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你的信任杂物

我这周听完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有声书。我知道它是本超级畅销书,但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自己很喜欢!

书中有处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她把处理物品的方式,也看作处理个人信任创伤的有趣方式,因为两者都能通过清理打扫的过程得到解决。这两种产生堵塞状态的生活领域,通常并未实现足够彻底的清扫过程,从而完全解决反复出现的杂物问题(重复产生杂物或信任创伤)。

根据书中所言,没能实现真正彻底,一次性搞定的清理过程,就是杂物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说类似疏忽也会导致反复出现的信任杂物。

什么是信任杂物?它就是生活里会触发你产生信任问题的各种触发物(通常是人)。这些人以前违背过你的信任,导致你每次想到他们,旧的信任创伤便会再次出现。或许你是出于忠诚才让这些人停留在自己生活中。请注意这也是人们通常积累大量实体杂物的原因 —— 出于忠诚。

近藤麻理惠的清理标准是,你应该只保留会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那是挺高标准,许多人都不愿实践它,但请想象若你的所有物品都能满足那种标准,自己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周围的物品将只会触发幸福快乐的感受。正如她在书中所提到的,这种标准确实会提升人们生活的长期幸福水平。若你消除不幸福快乐的触发物,自然会获得更多幸福体验。

我住在一个有很多自己喜欢物品的家里,但离达到怦然心动的标准还很远。这让我开始对一些物品发出质疑:假如那样物品不能引发怦然心动的感觉,它又引发了什么感觉呢?

我发现没有引发怦然心动感觉的物品还有其他关联感受,很多引发的还是混杂感受。有些物品会触发过往回忆。有些会触发与他人的关联,尤其是礼物或他人用过的旧物。这些触发感受大多位于积极一侧,但有些并非如此。如果落实逐件评估和舍弃不和谐一致物品的处理过程,我确实认为那种做法会改善提升整体幸福感。若你拿掉消极负面和感受混杂的触发物,剩下的便只有幸福快乐的触发物。

我发现挺有趣的是,自己其实在社交生活里把这个标准应用得好很多。当有人违背我的信任时,自己就有舍弃对方并继续向前的习惯。我会把那些人从自己社交圈里移除,并倾向于不再回头接触。过去我会给这种人第二和第三次机会,但对方或早或晚总是令我感到后悔。虽然我不会说个人社交圈的所有人都让自己怦然心动,我确实相信他们大多数都是这样。而且没有让我怦然心动的那些人,也大多属于中性或较弱的积极正面类型,而非消极负面,充满问题或违背信任的类型。因此,我的社交圈里满是自己信任的人们。

如今我的社交圈里有多少人是自己不信任的?我感觉必须绞尽脑汁才能想出甚至一个人选。我认为严格按定义来讲一个都没有。对我而言,要考虑让某人成为自己社交圈的一部分,我必须完全信任对方,所以如果无法信任此人,他就没法成为我社交圈的一部分。

正如近藤麻理惠指出的,一旦你对物理空间做了彻底清理,包括很大程度上舍弃各种物品,不断逼迫自己真正做成此事,它会永久提升你的生活标准,你将不太可能重回旧路。你能想象自己清理打扫得无比彻底,以至于永远不再回到杂乱环境的那种样子吗?另一侧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以至于任何杂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想要立刻清理解决掉它。

那也是我对个人社交生活倾向有的感受。因为我的常态是拥有值得信任的交往关系,而且我的生活处于这种状态已有多年,当生活里确实出现某种恶心事情,它便像个非常刺眼的问题突显出来,必须立刻得到解决。我只是没法在个人空间里忍受恶心的社交问题。那很可能就是我的Facebook账户拉黑了100多人的原因。你只要越线一次,我便很可能得出大家彼此不兼容的结论,并永久离开你。我回应信任杂物的方式就像近藤麻理惠回应实体杂物的方式一样。

这种做法听起来可能有点苛刻,就像麻理惠的清理风格看起来也有点极端那样。但鉴于自己在社交生活上的亲身体验,我能看到她所推崇做法的逻辑合理性。彻底清理,不是渐进完成,而是一次性深入清除所有不和谐一致事物的那种做法形式,确实有改变人生的某种神奇效果。正如她在书中提到的,若你打算正确做成此事,一般要花大概6个月彻底清理所有物品。不过一生做上一次就已足够,因为那种行为将永久提升你的生活标准。

