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自主的个人成长

主观判断 VS. 主动创造

最近我问了一些人如何解释主观判断与客观选择间的不同。结果收到的回答五花八门。

一些人说客观选择感觉更柔和一些,更有逻辑感,少了些感情化影响,比起主观判断更具现实性。另一些人觉得这两种说法描述的其实就是同一件事。还有一部分人有他们自己对两者区别的独特看法。

不论你如何区分两者间的不同,它们都是从观察和评价事物这个潜在主题变化而来。

一旦你做出某种评价,不管你愿意叫它主观判断还是客观选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你都可以通过这些评价最终做出决定。这能让你在不同选项间做出选择,尤其当你无法搞清每个选项背后存在的可能性时,这种评价就特别有用。

观察事物的导向… 还是引导新事物的发生

另一条行为途径,特别在社会交往层面,就是去主动创造。尤其当你所追求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经常出现时,这种途径可以给你更大灵活性来获得想要的体验。

比如,若你决定创造一个充满玩笑与欢乐的一天,并基于此想法和别人接触。那跟你接触的人们就可能想加入或不想加入你的感应状态。一些人之前也许已经有了和你一样的心情,而另一些人会愿意获得这种心情,还有一些人则压根没想和你一起开玩笑。

假如你没找对人,也不用感到被人拒绝。请继续保持那种内心感应,只要不断行动,你自然会发现有更多好玩的人被吸引过来,很高兴与你分享这种体验。某些人觉得反感的事情,对另一些人来说恰恰引人入胜。

同样的做法也可应用在创造财富上。一旦你拥有想要创造富裕生活的态度,很快就会看出身边满是匮乏思想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开始无法与你的想法保持一致。一些人可能变得喜欢批评指责你想发展的新方向。另一些人则干脆会退出你现在的生活。

这种主动做法并非要你去控制他人反应,只需要你邀请人们来分享自身渴望的体验。让他人根据自己看到的现实,来决定接受还是谢绝你的邀请。

换句话说,你可以采取更具创造性的做法,主动让他人来观察和评价你的选择,而非先通过观察和评价他人,来做出个人决定。

找到匹配的人 vs. 创造出匹配的人

当然通过观察和评价他人反应来做出个人选择没什么不对。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不得不如此,而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也不错。

但是,当我们观察和评价周围环境时,常会觉得能跟自己想法匹配的人总是没法如愿出现。这时创造性行动便可帮我们更快获得结果。通过广播特定感应或更为开放地告诉他人自己的渴望,人们便能更容易地观察和评价我们。如果别人发现我们是好匹配对象,他们会被吸引而来。倘若不是,他们自会离我们而去,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空间,让更匹配的人得以注意和接近我们。

让不匹配之人离开也会使我们更易保持自己创造的感应状态。假如那些脑中满是匮乏思想的人固守在你身边(或者你固守在这类人身边的话),想要创造出富有的内心感应会很困难。

可你怎么知道采用哪种模式最好?请让我建议一条挺好的经验法则。

若你感觉自己面对的都是些令人愉悦且容易实现的选择,它们除了好,就是更好,或是极好,那此时观察和评价的方法就可排上用场。通常这样做出的选择都有很好结果。这就像在一家满是你喜欢的菜肴的饭馆里点餐。

另一方面,假如你感到无聊、沮丧、可悲、愤怒、绝望、厌世。或对某一领域的选择疑虑重重,常对评估的选项感到无趣、害怕,或者毫无感觉,那你就该先着手解决自身的问题。

为你渴望的事物创造一幅更加清晰的图景, 让自己全身心处于那幅图景所带来的感受之中。行动时就像你已经得到自己渴望的结果一样。保持这种创造者心态,使周围现实向你渴望的这种状态转变。剩下的就是让人们去观察和评价你的行为,让其根据个人判断来对你做出回应。

当然,这样做需要些勇气,但这种做法自有其价值。不然你还有什么备用选择吗?去继续犹豫和挣扎?大多数时候你只是需要勇气来开始行动。一旦你拥有某种程度的积极势头,并开始看到一些好的结果,那保持这种势头就将变得简单许多。

同时采用两种模式

我今年总的来说感到非常幸福。我很喜欢不断遇到的所有选择,而且对其中许多做了肯定回复。那些自己出现的选择都十分符合我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在做出这些选择时,我大部分时间也就花在了观察和评估模式上。采用这种模式对我来说很不错。

不过一旦我想做出大的转变,或只是想加快事情进度,我就需要进入创造者模式。那是充满乐趣和令人兴奋的体验。我喜欢看到人们在对我进行观察和评价时,我主动转变的能量在他们中间激起的涟漪反应。

