用那些技能
  • 用感到重要和有价值的方式为世界做出贡献
  • 在一种长期性的精神实践上进行投入
  • 在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上进行投入
  • 在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上进行投入
  • 在长期性的健身项目上进行投入
  • 在富有回报的健康习惯和行为上进行投入

我鼓励你也写份属于自己的清单列表,让它显得更详细具体。什么事情能为你带来生活体验上的深度感?

我从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上体验到许多深度感。写篇新文章就能给我带来深度体验,尤其是若它能帮我更深入地思考某个话题。我知道当渴望获得更深入的体验时,写作便是达到那种状态的一种方式。发布自己写作的文章,也是我和人们建立更深入联系的一种途径,特别是读者与我的作品深有共鸣之时。

我体验深度感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像跑步这样的特定锻炼形式。晨跑能帮我感觉与大地,自然和自己的身体彼此相连。若我尝试新锻炼类型,通常无法体验到相同的深度水平。因为自己已坚持跑步几十年,这种投入会让我有更深的联系感,包括和个人过往经历的深入联系。

对于那些关心在乎我所关心在乎之事的人们,当在这种交往关系上投入时,自己也能体验到更大的深入感。若我花时间和那些个人优先考虑与自己并无共鸣的人们在一起,相处体验便倾向于让人感觉较不值得投入,即使双方互动挺愉快,它也更像是一次性的交往体验。

上瘾行为和其他你并不想要的习惯行为,都可以作为深度体验的替代物而存在。长期性的上瘾行为仍是一种投入。有些人投入的替代行为或习惯可能存在消极副作用,但这仍为他们提供了与某种更深入体验的联系感,尤其是跟其他缺少同等程度长期投入的生活领域相比,更是如此。

在自己生活中融入更多深度体验

若你在获取深度体验上像个投资者那样思考,也可以对各种生活决定采用平衡投资组合的做法。留意哪些投资能给你带来良好回报,哪些则不能。但也请考虑每种投资的风险。哪些投资能提供持续性回报,哪些只是偶然命中?然后考虑自己想如何平衡未来的投资组合。把时间和精力从较弱的投资项目,转移到其他你能看出更多潜力的投资项目。

你正在哪些地方投入过度?你在哪些地方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并未体验到太多深度、满足和长期性的回报感?你需要在哪些地方收回一些时间精力,保持更强的行为边界?

你又在哪些地方投入不足?你一直在忽视哪些生活领域,拒绝长期投入带来的累积好处?

请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感情关系,技术产品的使用,职业道路等等方面。你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领域有深度体验吗?哪些长期性的投入回报让人满意?

市场表现会反映商业投资者所做决定的结果如何。与之相似,你内在的深度体验会告诉自己所做投资决定的结果如何。请将这些体验感受作为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来接受。因为有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而责备生活,等于是在责备市场本身 —— 这种做法经常挺有诱惑性,但它作为明智投资策略的一部分并不特别有用。若你想获得更好结果,就需要再做出不同决定。反馈信息始终存在,是否要倾听它则由你决定。

请不必为过去的决定打击自己,因为这样做并无帮助。那些反馈信息是为你服务,而非供你自我打击。请用你收到的反馈信息改进个人当前决定。如果某条生活道路并未产生你想要的深度体验,请尝试一条不同道路。就像商业投资一样,我们通常要花多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投资做法。

在我那些最追求成长的朋友中间,有一个模式看起来十分明显:那些在深度体验上进行投入的朋友们,随着年龄渐长,倾向于对自己生活感到幸福快乐和满足得多。

当我看到已70多岁,却生活得快乐满足的朋友们时,自己会关注是什么给他们带来深度感。这些朋友都是从某种形式的持续投入上收获着回报。对某些人而言,那种投入是参与创造性工作和做出贡献。对另一些人而言,那种投入是持续几十年的深厚友谊。还有些人的快乐满足则来自对家庭的长期投入。很多人会从这些生活领域的多种投入上收获好处,但即使拥有一份亲密友谊,也能创造出这种回报效果。

