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头脑封闭之人

一个人即便被违背自己意愿的方式说服,也仍会持有相同的观点。 —— 戴尔·卡耐基

你如何能明智地应对那些头脑封闭,顽固坚守自己信念,根本不接收新想法的人们?或许你很肯定自己正确,对方错误,但你看起来就是无法说服对方用你的方式看待事情。可能你的确是对的,但那不会阻止对方发起毫无理性的争吵,根本不认同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做些什么?

我希望你能从一个自己也许还未考虑过的角度,来思考这个挑战。

当你遭遇那些头脑非常封闭的人们,常会发现自己变得很抵制对方的角度位置。你认为问题都出在对方一侧,但若你用这种方式定义问题,就会头撞南墙地以沮丧告终。你沮丧情绪的真正源头,出于自己的抵制心理,而非在对方身上。

这种情形蕴含的经验教训就是要学会无条件的接纳,当你开始提出像这样的问题:我为何对头脑封闭的人们感到如此抵制?我为何觉得需要说服对方接受任何事情?我为何如此强烈地需要显得正确?我的哪一部分自我正经历体验那种抵制感受?对方的角度位置有无可能也存在任何真实成分?此时你就应当用无条件的接纳来回应那些问题。

随着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你将开始揭露内心存在抵制的那部分自我。然后你可以清醒决定自己是希望继续坚持那种抵制态度,还是对它放手。你对这个世界的抵制越多,花在防卫自己角度位置上的时间也越多。

抵制心理源于你的狭隘自我意识。当你的自我意识把个人想法观点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时,它就会把对那些想法观点的挑战看作针对你个人的挑战,因此你会像遭到攻击那样需要自我防卫。但如果你把个人观点想法与自我意识分离开来,便会感到没有去做抵制或防卫的内心冲动,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依附关系。

经营这个网站在此生活领域对我有极大帮助。每周都有几个人发邮件给我,说我在某件事上完全彻底地错了,有些人还努力诱使我陷入争吵。在经营这个网站的早期阶段,我有时会落入那种争吵陷阱,结果总是徒劳无益。但我很快明白只有当自己陷入狭隘自我意识,把对方不同意自己的观点看作针对我的人身攻击时,自己才会陷入争吵之中。

从这件事上我学到对头脑封闭之人的抵制心理,问题出在我的狭隘自我意识,其实和对方毫不相干。抵制感受一直是个乔装打扮的人生课程。

如今我再收到这类邮件时,自己一般会直接忽视它们。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不同意这个网站上的所有想法观点,而且他们的不同意与我个人毫不相干。不过有时我会用一句话回复对方:你也许是对的。我能满怀真诚地写下这句话,因为从对方的视角来看,我很确定他们都是对的。我接受对方的角度位置,允许他们有那些想法,但我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想法与自我相等同。这种做法摆脱了狭隘自我意识制造的障碍,使自己能专注于做出贡献,而非困于自我意识想要防卫个人正确性的渴望。顺便说一下,我发现这种态度对收到充满赞誉的邮件同样重要。我让那些赞誉自然流向具体的想法观点,而非试图与自我挂钩。这样做可以帮助防止自我意识过于膨胀,导致加大它防卫自我正确性的需要。你越是把自我与个人角度位置相等同,当那些角度位置受到攻击时,你就会体验到越多的抵制心理。

你也许是对的这句话绝非我的发明功劳 —— 我是从韦恩·戴尔博士那里学会了它。在一个音频课程里,韦恩博士提到他会用这句话来回复批评信件。你也许是对的也能让你对任何有效可行的建设性批评意见保持开放态度。下次再有人试图诱使你落入争吵陷阱时,请尝试回复这句话,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

假如你要经常面对头脑封闭之人,这种情形又该怎么办?也许你正与这种人共事,需要对方配合才能完成工作,那该怎么办?

你仍然可以理性应对头脑封闭之人,不用情绪化地抵制他们的角度位置。努力看看你能否在不要对方承认错误的情况下,帮他们变得更思维开放一点。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应对此事上有个绝妙方法。无论何时不赞同某人,他就在讨论中引入缺席的第三方。例如,他会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这样说:如果有人建议你会如何回复?,或者我曾听某人说…”,或者某人也许会说…”,或者有传言说… ”之后他会保持好奇姿态,倾听对方的回复,而非采取防卫姿态。他将自己和对方置于谈判桌同一侧,并把各种想法观点置于桌子另一侧。这种做法使他可以充分争辩各种观点,显得很有说服力,同时保全各方的自尊面子,防止大家争吵开战。没人会对不在场的第三方大动干戈。任何人也很难直接攻击富兰克林,因为他并未宣称那些观点想法属于自己。

我在许多场合都用过富兰克林的策略,而且效果奇佳。你要做点练习,才能习惯将自我意识与个人想法观点分离开来,但我认为你会发现收获的结果值得付出那些努力。倘若那种做法对协商美国宪法管用,它很可能对你也会管用。

