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目标 vs. 手段目标

人们在设置目标上常犯的一个错误(在我看来),就是把终极目标和手段目标相混淆。终极目标定义了你不愿妥协的结果 — 它们确切描述出你到底想要什么。而手段目标,则定义了抵达终极目标的许多途径之一。

下面就是个简单例子:

我们假设你想看自己最喜欢乐队的现场演出。这就是个终极目标 — 它定义了你的最终结果。你想要亲自前往现场,享受那种特殊体验。它并非达成更重要结果的垫脚石,没有其他体验可以替代同样的结果。

现在假设有个电台正举办一项竞赛,竞赛奖品是那场演出的两张门票,所以你决定要赢得此项竞赛。这便是个手段目标。赢得竞赛并非你追求的最终结果。它只是能让你坐在演出现场的众多途径之一。

但若你没有赢得那两张门票,未能实现这个手段目标,你依然可以达成终极目标。你只需找到进入演出现场的另一条途径。

以终为始

有时我们会在通向各种目标的道路上遭遇阻碍。但其中有很多次,我们只是在手段目标上受困。若能保持灵活,我们仍可谋划出抵达相同结果的其他路线。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目标制定者,就请花些时间回顾自己的目标列表,把终极目标和手段目标区分开来。我会把终极目标保留在单独列表上。我的终极目标一直不会有太多改变 — 它们代表了我正努力争取的最终结果。但我常会修改手段目标,以使其最适合个人当前情形。

在把手段目标和终极目标区分开前,我曾会用相同方式对待它们。当无法达成某个特定的手段目标,我便会出现毫无必要的沮丧失望。那种表现就像因为没能在电台竞赛里赢得门票,自己非常生气一样。我过于依附原本无关紧要的事物。而在沮丧失望的同时,我还将错失机会,看不到其他实现终极目标的道路。

辨清个人终极目标,避免将它们与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相混淆,会极其重要。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中,把“以终为始”作为第二个优秀习惯,便有他的充分理由。请注意书中并未说道:“以手段为始”。

我有很多手段目标,但整个人生只有大概十个终极目标。而且大多数终极目标都与要过某种生活和/或要做某种人士相关。终极目标描述出我想过何种生活。它们更多提供了一种方向感,而非最终的目的地。例如,我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成为一个正直、荣耀、诚实和勇敢之人。但如你所想,实现这种目标有着不计其数的方式。我的大多数终极目标都代表着自己想在人生中尽可能实现的理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我的终极目标主要是个人价值观的反映结果。例如,勇敢便是我多年坚守的一种价值观。它是我每天都在奋力实践的一种理想。

我的手段目标要详细具体得多。手段目标是为了帮我实现终极目标。手段目标能使终极目标变得更明确清晰。例如,若变得更加勇敢是终极目标,那么手段目标就是去做某种我会因恐惧而犹豫去做的具体事情,比如站到一群观众面前,做些即兴幽默表演(自己几周前已成功做到)。这样我就少了一件不再害怕的事情….

若在试图实现手段目标的过程中遇上顽固阻力,我会提醒自己退后一步,看看整个大图景 — 我的终极目标。我到底在试图达成什么结果,而且为何要如此?

变得不可阻挡

我的终极目标会让自己感到在追求它们时不可阻挡。我永远都能找到建立勇气,认识新人,学习成长,和做出贡献的全新方式。若有一条道路受阻不通,我还能选择其他很多道路。

若你拿走我的嗓音,导致我无法演讲,我就写作更多博客。拿走我的博客,我便在线下写作。拿走我的写作能力,我还能找到其他人帮我传递自己想表达的信息。具体手段并不像最终结果那般重要。写作、博客创作和演讲仅仅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 — 而我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成长。

有了灵活坚定的终极目标,而且它能体现和表达你的终极潜能,那么除非你自己选择,失败就将几无可能。

不要太纠结于追求手段目标,导致你忽略了自己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士。请在脑中创建并坚守一份理想自我的愿景。那份愿景将成为你所有终极目标的基础,并衍生出各个手段目标。

澄清说明:你可以使用像S.M.A.R.T.(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衡量)、actionable(可行)、realistic(现实)、time-bound(有时限)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这样的系统设定手段目标。不过这类系统并不适合设定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所起的作用,如同你能朝它前进的理想。它们之所以必须超越S.M.A.R.T.这类系统的局限,原因之一就是这些目标必须具备足够拓展性,从而能让你追求一生。颇为讽刺的是,你永远无法像实现某种具体、可衡量和有时限的事情那样,真正实现你的终极目标。那些终极目标并非作为可被划去的“待做”事项存在于此 — 它们更像是用来定义你人生的方向和边疆。它们能帮助定义和塑造你的人生道路,而非给出最终目的地。至于手段目标,它们仅仅是你在这条人生路上选择停留的不同站口。

查看原文