设计生活方式的做法常常专注于数量 —— 拥有更多体验,更多旅行,更多技巧。但深度感倾向于来自体验质量,而非数量,有时更少体验反而更容易创造出深度感。有几位好友,一种扎实的创造途径,一份深入的感情关系 —— 甚至只有这些事情之一,就能成为延续几十年深入联系感的不竭源泉。然后再把这种深度体验与有宽度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你便可同时拥有两个世界的最佳结果。

为创造出长期性的深度体验和联系感,帮自己感到活在世上有真正回家的感觉,你愿意在哪些地方进行投入?你又需要对当前的投入组合做出何种平衡调整?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19.02.11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19/02/depth/

精神灵性层面的深度感知

立体视觉是更显人类神奇的能力之一。我们的眼球捕捉周围环境的二维画面,接着大脑和视觉网络迅速将两个眼球的画面结合成三维图像。所以即使眼睛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二维的,通过特殊方式结合来自两只眼球的数据,我们感知到的视野却是明显的三维状态。这种三维图像要比它的任意二维组成部分更加丰富。你也可以说与双眼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相比,那种三维图像是对现实世界更有用的代表体现。

我们的五种感官体验和所有次感元融合在一起的输入信息,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紧密结合的整体。例如,当你外出和朋友们共进晚餐时,自己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还有当晚触摸到的一切,会创造出远比各部分体验单独相加更丰富浓郁的体验感受。

在精神灵性层面,我们也有一系列丰富的输入途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被教导把注意力放在某个微不足道的分支途径上,将其余选项视为无关紧要或有误导性而屏蔽掉。这种精神灵性层面的盲目无知对我们并无帮助,反而给自己制造出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呈现为许多形式,比如抑郁沮丧,孤独感,无助感,生活缺乏意义。我们会尽最大努力适应调整,在缺少那些输入途径的状态下将就生活,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本无必要存在的缺陷。

就像你的不同感官是自己感知现实世界不同分支层面的透镜视角一样,你的精神灵性感知途径也有认知过滤的机制作用。这些过滤器可以让你专注于未经处理的各种信息片段,而那些信息片段对你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你能接触理解的精神灵性感知数据越多,自己的精神灵性生活也越丰富,对现实真相的理解也会越准确。

我们的精神灵性感知途径包括:

  •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
  • 主观视角(意识觉知占主导地位)和客观视角(实体世界占主导地位)
  • 直觉与本能
  • 感受和情绪
  • 逻辑和理性
  • 梦境和幻想
  • 宗教和哲学信念(基督教,佛教,无神论,怀疑主义,达尔文主义,浪漫主义)
  • 文化性,社会性,政治性和经济性信念(社会成见,性别角色,时尚观念,公民身份)
  • 功能性信念(如何谋生,该吃什么,金钱角色)
  • 个人信念(目标,价值观,个人期望)

假设你要为自己做晚餐。你可以用眼睛量取配料,耳朵倾听水沸声音,鼻子判断东西是否烧糊,舌头享受烹调成果。只要你想,也可单纯依靠一种或两种感官能力准备饭菜,但很可能发现获得好的结果会更难。

与之相似,当面对关于人生的关键精神灵性层面问题,比如:“我是谁?”,“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时,我们可以向自己能用的全部感知渠道咨询,也可以把感知输入信息限制在那些渠道的某个小分支里。通常当我们过于严重地限制信息输入途径,最终会把事情变得毫无必要地困难许多,它很像试图在戴着眼罩与耳塞的情况下准备饭菜。那也是当我们说出:“我只打算考虑这一种视角,因为它就是唯一真实的视角。”时,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结果。

感知过滤器

我们的各种感知能力就是自己观察现实世界的透镜视角,但它们不是现实世界本身。我们感知到的一切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预处理。人们无法有意识地感知一个个独立的光子或大气中振荡传播的压缩波。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一张照片或一首歌。无论何时发生这种信息的感官压缩,大量原始数据都已不可恢复地损失了。人们的每种感官都在以不同方式压缩和重新包装感知到的信息数据,而抵达我们清醒意识的输出结果,早已经历重度处理。