通常首先发生的是,那些与我创造的转变状态不匹配的人群,会在我想发展的方向上畏缩不前。一些人开始大声抱怨指责。另一些人则会很快退出我的生活。我则选择坐在一旁,让这些人更新他们对我的评价,并做出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回应。我不会被他们是否想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左右。我理解并接受将有一些人适应不了我生活新选择的事实。

倘若我在博客上告诉人们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这种涟漪反应经常需要发布几篇博客后才会看到。

与此同时,但有时要稍微过些时候,一些不同的人士很快看出我变得更符合他们的兴趣和愿望,于是开始接近我。有时这些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热情支持,包括提供相应帮助和资源。另一些人则会委婉一些,但很明显也变得和我更加亲近。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开始接近这类人群,才让自己更容易地注意到他们。

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任何需要创造者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类似例子包括开创我自己的生意,开始纯素饮食,中途转变事业,搬到拉斯维加斯,开始公开演讲,探索主仆和三人游戏,学习音乐,还有更频繁地旅行。

有时这种转变感觉很轻微,比如当我开始学习音乐时。另有一些情况却可能像引爆了炸药,比如我和前妻在2009年离婚的经历。这些情形会如何发展,基本上取决于转变本身具有的性质,以及周围人群对这些转变所持的评价。

拥抱你个人主观判断的一面

在个人发展和精神成长领域,有一些导师喜欢妖魔化个人主观判断,好像那是由我们的自负心态发展而来的怪物,应当被彻底清除。我倒觉得这种说法本身很荒谬(没错,这就是我的主观判断)。我甚至可以告诉你,我亲眼见过传授这些观点的人,却没看到他们中的任何人在幕后也言行一致地实践自己的主张。我的评价是,他们所说观点其实是表演大于实质。我认为这种说法产生的根源,是缺乏对我们自身固有的主观判断一面的坦然接纳。

假如不对主观判断进行谴责,我们能否采用一种更灵活的姿态对待它?主观判断不过是决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种值得发展的有用技能,有其相应的位置和价值。

我想当人们对主观判断和客观选择间的不同分享看法时,他们真正讨论的,其实是评价过程中对最终结果的依附程度。当不依附任何结果时,人们就能轻松做出评价。若感知到评价对象与自己不匹配,我们就很容易对其放手。而对评价对象的依附程度很深时,我们就会抵制自己做出的评价。如同说:“我知道我们不匹配,但我觉得这种结果是错的。事情不该是这个样子。”

当我们被评判… 被选择… 或不被选择时,我们尽可以让他人做出自己的判断。让那些认为与我们渴望不匹配的人自行选择离开我们的现实生活。假如我们对他人做出的评价依附太深,很多压力都会因此而生。

对被抛弃的恐惧

人们总有这种潜在恐惧,如果看到别人开始离我们而去,便害怕丢失很多爱、友情和同伴,而且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东西。我们害怕若失去现状,自己生活就会变得更糟。

请让我根据个人经历给你一份安心的回答。这种变得更糟的情况从未在我身上发生过。不论自己何时创造出渴望的转变,总有更好的匹配对象在另一侧等着我。那些与个人愿望匹配的人和事总会出现。我从没觉得自己被荒废或抛弃。

当某人决定与你不再匹配时,这并非对你这个人的拒绝。他们只是决定不想再和你一同创造你渴望的生活。但同时会有其他人很高兴和你一起创造这种生活。

当我公开分享某些兴趣时,我知道有人并非这些兴趣的匹配对象。一部分人还会大声告诉我对这些事毫无兴趣。你可能觉得应对这种情形会很棘手,尤其是若要面对大量负面批评。但事实是如果你面对的次数多了,这种事情也就好办多了。一旦经历过几次这种转变,看到所有美妙的新匹配对象不断出现,你就会非常期待每次转变的发生,不再关心那些毫无意义的批评和指责。

现在我就非常享受自己前段时间发起的一系列转变。我爱看到那些新鲜匹配对象一个个出现在自己面前。比如,我谈论旅行的次数越多,就会遇到越多喜爱旅行的人们,收到新的旅行邀请,等等诸如此类。我尤其喜欢和其它旅行爱好者交换分享旅途中发生的故事。

观察和评价模式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帮你决定该何时转入创造者模式。若你发现自己总对现实做出大量消极评价,或者总会抛出那些过于主观的判断,那就将其当作自己需要转变出被动模式的信号。掌控自己,把握主动,做出想要的改变吧。

一旦你的新愿望变得清晰起来,请大声广播出去。让每个人都知道你的想法。让影响散播开来。让你的老板炒了你的鱿鱼。让你的伴侣甩你而去。让你的老妈向你的老爸抱怨你的做法。这些都会随着时间消逝远去。

然后,让新的工作机会出现在眼前。让新的人生伴侣进入你的视线。让新的好朋友闯入自己生活,令你快乐得头晕脑炫。好好享受转变给你带来的这部分体验吧!

查看原文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