另一方面,如果富兰克林的策略都无法帮你降低他人的防卫心理,就请直接接受对方的角度位置,允许他们保持原样。在无条件接受对方的实际样子后,你必须决定自己是否仍想维持和他们的交往关系。很多情况下你能够原谅对方并得到解脱。其他情况下你也许决定最好继续前进,比如改换工作或对一份亲密关系放手。无论想要或不想要那份交往关系,你都将收获一段成长体验。

我经历过足够多次这种情形,能看到接受他人的实际样子,长远而言通常会使对方表现出思维更开放的姿态。人们会因恐惧而落入头脑封闭的陷阱,尤其是恐惧被人利用。无条件的接纳可以帮助减少那种恐惧,有可能说服对方降低防卫心理,开放看待新的想法观点。但若你总是攻击,攻击,攻击,也许能不时赢下一场争论,但只会驱使对方更深地陷入恐惧,导致他们把更多能量投入到防守自己的角色位置上。

你很可能注意到,当陷入和头脑封闭之人的争论时,自己也变得更死板和头脑封闭,至少暂时如此。你甚至可能连续多天在脑中和对方争论不休。而你越是去拓展同情接纳他人实际样子的能力,自己也会变得越头脑开放。你的内心抵制越少,就越能原谅和接纳他人。

保持头脑开放并不意味着轻信易骗。保持头脑开放意味着你善于接受新的想法观点,愿意考虑其他视角见解,以便了解它们是否具有任何价值。假如它们对你来说毫无价值,请直接舍弃。如果它们能引发你的共鸣,请更深入地去探索。你越能没有内心抵制地开放考虑他人的想法观点,自己也能越快地作为一个人实现成长。

假如你要经常面对头脑封闭之人,这种情形又该怎么办?也许你正与这种人共事,需要对方配合才能完成工作,那该怎么办?

你仍然可以理性应对头脑封闭之人,不用情绪化地抵制他们的角度位置。努力看看你能否在不要对方承认错误的情况下,帮他们变得更思维开放一点。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应对此事上有个绝妙方法。无论何时不赞同某人,他就在讨论中引入缺席的第三方。例如,他会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这样说:如果有人建议你会如何回复?,或者我曾听某人说…”,或者某人也许会说…”,或者有传言说… ”之后他会保持好奇姿态,倾听对方的回复,而非采取防卫姿态。他将自己和对方置于谈判桌同一侧,并把各种想法观点置于桌子另一侧。这种做法使他可以充分争辩各种观点,显得很有说服力,同时保全各方的自尊面子,防止大家争吵开战。没人会对不在场的第三方大动干戈。任何人也很难直接攻击富兰克林,因为他并未宣称那些观点想法属于自己。

我在许多场合都用过富兰克林的策略,而且效果奇佳。你要做点练习,才能习惯将自我意识与个人想法观点分离开来,但我认为你会发现收获的结果值得付出那些努力。倘若那种做法对协商美国宪法管用,它很可能对你也会管用。

另一方面,如果富兰克林的策略都无法帮你降低他人的防卫心理,就请直接接受对方的角度位置,允许他们保持原样。在无条件接受对方的实际样子后,你必须决定自己是否仍想维持和他们的交往关系。很多情况下你能够原谅对方并得到解脱。其他情况下你也许决定最好继续前进,比如改换工作或对一份亲密关系放手。无论想要或不想要那份交往关系,你都将收获一段成长体验。

我经历过足够多次这种情形,能看到接受他人的实际样子,长远而言通常会使对方表现出思维更开放的姿态。人们会因恐惧而落入头脑封闭的陷阱,尤其是恐惧被人利用。无条件的接纳可以帮助减少那种恐惧,有可能说服对方降低防卫心理,开放看待新的想法观点。但若你总是攻击,攻击,攻击,也许能不时赢下一场争论,但只会驱使对方更深地陷入恐惧,导致他们把更多能量投入到防守自己的角色位置上。

你很可能注意到,当陷入和头脑封闭之人的争论时,自己也变得更死板和头脑封闭,至少暂时如此。你甚至可能连续多天在脑中和对方争论不休。而你越是去拓展同情接纳他人实际样子的能力,自己也会变得越头脑开放。你的内心抵制越少,就越能原谅和接纳他人。

保持头脑开放并不意味着轻信易骗。保持头脑开放意味着你善于接受新的想法观点,愿意考虑其他视角见解,以便了解它们是否具有任何价值。假如它们对你来说毫无价值,请直接舍弃。如果它们能引发你的共鸣,请更深入地去探索。你越能没有内心抵制地开放考虑他人的想法观点,自己也能越快地作为一个人实现成长。

查看原文: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6/11/dealing-with-close-minded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