自身信念和其他认知过滤器能让我们一瞥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真相,但它们为人提供的也是原始数据经过高度压缩和处理后的图像结果。例如,假设你企图感知非实体的生命存在。你会在清醒意识层面感知到什么?通过基督教的透镜视角,你可能会经由祈祷方式与天使和圣灵建立联系。通过北美印第安人的透镜视角,你可能会利用视觉幻象咨询祖先神灵或动物向导。通过无神论者或怀疑主义者的透镜视角,你可能什么都感知不到,或许有些非常模糊不确定的感知结果。通过灵媒或巫术透镜视角,你可能会与某个灵魂向导或亡者进行双向对话。但真正存在的非实体生命,并非这些称呼里的任何一种。你无法清醒明晰地感知到现实世界的真相本质,是因为那种原始数据远超你的认知处理能力。取而代之的结果,就是你必须关注这些高度压缩的感知版本。

尽管每种信息输入渠道存在自身表达局限,但若你能获取足够丰富多样的信息渠道,每种渠道以不同方式对信息进行压缩和过滤,自己终能形成对现实世界更准确的认识描绘。你考虑采用的每种信念系统,都提供了观察相同原始数据的另一种方式。

正如人们能利用夜视仪或无线电天线等技术工具增强感官能力一样,我们也可显著提升自己的精神灵性感知能力。探索不同信念系统和思考并不熟悉的观察视角,可以让我们创造出新的数据过滤器,然后将其添加到自己的认知工具箱里。这些过滤器会与我们的其他过滤器处理相同的潜在现实真相,但它们将以各种独特方式呈现过滤结果,而且很有可能揭露我们以往过滤器错过的重要真相模式。我们的双眼也许能看到这个世界,但它们还可通过显微镜,望远镜和示波器看到更多现实真相。与之相似,单个信念系统会提供实体世界之外更大现实真相的一些洞见认识,但作为唯一的过滤器,它也充满漏洞和矛盾之处。不过,若你去思考五六个信念系统提供的视角观点,现实真相的宏大图景终会开始成形。

错误的身份认知

我们在限制自身精神灵性感知能力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个人信念与自我身份认知等同。这会使我们的清醒输入信息拘束在现实真相的很小一部分区域,让我们只有非常肤浅和不完整的理解认知,从而损毁自身精神灵性层面的深度感知。例如,倘若我说:“我是个无神论者。”自己便在使用一个所有感官数据都必须流经它的过滤器。任何与那个过滤器不一致的信息都无法通过它进入我的清醒意识,这意味着自己现实思维模型的形成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只是因为你认识了解某些信念想法,并不意味着你就需要变成它们。

没有哪个单一信念能给你对现实世界的完美准确认识,就像没有任何一种感官体验,能给你对实体环境完全准确的认识了解。多种输入信息的总和可以为你提供无价的丰富性,你能同时处理的信息输入渠道越多,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越准确,你也越会没有困惑或沮丧地轻松适应现状。

你的每种感知能力有它自己的主导领域,而且所有感知能力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请学会尊重自己的所有信息输入渠道,就像你尊重自己的每种感官体验。你永远不知哪种未被充分使用的信息渠道,会包含值得重视的关键数据。

虽然我在个人写作中会更强调某些信念视角(通常意在平衡那些已处于社会主宰地位的信念视角),自己却珍视超越任何单一视角的总体信念集合。因此,你可能读到我的某篇文章时,得出我是无神论者的结论,而另一篇文章又暗示我很有新纪元思想,还有些文章会说服你相信我两者都不是(或纯粹是个神经病)。事实真相是,我珍视所有这些透镜视角,但不会把自己等同于任何一种视角。正如我在自己第13个播客音频《超越宗教信仰》里讲的那样,信念系统就像运行在个人电脑上的软件。一台个人电脑可以运行很多不同类型的软件,却不会出现身份危机。请想象若你的电脑很高兴运行微软Word软件,却拒绝安装某个财务软件,而且大叫着:“该死的,我是个作家,不是个会计。”那将是什么样子。然而这恰恰是人们说出“我是个无神论者。自己就这样。”时,实际呈现的样子。有些人甚至用死来维护自己的信念身份,虽然有些人把这看作高贵或荣耀的行为,但常是那些精神灵性感知渠道遭受剥夺的人们,才会做出这种极端行为。