若你难以维持一个让自己感到和谐一致的社交圈,请考虑做次深入彻底的社交清理 —— 彻底到你只用在人生中做上一次,便永远不想再回归旧路。请自问生活里的每个人是否都让你感到怦然心动。如果不是,你是否在浪费生命维持和对方的交往关系?假如对方给你的是好坏参半的感受,他们也应该归入舍弃行列。

你可能在想若要保持这种高标准,自己就不再剩下什么朋友,就像人们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剩下任何财物一样。但若你真的必须消减到那种程度,它意味着你的大部分,甚至所有朋友或财物都不够和谐一致,所以重新开始会是件好事。

你不必用刻薄态度完成清理杂物的过程。你无需说着“去死吧!”这种话,再把东西扔进火堆的方式舍弃物品。近藤麻理惠推荐大家在舍弃物品时抱以感谢和欣赏的态度。请考虑在舍弃交往关系时也采用相似态度方法。你不是要把人们丢进火堆,而是在欣赏感谢对方以前所扮演角色的同时舍弃他们。你要从旧的交往关系中毕业,从而迎接更和谐一致的人生体验。

若你对不和谐一致的交往关系紧抓不放,就是在严重阻碍自己获得更和谐一致的感情关系与社交生活。那属于你的选择,但我不推荐大家因为固守不合理的忠诚关系太久而陷入停滞状态。请忠于个人成长之路,你很可能将看到自己的各种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好。与之相似,请忠于你和家的总体关系,让它唤醒并激发你的最佳能量模式。忠于不和谐一致的财物和忠于不和谐一致的人们并非真正忠诚 —— 它实际上只是抵制成长和改变。你的人生并不会奖赏安于个人舒适区的状态;它会让你的舒适区变得越来越不适,直至你回归成长之路。若你顽固坚守个人舒适区,那么你的意念就不是维持舒适到死 —— 而是维持那种状态直到痛苦不堪!我只能祝你好运。

当你走进某人杂乱不堪的家中,里面满是对方并不欣赏感激的物品,你对此人会有何看法?如果某人家中只有很少物品,但你能看出对方很喜欢欣赏他们拥有的这些物品,你对此人又会有何看法?现在请将这种逻辑应用到社交层面。当人们看到你总是忍受让自己恶心的交往关系,他们会对你有何看法?若你的社交生活清淡许多,但自己完全欣赏感激社交圈里的每个人,人们又会对你有何看法?

即使为了达到那种高标准,你必须清理舍弃社交圈里的所有人,也请像麻理惠所做的那样,以欣赏感激自己财物的态度开始清理。把你对待物品的关系态度也拓展应用在对待人上。不和谐一致感有传染性,和谐一致感同样如此。

如果你有生意事业,也可以将这种做法延伸到对待顾客与客户上… 或对待工作中的同事身上。假如你生活里的人们没法让你怦然心动,为何不能舍弃他们?将他们捐献给其他生意商家。若你在这件事上做得足够好,便会提升自己的生意和生活标准。我在这件事上就做得挺好,所以每天交往的顾客都让自己无比喜欢… 甚至去年还娶了一位顾客做妻子。而且双方拥有的是一份幸福快乐和彼此愉悦的婚姻,因为我们都为对方感到怦然心动。

用这种方式清理个人社交圈听起来可能很疯狂,尤其当你生活里充满让自己感觉必须忍受的不和谐一致的人时。但如果这是你的辩解理由,请意识到你和那些家里满是杂物,却要辩解自己为何必须保留杂物的人们一样。进行完全彻底的社交清理会给人无比自由解放的感受,即便它意味着你必须改换工作或公司,甚至必须离开亲友,重新定义“家人”的含义。

就像没人强迫你生活在一个充满杂物的家里一样,也没人强迫你忍受一个不和谐一致的社交圈。你可以在做好准备的任何时刻自由选择清理房屋。

若你的生活中反复出现信任杂物,这些信任问题重复出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或许真实原因就是你从未做过完全彻底的社交清理,所以也无法获得改变人生的神奇效果。

非常感谢,近藤麻理惠。我完全彻底地享受和感激你的这本书。:-)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19.12.28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19/12/tidying-up-your-trust-clu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