请尽最大努力避免落入将任何单一信念视角变成自己身份认知的人生陷阱。别成为说出“我将完全封闭自己的耳朵,鼻子,皮肤和味蕾,因为它们都不如我的眼睛。”那种话的人。在视觉数据的领域,其他感官能力可能不如你的眼睛,但在很多情形下,它们会提供眼睛无法给出的有用信息。明智的精神灵性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卸除那些毫无必要限制自己身份认知的过滤器的进程。

你拓展和利用的身体感官能力越多,自己感知的现实真相就越完整和准确。有时你并不常用的某个信息渠道提供的数据可能至关重要。你平时也许不会对嗅觉有太多依赖,但若鼻子闻出自己无法看到、听到、尝到或感觉到的煤气泄露时,相信你将很高兴有此能力。与之类似,有些不寻常的信息可以通过你也许很少听说的其他输入渠道呈现给你,比如直觉感应或灵媒能力。你关闭排除的数据越多,自己的现实真相地图也会变得越不准确。

适宜性

你如何知道对于特定情形,哪种透镜视角能提供最有用的信息?你将通过学习运用身体感官能力的相同方式,来弄清此事。你是否犯过那种尴尬错误,试图用品尝对方的方式来了解某人?或许你在婴儿时期这样做过,但现在很可能主要用眼睛和耳朵来了解。通过尝试和犯错,你明白了对于每种情形,使用哪种感官最恰当。

不过,我们在感官层面仍会犯各种错误。有时我们变得痴迷于错误的输入渠道。你是否发现自己有过盯着深受吸引的某个人,忘了对方在说什么的状态?或自己太过重视味蕾体验,大快朵颐的时候眼睛却喊着:“你要变胖的!”

在很多情形下,我发现主观信念系统不可思议地有用。当客观视角给我的只有令人困惑的数据信息或混乱信号时,主观视角常能提供巨大清晰感。但另一些时候效果恰恰相反,我发现客观思维框架更加适用。我会尽最大努力专注于为解决问题找到正确工具,自己知道感官体验和信念想法仅仅是高分辨率现实真相的低分辨率图像。

立体化的精神灵性

当你首次尝试用多个透镜视角感知现实真相,尤其是通过看起来彼此天然矛盾的透镜视角时,那种感觉就像试图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会像个新生儿一样,试图弄明白周围那团混乱光线,噪音和压力感受是什么。你也许感到不堪重负和沮丧失望,就像脑中泛滥着完全无用的信息。

请对自己保持耐心。经过足够多练习,你将逐渐学会把来自多个视角的信息数据,结合成单个统一图景。起初你要付出大量清醒主动的努力,在不同视角间切换思维,提出像这样的问题:“一个佛教徒会怎样看待这种情形?生物学家又怎样看待?心理学家呢?”最终潜意识将学会自行替你完成这种思考,你将开始感知到一个更宏大的现实图景,它融合了来自多个视角的输入信息。当这件事开始发生时,你将开启全新层次的清晰感,就像一个婴儿首次意识到面前浮动的那团东西就是自己手臂。那种清晰感不会完美无缺,但你很可能发现以前纠缠自己的一些问题变得容易解决了许多。

领会固化信念系统局限性的一个好例子,就是理解你的财务状态,个人宗教或精神信仰,与自身情感状态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对于这些相互关联,常见文化信念系统给出的是非常局限和功能失调的理解认知,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那么多人在财务和情感层面都陷于挣扎状态。但从多个视角检查这种相互关联时(富有和贫穷,道德和非道德,快乐和沮丧,自我和他人),看到整个宏大图景便轻松容易许多。而这个宏大图景,这种全景视角,就能让你享受积极正面的情感稳定状态,财务上的富足体验,深入的精神灵性发展,不再有如此多的挣扎感受和毫无必要的内心冲突。(就像我在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有种解决方案就是让你的生活以服务他人为中心,相信收获部分将自行搞定。专注于创造真正价值并做出贡献,将倾向于使一个人无需太多挣扎和努力,就在生活中变现出幸福,财富和意义感 —— 只要你能真正放手尝试并信任这个过程。但大多数人被社会训化而忽视了这种相互关联的简单性。那种做法可能看起来反直觉,所以我们抵制将其付诸实践。但从正确视角来看,这种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显而易见。我已实践这种做法挺长时间,自己可以证明只要坚定地专注于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人,拥有幸福快乐,感到自我实现和享受财务富足,都将变得轻松容易。)

训练你的精神灵性感知能力

你如何能有效训练精神灵性层面的深度感知能力?你可以用训练身体感官能力的相同方式,来做此事。若你想提升听力能力,便会去上音乐课。请寻找其他有不同信念系统的人们,而那些信念系统似乎以某种特殊方式让他们富有力量,然后再从那些人身上学习。研究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是什么让他们表现出色。弄清楚为何佛教僧人看起来如此平静,为何运动员能保持如此高的健身水平,或亿万富翁为何能享受如此富有的生活。阅读这些人写作的书籍,若有可能和其亲自见面,查明是什么让他们表现出色。

通过这种研究,你会明白某些感知途径要比其他途径更可能带来成功结果。例如,若你不能经常锻炼,显然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积极锻炼人士会有不同。但若你能了解一个成功运动员感知现实世界的方式,就能以对方为榜样,吸收他们的有益信念。如果你学会运用他人在特定领域的思考方式,便倾向于做出相似行为,也很可能达成相似结果。

超越社会训化

社会训化告诉我们必须把某种特定信念变成自己的个人身份。你是资本主义者吗?还是基督徒?怀疑主义者?这些问题提出的方式就在假定你必须用是或否来做出回答。但这就像在问你的身份是不是一只眼睛,耳朵,或鼻子。更合理的问法应该是:“你是否理解基督教视角?”而非试图把你的身份与它等同。当你开始将特定信念与个人身份联系起来时,便只会限制自己感知个人身份认知之外的其他现实真相。

有时你会发现某些思维模式非常有用,以至于自己倾向于将它们融入个人身份。例如,拥有音乐能力的人可能开始把自己的身份看作音乐家。显然这种给自己贴标签的认知机制非常普遍,甚至广受鼓励。但即使自己拓展出诸如此类的强大思维模式,我们也没有失去理解其他认知参考框架的能力。其他思维模式也许会因为缺乏使用而退化,但仍可供我们理解使用。

我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强大思维模式之一,就是纯素饮食方式,自己从1997年开始便一直如此。我不断消化着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新信息(包括赞成,反对,以及对纯素主义保持中立的观点),但没有任何信息能让我脱离这种生活模式。不过虽然如此,我仍有能力接受其他观点视角。我在决定晚餐要吃什么时,并未发现那些观点视角十分有用(要把动物食物放进嘴里的想法让我反胃),但在应对他人行为习惯时,自己常发现这些观点视角很有用。我理解鼓励人们选择非纯素食物的各种感知想法,失去对这些想法的理解能力,只会降低我正常运转的生活能力。

另外,通过允许自己接受其他感知想法,我也保留了自己在特殊情形下吃动物食物的能力,以做出明智或必要的选择,比如身陷丛林,必须在捕猎和饥饿间做出选择时。完全诚实地说,我无法确定自己在那种情形里会怎么做,因为自己从未身处其中。但从现在的认知水平出发,我相信最明智选择应该是尊重自己的求生欲望。至少那种经历体验会成就一篇好文章。

我发现多频谱的生活哲学,与大家认为的常识做法密切一致。当你发现自己的信念想法与人生常识告诉你的结果并不一致时,或许只需要换个角度看待那种情形。这要比对某个只会阻碍你前进的信念想法紧抓不放,实用有效得多。你的常识看法很可能就是对的。

我们都有恐惧和抵制未知事物的倾向,所以给予个人信念如此大的灵活性,这种观点也许会让人止步不前。你将因此失去自我感吗?你会变得完全不考虑道德吗?你会退化为那种精神错乱的博客作者吗?根据我的经验,这些担忧都毫无根据。允许自己拥有更丰富的感知渠道,只会增强你做出与个人价值观与道德感相一致的准确决定的能力。首先你将从许多不同角度审视一个情形,尽可能保持开放和非评判的态度。接着你再带入自己的价值观与身份认知,做出和谐一致的决定并付诸行动。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帮你基于准确输入信息,做出清醒自主的选择。朦胧或不完整的感知能力都会降低你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你的感知能力越丰富,自己做出的决定也越好,所以丰富的感知能力将极大增强你清醒自主生活的能力,反过来与你接触的所有人也都会因此获益。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07.04.25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7/04/spiritual-depth-per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